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古村最有名的石鍋,一年只做3個月,為保證質量石頭取於噶吉山

2020-12-17 旅行工坊

達古石鍋取材於海拔5000多米的噶吉山上,當地百姓每年只有3個月時間可以上山製作石鍋。在大雪尚未封山的三個月裡,山上的益西一邊鑿石頭,一邊留意頭部上方是否會有石頭落下來,在這樣驚險的條件下完成了石鍋雛形。隨後,益西將其背下山,帶回家裡慢慢打磨,一隻石鍋就這樣誕生了。

益西的家位於桑日縣達古村。達古村坐落在雅魯藏布江畔,是一個山清水秀之地。曾經,達古村只有五六戶人家,通往達古村的路途也十分艱險,那個時候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外界,整個村落幾乎與世隔絕。現在的公路雖然顛簸,但可以使兩輛汽車並排同行。

從桑日縣城到達古村,我們用了3個多小時。當我們的汽車行駛在顛簸的「搓衣板」公路上,公路兩側的風景就顯得尤為吸引目光,一側是懸崖峭壁,崖壁上巨大的山石似乎隨時有可能滾落下來,另一側則是清澈的雅魯藏布江,向前奔流,氣勢磅渤。

達古村不愧是一個「石頭村」,快到達古村時,巨石、奇石層出不窮,這麼多石頭,想來也不奇怪達古村為什麼會誕生出這麼巧奪天工的石鍋製造技藝了。除了富有特色的石頭,此地的雨霧也更加襯託了這裡的美麗。達古村位於峽谷之中,被群峰包圍,群峰之上有雲霧,雲霧從天上壓下來,在山頂形成白雪,在山腰環繞成雲霧,等落到地上時化為雨滴,更顯小村落的清新溼潤。

達古村到了,我們下車之後開始步行。因為手機沒信號,所以只能探頭探腦地查看哪一戶是益西的家。這時,馬路一側的一個男子向我們打招呼。這個皮膚黝黑的男人就是益西,提前得知我們要來,早已經等在路口了。

60歲出頭的益西看起來精神矍鑠,打造石鍋40多年,這樣緩慢而持續的一種專注,賦予了他氣定神閒的氣質,眼睛裡透露的也都是平和之氣。

益西的父親、爺爺都是以打造石鍋為生的石匠。往昔,閉塞的達古村人無法去遙遠的外地謀生,村裡沒有廣闊的牧場和農田,只有怪石嶙峋的山崖和奔流不息的雅魯藏布江。除了每戶人家院前院後的一小塊菜園,就是剩下石頭。所以,加工石頭,也自然而然成為了當地百姓的生存手段。

益西告訴我們,每年他們上山製作石鍋的時間只有3個月時間。這是因為其他月份氣溫過低,無法在山上生活。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就徹底沒法上山了。

在達古村,6月到8月是上山製作石鍋的好時機。這個時候,山頂依然會下雪,氣溫還是很低,但是已經算是最好的時間了。桑日縣的噶吉山連著加查縣,加查縣的牧民也會到噶吉山的這一側放牧,長年累月,益西便和這些牧民打成一片,成了好夥伴。牧民們拜益西為師,向他學習石鍋製造技藝,益西也慷慨地將技藝傳授給牧民。

由於山下的石頭並不符合製作石鍋的要求。從益西的祖輩開始,他們就需要到5000米海拔高的山上去採石,製作石鍋。噶吉山上有一種叫「朵廓」的石材,用這種石材打造的石鍋經久耐用,而且據前輩們說,這種石頭中含有多種對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非常好的烹煮石材。

打造石鍋的過程伴隨著危險,益西需要一邊鑿石頭,一邊留意頭部上方是否會有石頭落下來。一隻需要兩天時間來打造的石鍋,就是在這樣驚險的條件下完成。山上打造好的石鍋還需要進一步打磨,益西會把石鍋雛形背下山,帶回家裡慢慢打磨。家人也會幫助益西打磨石鍋,但是他們技藝比起益西就差遠了,有時會把石鍋打磨出洞。只要是有一個細微的洞口,都會意味著一口石鍋被毀掉了。

