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勞模,我來自臺灣

2020-12-22 人民政協網

「能在祖國如此廣闊的舞臺上追逐自己的夢想,我很慶幸,同時也為自己當初的選擇點讚!」12月2日,走下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領獎臺,臺灣青年李偉國難抑心中的激動,和記者分享他的獲獎心情。據悉,這是四川省首次將該獎頒給臺籍人士。

01 到大陸創業發展的種子從小就有

李偉國現在的身份是華燦工場合伙人兼總經理。從2017年加入兩岸青年雙創平臺華燦工場開始,他和團隊就在挖掘大陸每座城市的人文特色和產業定位,構建海峽兩岸領先的創新創業服務生態圈,這一過程也讓李偉國看到了大陸強勁的發展勢頭和更多的投資機會,「希望通過自己搭建的橋梁,讓更多臺港澳僑青年了解祖國,安心回祖國創新創業。」李偉國希望在華燦工場中成就自己的「登陸夢」。

「從小我就嚮往當空中飛人,覺得特別高大上。」李偉國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是一位臺商,經常往返於臺海之上,除了為他帶回了優渥的生活外,還帶回了許多新奇的故事和更加廣闊的視野。受父親的影響,李偉國從小就活躍於各種學生活動。就讀臺灣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期間,他榮獲臺灣大專優秀青年稱號,大三擔任成功大學學生會長,大四擔任臺灣南區大專院校學生自治團體聯合會總召集人,輔導臺灣南部近60所大學學生自治組織發展。同年,他還獲選進入成功大學新世紀領袖精英培育班,並推甄進入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碩士期間,他學業成績優異,並成功爭取到上海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交換生機會。畢業後進入臺灣知名開發商璞園建築團隊,並成為該集團升遷最快的專案經理。

然而,在2016年,李偉國卻毅然決然地辭掉了讓許多人羨慕的工作,踏上了祖國大陸的土地,並於2017年加入兩岸青年雙創平臺——華燦工場,擔任合伙人兼總經理,開啟了他的創業之旅。

「到大陸創業發展的種子其實早已種下。」李偉國回憶,2008年,母親帶著他和弟弟一起來到大陸,和父親一起過春節。這是他第一次到大陸,不同於學校裡的刻板說教,也不同於走馬觀花地跟團旅行,在父親的帶領下,從熱鬧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到繁華的上海外灘,一個一個機會蓬勃的鄉村和城市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之後在上海、北京的學習、實習生活更讓他堅定了要來大陸追求事業發展的信心。

「在臺灣做生意,我們很難會想著到臺灣以外的地方發展,你很容易就知道自己五年十年之後大概會在什麼樣位置。」說起現在的空中飛人生活,李偉國感嘆,現在一出門就飛個兩三千公裡再平常不過,而且還能接觸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思維和模式,以及各種創業的可能,完全看不到「天花板」。正是看到了大陸無限的發展潛力和機會,李偉國心中的創業之夢被點燃了。

02 構建兩岸創新創業服務生態圈

「從2016年創業至今,華燦工場在北京、成都、珠海累計孵化企業超過700家(臺企62家)。」說起現在的事業,李偉國更是滔滔不絕,他感嘆,現在管理1萬多平方米空間,在臺灣可能已經不小了,但在大陸並不稀罕,這就是大陸廣闊的發展機遇。所以,他想幫助更多想到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找到事業與志業的完美結合點。

2017年,李偉國加入了華燦工場。這是一個在民革中央指導下,民革黨員與臺灣青年共同打造的「文化+科技」創新性孵化器,為兩岸青年提供專業創業服務。「公司『年輕人服務年輕人、臺灣人服務臺灣人、創業者服務創業者、透過服務他人成就自己』的價值觀與我的創業想法不謀而合。」談及加入華燦工場的初衷,李偉國感言。

