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訊(1417)| 北海監測中心首次開展海藻場水下調查,揭秘「水下森林」!

2021-03-04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

本文來自 自然北海、觀滄海

(ID:china_oceannews)

海藻場是由在冷溫帶大陸架區的硬質底上生長的大型褐藻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群落所共同構成的一種近岸海洋生態系統,是與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並稱的近岸海域典型生態系統之一。海藻場中大規模海藻在水下生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水下森林」景觀,為很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的場所,同時也像森林一樣具有較高的初級生產力,可為海域食物鏈提供強有力的食物保障。那麼,你見過海藻場嗎?神秘的「水下森林」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自然資源部北海監測中心的調查隊員帶你到青島外海的潮連島一探究竟。

潮連島位於北緯35°53'34",東經120°52'32",面積0.25平方千米,距離青島市區約有40千米,是青島市離陸地最遠的海島。潮連島屬於無居民海島,受人類活動幹擾少,周邊生態系統保持較為完整,海藻場生態系統保護較好。

青島潮連島

調查隊伍迎著朝陽出發,經過3個多小時的航程,到達了朝連島附近海域。此時的海面海況很好,水下能見度很高,非常適合開展潛水調查。做好下潛準備工作後,調查隊員出發了。

調查隊員進行海藻場調查

經過短暫的水面適應後,調查隊員開始下潛!5米、10米、15米,塵世的喧鬧一下子就消失了,耳朵裡能聽見的只有自己的呼吸聲。視線裡的世界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慢慢變得豐富多彩,映入眼帘的是水下壯觀的大片海藻場,好多熟悉又陌生的海藻成員,原來海藻們的家如此漂亮。

海蒿子                                江蘺

褐舌藻                                繩藻

            刺松藻                        珊瑚藻(周邊)

先別只顧著欣賞美景,別忘記我們的調查任務,得把那些不認識的客人「請」回實驗室好好了解一番。

水下採集海藻定性樣品

咦,前面趴著的美麗又安靜的海燕,悄悄躲起來的褐菖鮋,還有隱藏在迷惑性藻體中的大大的牙鮃魚,這些海藻場裡的常客們在我們調查隊員的身邊遊來遊去,巖石縫裡一隻大螃蟹(日本蟳)舉著鉗子像在「歡迎」我們。放心,調查隊員不帶你們回去,已經給你們拍照留念了。

褐菖鮋                               日本蟳

許氏平鮋魚群                         大瀧六線魚

此次水下調查顯示,潮連島南北兩側水深10米之淺的海域均分布有較大面積的密集海藻場。島體北側海藻場主要分布於巖礁海底,海藻密集分布區域面積約0.07平方千米;南側海藻場主要分布於礁巖海底和砂質海底,海藻密集分布區域面積約0.15平方千米,海底海藻平均覆蓋度達90%以上,密集區海藻溼重生物量可達4千克/平方米。主要類群為紅藻和褐藻,支撐藻種為海蒿子,其他常見種類包括江蘺、裙帶菜、繩藻、石花菜、珊瑚藻、石蓴、褐舌藻、刺松藻、金膜藻、美麗異管藻和網地藻等。

通過水下觀測發現,海藻場中棲息著許氏平鮋、褐菖鮋、牙鮃、條石鯛、裸平鮋、花斑平鮋、馬面魨、日本蟳、脈紅螺、皺紋盤鮑、仿刺參、沙海蜇等10餘種海洋經濟生物。

沙海蜇                               裸平鮋

海藻場是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系統生產力、改善海洋生態狀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北海監測中心此次開展的潮連島水下海藻場潛水調查,在北海區當屬首例,也填補了青島近岸海域潮下帶海藻場生態學調查的空白。下一步,北海監測中心將繼續試點此項工作,探索海藻場調查的監測方法。

推薦閱讀:

