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銀行的新一代核心系統採用華為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2019年其市場份額幾乎佔據中國市場半壁江山
本文由「輕金融」出品
作者:李靜瑕
當數家全國性銀行行長同時說「科技是唯一可以顛覆銀行商業模式的力量」,這意味著金融科技將給銀行業帶來極大考驗,唯有不斷進化和創新的金融機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銀行業邁向Bank4.0的過程中,隨著越來越多業務遷移到線上,金融數據爆炸性增長:央行數據顯示,2010年銀行業行內支付系統共處理業務52億筆、金額458萬億元,而到了2019年,銀行業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2233億筆,金額2607萬億元。
與此同時,銀行業一場靜悄悄的科技革命也在到來。隨著業務與數據大幅增長,銀行核心系統軟硬體也面臨巨大的性能和成本挑戰,在此之下,越來越多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採用全快閃記憶體存儲方案。
銀行業都在選擇「全快閃記憶體」
Bank4.0時代,銀行業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數位化更徹底,科技推動銀行的服務形態發生了變化,客戶量、業務量和數據量都呈現爆發式增長。銀行業要支持海量用戶的高並發訪問,對業務連續性、穩定性要求極高。
「未來金融服務的數據維度、數據量、數據處理能力將成為銀行關鍵的、最具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數據儲備將成為銀行的核心戰略資產。」一位國有行金融科技部門負責人表示。
承載銀行大數據的載體包括了存儲、資料庫、各種數據處理系統等,這一切要基於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如何建設強大、穩定的底層數據承載能力,成為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核心。
作為銀行處理核心客戶信息、存貸、支付等核心功能的基礎系統,核心系統是銀行IT系統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面臨業務性能瓶頸,亟需更極致用戶體驗;另一方面監管趨嚴,對容災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那麼,銀行業該如何規劃和建設現有的系統和數據中心,來滿足高可靠性的需求?銀行業紛紛開始業務系統的重構,其中大型銀行走在前列,積極探索雙活、多活中心建設。
以工行為例,2014年率先成功完成「兩地三中心」工程,從傳統災備恢復模式向雙中心並行運行的業務連續模式轉型;2018年工行全面實現新一代主機雙活2.0架構下同城切換,實現系統級數據零丟失,同城雙系統解耦,主機系統業務連續性保障水平取得新突破。
2010年12月,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工程啟動實施,於2017年6月竣工投產,最大特點是從重構業務架構入手,全面實現業務創新、流程再造和機制變革。通過構建覆蓋全行,以產品、流程、數據、用戶體驗四大模型為核心的企業級業務架構,建行構建起多功能的產品服務綜合平臺,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大幅節約成本。
除了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也處於集中建設期,全面布局同城雙活多活和兩地三中心的災備模式。
為何銀行非常重視容災?在此之前,銀行主要是為滿足監管需求。多年來,監管部門曾對銀行IT系統的業務連續性提出了高要求,並發布過多個條例。
在2010年4月,原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數據中心監管指引》,要求「總資產規模一千億元人民幣以上且跨省設立分支機構的法人銀行」設立異地模式災備中心,災難恢復等級達到第5級(含)以上。
2011年發布的《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監管指引》也要求,商業銀行重要業務恢復時間目標(業務RTO)不得大於4小時,重要業務恢復點目標(業務RPO)不得大於半小時。
近幾年,銀行業開始主動轉向基於自身業務和發展的容災建設。這其中,存儲設備是影響系統穩定性及可靠性的最關鍵的一環。如何選擇一款好的存儲,來支撐各種容災方案?
「金融行業的核心系統通常會選擇高端存儲來實現,而在高端存儲的部署過程中,銀行業希望將數據的存儲介質由傳統的磁碟、磁碟與快閃記憶體的融合形式,逐漸地轉為全面快閃記憶體化(SSD),從而去承載核心業務。」一位全國股份制銀行總工表示。
銀行業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全快閃記憶體不僅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快閃記憶體潛力。銀行業紛紛搭建的新一代雙活存儲系統,不僅實現了核心業務永續,系統吞吐能力也大幅提升。
大中型銀行青睞什麼廠商
當前銀行業的一個趨勢,是對全快閃記憶體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這是因為,全快閃記憶體讓高性能和高可靠的存儲成為了可能,可以完美承載金融核心應用平臺的高要求。
從產業發展的趨勢看,國內外主流存儲廠商,都把大部分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全快閃記憶體存儲的開發和設計中來。以往,傳統銀行核心業務必須布局在少數幾家國外大廠的大型機上,選擇較少。近年來,越來越多銀行將大機業務成功下移至開放平臺,比如x86伺服器集群也可以承載部分核心業務。
