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與12家股份行,為什麼都選擇華為存儲

2020-12-09 騰訊網

越來越多銀行的新一代核心系統採用華為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2019年其市場份額幾乎佔據中國市場半壁江山

本文由「輕金融」出品

作者:李靜瑕

當數家全國性銀行行長同時說「科技是唯一可以顛覆銀行商業模式的力量」,這意味著金融科技將給銀行業帶來極大考驗,唯有不斷進化和創新的金融機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銀行業邁向Bank4.0的過程中,隨著越來越多業務遷移到線上,金融數據爆炸性增長:央行數據顯示,2010年銀行業行內支付系統共處理業務52億筆、金額458萬億元,而到了2019年,銀行業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2233億筆,金額2607萬億元。

與此同時,銀行業一場靜悄悄的科技革命也在到來。隨著業務與數據大幅增長,銀行核心系統軟硬體也面臨巨大的性能和成本挑戰,在此之下,越來越多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採用全快閃記憶體存儲方案。

銀行業都在選擇「全快閃記憶體」

Bank4.0時代,銀行業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數位化更徹底,科技推動銀行的服務形態發生了變化,客戶量、業務量和數據量都呈現爆發式增長。銀行業要支持海量用戶的高並發訪問,對業務連續性、穩定性要求極高。

「未來金融服務的數據維度、數據量、數據處理能力將成為銀行關鍵的、最具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數據儲備將成為銀行的核心戰略資產。」一位國有行金融科技部門負責人表示。

承載銀行大數據的載體包括了存儲、資料庫、各種數據處理系統等,這一切要基於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如何建設強大、穩定的底層數據承載能力,成為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核心。

作為銀行處理核心客戶信息、存貸、支付等核心功能的基礎系統,核心系統是銀行IT系統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面臨業務性能瓶頸,亟需更極致用戶體驗;另一方面監管趨嚴,對容災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那麼,銀行業該如何規劃和建設現有的系統和數據中心,來滿足高可靠性的需求?銀行業紛紛開始業務系統的重構,其中大型銀行走在前列,積極探索雙活、多活中心建設。

工行為例,2014年率先成功完成「兩地三中心」工程,從傳統災備恢復模式向雙中心並行運行的業務連續模式轉型;2018年工行全面實現新一代主機雙活2.0架構下同城切換,實現系統級數據零丟失,同城雙系統解耦,主機系統業務連續性保障水平取得新突破。

2010年12月,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工程啟動實施,於2017年6月竣工投產,最大特點是從重構業務架構入手,全面實現業務創新、流程再造和機制變革。通過構建覆蓋全行,以產品、流程、數據、用戶體驗四大模型為核心的企業級業務架構,建行構建起多功能的產品服務綜合平臺,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大幅節約成本。

除了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也處於集中建設期,全面布局同城雙活多活和兩地三中心的災備模式。

為何銀行非常重視容災?在此之前,銀行主要是為滿足監管需求。多年來,監管部門曾對銀行IT系統的業務連續性提出了高要求,並發布過多個條例。

在2010年4月,原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數據中心監管指引》,要求「總資產規模一千億元人民幣以上且跨省設立分支機構的法人銀行」設立異地模式災備中心,災難恢復等級達到第5級(含)以上。

2011年發布的《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監管指引》也要求,商業銀行重要業務恢復時間目標(業務RTO)不得大於4小時,重要業務恢復點目標(業務RPO)不得大於半小時。

近幾年,銀行業開始主動轉向基於自身業務和發展的容災建設。這其中,存儲設備是影響系統穩定性及可靠性的最關鍵的一環。如何選擇一款好的存儲,來支撐各種容災方案?

「金融行業的核心系統通常會選擇高端存儲來實現,而在高端存儲的部署過程中,銀行業希望將數據的存儲介質由傳統的磁碟、磁碟與快閃記憶體的融合形式,逐漸地轉為全面快閃記憶體化(SSD),從而去承載核心業務。」一位全國股份制銀行總工表示。

銀行業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全快閃記憶體不僅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快閃記憶體潛力。銀行業紛紛搭建的新一代雙活存儲系統,不僅實現了核心業務永續,系統吞吐能力也大幅提升。

大中型銀行青睞什麼廠商

當前銀行業的一個趨勢,是對全快閃記憶體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這是因為,全快閃記憶體讓高性能和高可靠的存儲成為了可能,可以完美承載金融核心應用平臺的高要求。

從產業發展的趨勢看,國內外主流存儲廠商,都把大部分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全快閃記憶體存儲的開發和設計中來。以往,傳統銀行核心業務必須布局在少數幾家國外大廠的大型機上,選擇較少。近年來,越來越多銀行將大機業務成功下移至開放平臺,比如x86伺服器集群也可以承載部分核心業務。

