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九)丨文科班的那些人和事兒

2021-02-18 和林一中初中部

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題徵文來稿選登

文科班的那些人和事兒

 

       ●王文利

 


我是1986年秋升入和林一中高一年級的。那年一中的教學樓拔地而起,我們是第一批進住的學生;那年高一報到時就分文理科,在一中的歷史中,可能是唯一的一屆。一向數理化差的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文科。文科53班的班主任是白繼英老師。那時他穿著一身灰白衣褲,頭髮稍有捲曲,前額頂部有一縷總是微微上翹,目光炯炯,走起路來特精神;說起話來別提有多清朗。他教我們英語,語音語調之美,無以言說,有歌唱家的風範。後來也證實了這一點。他的保留曲目《牡丹之歌》在我們耳中不輸於蔣大為。後來他走上了歌詞創作的道路已是後話。白老師很有魄力,他帶了我們兩年,幾乎每學期都帶我們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高一去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春遊,滿心歡喜,不料身不由己,被家長一口否決,原因是怕我身體吃不消。很遺憾,與第一次的春遊擦肩而過,只能呆呆的坐在家門口的小土山包包上,看看天看看地,嗅著花香,聞著蟲鳴,肆意的的幻想著石窟的美景。現在看來當初的美景與實景相比天差地別,好在當初心馳神往,不枉我神遊一番。前車之鑑,後車之師。高二再次舉辦春遊的時候,我就沒有和家裡打招呼,又因著當時住校,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天知地知我知,這是我自己和自己的小秘密。此次春遊我們先後去了倆地方。起先,是白老師領著我們去呼市幾所大學進行參觀。那個時候,王偉的姐姐恰在農牧學院讀書,亦或是內蒙古大學,記不清了。近水樓臺,我們徑直去了她的學校,參觀了她們的圖書館。從沒見過這般的圖書館,儘管是周末,也有不少學子在那裡讀書寫字,在磨沙的翻書聲下,吱呀的腳步聲顯得萬分罪惡。我像是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那個新奇勁兒,眼珠子撐的大大的,生怕落下些什麼。參觀結束之後我們有一段時間的自由活動。這一自由,就把我遊到了大學商城的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赫然眼前,我的眼球早已失控「奪眶而出」,索覽著這滿架子的書籍。三毛,我一往情深的作家,取下書來,摩挲著書皮,愛不釋手。翻開書頁的那一剎那,我好似打開了一扇門,一扇金光四射的門,把我一下子吸了進去,一個新的世界,無法言喻,讓我深深地著迷。「十年一覺揚州夢」竟不知看了有多久,身體上的睏倦讓我渾身一哆嗦,目光從書中抽了出來。猛然間想到今天春遊呢,還有個地方沒去呢,我在這裡待了有多久。一股急意湧上了頭頂,拖著倆條蹲麻的腿,東倒西歪的撞出了書店才發現——我落單了!此時的我暈頭轉向,哪裡分得清東南西北,書店外的街景如此的陌生,來時的路也不知自己跑到了哪裡,好像是在故意躲著我這個被自由帶走的人。那時又沒有手機,沒法和老師聯繫,心霎時慌了,踉蹌地在街上狂奔著。老師那頭也派了全班同學四散找我。陌生的慌亂中能見到熟悉的人,就像是遇見了久別的親人,只是現在的我憂喜交加。憂,害怕老師和同學的批評和指責;喜,落單的稚鳥找到了組織。重新編入大部隊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批評抱怨我的自由主義,反而投來的都是關切的問候。第一次覺得53班,是一個充滿愛的集體。接下來我們便動身去了第二個目的地——哈素海。在這裡我第一次領略到了「海」的風採。東方欲曉時,我們就乘坐大巴出發了。待得晨光從熹微變作金光時我們便到達了目的地。一下車,爽朗的氣息竄入鼻息,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望無垠的「海」,碧波蕩漾,金色的陽光灑在水面上,粼粼閃閃,恍若一眸漸入了仙境。「說是那遼遠的海的相思……」不知是誰的詩句竟脫口而出。其實所謂的「海」不過是大一點的湖罷了。只是當時年少不懂湖海,但那種初見時蕩滌心靈的程度不亞於現在面對真正大海的感覺。