「構建海峽兩岸領先的創新創業服務生態圈,重點支持臺港澳僑青年安心回祖國創新創業就是我們最大特色。」跟隨李偉國熱情的介紹,記者走進華燦工場成都空間。空間充分體現了兩岸特色:將臺灣平溪天燈、杜甫詩句、四川變臉、阿里山小火車、國寶大熊貓等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就連管理、服務團隊也秉承了融合理念——一半臺灣人一半大陸人。李偉國介紹,孵化器本身不是賺錢行業,更需要強調服務意識,而且服務對象又是兩岸青年,大家生長背景、教育模式都大不相同,必須相互學習成長。只有這樣的充分融合,才更能掌握團隊落地實際需求,工作起來才會更開心。

2018年,李偉國參與組織了海峽兩岸青年「追夢華燦·圓夢成都」創新創業交流會,接待包含臺灣「行政院」原院長、中國國民黨10位現任民意代表等在內的兩岸交流團超過2000人。如今,每季度舉辦的海峽兩岸青年「追夢華燦·圓夢成都」創新創業交流會,已經成為兩岸青年進行深入交流的一個新窗口,更多有志臺灣青年正通過這個平臺對接需求,了解大陸。下一步,他還打算透過產業協同,按照不同需求,為前來創業的臺灣團隊匹配適合發展的城市,幫助他們對接市場、開展業務,特別是與大陸團隊合作,將華燦工場打造成為兩岸青年驛站,發揮更大的平臺價值。

03 成人達己不負韶華

「兩岸同文同種,本不該有什麼對立。」談及當下兩岸關係中的對立問題,李偉國認為,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交流的不暢。「在臺灣,因為媒體數量龐大,競爭殘酷,不少媒體會刻意把一些問題誇大其詞,甚至是斷章取義或者歪曲解讀,以博眼球,長此以往就會加深兩岸的仇視感與對立感。」李偉國說。

「我希望臺灣的青年朋友們能勇敢地走出來。」結合自己的經歷,李偉國認為,越早接觸大陸的生活形態、結識更多的本地朋友,許多誤會就會隨之消除,在大陸發展的信心也就會更足。每年暑假,李偉國都會接待許多來大陸的臺灣實習生,負責聯繫對接這些臺灣青年在陸就讀、實習等事宜。每逢這個時候,他都會為大家發放公司編發的《臺青手冊》,並親自解讀包括政策、生活、就學、就業、創業等內容,協助臺灣青年安心落地發展。同時,他還與這些青年一起分享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放下成見,用心去感受大陸的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並預祝大家能夠在大陸追夢逐夢圓夢。

對於大陸現在的發展,李偉國坦言,「大陸的發展太迅速,機會轉眼即逝,早已經不像父輩來大陸時那樣,可以那麼容易地賺到錢。」但是,自2018年2月中央出臺「惠臺31條」以來,四川省、成都市連續出臺「川臺70條」「蓉臺54條」等文件,充分展現了大陸對臺灣同胞兩岸一家親的最大善意,也讓廣大在川臺胞得到了到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實惠。

結合落地成都三年來的親身經歷,李偉國認為,四川深處內陸,比起沿海省市,臺灣青年對四川還是比較陌生。但是,臺灣青年更多是從事科技創新、文創,而四川有許多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而且它的氣候環境、人文環境都非常容易讓臺灣青年接受。要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四川發展,則應該更加突出「四川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機遇」,讓臺青有更多機會深度參與城市建設和發展、城市文旅活動策劃執行、空間改造設計以及大型科研項目等。

交流中,李偉國還分享了一個在他創業過程中的趣事:在華燦工場成都空間創辦之初,李偉國邀請了一位臺灣設計師來操刀設計,來成都的次數多了,這位設計師索性帶著剛新婚的老婆加入了華燦工場,來到成都創業,「成都真的是一個來了不想走的城市」。