對於國內金融機構而言,在以往只能選擇海外廠商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縱觀當前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華為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2015年開始,華為存儲正式成為中國市場的No.1;2019年,華為存儲在國內金融行業市場的銷售額佔比超過30%,在全球所有存儲品牌內排名第一。

據了解,目前絕大多數國內銀行客戶都選擇了華為OceanStor存儲,包括6大國有商業銀行、10多家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也已經把華為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用於核心業務,開始CoreBanking和容災數據中心核心存儲的全面替換。

過去幾年,華為在中國金融市場實現了超過60%的複合增長。這背後,是華為OceanStor系列存儲深耕金融行業多年,穩定性高,從而幫助多家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平穩過渡到了全快閃記憶體時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某大型國有銀行部署華為存儲,已經連續多年用於保障雙十一、618等業內公認的高並發、巔峰流量場景。數據顯示,部署OceanStor存儲後,相比以前,該行雙十一期間承載的交易量提升20%,而交易時延下降30%。

另一家總部設在北京的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把基於華為OceanStor存儲的高可用方案應用於資料庫系統、虛擬化平臺、BI系統。並通過規模化應用,解決了以前佔地、性能、功耗、HDD高故障率等問題,取得顯著效果。同容量空間節省80%,功耗節省50%以上,從實際應用來看,性能提升5~10倍。

而作為規模較大的城商行,江蘇銀行兩地三中心災備系統的建設就背後離不開華為存儲。從最早的試用至今,江蘇銀行與華為存儲的合作已歷經五年,幾乎採購了華為存儲全系列產品。

「這麼多年來,通過對20多臺不同型號的產品使用,江蘇銀行充分信任華為存儲的質量,在基礎架構的穩定可靠、全快閃記憶體和多控制器技術等方面,華為確實表現優異。」江蘇銀行評價。

身處西部地區城商行蘭州銀行從2015年開始引進華為存儲,在2017年,蘭州銀行進一步採用華為全快閃記憶體產品替換了原有的核心高端存儲,並花了3個月的時間將核心業務遷移上去。在整個使用過程中,存儲的運行狀況和性能表現穩定,延遲情況得到極大改善。

保險行業龍頭中國人壽於2015年正式引入華為存儲,連續5年新增份額第一。在目前的設備保有量方面,華為存儲已佔據了過半份額,華為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存儲已經成為中國人壽信息化建設的優選產品解決方案。

類似案例還有很多,越來越多金融機構採用了更可靠、更快、更省空間的華為全快閃記憶體存儲,快速、實時地分析海量數據,從而挖掘更大的商業價值。

華為OceanStor存儲18年:屢次突破重圍

存儲,是一個正在爆發的行業,中國企業級外部存儲市場正在高速增長中:2019年全年銷售額達到40.1億美元,整體相比2018年增長了16.8%。

不過,存儲也是一個極高門檻的行業:能把高端存儲做到滿足核心業務需求不容易,需要常年的技術積累與行業實踐。

華為存儲如何成長為業內的頂尖廠商,獲得各類機構的認可?從其發展歷程看,18年來華為存儲屢次突破重圍:

2002年,華為開始對數據存儲技術方面進行投入研發,當時市場被國外廠商壟斷;

2010年,華為在中國第一個參與SPC性能測試認證;

2011年華為全球首批發布全快閃記憶體;

2013年發布第一款中國自研的高端存儲;

2014年華為存儲成功進入海量存儲市場;

2015年,華為OceanStor存儲測試300萬IOPS的性能,是當年業界第一性能;

2017年,華為成為第一家開展數據縮減技術測試性能的廠商;

2019年華為發布了最新一代的全快閃記憶體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以容忍控制器8壞7的極致穩定和2000萬IOPS的卓越表現,重塑存儲業界可靠性和性能新標杆;

近日,針對海量數據存儲場景,華為面向全球發布了全新一代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新品。

而大量金融機構之所選擇華為存儲,主要源於三大方面原因。

首先,可靠性是銀行關注的首要問題。從產品的可靠性看,華為OceanStor系列高端存儲是業界唯一一個可以在8個控制器引擎7個故障的情況下實現業務不中斷。由於業界可靠性最高,已經成為銀行核心系統的首選;

其次,高性能也不可或缺。華為通過NOF+協議創新、端到端加速硬體創新、介質創新和FlashLink算法創新,發揮全快閃記憶體極致性能,達到業界最高的2000萬IOPS和0.08ms時延,性能領先第二名2倍。

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存儲運維會面臨很多性能問題。華為存儲不改變銀行業務流程和現有IT架構,可以平滑切入,同時推出了智能運維管理平臺,提供智能決策、全生命周期自動化智能管理,提升管理效率5倍