現在想來,八十年代的這個小鎮,鮮有人談什麼素質教育,但是我覺得那時我們接受的是百分之百的素質教育。短短兩年的高中生涯,一條文化之旅和一次自然之旅在我記憶的深處烙下了深刻的印記。因為是第一屆也是唯一一屆高一就分開的文科班,學校組織安排了兩次怎樣學好文科的講座。第一場是教政治的王佩老師談如何學好文科,題目是《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他一再強調學好文科,必須下苦功夫,持之以恆。當時有同學問王老師:「我們每天也在下功夫學習,咋一考試就都不會?」王老師給出的答案:「這是因為你們以一當一,甚至是十個也用不上一個,而我是以一當十。」王老師講話十分幽默風趣,他把自己劃成了三部分,五分之三是農民,種地養家;五分之一是學生,自學充電;五分之一當老師,教書育人。他說他學語文基本上是兩天一作文;並且逐字逐句地翻譯了《論語》《孟子》,打下了堅實的文字功底。所以他說話像是誦讀文章,他寫文章也像是在演講,行文語氣都是一瀉千裡,相當流暢。最近讀了他的《瑣憶》,還是同樣的感覺,像極了他在當年給我們講課作報告的樣子,文如其人。如果說王佩老師的講座是邏輯的推理,理性的引導,而王凱校長的報告則更多的是真情的流露與告白:「文科生想要學有所長,學有成就:立志、勤勉、方法等,而首要解決的是愛好問題……只有愛的深切,才能立志為自己所愛好的事業奮鬥,才能勤勉,並以苦為樂,探求方法途徑,到彼岸……」我是從鄉中學考入和林一中的,在此之前,除了上課,沒聽過任何的講座、報告,所以被深深地吸引了,並且一字一句記錄在我的日記本上,而且還加的是引號,想必是王校長的原話。他說起自己「沒有一天不看書」的經歷深深地觸動了我。逛書店買心愛的書時,他把自己比作一頭「闖進菜園的牛」,貪婪的吮吸著知識的甘霖,以填補精神上的饑渴。他深情地說;「我愛書,過去,現在,將來,直到閉上眼睛。」那一次深情的講座,一下子縮短了一位校長與學生的距離。正如他說的,我們既是師生也是朋友。後來王校長調走了,臨行前他特別地囑咐我;「不要放棄英語。」因為那時有好些來自農村的學生會選擇考大中專,不學英語。我也有過糾結、掙扎,難以選擇的取捨,但最終因著那一份殷殷的囑託,堅持了下來。不曾想,英語竟成了我從事二十多年的職業。自從王校長離開一中,我就沒有再聯繫過。自己也沒有成為什麼大氣候,感覺無顏以對。王校長可能也早已忘記了曾經跟他有一樣愛好卻無任何建樹的小小的我。但我一直在默默地關注著他。他退休之後仍然筆耕不輟。偶然見他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我也悉心保存。據說他也出版了書。今年驚聞他去世的消息,心裡很是戚然,有很多的不舍和遺憾。文科班總會有一些愛好寫作,懷揣夢想的人。開學不久班裡的文學愛好者們就開始著手辦刊,取名《雛鷹》。記得在創刊號上我寫了一篇名為《一個月》的習作。寫了高一剛上一中的頭一個月在53班的經歷和感觸。依稀記得同學們是怎麼幫助我搬桌子,怎麼用自行車載我走那段回家的路。白老師大力支持同學們辦刊。經費上,在與校領導的溝通上都給予了積極的幫助。除了《雛鷹》,我們班還從上一屆同學手中承接了「花蕾文學社」。張禎仙是社長,劉華、崔利英和我是編輯。最讓我們開心的就是聚在一起刻寫文章。那時沒有印表機,用的都是現在的孩子都沒見過的鋼板硬筆。一篇文章一個字體都是利用課餘時間完成的。那時我們為了刻一期的刊物,會廢寢忘食,不知不覺間已晚霞西掛,夜幕初垂。不經意間樓門鎖了,我們被關在裡面。但我們依然歡喜著,快樂著,因為那是我們心中所愛,是我們青春的夢想。