記者:韓冬 通訊員:郭健

編輯:莫愁

相關焦點

  • 臺灣同胞首次在四川當選省勞模,快來看看他是誰!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12月2日,四川舉行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85後」臺灣青年李偉國榮獲「勞動模範」稱號,這是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今年是我在四川奮鬥的第3年,獲此榮譽很激動和興奮,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認可,也是對在川打拼臺青的鼓勵。」
  • 四川首位臺籍「勞模」李偉國:趕上創業最好時候 四川臺灣都是家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12月2日,四川成都,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85後」臺灣青年李偉國榮獲「勞動模範」稱號。——他是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這位說話有著軟糯臺灣口音的青年,之前專門去查了「勞模」的意思,他覺得相對於那些在崗位上奉獻幾十年的前輩,自己的資歷還太淺,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對在川打拼臺青的鼓勵。
  • 四川交職院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
    本網訊 11月27日,由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簡稱交通行指委)主辦的以「弘揚勞模工匠精神,爭做交通技術能手」為主題的「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在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舉行。該校校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交通運輸部2017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牟廷敏,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仁沐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工程處處長孫建華,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技術項目銀牌獲得者楊文浩為師生們作報告。
  • 《一人之下》:來自臺灣的帶著四川口音的寶兒姐
    東邊的太陽那個亮呦 西邊下的那個雨 不知道妹妹那個心上人呦 那時候歸來呦我剛開始看的時候,發現還有日語版的。不禁大吃一驚,你說他那個唐山口音、四川口音怎麼配,用他們的方言麼?還有他那個片頭曲,用日語唱麼?
  • 中國勞模快閃《我和我的祖國》榮獲全國金獎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宣教部指導,中國職工文化體育協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等部門主辦的「中國夢勞動美」第六屆全國職工微影視大賽總結展演活動中,由吉林省總工會、中國中車長客工會聯合攝製的中國勞模快閃《我和我的祖國》,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60多個市、縣(自治州)各地報送的
  • 「我也要當勞模」:甘肅組織全國勞模深入車間一線宣講互動
    「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子。」從一名農民工作出成長為全國勞模,用始終如一的敬業奉獻、專注努力實現了向技術性、管理型的華麗轉變,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業績的甘肅建投集團六建四公司抹灰作業隊隊長謝昌盛,結合自己的經歷做了解答,「我所從事的是人們認為最髒、最累、最苦的粉刷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剛參加工作時每天掙兩塊四毛五,還要幹這麼重的體力活,但是我堅信只要自己學到手藝,成為技術能手,並且努力工作,企業效益好了我們就一定會有好的待遇
  • 視頻 | 有一種工作境界,叫全國勞模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愛崗敬業、努力奉獻,讓勞模精神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結束後,全國先進工作者、西昌市公安局洛古波派出所教導員潘雄榮連線記者,激動地表示。當天,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四川94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在京接受表彰。其中,全國勞動模範65人,先進工作者29人。
  • 四川省勞模工匠宣講團走進西華師範大學 聆聽勞模致敬工匠匠心築夢...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聆聽勞模故事,致敬工匠精神,11月19日,「時代楷模」其美多吉、「大國工匠」潘玉華、「世界技能大賽冠軍」曾正超等3位四川省勞模工匠宣講團宣講員走進西華師範大學,現場講述了他們匠心築夢的故事,在學校師生中迅速掀起了一股崇尚勞模
  • 上黨區總工會「慶五一·我為勞模添光彩」活動盛大啟幕
    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5月1日,區總工會在區職工俱樂部門前舉行了「慶五一·我為勞模添光彩」活動授旗儀式,這標誌著由上黨區總工會組織開展的「慶五一·我為勞模添光彩」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區委副書記、統戰部長張芬芬參加活動並為各基層工會授旗。
  • 來自南開學生的義工感言 我在臺灣,義工旅行
