「過去委員走進街道社區都是『臨時來做客』,有了『委員之家』,我們就不再是客人。」在新江灣城街道轄區工作了10年的上海市楊浦區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趙立行第一次有了「主人翁的感覺」。他表示,要更主動地參與街道和社區工作,架設起銜接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的橋梁。8月27日,在楊浦區政協的指導下,新江灣城街道黨工委在全區率先建立 「政協委員之家」,以及面向灣谷科技園區的「政協委員聯絡站」,街道打造的線上平臺——「委員通道」同步開啟。19位楊浦區政協委員在新江灣城街道有了自己的「家」,為基層社區治理注入新能量。新江灣城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杜娟希望發揮「委員之家」平臺作用,提升基層協商效能,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據悉,「委員之家」啟動後,將定期開展委員聯繫基層活動,方便委員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委員聯絡站」將實行約見制度,社區居民可向黨群服務中心提出約見委員,由街道安排見面。打開新江灣城官微——「觀潮新江灣」,點擊進入「委員通道」,19位委員的委員信息、履職情況及委員信箱一覽無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實現委員與群眾「零距離」互動。「委員們通過街道層面的『委員之家』平臺,能夠促進政協的履職平臺更寬、工作觸角更深、社會聯繫更緊。」區政協副主席周海說。今年4月,楊浦區政協按照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協關於「探索建立區級政協與街鎮社區聯繫機制,更好發揮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工作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楊浦區政協關於探索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工作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在全區各街道探索建立 「政協工作聯絡活動組」。據周海介紹,區政協選擇新江灣城、四平路、定海路3個不同類型社區的街道辦事處作為試點單位,先行實踐探索。目前,3個街道都已制定具體方案,並建立各自的「政協工作聯絡活動組」,由街道黨工委分管黨群工作的副書記擔任組長。從明年起,楊浦區政協將在試點試行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區各街道廣泛建立「政協工作聯絡活動組」,並初步實現聯絡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我們將著力完善工作制度,建好委員履職平臺。」杜娟表示,隨著「政協工作聯絡活動組」的構建,目前初步形成「區政協指導、街道主導、委員參與、服務群眾」的格局,「邊運作、邊完善,把『委員之家』建設作為黨工委的重點工作,使之成為政協委員參與基層協商的重要陣地和平臺。」「如何將政協的平臺優勢、制度優勢和實踐優勢與基層協商有效結合?如何在不越位的前提下,儘可能做到位?」楊浦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邰荀表示,區政協要在區委領導下,搭好平臺,把重點放在有效銜接上,把協商關注點放在社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與街道方面一同提升協商實效,形成創新基層治理的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