益西把家裡幾口被磨出小孔的石鍋給我們看,石鍋整體看起來並無大恙,但是細細觀看,便可見那些小孔。雖然這些石鍋再也派不上用場,但益西還是捨不得扔掉,因為上面凝聚著他的辛勞。

益西的女婿告訴我們:「如果把石鍋磨壞了,嶽父就會大發雷霆的。」這讓我忍不住偷笑,我想神情祥和的益西也許在石鍋被損壞時才會發火吧。

像祖祖輩輩那樣,益西也將兒子當作了石鍋製造技藝的真正傳人。所以,兒子很早就開始跟著父親上山做石鍋了。

益西的妻子叫德吉曲珍。我們問德吉曲珍:「這麼多年,丈夫經常上山打造石鍋,家裡裡裡外外的事都由你一個人承擔,會不會有所抱怨?」益西的女兒將問題翻譯成藏語給母親聽,德吉曲珍聽後搖著頭說:「不會抱怨,我只擔心丈夫打石頭時,不要被落下的石頭砸到,鑿石鍋時,石子不要迸射進眼睛裡。」這些話,讓人動容。

益西與德吉曲珍有四個子女,一個兒子,三個女兒。兒子已經結婚了,兩個女兒嫁到了加查縣的村子裡,離達古村並不遠。另外一個女兒也已成家,也住在達古村。現在,益西的大家庭裡總共有16口人。當益西被問及會不會想讓孫子也繼承石鍋製造技藝,他笑著說,更想讓孫子讀書、上大學。

辛勞一生,讓益西但對石鍋製造技藝深懷愛護之心,但也十分明白文化的重要性。好在現在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非常重視,傳統的石鍋製造技藝已經有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而這一代代「石鍋人」,也可以更安心地接受文化教育,享受到現代化的優越了。

要傳承,也要文化,這是大概是他們想要的最好結果。同時,這也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的局面。