    複試時花了四個小時寫了一篇文案,題目是《我為什麼想去臺灣做義工》。文章回顧了兩年多的義工旅程以及一些感想,打動了組織方的老師,最終將體驗官名額收入囊中。隊員的組成很有趣,只有我和另一位男生(定添)來自大陸,一位女生來自馬來(麗穎),其他人均來自臺灣本土。職業有教師,有健身教練,有的在建築公司工作,也有各個年級各個學校的大學生和高中生。
  • 「不要對我尖叫」 來自臺灣的手搖茶店開業啦
    「不要對我尖叫」是一家來自臺灣的手搖茶店,品牌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創始人成長過程中自身和家庭對待創業夢想的各自堅持,從而引發的爭執和思考。「不要對我尖叫」的第一家店鋪是在臺灣的貨櫃市集開始的,到如今已經在全球各地擁有20多家店,並成功入駐馬來西亞、日本、加拿大等海外城市,是一個成熟的國際化茶飲品牌。
  • 我是來自四川涼山的彝族人,有關我眼中的涼山民族和社會現狀,問我吧!
    我是來自四川涼山的彝族人
  • 我來自臺灣,我參加美國科研
    本文作者A同學,品學兼優,目前是一位11年級學生,來自臺灣,美籍華人。A同學有更高的夢想,希望高中畢業後能夠到美國最好的大學讀本科,希望就讀生物工程專業,未來做和醫學有關的工作。為此,參與了美國名校科研,增加學術背景,開拓視野,獲得真知。本文是學生在美國大學科研學習結束後所寫的感受,供學生及家長參考。
  • 軍武次位面:來自臺灣的牛肉麵,怎麼一股濃濃的四川味?
    現在我們能吃到的牛肉麵,一部分是起源於甘肅的「蘭州牛肉拉麵」,牛肉通常是切片的,湯比較清,而另一部分牛肉切塊,拌有辣醬,味道更加濃烈的牛肉麵,則是來自於臺灣。在兩岸關係緩和後,大陸和臺灣交流增多,臺灣牛肉麵得以來到大陸,成為家喻戶曉的大眾美食。臺灣的飲食習慣接近於福建,眾所周知,東南沿海一帶的飲食相對清淡,為何會產生出「重口味」的牛肉麵呢?
  • 懷化市公安局舉辦「我的故事與戰友分享」 弘揚勞模精神先進事跡...
    弘揚勞模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場。紅網時刻懷化12月19日訊(記者 王石磊 通訊員 羅明媚)12月17日,懷化市公安局舉辦 「我的故事與戰友分享」弘揚勞模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會。11月24日,市局民警張世蓮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1月26日,市局民警唐冰玉在全省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榮獲「全省先進工作者」稱號;11月30日,在全省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上,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李奇勳榮獲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市局情報中心黨支部榮獲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市局人口與出入境管理支隊民警付威賓榮獲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 五一勞動節前 麥當勞志願者慰問老勞模
    四川新聞網消息       (本網記者 蔣亮) 四川新聞網記者4月29日從有關方面獲悉,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之際,四川麥當勞公司聯合成都青華實驗小學以及西南財經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同組成青年志願者隊伍,深入成都社區看望老勞模。
  • 鹹陽市總工會舉行「弘揚勞模精神 匯聚奮鬥力量」全國勞模進京表彰...
    在座無虛席、燈火輝煌的演播大廳,現場播放了新當選3位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梁增基、何菲、劉仙會的精彩短視頻;梁增基、劉仙會分別登臺講述了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用「勞動託舉夢想 奮鬥書寫華章」的感人事跡並分享了他們榮獲全國最高獎項的感想和體會。「這次國家授予我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我感到非常激動和榮幸,衷心感謝全國人民和各級領導對我的關愛、幫助和支持。
  • 七旬臺灣美食家成都再創業:四川人的餐桌可有一碟「臺灣味」
    中新網成都6月24日電 題:七旬臺灣美食家成都再創業:四川人的餐桌可有一碟「臺灣味」作者 王鵬「兩岸一家親不是掛在嘴上,而是要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今,這位古稀之年的臺灣美食家決定重新創業,為四川人的餐桌帶來「臺灣味」。圖為臺灣美食家孫亦敏。受訪者供圖「之所以在成都定居,是因為我在這裡找到了一生中最缺的東西--認同。」回憶在成都生活的15年,孫亦敏很動情。她幼年跟隨父母去臺灣,在眷村長大,後來又去美國生活。
  • 終身學習 奮發向上——來自北京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的「年終總結」
    來源標題:終身學習 奮發向上——來自北京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的「年終總結」 新時代的勞模,不僅僅要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於崗位,更應有著不斷超越自我的決心和勇於奮鬥的熱情。
  • 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李偉國:趕上了創業的最好時代
    12月2日,四川隆重舉行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85後」臺灣青年李偉國榮獲「勞動模範」稱號,這是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  「今年是我在四川奮鬥的第3年,獲此榮譽很激動和興奮,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認可,也是對在川打拼臺青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