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茶經,還是陸羽,都是我們真正了解茶文化的關鍵元素

2020-12-25 黃浩談沙漏

無論是茶經,還是陸羽,都是我們真正了解茶文化的關鍵元素

整部茶經中涵蓋了與茶相關的各種關聯元素。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與茶相關的專著,所以整部著作中,我們能夠看到與茶葉生產相關的所有細節。其中談到,種茶時,要掌握栽培技術,同時也要選擇良好土質。而茶經中也提到關於茶樹的人工種植的理念。在茶葉採摘上,其中提到要精緻茶葉,以及茶葉加工製作的相關方法,儘管現階段我們在茶葉生產加工過程中,更多使用的是全新技術,但以往茶葉製作的精神和內涵,仍然值得我們有效借鑑。

在茶具選擇上,其也提出了相關建議,包括選擇實用美觀的茶具,其對茶具的質量和實用性有著極高要求。在本書中,對各類型茶具也進行了相應闡述,包括各種茶具適宜於那種類型的茶,陸羽都做了詳細的闡述,由此可見陸羽對整個茶經認知和理解的完善度。

談到茶,最重要的就是煮茶和飲茶的過程,在茶經中,記載了陸羽對這一細節的具體認知。他認為煮茶的時候,要使用好的水源,要選擇不能被汙染的水,在煮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對火候的把控,最好使用木炭來煮茶。在飲茶過程中,陸羽提倡要將這一過程與人的道德修養緊密關聯起來。

在陸羽看來,飲茶的重要作用不僅是為了解渴生津,同時更是對人內心世界問題和困惑的有效解決。此外,更為關鍵的是通過飲茶能夠有效激發人的精神,讓飲茶人在心情平靜的同時,具備享受生活的心態。最後,在茶經中,陸羽融入了必要的精神內涵,這是茶經之所以能夠傳世的重要原因,通過融入精神內涵,從而將飲茶過程發展升級為一種文化。

在陸羽看來,品茶的過程是人們生活理念不斷成熟,同時也學會享受生活的過程。一直以來,我國的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形成獨立的文化體系,無疑與我們使用正確的對待理念有很大關係。

作為我國第一部茶學專著,在研究其具體內涵時,主要從其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入手。首先,整部茶經中最重要的內涵在於其中充分、體系化融入了情感和品格,在陸羽看來,飲茶能夠有效提升人的道德修養,同時有效陶冶人的綜合情感,因此其首要倡導的就是人們要注重自身品德和價值內涵的塑造。而注重自身品行和道德理念的塑造實際上就是中國茶文化的內涵,也是在今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並有效繼承的。

此外,茶經中融入了豐富的儒家、佛家思想和價值理念等,陸羽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名僧的指點,同時也結交了一系列儒家名士,這些人對陸羽的綜合觀念和人生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影響,這些理念最終都充分融入到整部茶經的創作過程中,因此也成為該著作的特點,因此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理念。所以在其對茶文化的敘述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所容納的中國傳統文化。

無論是古籍《茶經》,還是茶聖陸羽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內容,也是我們想要真正了解茶文化的關鍵元素。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受各種西方文化衝擊,傳統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正在經歷較為嚴峻的時期,在這一系列形式和背景下,我們想要做好其具體繼承,就必須選擇恰當合適的載體和要素,茶經無疑就是其中重要的象徵。

通過有效研究茶經和認知陸羽,能夠讓我們看到其對健康生活理念的有效倡導,因此我們在今天必須注重自身正確價值理念和規範的塑造,通過樹立正確健康的價值理念,從而實現我們自身的健康和發展。通過其中有關茶的豐富記載,能夠幫助我們深入、全面了解茶文化,同時培養相應的茶文化內涵和知識。

我國有著豐富的茶文化,同時更是世界上茶葉的發源地,但從當前茶葉國際貿易開展狀況看,由於我們缺乏豐富完善的內涵融入,當前我國的茶葉產業建設極其落後。因此在今天我們要充分結合茶經的內涵,有效發揮茶文化在茶葉產業建設中的作用和價值,通過深化整個茶產業開發鏈條,從而實現茶葉產業開發價值。當然在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體系化融入,還要結合時代特點,對其進行有效創新和發展,通過正確對待世界多元化發展趨勢,從而促進中國茶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體系當中,從根本實現《茶經》的具體價值和意義。