對於國內金融機構而言,在以往只能選擇海外廠商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縱觀當前中國企業級存儲市場,華為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2015年開始,華為存儲正式成為中國市場的No.1;2019年,華為存儲在國內金融行業市場的銷售額佔比超過30%,在全球所有存儲品牌內排名第一。
據了解,目前絕大多數國內銀行客戶都選擇了華為OceanStor存儲,包括6大國有商業銀行、10多家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也已經把華為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用於核心業務,開始CoreBanking和容災數據中心核心存儲的全面替換。
過去幾年,華為在中國金融市場實現了超過60%的複合增長。這背後,是華為OceanStor系列存儲深耕金融行業多年,穩定性高,從而幫助多家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平穩過渡到了全快閃記憶體時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某大型國有銀行部署華為存儲,已經連續多年用於保障雙十一、618等業內公認的高並發、巔峰流量場景。數據顯示,部署OceanStor存儲後,相比以前,該行雙十一期間承載的交易量提升20%,而交易時延下降30%。
另一家總部設在北京的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把基於華為OceanStor存儲的高可用方案應用於資料庫系統、虛擬化平臺、BI系統。並通過規模化應用,解決了以前佔地、性能、功耗、HDD高故障率等問題,取得顯著效果。同容量空間節省80%,功耗節省50%以上,從實際應用來看,性能提升5~10倍。
而作為規模較大的城商行,江蘇銀行兩地三中心災備系統的建設就背後離不開華為存儲。從最早的試用至今,江蘇銀行與華為存儲的合作已歷經五年,幾乎採購了華為存儲全系列產品。
「這麼多年來,通過對20多臺不同型號的產品使用,江蘇銀行充分信任華為存儲的質量,在基礎架構的穩定可靠、全快閃記憶體和多控制器技術等方面,華為確實表現優異。」江蘇銀行評價。
身處西部地區城商行蘭州銀行從2015年開始引進華為存儲,在2017年,蘭州銀行進一步採用華為全快閃記憶體產品替換了原有的核心高端存儲,並花了3個月的時間將核心業務遷移上去。在整個使用過程中,存儲的運行狀況和性能表現穩定,延遲情況得到極大改善。
保險行業龍頭中國人壽於2015年正式引入華為存儲,連續5年新增份額第一。在目前的設備保有量方面,華為存儲已佔據了過半份額,華為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存儲已經成為中國人壽信息化建設的優選產品解決方案。
類似案例還有很多,越來越多金融機構採用了更可靠、更快、更省空間的華為全快閃記憶體存儲,快速、實時地分析海量數據,從而挖掘更大的商業價值。
華為OceanStor存儲18年:屢次突破重圍
存儲,是一個正在爆發的行業,中國企業級外部存儲市場正在高速增長中:2019年全年銷售額達到40.1億美元,整體相比2018年增長了16.8%。
不過,存儲也是一個極高門檻的行業:能把高端存儲做到滿足核心業務需求不容易,需要常年的技術積累與行業實踐。
華為存儲如何成長為業內的頂尖廠商,獲得各類機構的認可?從其發展歷程看,18年來華為存儲屢次突破重圍:
2002年,華為開始對數據存儲技術方面進行投入研發,當時市場被國外廠商壟斷;
2010年,華為在中國第一個參與SPC性能測試認證;
2011年華為全球首批發布全快閃記憶體;
2013年發布第一款中國自研的高端存儲;
2014年華為存儲成功進入海量存儲市場;
2015年,華為OceanStor存儲測試300萬IOPS的性能,是當年業界第一性能;
2017年,華為成為第一家開展數據縮減技術測試性能的廠商;
2019年華為發布了最新一代的全快閃記憶體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以容忍控制器8壞7的極致穩定和2000萬IOPS的卓越表現,重塑存儲業界可靠性和性能新標杆;
近日,針對海量數據存儲場景,華為面向全球發布了全新一代OceanStor存儲Pacific系列新品。
而大量金融機構之所選擇華為存儲,主要源於三大方面原因。
首先,可靠性是銀行關注的首要問題。從產品的可靠性看,華為OceanStor系列高端存儲是業界唯一一個可以在8個控制器引擎7個故障的情況下實現業務不中斷。由於業界可靠性最高,已經成為銀行核心系統的首選;
其次,高性能也不可或缺。華為通過NOF+協議創新、端到端加速硬體創新、介質創新和FlashLink算法創新,發揮全快閃記憶體極致性能,達到業界最高的2000萬IOPS和0.08ms時延,性能領先第二名2倍。
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存儲運維會面臨很多性能問題。華為存儲不改變銀行業務流程和現有IT架構,可以平滑切入,同時推出了智能運維管理平臺,提供智能決策、全生命周期自動化智能管理,提升管理效率5倍。
從華為存儲的業績表現看,華為連續19個季度領跑中國區存儲市場,已經連續5年排名中國市場份額第一,其中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市場份額更是由2018年的32.7%提升到了2019年的47.3%,市場份額佔據中國市場半壁江山。
毫無疑問,全快閃記憶體已經成為中國市場最強勁的增長動力。IDC預測,全快閃記憶體存儲等將推動企業級外置存儲市場的規模在2024年增長至63億美元。市場的高速增長,將成為華為等廠商新的機會。
結語
高速增長的存儲市場,勢必迎來更激烈的競爭生態。華為OceanStor存儲無疑成為其中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之一。
多年以來,華為與大量主流金融機構聯合創新,探索ICT技術的深度應用,打造出一系列面向金融行業的創新方案,幫助客戶實現技術的創新應用。
未來,華為存儲將不斷以創新的技術和產品,助力更多的金融客戶快速、實時地分析海量數據,挖掘更大商業價值。
【輕金融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