海洋資訊(1416)| 中國交通運輸系統最大航標船列編廣州 提升南海海域航海保障能力

海洋資訊(1415)| 天津:五年行動計劃 助推海洋裝備產業發展

海洋資訊(1414)| 廣東投近20億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提供堅實財政保障

觀滄海 原文地址請點擊閱讀原文。

若發現侵犯您版權的內容,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

來源:自然北海

轉載編輯:溫鈺明;初審:林奇琦

審核:汪幗英、林奇琦、李穎、劉亞婷、曾瑛

審核發布:廖喜揚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開展近岸海域潮下帶海藻場水下調查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了解到,近日,該局北海監測中心赴青島潮連島開展了海藻場水下調查工作。此次水下海藻場調查,在北海區當屬首例,亦填補了青島近岸海域潮下帶海藻場生態學調查的空白。此次水下調查顯示,潮連島南北兩側水深10米之淺的海域均分布有較大面積的密集海藻場。
  • 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首次開展海草床生態系統調查
    9月1日~6日,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組織北海環境監測中心調查隊員前往河北曹妃甸、山東黃河口開展海草床生態系統調查。此次調查是北海局首次開展北海區海草床生態系統調查。據了解,大面積分布的連片海草稱為海草床。海草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沿岸海區,屬於單子葉高等植物,從潮間帶到水深超過50米的海區,從河口到海洋,均有海草生長。
  • 水下考古不是簡單的「海底撈」!更多依賴海洋探測和潛水技術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王澤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水下考古作為考古學的一部分,是田野考古學在水域的延伸。水下考古獲取資料的手段和方法是區別于田野考古學的,主要依託於海洋探測方法和潛水技術的發展,但是兩者的共同目標是一致的,都是通過實物資料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學科。
  • 水下考古「潛」向深海
    今天,中國載人深潛技術與水下考古「聯姻」,終於實現了中國深海考古「零的突破」……4月18日上午8點,「探索一號」科考船在海南三亞起航,搭載著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和水下考古工作者,向西沙北礁海域駛去。此後的八天,工作人員在那裡進行了我國首次深海考古調查。
  • 水下·你未見的中國丨首部系統探秘中國水下的紀錄片撲面而來!
    影像表達的進步,早已打破人類對天空認知的邊界,但還從來沒有哪一部紀錄片,系統探秘過中國水下。SMG融媒體中心一支年輕的創作團隊,耗時3年時間,奔襲數萬裡,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上百次潛水拍攝,錄製16000GB的4K素材,試圖為國人揭開中國水下的神秘面紗。
  • 解開水下「時光膠囊」的密碼——2018年中國水下考古成果亮點掃描
    借力前沿科技潛入南海深處、開展國際合作走向紅海、不懈努力發現「經遠艦」……記者從25日在青島召開的2019年全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更多「時光膠囊」的秘密在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孜孜追尋中浮出水面,中國水下考古事業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知識窗▏對水下機器人(ROV),你知道多少?
    科學相關方面的應用包括考古、水產/漁業、環境監測、收集海洋樣本、深海熱液調查、湍流研究等。技術相關的應用包括ROV智能系統、任務優化、避碰規則應用,以及自動進行機械手作業、數據處理和樣本採集等。研製「海豚3K」號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在載人潛水之前對預定潛水點進行調查等深海研究,同時,也可利用「海豚3K」號進行海底救護。「海豚3K」號在前後、上下、左右三個方向各配置兩套動力裝置,基本能滿足深海採集樣品的需要。1988年,該技術中心配合「深海6500」號載人潛水器進行深海調查作業的需要,建造了萬米級無人遙控潛水器「海溝號」。「海溝號」潛水器由工作母船進行控制操作,可以較長時間進行深海調查。
  • 為海洋健康發聲,GoPro攜手PADI發起首次「水下自拍日」活動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掌握GoPro水下自拍技巧,解鎖更多創意拍攝,參與GoPro創作大獎   上海,2020年11月5日 — GoPro和PADI(潛水教練專業協會)將於2020年11月7日聯手舉辦世界首次「水下自拍日」活動,以此呼籲世界各地的人們加入潛水運動,為海洋保護髮聲。
  • GoPro攜手PADI發起首次「水下自拍日」活動
    GoPro和PADI(潛水教練專業協會)將於2020年11月7日聯手舉辦世界首次「水下自拍日」活動,以此呼籲世界各地的人們加入潛水運動,為海洋保護髮聲。所以,我們很高興能參與推出這樣一個國際性的、頌揚環境保護的‘水下自拍日’。參與者們也會注意到,他們所使用的HERO9Black是首次以無塑料包裝出售的GoPro——這是我們為環境保護邁出的又一步。」        PADI全球首席品牌官兼會員主管KristinValette-Wirth表示:「PADI致力於壯大海洋探索和保護先鋒者的隊伍。