相關焦點

  • 湘西文史 | 陸羽《茶經》裡「中國茶文化名山」無射山,或在湘西...
    湘西文史 | 陸羽《茶經》裡「中國茶文化名山」無射山,或在湘西保靖呂洞山 2020-12-1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茶博士章傳政講述茶聖陸羽與《茶經》的故事可回看直播
    (引自《茶經述評》) 而當我們論及記錄中國茶的源起,促進中國茶的傳播,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時,想必最先應該提到的,無疑是古代茶聖陸羽了。 (下圖為茶聖陸羽像,來自網絡)
  • 陸羽《茶經》流變史
    到了宋代,陳師道提出有家藏一卷本、畢氏三卷本、王氏三卷本、張氏四卷本等四種,都是因為繁簡有別。陳氏並據上述諸本合校成了新鈔二篇本。可知宋代以來,《茶經》即有各種不同版本。大致現存《茶經》有四種,一是有注本最早為宋代左圭本、二是無注本,傳世惟有百卷《說郛》本、一是增本,即在︿茶器﹀卷加入《茶具圖贊》,最早為明鄭思本,後來有《宜和堂》本。四是刪節本,即割裂刪節原文,歷來代有明代王圻本。
  • 南京「茶」故事:陸羽曾在棲霞山寫《茶經》(圖)
    揚子晚報記者近日多方採訪,了解到南京的茶文化史上一些趣事。備好一杯香茗,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南京那些茶故事吧。  南京人每年喝茶6000噸 雨花茶銷量不足一成  南京市茶葉行業協會秘書長李松市說,據不完全統計,南京目前每年的茶葉銷售量在6000噸左右,其中的地產茶銷量有2600多噸,地產茶中的雨花茶只有500噸左右。
  • 好茶流程:「焙,碾,篩,點」,聊一聊《茶經》下茶文化的走向
    引言中國歷經幾千年歷史,其各方面的文化都以不同的形式傳播著,繼承者,甚至有些貼近生活的文化在不斷的擴展,在不斷的結合國外的相關文化發揚光大。而今天我們主要論述的文化乃中國的茶文化,也被日本繼承,只是叫法稱之為茶道。
  • 明園禪意生活館的茶經課第二季
    這次茶經課的安排如下:2014年12月8號起每周兩節課,每周一、三下午(時間:14:30-17:00)上課,逢節假日上課時間另行安排。上課的學員可以免費品嘗明園提供的茶水及茶點另外我們增設了補課環節:如學員因事不能按時上課,可順延在下一個班裡補課。
  • 茶文化:一杯茶之下的各種故事,你想知道嗎
    而茶開始並不是茶而是荼,一直到陸羽寫《茶經》時將荼改為茶才成為正式的代名詞。周武王時期茶便已經是貢品了。陸羽《茶經中》寫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陸羽贊同茶起源於神農氏,但我們都知道,陸羽是唐代茶學家,在過去的時間裡許多事情都會變得模糊,因此也就僅供參考。
  • 茶文化中影響力極大的5位人物,促進了唐代茶文化發展,值得銘記
    唐代知名茶學家,也是歷史上最知名的茶人,僅編撰了一部《茶經》就享譽古今。作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的作者,陸羽對茶文化的貢獻功不可沒。早年行走各地,花費十多年時間遍尋各茶,又花費十多年時間編撰《茶經》。《茶經》中非常系統的總結了唐代及其以前的所有有關茶葉的科學實踐經驗,可以說此書對中國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 蒙頂山,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清淨而典雅
    這種姿態, 無論是女性的還是有力地,都吸引了無數揮之不去的目光,甚至讓人們驚嘆不已。中國的茶藝以這種驚訝的表情傳播開來,其精髓讓人深深嘆息。不遠處,世界茶文化博物館出現了。在莊嚴的大廳裡,有一條罕見的由《茶經》和一尊茶 祖雕像鋪成的青銅路,讓人們駐足在眼前,陷入遐想。目前,生動的畫面和圖片似乎只是 在參觀中穿梭,在中國茶文化的歷史進程中走來走去。
  • 茶經:一杯清茶多少事付笑談中,一聲鐘聲萬念俱歸空
    《茶經》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一杯茶,一部茶經,勾勒出茶學的萬千姿態,茶就在一沉一浮之中映射出品茶人百轉千回的人生,茶完美的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之中。而《茶經》的作者陸羽,字鴻漸,據說陸羽是個孤兒,自小被家人拋棄,被龍骨寺龍蓋寺的主持智積禪師在西湖之濱撿回去,帶回寺廟收養。
  • 茶經在翻譯時,不僅要明確茶文化的意義,還要進行意境的再創造
    茶經在翻譯時,不僅要明確茶文化的意義,還要進行意境的再創造「美學」這一概念在18世紀50年代被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正式提出。在中國屬於一門外來學科,大約是晚清時期的舶來品。同時,在翻譯美學的觀點當中,以藝術傳達為目的和以信息表述為要求的美學都是審美的體現。審美主體可以通過思維方式的轉換進行不同的美學理解表達,而其表達最終也需要以美學價值的能動表現為基礎。
  • 唐代好不容易出了個茶聖,為何卻說宋代才是茶文化的鼎盛時代?
