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會議中棄用PPT,擁抱「結構化敘事性備忘錄」!

2021-03-01 嶠峰

今天看到一個關於「工作會議中哪個環節讓你身心俱疲」的調查中,排名靠前三個答案是:

雖然我自己算PPT用得多,也用得不錯的人。但看到有人說,很多時候PPT更像是一項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製作的試圖在會議中矇混過關的趁手道具。我覺得也有一定道理。PPT容易讓事情變得既過於簡單又過於複雜。只要把關鍵詞放進按頁播放的秩序井然的展示結構裡去,就能讓那些邏輯最混亂的人也擁有似是而非的條理。

儘管賈伯斯本人在蘋果發布會上引領了一代PPT展示的新潮流,但在工作會議中賈伯斯也很排斥使用PPT。自傳裡記錄了他的態度「我討厭人們使用PPT的方式代替思考。我想讓他們參與進來,在桌上列出問題,知道自己要討論什麼的人根本不需要PPT。」

亞馬遜CEO貝索斯則把這種態度落實到了制度層面,他在公司內部明令反對使用PPT,在他看來,能利索講清楚一件事比做PPT更能說明問題,也更能幫助員工深思熟慮。至於替代方案,他認為簡明扼要的備忘錄就挺好。

貝索斯在最近給股東的一封信裡誇耀了亞馬遜的會議文化——每個人開始開會時,不是直接展開討論,而是在沉默中看半小時由其中一名參會人員做的一份不超過六頁的備忘錄

這也要求寫備忘錄的人,要在會議之前充分考慮自己的提議,並且用組織結構完整的敘述文本表達出來,以便所有人都能理解到。

這麼做一定程度上也更民主,降低了馬虎武斷地下決定、或者由在場的兩三個人掌控結果的機率。關於數據和需要說明的細節,貝索斯認為它們應該出現在附錄部分,而不在備忘錄當中。

這樣看起來會議前需要做的事情變簡單了,但實際上準備簡潔有力的敘述比在 PPT上填進一些關鍵詞和短語要難多了,需要你停下來捋順邏輯,並且以能夠啟發別人的方式組織成完整的表達。我把亞馬遜在會議中提倡的這種備忘錄,稱作「結構化敘事性備忘錄」,它必須是一份結構清晰,敘述良好的文字。


「結構化敘事性備忘錄」
主要內容結構

背景:What we do?

解決什麼問題:Why we do it? or What's the problem?

我們怎樣做:How we do it?

如何驗證:Validation

討論和分析:Discussion/Analysis

總結:Summary

看起來似乎寫個備忘錄比製作PPT簡單很多,實質上恰恰相反。要清晰地描述上述6個問題,需要去了解項目的背景狀況、項目的價值意義,還需要想清楚如何去完成這個項目,並且如何加以驗證。其實,這些問題回答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若不是對項目內容思考得十分透徹了,很難寫出這樣的備忘錄。

為什麼寫6頁的備忘錄比寫20頁的PPT要更難?因為結構化的、敘述清晰的備忘錄強迫你更深的思考,更好的理解什麼事情更重要以及事物之間是如何關聯的。而PPT可以讓你輕易的掩蓋相關思想的優先級和相關性

以「結構化敘事性備忘錄」

為樞紐的工作會議流程


會議的前30分鐘,大家圍在一起安靜的閱讀這個4-6頁的備忘錄

30分鐘後,大家一起討論備忘錄的內容,仔細質詢主講人(有時候激烈到「落淚」)。但是,大家的確通過非常健康的討論來仔細探討備忘錄中的觀點。通過這樣的討論,真相會勝出。

最後,大家會討論建議,也會做出最終的決定

行文至此,你可能已經想到,短期來看,我一定會嘗試一下這種開會方法,嘗試通過這樣備忘錄推動工作;長期來看,我要努力從現在日常的個人隨筆文章,進階到工作中的會議備忘錄,以及項目白皮書企業致股東信。依次遞進。

你呢?