  • 水下酒店和餐廳,是未來趨勢還是富人專屬景點?
    在挪威最南端一個小鎮的海岸,像一頭抹香鯨潛入深藍的北海,在海洋裡漫步、躍動、飲食、棲息……這不是夢,世界上最大的水下餐廳 Under 在本周就要正式開放。它建在挪威北海人煙稀少的南部海岸上。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棟水下酒店,頂層位於水面之上,水下樓層淹沒在海平面 5 米之下,配有私人酒吧、管家區、健身房和無邊泳池等豪華設施,大型床、淋浴室和浴缸都可以 180 度全景觀賞海洋。
  • 中國海空力量首次聯合搜索 澳決定啟用水下航行器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  中國海空軍搜索力量14日首次在南印度洋同一任務區聯合搜尋馬航失聯客機澳大利亞方面當天表示,由於連日來再未偵測到水下脈衝信號,澳方將停止使用拖曳聲波定位儀,啟用「藍鰭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開展海底搜索。 當天上午,執行空中搜索任務的中國空軍飛機進入任務海區,與海軍井岡山艦編隊協同展開搜索。採用平行搜索法的井岡山艦通過瞭望人員和艦載設備不間斷搜索海面可疑漂浮物,空軍飛機以200多米的飛行高度觀察海面。
  • 水下機器人ROV行業趨勢及新技術
    Sub-altantic的Mohawk第三類A級 此類ROV系統是水下行業的主力產品類型,它可以勝任包括調查、測量、建設、施工幹預等大多數類型的水下工作。Sub-Altantic的Comanche第三類B級這類ROV系統在海洋油氣領域的工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都配備了大型的液壓動力系統,用於承擔關閉BOP(水下防噴器
  • 美國人首次承認,多個水下設備在中國近海失蹤,漁民已受國家表彰
    圖為水下偵查設備美國向他國派出偵察設備進行偵查一直是公開的秘密,而最近美國人首次承認,自己釋放的多個水下設備在中國近海失蹤,不知去向,美軍對它們的多次搜索均一無所獲,而隨後不久這些美軍間諜設備被曝光成了中國漁民戰利品
  • 湖南省水文應急監測隊搶測淥口潰口水下地形
    當地政府積極組織潰口搶險,需要水文部門提供潰口水位、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資料及水下地形圖、潰口大小、土石方量等數據。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根據當地政府的要求,立即派省水文應急監測隊趕往現場,開展應急監測工作。潰口現場道路狹窄,大型工程車輛無法到達,只能通過人工裝填沙袋扔入水中的方式進行填塞,工作進展緩慢。
  • 武漢東湖有了一片2.6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中新網·湖北武漢東湖有了一片2.6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02日 09:05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湖北打響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戰」惠企"禮包"連連來 湖北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初見成效
  • 揭秘合肥海洋館水下「清道夫」
    刷珊瑚在合肥海洋館裡有一個特殊的工種——水下保潔員,他們的職責是定期清洗展缸內壁並清除水中的各種汙垢,他們是海洋世界的「海底清潔工」。近日,記者來到合肥海洋館,探訪「海底清潔工」不為人知的「水下作業」。
  • 丹麥大學研發水下機器人 用於風力發電及水產養殖
    對於這樣一個陸地資源極其缺乏的國家,豐富的海洋資源成了它的立足之本。近日,丹麥技術大學(DTU)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專門研發可用於海上風力發電、海上油氣鑽探和海水養殖的模塊化的水下機器人。 海洋特種機器人ROV並不是一個冷門的研究領域,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市場上,各海洋大國,甚至是大型油氣公司都已形成了相當成熟的技術體系和製造體系。
  • 浙大海洋生物清洗機器人首試成功 清潔機器人水下展奇功
    浙江在線9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浙江大學科學家日前研發出一款水下機器人,專門為石油鑽井平臺清洗鋼管表面附著的海洋生物,並在我國東海平湖油氣田海試成功。  據了解,這是國內首次使用專用機器人對石油導管架海洋生物進行清洗作業。
  • 未來水下作戰,如何在水下保持與外界「飛鴻傳書」
    由於海洋環境中各種複雜因素的存在,使得水下通信一直滯後於地面、空中和空間通信的發展,也成為制約信息化戰場水下作戰戰力提升的瓶頸。    說起通信,人們廣泛使用的電磁波在水下衰減很快,穿透海水傳輸數據的能力相對薄弱,是個不折不扣的「旱鴨子」。譬如,我們把手機用防水袋包裹好放入水中,信號就會大幅度衰減,這就是電磁波在水中傳輸能力的簡單驗證。
  • ...和《水下無人自主航行器海上試驗規範》兩項海洋標準(徵求意見...
    各有關單位和個人:   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開展了海洋國家標準《風暴潮等級標準》(計劃編號:20162623-T-418)的編制工作;組織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開展了海洋行業標準《水下無人自主航行器海上試驗規範》(計劃編號:201502006-T)的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