《花蕾》早已綻放,《雛鷹》也已展翅高飛。文科53班的人和事真是寫不完也說不盡:送別賀志剛、蘭鳳志參軍的悲壯場面;與蓋增蓮一起看了一場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哭了,哭了個稀裡譁啦。一遍不足,我倆在第二場開播時又重新返場,去舔舐頰邊那鹹鹹的淚珠;嘻嘻哈哈的同桌皇甫禎霞每天把一向不苟言笑的我逗得合不攏嘴;和範莉英沿著校園的小路散步的時候,一高一矮兩個影子總是讓我想起英語的比較級;大腦門的二翠,小靈通一枚,蹦蹦跳跳像小喇叭似地傳播著各樣的消息;愛唱歌的王貴鮮每晚臨睡前必高歌一曲「大雁聽過我的歌」,隔壁的男生宿舍就回應一嗓子「大娘(原歌詞「小河」)親過我的臉」,隨後大家在猜測和鬨笑中慢慢進入夢鄉……周日下午住校生返校總要曬一下從家裡帶來的美食,林芳的素醬一直是我們的最愛。數學霸主王洪生,把總結好的公式,做題方法傳遞給我們時,心裡滿是感激。每當調座位時,坐我後邊的馮月英就會幫我搬桌子;放學後,李瑞傑會用自行車順路捎帶我到姐姐家;活潑的郭瑞麗、可愛的張春芳;走進教室一落座就嘰嘰喳喳的談論昨晚電視節目的王鳳枝;一向勤勉努力的永鑫和馬葉;還有我們全班都引以為豪的學霸趙凱,第一年就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讓大家羨慕不已;特立獨行的張進當了導演,拍起了電影;從政的張俊威;企業家王瑞生;餐飲業的老闆趙青……53班真是人才濟濟,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值此母校65華誕,僅以此文來紀念53班,我摯愛的文科班,我心靈的溫暖家園。
        曾在和林二中和一小教授英語,現為和林一中初中部歷史老師,喜歡一直走在成長的路上。 聯繫電話15904814687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公告
青山鑄秀,綠水生輝。青春與夢想的交織,激情與汗水的激蕩,和林一中即將迎來六十五載輝煌。知識改變命運,名師鑄造靈魂,一中培育了眾多優秀學子。撫今追昔,我們感懷過去,憧憬未來。為銘記一中光輝歷史,真情展現一中傳統風範、精神面貌和人文氣象傳承,反映我校取得的顯著成就,激勵校園莘莘學子發揚一中辦學優良傳統,抒寫對一中的至深情懷,我校決定舉辦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活動併集結成書。全校師生員工、曾在我校工作過的同志、歷屆校友及廣大學生家長等社會各界人士。1.有關學校發展的重要人物、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的追憶;關於學校各個時期的辦學方略、教育思想、重大變遷、發展成果等的記述。
2.名師風範、師生情誼、同窗情誼的抒寫。
3.校友奮鬥成長的足跡、個人艱苦創業的感悟;成才立業、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事跡報導、人物傳記。
4.抒發對學校六十五年發展歷程的禮讚,書寫對學校未來前景的期望或建議。
5.奮鬥在一線的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和管理經驗等。1.文章內容積極健康,體裁不限,散文、詩歌、隨筆皆可(小說、戲劇除外),要求文筆流暢,富有真情實感。