- end -

相關文章:用「手」思考

上一篇:要重視溝通,而不只是「連接」。

嶠峰,清華工科本碩,曾任職於微軟亞洲研究院、麥肯錫諮詢等企業。高舉「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的大旗,嘗試以「清華的理性思維+麥肯錫的商業視角+從自己玩起的實踐精神」,探索理論聯繫實際、以社會價值為導向的創業道路。

 

相關焦點

  • 「日本特定技能」日中特定技能合作備忘錄的籤署對籤證申請的影響
    #前言本文所涉及到的有關外食業特定技能籤證的基礎知識,以及在留資格「特定技能1號」的相關法規與政策,請參照百度貼吧「日本特定技能1號吧」,以及小豚個人博客「日本工作生活指南」的關聯內容。在參看「日本特定技能1號吧」和小豚個人博客「日本工作生活指南」的文章後,仍然對「日本特定技能制度」抱有疑問的讀者,可在「日本特定技能1號吧」上發帖提問。包括小豚在內,吧中已經成功申請到特定技能籤證的赴日就勞者,會積極回答提出的問題。
  • 要提高工作會議效率,做 PPT 不如輪流讀備忘錄?
    大多數公司的會議多且冗長,美國市場調研機構 Harris Poll 的調查說,平均每次工作要持續 4.5 個小時,但會議本身還不是最令人心累的部分,調查中有 60% 的人說準備例會比開例會還要費事,要花掉 4.6 個小時。
  • 「智能」的產生,本質上是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的過程
    以下是嘉賓分享部分內容:「客戶交互」智能化的四個市場階段企業的「客戶交互」數據,既包括用戶使用網站或者 App 的行為數據,也包括電話溝通、視頻會議、在線 IM 溝通以及線下的當面溝通數據,但大部分數據都是非結構化的,「智能」的產生,本質上是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的過程。
  • ...實戰備忘錄模式「模擬網際網路系統上線過程中,配置文件回滾場景」
    二、開發環境JDK 1.8Idea + Maven涉及工程一個,可以通過關注「公眾號」:bugstack蟲洞棧,回復源碼下載獲取(打開獲取的連結,找到序號18)三、備忘錄模式介紹備忘錄模式,圖片來自 refactoringguru.cn
  • 會議記錄不是用record?
    一、怎麼說備忘錄備忘錄的英文是memorandum,只要看到類似以「-dum」結尾的字都是拉丁文的語源,而memorandum更是從拉丁文出現時就存在,也是拉丁文中的原型。 memorandum的影響包含現在英文中的memo(筆記、記事,其實就是memorandum的簡寫)與memory(記憶)。
  • 圖靈獎「擁抱」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是現在所有科學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也是社會上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ACM 主席 Cerri M. Pancake 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由三位奠定基礎的深度學習領域內的最新成就。」「只要口袋裡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可以切實體會到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技術進步,這在十年前是無法想像的。
  • 如何讓領導或導師賞識、認可自己的工作,獲得一封「有力的推薦信」?
    怎麼讓 領導/老闆/導師/教授 這些上級們看到並認可我們的辛苦付出、在老大面前力挺我們所做的工作呢? 上半篇,我會從留學/求職/跳槽時「索要一封強推」的視角講如何利用「共情」,讓上司進入「坐下就能寫一封強有力推薦信」的狀態,獲得他的好評和強推。
  • 哈工大SCIR助理研究員馮驍騁:面向結構化數據的文本生成技術研究...
    在本次「NLP前沿講座」第3講的講座中,智東西公開課邀請到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員馮驍騁,為大家帶來主題為《面向結構化數據的文本生成技術研究》的講座。基於結構化數據的文本生成,即機器依據用戶輸入的結構化數據來輸出能描述和解釋數據的文本。例如基於數值與非數值數據生成財經報導、醫療報告、天氣預報文本和體育新聞等。
  • 哈工大SCIR助理研究員馮驍騁:面向結構化數據的文本生成技術研究 |...
    在本次「NLP前沿講座」第3講的講座中,智東西公開課邀請到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員馮驍騁,為大家帶來主題為《面向結構化數據的文本生成技術研究》的講座。基於結構化數據的文本生成,即機器依據用戶輸入的結構化數據來輸出能描述和解釋數據的文本。例如基於數值與非數值數據生成財經報導、醫療報告、天氣預報文本和體育新聞等。
  • 瑞安辦公:從服務於「工作」,到服務於「工作中的人」
    在12月8日開幕的36氪「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上,36氪與場景實驗室聯合首發「年度場景新物種」榜單——以融合觀念力、連接力、內容力、氛圍力、數字力的研究評選模型,盤點與致敬地產行業的模式突破與場景創新。城市正在發生的「高像素進化」,如何更深刻塑造我們的日常?更多體驗、效率之外,是否有面向人的「溫度」創造?