從華為存儲的業績表現看,華為連續19個季度領跑中國區存儲市場,已經連續5年排名中國市場份額第一,其中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市場份額更是由2018年的32.7%提升到了2019年的47.3%,市場份額佔據中國市場半壁江山。

毫無疑問,全快閃記憶體已經成為中國市場最強勁的增長動力。IDC預測,全快閃記憶體存儲等將推動企業級外置存儲市場的規模在2024年增長至63億美元。市場的高速增長,將成為華為等廠商新的機會。

結語

高速增長的存儲市場,勢必迎來更激烈的競爭生態。華為OceanStor存儲無疑成為其中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之一。

多年以來,華為與大量主流金融機構聯合創新,探索ICT技術的深度應用,打造出一系列面向金融行業的創新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技術的創新應用。

未來,華為存儲將不斷以創新的技術和產品,助力更多的金融客戶快速、實時地分析海量數據,挖掘更大商業價值。

【輕金融好文】

相關焦點

  • 2000萬蘇州數字人民幣紅包迎戰「雙十二」 六大行錢包全接入
    2000萬蘇州數字人民幣紅包迎戰「雙十二」 六大行錢包全接入  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又有新的進展。  六大國有行錢包接入  與深圳試點數字人民幣紅包只能開通工、農、中、建四大銀行錢包相比,此次蘇州試點增加了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作為指定運營機構,這意味著,六大國有銀行都成為此次數字人民幣的指定運營機構。
  • 什麼原因導致六大行疲軟不堪
    來源:財富動力網作者:郭施亮六大行在A股市場中佔據很高的權重,它們的漲跌對市場指數的撬動影響非常明顯。銀行、地產以及基建行業成為了今年以來市場表現最為疲軟的行業板塊。從銀行板塊內部的表現來看,國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的分化表現還是比較明顯的。從整體上分析,城商行、股份行的整體表現優於國有大行。從今年以來A股上市銀行的業績表現來看,恰恰也是城商行業績增速表現更好一些,其次是股份行,國有大行的業績表現相對遜色。業績增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
  • 積跬步行千裡,華為OceanStor存儲高速增長領跑全球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圳4月29日訊28日,在華為舉辦的線上媒體溝通會上,華為雲與計算BG副總裁,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就華為OceanStor存儲布局全球研發能力,深耕基礎技術,逐步從入門者、追趕者再到領跑者的發展歷程
  • 六大行「緊急叫停」貴金屬開戶,釋放出什麼信號?
    六大行同時緊急叫停從11月27日下午開始,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六家商業銀行相繼發布公告,宣布從28日起,暫停帳戶貴金屬交易業務客戶籤約開戶,已經開戶客戶的正常交易不受影響。六大行為什麼這麼做?從各個銀行發布的公告來看,都表示由於受到疫情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等複雜因素的影響,貴金屬市場價格波動比較大,投資風險在增大,所以從保護客戶利益的角度出發,暫停新開戶。
  • 九卦|六大行同時叫停此類存款,會造成什麼影響?
    編輯:金明正、楊文華來源:綜合自六大行官網、金融時報、藍鯨財經2020年12月14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同步發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可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產品,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 科創日報丨臺積電將挪部分產能給華為;中環股份矽片已送樣
    項目動態截至發稿前,科創板申報企業298家;進入「已問詢」階段企業80家;進入「提交註冊」階段企業19家;進入「中止及財報更新」階段企業5家。新增「已問詢」企業7家,分別是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目星雷射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遠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盟升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固德威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已受理」公司3家,分別是 常州銀河世紀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三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和優利德科技
  • 201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 郵儲銀行網點佔六大行1/3
    原標題:201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國有六大行中超1/3的網點竟是這家的 摘要 【201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 郵儲銀行網點佔六大行1/3】近期
  • 深圳龍崗,為什麼行?
    鄭樺 攝12月8日,深圳今年招商引資的 「壓軸大戲」——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在各方矚目期待中隆重召開。300家參會企業及機構、65家世界500強企業代表親臨現場、在五大洲8座城市設置海外分會場……儘管受疫情影響,來自全球各地的投資者們,仍以實際行動表達著對深圳未來發展的信心。
  • 2019年信用卡數據來了:六大行兩年時間,信用卡新增量減少4632萬