2.文章篇幅以2000字左右為宜,必須為原創作品。歡迎附上圖片。發表過的作品請註明刊物名稱和日期。來稿請後附作者簡介(包括工作照和文字自我介紹)和詳細聯繫方式。

1.文章一經入選,按每1000字100元標準給予作者稿酬。來稿一律採用電子文稿(word格式、小四、宋體、行間距20)發送到到: 13848141008@163.com。
郵件請註明「和林格爾第一中學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主題徵文活動」聯繫人    王利君    13848141008
徵稿日期      2020年8月1日——2021年3月31日如煙往事難忘卻,留下真情從頭說。敬請曾在我校工作過的同志、歷屆校友、廣大師生員工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我們期待著您為一中的過去未來書寫記憶深刻而又感人至深的美好一頁!和林格爾一中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籌備委員會
點擊下面文字,觀看往期精彩回顧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七)丨歲月鎏金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八)丨重回少年校園夢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九)丨回首師恩濃  最美校園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三十三)丨你是我的徵塵,也是我的星辰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三十七)丨那些年,我們的青春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三十八)丨曉寒處,此恩應猶在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三十九)丨那時年少,幸得有你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丨遇見,出發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一)丨詩歌:恭賀一中六五華誕(外一首)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二)丨歲月無痕,花開有聲

