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有東航、海航、華夏航空和春秋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推出了「隨心飛」套餐或同類型產品。
東航地服人員正在為「隨心飛」旅客印表機票。
一周內兌換出超過10萬張機票,這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民航業難得一見的火爆場景。
「第一個吃螃蟹」的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下文簡稱「東航」)在「6·18」購物節推出了「周末隨心飛」產品。消費者只需花3322元,即可在符合規定條件的情況下,在今年年底前的所有周末,不限次地免費乘坐東航國內航線經濟艙。
東航公布的數據顯示,此後不到一周內,購買「周末隨心飛」的旅客已經成功兌換出超過10萬張機票。在「隨心飛」使用的第一個周末,就有超過6.5萬張機票被使用。
隨後,海南航空、四川航空、華夏航空和春秋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都推出了不同形式的「隨心飛」套餐。
作為中國民航業歷史上首次突出不限次數、不限時間甚至目的地的飛行套餐,「隨心飛」被行業專家認為是「航空公司發起的自救」。多家航空公司扎堆兒「隨心飛」的背後,是民航業亟待全面復甦的訴求與渴望。
事實上,隨著國內旅遊市場的階段性「重啟」,以民航為代表的出行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回暖」。
7月14日晚,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經當地省(區、市)黨委、政府同意後,可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
有數據顯示,該消息發布後,度假、酒店、民航等各個板塊搜索量應聲暴漲500%。第二天,資本市場也對民航投出「信任票」,股市民航板塊呈現上漲趨勢。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此前表示,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預計2021年全球航空交通量將比疫情之前下降32%-41%。「航空旅行需求要在GDP上升約兩年後才會出現反彈。」該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皮爾斯預測說,民航業最早要到2023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冷清了許久的機場正逐漸熱鬧起來。「隨心飛」套餐一經推出便受到消費者熱捧,但也出現了訂票難、退卡慢等問題。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拿出更多有效的「自救」措施,進一步激發人們的出行意願,成為各大航空公司的當務之急。
「隨心飛」套餐受熱捧
對於在上海工作的天津人秦佳和來說,「隨心飛」套餐來得「正是時候」。
「為了能讓家裡過上更好的日子,我離開家人孤身到上海打拼。以前平均每個月能回家一次。」秦佳和回憶起自己的「候鳥」生活說,2018年女兒出生後,這樣的節奏明顯「不夠用了」。
「女兒的誕生,讓我的人生也發生改變,比起工作和賺錢養家,陪伴女兒成了更重要的事兒。」他說,為了陪伴女兒,自己再忙碌一些,再多奔波幾次也值得。
於是,每逢周末和休息日,秦佳和都要打開購票網站,查一查往返上海和天津的機票價格。「只要是時間合適、價格不太貴,哪怕回去只能待一個晚上,我也要回去看看女兒。」
但長期往返兩地的飛行,讓秦佳和的錢包有些吃不消,「上海和天津之間的機票價格平均在600元左右,一到旺季和節假日,價格還會突破900元。」
看到東航推出「隨心飛」套餐後,他第一時間就預定了兩個「隨心飛」的權益。此後,秦佳和在3個周末使用了6張機票。
「我不忙的時候回天津看她們,忙的時候妻子就會帶著女兒來看我。這樣一來,幾乎每個周末我都能陪在女兒身邊。」說到這裡,秦佳和的眼神中流露出幸福的光芒。
與東航的周末「隨心飛」套餐不同,海南航空(下文簡稱「海航」)的「隨心飛」套餐不限制日期,但必須以海南的機場為起始地或者目的地。比起旅行遊玩,海航的「隨心飛」套餐探親和消費的屬性更強。
6月29日發布的《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顯示,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由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取消單件8000元限額,並將離島免稅商品品種由38種增至45種。
聽到這個消息,陳彤第一時間下單了海航的「隨心飛」套餐。
作為自媒體從業者,陳彤的工作時間和地點都比較自由。除了寫作,她還熱衷於研究化妝品。她告訴記者,海南免稅店貨物種類齊全,價格也要比各大商城專櫃的價格低不少。
據介紹,海航的「隨心飛」套餐可疊加贈送2880元免稅店代金券,以及出港航班額外10公斤免費行李額。陳彤說:「對像我一樣要在海南『買買買』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個好消息。」
火爆行情下仍有隱秘煩惱
「隨心飛」套餐推出第一天,東航、海航的官方App都被蜂擁而至的消費者擠爆,購買頁面都一度無法打開。部分二手交易網站也出現了不少加價出售「隨心飛」套餐的「黃牛票」,3322元的套餐轉手被炒到了5000元甚至6000元。
儘管這足以證明「隨心飛」套餐的火爆行情,但也為消費者和航空公司帶來了一些隱秘的煩惱。
購買東航「隨心飛」權益卡後,喜歡到全國各地「打卡」美景美食的許奕恬一口氣制訂了幾個月的出遊計劃。
可是,興高採烈的許奕恬第一次兌換機票時就「吃了癟」。
「我提前6天在App上查詢可兌換的機票,沒想到幾個熱門城市的機票早就沒有了。看來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出行。」許奕恬告訴記者,自己將原計劃推遲了兩周,才最終成行。
