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椒陵城 生態園林化

2020-12-19 qjygmm文章發表

筆者閒來無事,經常到新老城區走一走,深刻感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椒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貌換新顏。市政建設日新月異,生態園林美不勝收。新建和提升改造了外環路、內環路、椒陵大道、儒林大道和吳敬梓大道;實施了新、老襄河綜合整治,南屏山森林公園核心區改造;新建了生園(人防主題公園)、達園(法治公園)和一批街頭小遊園;新建了火車站、縣政務中心、縣新醫院、太平文化街區(太平文化廣場)、吳敬梓故居、第八中學、城南小學、滁州市應用技術學校新校區和一大批居民安置房、廉租房;新建和改造了汙水管網、供水管道、燃氣管道;大力植樹種草栽花,公園、街道、街頭、街區、公路、新老襄河和居民住宅小區、單位庭院等所有空間基本綠化、美化、香化;城市建成區進一步拓展;城市人口進一步增加。榮獲安徽省園林縣城、安徽省森林城市等稱號。呈現出生態公園星羅棋布,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地下管網縱橫交錯,街道兩旁綠化亮化。尤其是生態園林建設,成績卓著,最為廣大市民稱讚。現在,全椒縣城是融「山、水、林、園、城」於一體,形成了園在林中、城在園中、人在景中;地綠、天藍、水清、氣爽;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和諧統一,人民群眾宜居宜業宜遊,成為廣大居民的快樂家園、和諧家園、幸福家園!

全椒縣城之所以建成生態園林城市,歸功於縣委、縣政府的高起點規劃,大氣魄建設。黨的十八大召開時,縣委、縣政府就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進行謀劃;提出了大力開展實力全椒、生態全椒、文化全椒、宜居全椒、幸福全椒、智慧全椒「六個全椒」建設。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又提出了大力推進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全椒建設和慢城旅遊區建設,不到10年時間,就把原來的小縣城建設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生態、綠色、美麗、富有濃厚儒林文化氛圍的特色生態園林城市。

生態園林,當數新襄河景觀帶最為壯麗,現已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她全長9.7公裡,總面積516.7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60公頃。依城傍水,匯集了自然景觀、水利工程、歷史人文、觀光旅遊、休閒娛樂、鍛鍊健身等多種元素和功能,是一座富有濃鬱現代氣息的開放式公益性帶狀城市生態公園。筆者曾在拙文《襄河公園遊覽記》中稱作「猶如一條綠色玉帶縈繞於椒陵城」。確實如此,這麼長、這麼寬、這麼美的環城生態公園,我還沒有聽說過那個縣城有。其主要景點有:蒙學文化長廊、儒林文化長廊、太平橋、襄河橋、文昌橋、襄河閘、河濱公園、桃園古文化遺址等。

園區內樹木蔥蘢、花草繁茂、水質清澈、文化豐厚、景觀遍布。沿河道兩岸,建有蜿蜒曲折的遊覽步道。在步道兩旁的綠樹花草中,建有二十四孝、三字經和增廣賢文三個小品、雕塑和碑刻文化區,共有120多組雕塑點綴其間。因地因勢修建的文化長廊和極富中國傳統園林風格的橋、亭、臺、樓、閣,古色古香中充滿了現代氣息。如同一幅畫軸,隨著遊客的腳步徐徐展開。

太平文化街區位於襄河景觀帶太平橋兩側,包括太平文化南北廣場在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特色,主要由太平橋、太平閣、太平井、太平坊、太平寺、賀櫓樓、襄園、襟襄湖、文化館、圖書館等仿古建築群組成的綜合性旅遊區。這裡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每年正月十六走太平這一傳統大型民俗活動。

正月十六走太平,自東漢開始,延續至今,盛況不衰。這是全椒人民為了紀念東漢時期的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的全椒長劉平所舉行的一項民俗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走太平形成了集文化、旅遊、商業、美食、時尚為一體的大型文化活動,名聲大振,享譽國內外,不單是全椒縣民眾走太平,全椒周邊縣市和江浙滬遊客及外國友人亦紛至沓來,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最高年份走太平人數達60萬人次。可以說是從凌晨到子夜,城內萬人空巷,人流如潮,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寬廣的太平文化廣場。首先燃放一掛爆竹,燒上一柱清香,祈求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再隨著人流湧到太平橋,系上一根平安紅絲帶,從橋南頭緩步走向橋北頭,再從襄河大橋逛至街心花園,聆聽享受整條大街充滿商家的吆喝聲和播放的音樂聲,以及買家的問價聲、討價聲和說笑聲,遊人、商人交融在一起,熙熙攘攘,吵吵嚷嚷,就像一場浩大壯觀的交響樂在演出,催人興奮,震撼心靈。如果不逛商業美食大街,去逛一排排一幢幢徽式建築的襄園及吳敬梓故居,身置其中,恍若古代,也是令人陶醉、遐想聯篇。所有參與走太平的人,無不驚詫其走太平民俗文化活動的巨大變化和稱讚其文化全椒建設的輝煌成就!