文/劉桂池 圖/劉桂池 李珩

相關焦點

  • 熱騰騰的「鍋物美食」,你最愛哪一款?
    1、峽石取於長江三峽邊一峽口處石頭加工而成,此鍋硬而薄,遇熱特別快且煮食、熬湯時不會破裂,極度耐燒,常被當地漁夫做成石鍋煮魚。2、青石取於重慶長江邊一高山峰頂處石頭加工而成。這種石材最大的優點是質感強且價格比較便宜,是使用最多的品種。
  • 墨脫有一個神奇的石鍋,吃它做的菜有保健功能,市場上假貨太多!
    每年八月都會下雪,許多佛教信徒為能在這裡度過這一生而感到自豪,西藏同胞稱這裡為蓮花盛開的地方。除了常年積雪的山脈,還有一個神奇的罐子非常有名,因為它是由純天然肥皂製成的,而肥皂石頭只有一年的七八月份可以撿起來,這樣後面的石頭就很難從山上下來,並且通過純手工製作,然後放入雅魯藏布江泡30天,這是一個石頭罐子,順利生產就完成了。
  • 陝西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老街,一條街全是吃魚的,吃貨的天堂
    但是,提起陝西著名的古城、古鎮、古村、古街,很多遊客可能不知道。今天,小漁就來介紹陝西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老街。全長不過1000米,但古韻猶存。最特別的是,每條古街都有魚吃!那是——石泉老街。石泉位於陝西省安康,是一座鐘靈毓秀的陝南山水小城。縣城地處秦巴山區腹地,與漢江交界,曾是漢江沿岸有名的「漢水碼頭」,由於水運便利,石泉成為陝南商貿要衝,帶來一時繁榮。
  • [榜單]神奇麥飯石鍋?暴露年齡的老瓶新酒噱頭
    今天的主角當然不是木魚石,用這個開篇只是想說,如果你還能哼出上面那句的旋律,也許就會和我們一樣,還記得上個世紀那個充滿人體特異功能,磁性水杯,水能變油,以及神奇的麥飯石的「激情年代」。在那個電視劇虛構出的木魚石,都被某些地方政府互相爭搶為當地特產,打上包治百病口號的百「騙」爭鳴的年代,麥飯石也是其中轟動全國最出名的產品之一。
  • 《石頭開花》之《古村情》今晚上演 看張鐸、鞏漢林「鬥智鬥勇」
    11月18日,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之《古村情》來到了位於東北的貧困村——茂臺屯村,給觀眾們再現了與精準扶貧有關的故事。依託茂臺屯村的明代古遺址,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將發展古村落文化旅遊開發作為茂臺屯村脫貧致富的方向,一年多的奮鬥初見成效,可就在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的公益崗位名單公布時,卻有村民站出來舉報:貧困戶裡混進了「富人」。
  • 近在咫尺的江南秘境 全藏在浙最原始神秘的石頭村!
    石頭村裡的時光流逝緩慢,但四季卻是分明的,該開花的開花,該飛翔的飛翔。今天,就跟著浙遊君走進 浙 裡8個最神秘的石 頭村, 一起去尋找那些繁華迷夢的最好解藥。衢州開化·霞山村鵝卵石堆砌的千年古村地址: 衢州開化縣城北唐宋古驛道旁一定要做的事:1.欣賞古樸優美的民間舞蹈——高蹺竹馬。我省許多地方都有竹馬舞和高蹺舞,但將高蹺竹馬連在一起的只有開化霞山村。2.到不遠的開化根宮佛國探尋嘆為觀止的根雕藝術。3.品一品當地的美食,馬金豆腐乾、角瓜、玉米尖等等。
  • 大廚教你最詳細的,石鍋拌飯,最新模式節約成本人工
    海鮮百老匯拌飯簡單做法:在石鍋內壁抹勻芝麻油,上爐燒熱,然後扣上150克米飯備用;將30 克魷魚段與大蝦1 只入水煮孰:豆芽(先焯水)、胡蘿蔔絲、海帶絲、西葫蘆絲各20克用鹽醃漬,然後幹炒,與蛋黃絲一起鋪在米飯上,上面磕上1 個生雞蛋,最後撒上2 克白芝麻即可。
  • 一個石鍋上千元,制鍋人卻賺不到錢!
    中國有句俗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講的就是華夏人民的頑強的生存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力,而在中國西藏就有一個靠山的小縣城憑著把山上的石頭作成石鍋來養家餬口。要說起石鍋,小編這個吃貨也有幸在一家飯店吃過一次石鍋做出來的菜。那家飯店生意挺不錯的,憑藉著宣傳石鍋而出名,店裡的裝修牆紙上也寫著常吃石鍋做出來的菜有很多好處,當時只顧著吃了,也沒仔細看。
  • 走,去西華首家火山石鍋餐廳吃霸王餐!
    這不這幾天讓小編遇到了一家石鍋,簡單的理解就是用石頭做的鍋子。石鍋是由純天然的優質耐火石材專業雕刻而成,造型美觀多樣,質硬,遇熱快,使用時不粘鍋,烹飪的食品美觀且美味,並富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各種微量元素。
  • 我淘了幾十款「麥飯石鍋」,發現一個秘密