「與我想像中不一樣的事,計算如何兌換『隨心飛』套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比方說,如果想要去小眾旅行城市,往往需要轉機,也就是往返需要4段客票。而東航規定同時僅可存在3段客票。也就是說,如果去小眾目的地,至少有一程機票是不確定的,這就存在著換不了票的風險。」對於這樣的情況,許奕恬難免有些擔心。
「為確保『隨心飛』旅客提高該產品訂座利用率,我們建議旅客避開『中國東方航空』官方微信服務號發布的熱力指數排行榜,錯峰選擇一些小眾旅遊目的地。」對此,東航相關負責人建議說。
「如果仔細研讀各家航司關於『隨心飛』套餐的規定,就會發現,『隨心飛』其實並不是完全『隨心』,它還是有一些制約條件的。」威爾森分析師曹光宇分析稱,「此類『隨心飛』產品適用群體為時間靈活、對價格敏感的用戶,例如大學生、自由職業者、分居夫妻、外地務工者等。」
實際上,不僅消費者想要借「隨心飛」套餐薅羊毛沒那麼簡單,對於推出這類套餐的航空公司而言,它們也承擔著一定的風險。
「在史無前例的疫情衝擊下,今年一季度6家上市航空公司虧損超200億元,全行業虧損近400億元。隨著旅客的周轉急速下滑,航空公司的運力投放不得不自由落體式收縮,各家航空公司仍然失血嚴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薛旭坦言,直到現在,航空業仍未完全復工。
在薛旭看來,推出「隨心飛」套餐除了能激發人們出行欲望外,還具有「回籠資金」的重要作用。「以東航10萬份『隨心飛』為例,售罄就意味著3億元的現金入帳,雖然不多,卻也為企業及時帶來現金流,同時還激活了更多市場需求。」
他告訴記者,諸如此類的「隨心飛」套餐,在美國和歐洲航空公司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但當時「收益表現一般」。
薛旭分析稱,「隨心飛」在極為特殊的背景下出現,如果疫情在短時間得到進一步控制,航空業快速走向正軌,那麼「隨心飛」給帶來的成本和收益不一定成正比,航空公司承擔著一定的虧本風險。
薛旭還指出,「如果不是因為機票便宜,相當一部分人是不會出遠門的。因此『隨心飛』挖掘的需求中一部分,是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的需求。而『隨心飛』導致的航班滿員情況,可能為其他航空公司創造了提價的機會。」
「種種跡象表明,疫情可能還會存在較長時間。因此我建議各大航司要將目光放長遠,結合系統性、長期性兩大因素,制訂長期的自救計劃。既釋放內部運能,又能刺激外部需求的戰略布局。」薛旭說。
等待春天要用更多「妙招」取暖
此前,中國民航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行業累計虧損398.2億元,其中航空公司虧損336.2億元,國航、東航、南航第一季度合計虧損140億元。
「目前國內大多數主流航線的折扣都低至兩折或三折。」獨立財經分析師夏樹預測說,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國航、南航等其他航空公司也有可能推出類似的「隨心飛」套餐。
他同時指出,「隨心飛」套餐只是民航業自救的一個切入點,而非全部。想要加速民航業的復甦,需要多個領域的深度賦能,還要用更多「妙招」取暖。
「以防疫領域為例,各地的健康碼和防疫規定都不盡相同,北京放行的旅客,可能到了外地還要隔離或者核酸檢測,這樣不協調的防疫舉措,也讓不少人『能不出行就不出行』。」夏樹分析稱,「如果能夠將各地的防疫規定統一,那麼很多人出行的擔心和憂慮也會被化解,出行意願自然而然就會提升。」
薛旭則提議民航業應該與旅遊業聯動,攜手渡過當下的難關,「當年杭州舉辦G20峰會,黃山旅遊局為杭州市民提供免費門票,不僅讓黃山旅遊業一時間爆滿,還刺激了沿線交通業的發展。眼下同樣是民航和旅遊合作的好機會。」
薛旭建議,不同的航空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航線情況,與各地方政府合作,推出「持機票減免門票」「持機票領消費券」等刺激政策,將出行和遊玩串聯起來。「這樣既能夠帶動人們出行遊玩,提振旅遊業行情,又能夠讓逐漸復甦的旅遊業反哺民航業,最終實現雙贏。」
在夏樹看來,疫情大考後,正是各大航司調整機隊結構,發展支線航空的好機會。
「所謂支線航空,指的是短距離、中小城市之間的非主幹航線,使用的飛機是小客機,票價也通常很便宜。」夏樹解釋說,在我國,支線航空的概念提及了很多年,但是始終沒有發展起來。如今,疫情下的支線航空有著成本低、性價比高等優勢,可以進一步提升人口流動,對各地的經濟發展和旅遊業都有很大裨益。
事實上,近期交付的國產ARJ21支線客機,也為支線航空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6月28日,國航、東航、南航同時引入並運營ARJ21飛機,開發、布局支線航空市場。
更重要的是,作為航空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支線航空對改善貧困地區交通條件,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站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的時間節點上,大力發展支線航空無疑將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夏樹建議,當前中國民航業應定義好「什麼是支線航空」,並推出相應的扶持政策,讓支線航空與高鐵形成良性互補和競爭。「如果讓人口超過300萬以上的三四線居民,也愛上飛行和旅行,無疑將取得提振民航業、旅遊業乃至國民經濟的良效。」
「疫情讓原本繁忙的空中航線閒了下來,而這正是各大航司梳理內部架構,加強人員培訓和管理的好機會。」夏樹建議說,民航從業者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制定發展規劃,等待春天的到來。「對於民航業來說,每一次寒冬後都是擴張發展的好機遇,我們要拿出足夠的精力和耐心,等待民航業的全面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