相關焦點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丨遇見,出發
    」徵文選登(九)丨 我的內蒙圓夢之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丨一份善緣  一份惦念✦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一)丨瑣  憶✦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二)丨四十年電教設備的變遷✦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三)丨遙遠的記憶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七)丨歲月鎏金
    點擊下面文字,觀看往期精彩回顧✦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八)丨 故園往事✦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九)丨 我的內蒙圓夢之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丨一份善緣  一份惦念✦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一)丨瑣  憶✦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二)丨四十年電教設備的變遷✦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三)丨遙遠的記憶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二)丨歲月無痕,花開有聲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八)丨 故園往事✦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九)丨 我的內蒙圓夢之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丨一份善緣  一份惦念✦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一)丨瑣  憶✦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五十三)丨匆匆那年
    和林格爾一中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籌備委員會點擊下面文字,觀看往期精彩回顧✦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七)丨歲月鎏金✦>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八)丨重回少年校園夢✦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九)丨回首師恩濃  最美校園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三十八)丨曉寒處,此恩應猶在
    」徵文選登(九)丨 我的內蒙圓夢之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丨一份善緣  一份惦念✦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一)丨瑣  憶✦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二)丨四十年電教設備的變遷✦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十三)丨遙遠的記憶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五十八)丨追憶如夢年華
    和林格爾一中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籌備委員會點擊下面文字,觀看往期精彩回顧✦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七)丨歲月鎏金✦>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八)丨重回少年校園夢✦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九)丨回首師恩濃  最美校園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六)丨那年花開爛漫時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七)丨歲月鎏金✦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八)丨重回少年校園夢✦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九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四)丨菁菁校園,如詩歲月
    和林格爾一中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籌備委員會點擊下面文字,觀看往期精彩回顧✦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七)丨歲月鎏金✦>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八)丨重回少年校園夢✦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九)丨回首師恩濃  最美校園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六十三)丨母校,時光帶不走的眷戀
    和林格爾一中建校65周年「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籌備委員會點擊下面文字,觀看往期精彩回顧✦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七)丨歲月鎏金✦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八)丨重回少年校園夢✦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九)丨回首師恩濃  最美校園情✦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三十三)丨你是我的徵塵,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二十六)丨春霖沃桃李,育人興中華 ——憶教育部柳斌為一中題詞前後的那些事
    在和林一中初高中兩個校區的校史展覽室和辦公樓二樓大廳,我們都可以看到教育部副部長柳斌為和林一中的題詞:「春霖沃桃李,育人興中華」。下面我簡單回顧一下柳斌題詞前後發生在學校的一些事。2001年春季開學,和林一中黨總支書記、校長王世清(1995年任書記、校長)、副校長高凌斌(1991年任副校長)同時到齡離職。
  • 和林一中建校65周年 「魂牽杏壇·情系母校」徵文選登(四十五)丨青春絮語
    轉瞬間,我的母校已迎來了六十五歲生日,我與母校分別數年,但中學時代的美好卻猶如昨日發生般歷歷在目。   初中——懵懂小時候羨慕初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穿藍色的校服,不用系紅領巾,要上晚自習,好像那是我們可望不可即的生活。終於,我也成為了一名中學生。
  • 建校5周年徵文丨鄭婉婷:這些年,我與一中共成長
    ——「慶祝樂平市第一中學建校5周年」徵文活動編者按:為紀念建校五周年的難忘歲月,總結過去,開創未來,經學校研究,決定舉辦慶祝建校5周年徵文活動。 近期,本微信公眾號將選登部分徵文作品,以饗讀者。不知不覺中,一中已經建校五年了,五年風雨兼程,五年青春如歌。在這五年之中,我與一中共成長。在這所學校裡,相信大多數老師和學生都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我也不例外,我很喜歡我們學校。如果不是一中,我想我也沒有機會進入高中的大門。是一中給了我希望,它在關鍵時刻向我伸出了援手,我很感謝它。
  • 憶母校·贊母校·祝福母校——寫在鄂爾多斯市一中建校80周年之際
    憶母校·贊母校·祝福母校——寫在鄂爾多斯市一中建校80周年之際 2019-09-19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鄆城一中建校70周年校友座談會召開
    11月7日,鄆城一中建校70周年校友座談會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校友喜返母校,齊聚一堂,追憶在一中學習生活的似水年華,共同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劉文林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鄆城一中建校70周年表示祝賀,並對各位校友回到母校表示歡迎和感謝。劉文林說,鄆城一中建校以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秉持「文明、博學、求實、創新」的校風,深耕細作、潛心育人,先後培養了近8萬名優秀學子、30多位北大清華學子、16位省市高考狀元,並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軍政界、學術界、企業界校友,為家鄉和母校贏得了榮譽、增添了光彩。
  • 我和我的駐高丨令我魂牽夢繞的駐高
    8月7日起,平臺將陸續推出2020屆師生「我和我的駐高」主題徵文作品,我們一起用文字串聯起和駐高一起走過的時光,回憶和駐高有關的溫暖故事……今天我們推出的是720班王夢茹同學的作品《令我魂牽夢繞的駐高》。
  • 永春一中校友們,母校@你了
    菁菁校園,可曾令您夢縈魂牽?昔日恩師,可曾讓您時常憶起?同窗摯友,您可曾惦記何時再聚?無論您畢業多久,離校多遠,母校永遠是您溫暖的家。 2020年正月初三,永春一中校董、校友返校日一如既往,讓我們相聚母校,走一走梅峰校園,看一看梅峰書院,會一會同窗摯友,追憶菁菁校園,暢敘師生桃李情,同憶好友同窗事,共敘永中情懷! 專此誠邀,敬祈惠允。
  • 【建校50周年】65級校友的母校情
    11月7日,我校招收的第一批的學生、耄耋之年的65級校友們回到母校。他們憶往昔崢嶸歲月,感慨萬千。
  • 泉州一中舉行建校75周年慶祝活動
    泉州一中校園一角東南網10月23日訊(通訊員 梅石)10月22日上午,泉州一中(原晉江縣中)舉行建校75周年慶祝大會暨陳守仁教育基金捐贈儀式,來自五湖四海的各界嘉賓、一中校友及全體師生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泉州一中建校75周年。
  • 鄆城一中盛大舉辦建校70周年慶典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效謹 鄆城報導  11月8日,鄆城一中盛大舉辦建校70周年慶典活動,省市有關領導、部分高校負責人、來自全國各地的校友代表參加活動,鄆城縣四大班子領導、各鄉鎮街區、縣直各部門負責人,兄弟縣區學校負責人及鄆城一中師生共7000餘人參加活動。
  • 邯鄲市一中隆重舉行建校七十五周年系列慶祝活動
    在舉國歡慶祖國七十一周年華誕之際,邯鄲市第一中學舉行了隆重、簡樸、熱烈的建校七十五周年系列慶祝活動。10月6日下午3時28分, 「劉成滿校友藏品館」揭牌儀式鄭重舉行,拉開了本次系列慶祝活動的帷幕。儀式由市一中高玉峰校長主持,劉成滿先生和其他校友代表、我校師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劉成滿先生系邯鄲市一中59屆校友,半個多世紀,他時刻銘記母校的諄諄教誨和精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