    要是衝著「養生」買麥飯石鍋,我勸你理智。 麥飯石是「寶石」?專家卻說,不值一提! 麥飯石鍋,按常人理解,應該就是用麥飯石做的鍋。什麼是麥飯石呢?商家說,「麥飯石是一種珍貴的礦石,富含稀有元素和礦物質。」
  • 碗櫃中的韓國風情,用石鍋做出來的米飯原始風味更加強烈
    韓國現在一般家庭中最常見的為鋼碗、瓷碗,拌麵拌飯常用大一點的鋼碗。手和嘴一般不接觸飯碗。上面的碗蓋,你可以取下來隨意地放在桌上。而長湯匙是吃韓國菜時很特別的餐具,吃飯喝湯都靠它。「床」是現代式的廚房和餐桌出現之前,韓國一般家庭使用的移動式餐桌。目前,仍有很多傳統餐廳像一般家庭一樣,執著使用著這種矮餐桌——「床」。
  • 西藏林芝墨脫「石鍋之鄉」見聞:幽谷深處升騰新希望
    圖中藍色屋頂的村落為幫辛鄉西登村,紅色屋頂的村落為肯肯村。  2018年4月5日一大早,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委宣傳部同志的帶領下,記者一行從縣城驅車往東北方向,前往墨脫縣「上三鄉」的門戶——幫辛鄉。
  • 寧波這裡藏著一座石頭砌成的古村,無需門票,現在去的人還很少
    許家山石頭古村是寧波市內現有建築群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東沿海山地石屋建築群落的典範,村內有石屋、石巷、石院、石牆、石板橋、石路、石凳等組合資源,整體看是一個石頭的世界,特色非常鮮明。許家山村因為石板的顏色呈青銅色,當地老百姓又把它叫做「銅板石」,是上好的建築材料。
  • 河北十大最美古村鎮出爐,你去過幾個?
    涉縣大窪村、井陘縣於家村、沙河市王硇村、蔚縣宋家莊村等10個村莊榮獲「美麗河北·最美古村鎮」稱號。這10個最美古村鎮各有特色,有的以古石樓民居建築群聞名,有的號稱「長城腳下第一村」……這些村鎮親們去過幾個?
  • 清代山西著名鏢師陰泰忠,他的家鄉竟是個寧靜的城堡型古村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如果問你,你最熟悉的陌生人會是誰呢?估計多數人十有八九的答案是快遞小哥。是的,就是他們。即便是在最近各地暴雨傾盆的惡劣天氣下,依然能看到他們奔波在風雨中,為你我寄送快遞。這是得益於現代科技生活的便捷,如果倒退回古代呢?
  • 我淘了幾十款「麥飯石鍋」,發現一個秘密--中國數字科技館
    要是衝著「養生」買麥飯石鍋,我勸你理智。 麥飯石是「寶石」?專家卻說,不值一提! 麥飯石鍋,按常人理解,應該就是用麥飯石做的鍋。「用麥飯石鍋炒菜,石頭裡的營養物質會析出到菜中,營養更全面,人吃了更健康。」 我心想,這麼神奇,得找個專家仔細談談,可問了一輪下來,均慘遭拒絕。專家說,麥飯石一點不稀奇,早被研究透了,四個字:不、值、一、提!
  • 餐領袖|你與顧客之間的距離只差一份石鍋拌飯!
    石鍋拌飯最早出現在朝鮮王國時期《是議全書》一書中,以「骨董飯」,「汨董飯」的名稱出現,並有詳細的烹調方法,以及和現在的石鍋同樣的東西。「石鍋拌飯」又稱「韓國拌飯」、「石碗拌飯」,是朝鮮半島以及中國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特有的米飯料理。
  • 《石頭開花》首播反響熱烈 今晚張鐸帶領茂臺屯脫貧上演「古村情」
    配合電視劇播出,江蘇衛視昨天上線了扶貧專題「花開分外香 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開播特別節目」,邀請劇中主創和扶貧幹部代表做客講述扶貧感悟,節目還邀請主播在各大平臺進行公益助農直播。今晚,《石頭開花》之《古村情》單元,張鐸將化身百年老村茂臺屯第一書記靳浩宇。
  • 石鍋菜的構造與味道
    相信大家都吃過用石鍋做的菜品吧,如石鍋魚。石鍋是什麼呢?哈哈,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用石頭做的鍋。它的材質硬、遇熱快、使用時不粘鍋,用來做菜既美觀又方便,在乾隆時期就已經有人用它做過飯。石鍋菜的組成很廣泛,可以放魚,各種菜,甚至還可以做石鍋海鮮如石鍋花蛤。
  • 燒烤圈:石頭烤~從石器時代走來,演繹著燒烤烹飪新時尚!
    石頭燒烤,對於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吃貨來說,具有天然好奇和致命的誘惑 。石頭烤是遠古石器時代人們最主要的烹飪方式。肉品在火與石的交融中,表達著喜悅和幸福的感覺,使之烤肉的飄香似乎充滿了無限的可能。石烤,又叫石頭烤,也包括巖烤、石板烤、石板燒、石鍋烤等。將石頭加熱,把食材倒在加熱的石頭上,讓其成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