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家庭中,女性仍然是育兒帶娃的主力軍,而積極參與育兒的男性數量還是比較少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這一稱呼自有其重量,爸爸也應該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角色。
平時寧先生總是忙於工作,一直都是妻子在負責照料孩子的一切。妻子要出差一周,讓寧先生趁此機會多和孩子相處,否則孩子跟爸爸都不親了。剛開始時,寧先生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孩子的習慣與喜好,孩子也不習慣爸爸的陪伴。
但是隨著接連幾天的相處,寧先生輔導孩子寫作業、帶孩子去遊樂園、給孩子做飯洗澡等等,父子倆的感情突飛猛進,孩子還說希望爸爸永遠能陪在自己身邊。孩子的話讓寧先生意識到自己這些年來真的愧對兒子,於是決定要學著成為一個更稱職的父親。
寧先生去網上查閱了不少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的言論,其中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個長達12年的研究表明,偷懶的父親,在孩子心目中只會變成「可有可無」的陌生人——在孩子的成長中起不到什麼作用,反而給孩子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研究表明:由父親培養的孩子,長大後人格更健全:自信、勇敢、心理素質更強,也更幽默。
於是寧先生決定無論工作多忙,陪伴孩子這件事也要放在首位。
①能讓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培養
每個家庭中父母的分工是略有不同的,母親更能注意到孩子在日常生活上的需求,而父親更注重孩子性格和人格的培養。
父親積極參與育兒和陪伴孩子,就可以讓孩子的衣食無憂的同時得到更多性格和人格方面的管教,孩子就能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②能讓孩子感受到完整的親情
孩子之所以需要在完整的家庭中長大,就是因為父親和母親所能給孩子帶來的親情都是孩子不可或缺的。
父親參與育兒和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能讓孩子感受到完整的親情和家庭的溫暖,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父親要想在孩子的心目中獲得高地位,就需要注意培養和陪伴孩子的方式,父親這個詞分量可是非常重的。
①宜早不宜遲
父親們不要以工作忙為由就一直將陪伴孩子無限期地推後,也不要認為可以到孩子年齡大一些再做培養計劃。
孩子性格和人格的養成是有最佳階段的,所以父親們的陪伴還是宜早不宜遲,以免錯過孩子成長中最珍貴的時間。
②耐心必不可少
每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進程是不一樣的,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父親在面對孩子時要儘可能多一些耐心,即使孩子暫時還不夠優秀,甚至是稍微落後於同齡人,父親也不能就此放棄對於孩子的培養。
③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所需要的父愛是真正含義上高質量的陪伴,而不是父親在一旁玩手機或者做自己的事情。
父親們陪伴孩子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玩遊戲,或者是陪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這樣才能真正有利於促進親子間的關係。
養育孩子從來都不應該只是母親的責任,父親對孩子的培養更是責無旁貸。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需要做到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從現在開始多和孩子相處,一切就還不算晚。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爸爸會經常陪伴孩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