    在寫完《茶經》之後陸羽也沒閒著,他推遲掉朝廷的邀請,決定做個「雲遊僧人」,親自去推廣茶文化,他希望憑藉自己的努力讓茶道遠播。確實陸羽做到了,他成功在唐代掀起了飲茶熱潮,使得唐代茶文化變得十分燦爛。可是讓人不解的是,唐代好不容易才出了個茶聖陸羽,為何大家卻說宋代才是茶文化的興盛時代?這話至唐朝茶聖陸羽於何地?
  • 茶文化:清雅茶文化,砥礪前行中
    中國是茶的故鄉,國人飲茶的歷史要追溯到4700多年的神農時代,直到新時代下的今天,以茶代禮的風俗依舊在我們之間流傳。茶與茶文化的起源發展茶樹的原產地位於中國,所以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民間飲茶的興起最早始於西漢時期,到了唐代,茶葉便成了市場上的暢銷商品之一,它的興起,對唐朝的經濟發展可謂是起到了極其明顯的作用。
  • 開展兩岸茶文化交流 促進兩岸茶產業發展
    兩岸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茶聖陸羽所著《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而他不畏艱難,尋茶訪茶的經歷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所在。臺灣陸羽茶學研究所所長蔡榮章先生在接受湖北電視臺記者時也講:茶文化是中國的國寶,唐代之前已有茶文化的萌芽,唐代則進入興盛期。茶業沿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傳播到歐洲及中亞地區,陸羽的《茶經》更是先後被譯成英、法、日等多種文字,遠播世界的許多國家及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茶文化:日本人喝茶有什麼講究?
    茶文化:日本人喝茶有什麼講究?時間:2017-05-01 10:36   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茶文化:日本人喝茶有什麼講究? 日本人對茶情有獨鍾。據說,日本人對中國陸羽《茶經》的研究比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工夫茶和中國茶藝已在日本生根並獲得了發展。
  • 我國茶文化起源於何時?經歷幾起幾落,一篇文章看透它的興衰沉浮
    大家都知道茶葉原產於中國,在幾千年的傳承發展過程中,於是相對應的產生了茶文化。什麼是茶文化呢?其實茶文化就是在飲茶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文化特徵。茶文化的種類很多,包括茶道、茶藝、茶學、茶具、茶禮等多重內涵。既然說茶文化起源於中國,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到底茶文化源自於何時,在它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有過怎樣的盛世景象?
  • 中國茶葉博物館,展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到過「天堂」杭州的人,都知道「龍井茶葉虎跑水」。在遊覽過新西湖十景中的「龍井間茶」、「虎跑夢泉」後,人們常會有探索「茶文化」的欲望。茶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普及的一種文化,它滲透到每家每戶,以至在我國的成語中,將最低的生活標準說成「粗茶淡飯」。
  • 精讀堂|甘霞:《茶之書》是中國茶文化「如何走出去」的啟示之書
    活動邀請到持續從事茶文化行業16年的高級經濟師甘霞,解讀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美術家岡倉天心的《茶之書》。甘霞「我第一次接觸茶,是我爸爸那斑駁的搪瓷大茶缸,抿一小口,滿嘴苦澀。後來,隨著我對這個行業不斷學習和了解,才慢慢了解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講座開始,甘霞首先分享了自己與茶文化的淵源。
  • 茶聖陸羽:人生如何開掛?將一件事做到極致就行了!
    要說人生悲慘,沒有人比茶聖陸羽的出生更糟糕了。陸羽被尊稱為「茶聖」,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專著「茶經」,成為盛唐著名隱士,連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談人生,那是後來的事情了。陸羽本是個無名無姓的棄兒,成為陸羽,也是他成年後給自己取的名字。或許女媧造人時打了盹,陸羽出生時容貌醜陋,長相相當隨便,父母便狠心地拋棄了他,此時他才三歲。
  • 放下「煩惱」和「浮躁」,品一品「茶聖」陸羽的從容一生!
    陸羽卻暗中在牛背上用竹枝練習畫字。有一次他得到張衡的《南都賦》,不會讀,但仍正襟危坐,仿效別人的樣子口中念念有詞,不過這種濫竽充數的小計倆又被老師抓住,老師把他留下,罰他割草。可見陸羽小時候學習確實一般,有時候很長時間都背不住書,就經常被訓斥。他也總嘆氣說:時間過去了,怎麼就讀不會書呢。儘管讀書吃力,陸羽在寺廟裡還是學會了烹茶,而且烹茶烹的很好,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