    截止去年年末,六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的累計信用卡數量在6.4億張左右,全年新增信用卡數量6064萬張。相對於2017年和2018年而言,分別少增了4632萬張和980萬張。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信用卡發卡市場的飽和。
  • 如何看待華為1100億行代碼規模的代碼庫?華為雲MVP這樣說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1100億行代碼迅速吸引了開發者的關注。網友們紛紛拿出計算器,用1100億行代碼計算華為的人均代碼產出,更有好事者拿這個代碼量和Google對比,以證明華為的代碼量過於龐大,軟體工程能力有待改進。一夜之間,「如何看待華為1100億行代碼規模的代碼庫」的話題被頂上了知乎熱榜。
  • 背靠華為小米 存儲晶片新入者普冉股份衝刺科創板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背靠華為、小米 普冉股份衝刺科創板本報記者秦梟北京報導自科創板成立以來,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的企業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在這場「造富」盛宴中,或再添一員。作為存儲晶片「新入者」的普冉股份,如何在五大廠商的夾縫中謀得市場的一席之地還有待觀察。不過,普冉股份在技術上有別於其他存儲晶片的廠商。目前NORFlash領域中,兆易創新、華邦、旺宏等傳統快閃記憶體晶片廠商均採用浮柵ETOX工藝結構。
  • 股份行交易額領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6家國有大行及招商、平安等6家股份行披露的數據發現,僅這12家銀行的信用卡規模,已佔全國信用卡的絕大部分份額,其中,6大行的信用卡規模已達6.4億張。而僅這12家銀行在冊信用卡去年消費額就已達約30萬億元人民幣。而全國信用卡2018年的交易額度就曾達到了38.2萬億元!
  • 六大行停止「靠檔計息」倒計時 銀行告知義務有待加強
    儘管中小銀行未接到監管通知,但是部分股份制行已經開始調整「靠檔計息」類產品計息規則。零售金融專家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靠檔計息規則不能「一改了之」。與新型網際網路銀行不同,老年人是六大行的重要客群,如何對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履行告知義務,保證在數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落下」,如何面對可能到來的金融糾紛甚至訴訟風險,仍存有諸多挑戰。
  • 201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 國有六大行中超1/3的網點竟是這家...
    2018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 國有六大行中超1/3的網點竟是這家的……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17
  • 中國六大行薪資待遇曝光!第1名竟是它?!
    面對各大銀行撲面而來的招聘,同學們該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銀行呢?小信先提供一波各大銀行薪資待遇,以及晉升通道,幫助大家更了解~        中國工商銀行是國有六大銀行之首,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成立於1984年,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同時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
  • 2020年六大行的存款利率是多少?10萬存進去,利息最高有多少?
    相信很多人都有到銀行存錢的經歷和習慣,特別是中老年入更偏愛到銀行存錢,那為什麼國人會那麼喜歡到銀行存錢呢?首先就是為了應對未知的風險,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發生很多意外,而意外來臨之時往往都是需要用錢才能解決,所以即使再窮在困難,很多人都會努力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
  • 7張圖看懂股份行信用卡業務全景
    7張圖看懂股份行信用卡業務全景股份行是銀行信用卡業務創新活力最強的一個群體。多家股份行在信用卡線上化獲客、活客上,都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創新探索。前期輕金融詳細對比了 六大行信用卡2019年各項業務數據,隨著上市股份行年報全部公布,本文我們來全面對比下9家股份行的信用卡的2019年發展情況。一、信用卡中心人員與資產規模這是一個被關注較少的數據:有5家股份行在2017~2019年報中,都公布了信用卡中心的員工人數與資產規模。
  • 六大行宣布了!2021年起定存利息有變,提前取款利息或少近萬元
    不管是存款還是理財,老百姓的第一選擇永遠是安全保險的銀行,這導致我國的儲蓄率在世界範圍內一直高居不下。大家都知道,我國的銀行數量是非常多的,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我國銀行業機構有4073家。其中,最受人民信賴的,還屬國有六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背靠」國家的六大行,代表著我國金融界最雄厚的資本和實力。
  • 六大行2019年共賺1.12萬億 淨息差承壓、尋路零售市場
    年報數據顯示,六大行淨利潤穩步提升,共實現了1.12萬億的淨利潤;國有大行資產規模座次略有變動,工行以30.11萬億顯著優勢穩居第一,郵儲銀行以高達16.48%的增速領跑增幅榜,並超過交通銀行總資產。不過,在大行的盈利能力上,淨利息收益率(淨息差)、淨利差等指標的下行也頗受關注。
  • 2020秋招考銀行六大選擇,人行要求難度竟只排第4?
    繼招商銀行正式發布全國校招後,已有11家銀行正式發布全國規模的秋招公告!其中,六大行中佔了2家,股份行中佔了5家,城商行佔了4家。(其中寧波銀行、浦發銀行校招為提前批次。)雖然發布公告的銀行,只要條件合適的,很多小夥伴都有投遞簡歷。但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你知道2020銀行報考生心中最心儀哪些銀行嗎?這些銀行「上岸難度」又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