  •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PPT不僅沒用,而且還非常浪費時間【你真的認同嗎?你還會用PPT嗎?】文後有陳老師詳細解析
    與會者被鼓勵做筆記,閱讀時間結束後,他們開始討論備忘錄的內容。 貝索斯說:「小組閱讀的原因是防止高管們會議中虛張聲勢,就好像他們已經閱讀了備忘錄一樣,因為我們很忙,所以你必須實際抽出時間來閱讀備忘錄。」
  • 產品經理的結構化思維該如何訓練?
    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從三個方面概述了結構化思考,分別是什麼是結構化思維?可以看到這種結構化思維不僅僅是一種思考的方式更是一種管理方法。簡單通俗的講,就是將問題有規律的細化,優先級排列,將重點內容率先分析,從而制定計劃的過程。而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提到的「結構化思維」與《數據結構》類似,它倡導將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用一種類似金字塔的結構來折解。
  • 紀檢專題教育新時代如何做好紀檢監察工作反腐敗PPT
    進圈子免費領最新更新推薦下載:學習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課件ppt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黨課PPT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重要論述PPT聚焦2020全國兩會下團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黨課PPT「民法典學習解讀PPT」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原生iOS 備忘錄越來越好用,第三方筆記 App 危險
    在我看來,「筆記流」中最重要的是記錄,內容豐富而有條不紊的記錄才能保證日後的分析、回溯。我心目中理想的筆記應用,收集的方式、支持的格式務必多多益善,成為我整個工作流裡的資料中轉站。談到筆記應用,總是避不開 Evernote 這頭大象,減肥成功的 Evernote 成了許多人的效率之選;大象的粉絲的將其稱為「外置大腦」,這是賦予一款筆記應用的殊榮,體現了其收集、記錄功能的強大。
  • 譯文|「設計師學習商業」中「Why」與「How」的問題
    他們都有設計師作為創始人,在創始團隊中就加如了設計的基因。商業決策者們在努力地把商業策略融入到產品設計的內涵裡,而你——一名設計師,又是否了解商業呢?今天我們分享兩篇文章,分別討論了「設計師學習商業」中「Why」與「How」的問題,希望你能有所啟發。設計師們,還在埋頭學編程?你需要商業眼光!
  • 人工智慧的「苟且」與「遠方」
    自 1956 年「人工智慧」一詞來到這個星球上,一代代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都在為之不懈努力,但到底何為「人工智慧」卻存在太多理解角度。作為達特茅斯會議組織者之一的約翰·麥卡錫,一直認為「人工智慧」一詞除了是暗示機器可以去完成人類可以完成的工作之外,和人類行為毫無關係。
  • 結構化數據,最熟悉的陌生人
    例如,我們知道「方向」列應僅包含 5 個有效值(指南針點和一個指示「兩個方向」的標識符)。所有記錄都需要使用相同的一致類別。基於此,本小節會對論文中數據清洗的方式以及集成的數據清洗工具進行簡單總結。尤其是對於 「rubbish in, rubbish out」深度學習來說,好的預處理方案是極其重要的。正如第二節所說,為了能夠在結構化數據中更好地應用神經網絡,我們需要把結構化數據嵌入到一個新的空間中去,以實現結構化數據的表徵。在這方面,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中已經做了很好地表率,也就是文本的預訓練。但是具體怎麼預訓練,預訓練的任務有什麼,是一個很具有挑戰性也很值得去探索的方向。
  • Chrome團隊擬棄用黑名單說法是什麼回事?具體情況介紹
    Chrome團隊擬棄用黑名單說法是什麼回事?具體情況介紹 據9to5Google報導,過去幾周,隨著「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在全美各地展開,谷歌也對此予以聲援。
  • 「PPT瘦身」一鍵優化 PPT 體積
    一鍵刪除當前幻燈片指定應用範圍頁面中添加的動畫(註:不含「切換」動畫)勾選瘦身項目明細中的「動畫」選擇瘦身範圍「所有幻燈片」,將刪除所選範圍內除「切換」動畫以外的所有動畫點擊應用>3 刪除「不可見內容」不可見內容:在選擇窗格中被【隱藏】的對象PPT 中也有圖層,使用快捷鍵「 ALt 」+「 F10 」打開選擇窗格,點擊右側的「眼睛」圖標可以讓對象不可見,再次點擊重新能看見。
  • 關於IOS備忘錄,你可能一直小看它了
    「備忘錄」是默認文件夾,刪不掉,從其他App裡直接分享過來的筆記會默認存在這個文件夾裡。右劃文件夾內的備忘錄,可以「移動」到別的文件夾。右上角「編輯」可批量操作。2、文本格式豐富,排版更美觀▲光標移到目標段落,點「Aa」,在選需要的格式就好,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