古襄河治理是一項僅次於新襄河環城公園建設的宏偉工程,西起古襄河上遊換水涵,東至襄河排澇站,全長5.5公裡,是老城區排澇和排水的重要通道。長期以來,由於河道淤積嚴重、垃圾遍布、水質惡臭、環境惡劣,縣城廣大居民反映強烈。縣委、縣政府順民意,應民聲,安民心,下決心於2013年5月開始治理,以改善人居環境,恢復城市記憶,傳承人文歷史,打造城市名片,發展城市旅遊,堅持充分挖掘古襄河彎曲多變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襄水文化資源,清淤護堤、截汙還清、修復古韻、暢通道路、植樹栽花,美化造園。如果有空閒的話,你不妨順著新修建的鑽石小道,一邊散步,一邊遊覽。觀賞到河堤已經石砌護坡,河道兩旁栽植了各種樹木花草,每隔一段距離,便建有古韻長廊、古韻亭臺(親水平臺);時有一輛清除垃圾船在河面作業,河床再也沒有以往的那些雜草叢生和浮萍,比較乾淨。如果把汙水問題徹底解決,將成為縣城第二大環城生態公園。

南屏山森林公園現有面積800畝,從高空俯瞰,猶如縣城的綠肺。她位於縣城中心,境內植被豐富,樹木茂密,竹林婆娑,白鷺飛翔,鳥語花香。園區步道四通八達,延伸到各個景點——筆峰毓秀、南嶽晴霄、筆峰塔、盆景園、頤年園、巖石園、櫻花園和去冬今春新建的植物迷宮,讓遊人一邊散步、一邊鍛鍊、一邊欣賞,心曠神怡,延年益壽。

據說,南屏山古時就是文人雅士聚會詠詩之地。每到九九重陽這天,許多文人雅士攜酒戴菊,登攀到南屏山最高峰——筆峰尖,一邊欣賞襄水環清美景,一邊飲酒詠詩唱和。現在雖然沒有文人雅士在南屏山飲酒賦詩,但唱歌跳舞打太極拳的人卻是天天有之,成為廣大居民休閒娛樂的極好去處。

緊臨南屏山森林公園南廣場的文體公園,成為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運動場、網球場、籃球場、門球場等景觀景點,使南屏山森林公園增加了一處更好更美便於居民體育運動的景區。

生園,全椒人防主題公園,也有人稱其為城南公園,是城南新區一座美麗的生態公園。我去過多次,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感覺這座新建的公園,雖然都是人造景觀景點,但她不失為古色古香和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柔和美。它北臨城南大道,南靠老觀陳路,西接南三路,總面積約210畝。公園建設主要是基於全椒的歷史文脈,立足市民對綠色生態、遊覽休憩、文化藝術等交流空間的需求,採取傳統造景手法,以「一園·兩帶·三區·六景」的總體布局,打造一處繼承全椒文化特色,蘊含濃鬱人文氣息的傳統自然山水園。也就是說,它是集風景園林、娛樂設施、健身場所、人文景觀、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主要景點有:假山、觀景亭、曲橋、平橋、慈心橋、福德樓、文化長廊、生態水溪、生態島、運動廣場、健身長廊、蓮花臺、生態林、園路、駁岸、人文雕塑、藝術水岸、休閒草坪、休閒平臺、公廁等。

達園,又叫法治公園,位於南屏山森林公園南麓,全椒中學校區旁,成為廣大遊客及師生的休閒遊樂場所。園區面積近6萬平方米,其中水系面積1.3萬平方米。分為景觀核心區、林蔭活動區及濱水遊憩區。景觀核心區建有臨水平臺,通過廣闊水面給人們提供冥思自省的獨特空間。林蔭活動區建有蜿蜒的林下小道,引領遊人進入園區遊覽。濱水遊憩區是達園最大的水系,以展現園區獨特的水面風光,豐富達園公共空間。三大區域相輝映,滿足遊客行人休閒需求。達園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廣大市民和遊客在遊覽觀賞南屏山森林公園後,接著便可進入達園遊覽觀景。

全椒縣城之所以很美,她是美在綠色,美在生態,美在園林。我們一定要讓屏山不墨千秋畫,襄河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相關焦點

  • 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
    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用生態園林理念,打造我心目中的美麗公園
  • 鄭州: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中國園林網2月23日消息:昨日,全市生態建設暨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動員大會召開,會議印發《2018年鄭州市生態建設工作要點》,以六大目標和六個方面重點任務為載體,明確提出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突出項目帶動、項目化推進,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中國示範城市。
  • 杭州園林:美麗中國生態建設系統服務供應商
    對於這家公司,很多杭州人耳熟能詳:它是浙江園林企業的一面旗幟,經過27年的發展,已由最初單一的園林工程施工,建立起規劃設計、生態建設、農業開發等綠色生態全產業鏈,現在正朝著「美麗中國生態建設系統服務供應商」的目標大步邁進。記者唐登濤通訊員於會蓮紮根綠色產業:從創業者到領頭羊1992年,中國大地上熱氣騰騰,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四面八方。
  • 儀隴縣在嘉陵江畔崛起一座山水園林城
    2003年縣城遷建工作啟動之初,儀隴縣就充分利用新縣城三面環山、碧水穿城的良好生態格局,堅持高起點定位,前瞻性規劃,聘請了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將縣城性質定位為「中國紅色文化之鄉、嘉陵江畔現代山水園林城市」。
  • 舟山,一座美麗的海上花園城——舟山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紀事
    透過這生命的顏色、幸福的景致,我們聽到了舟山人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鏗鏘腳步聲,看到了千島之城構建生態家園的精美畫卷。  多年著色、濃墨重彩。如今,一座品質高端、充滿活力、獨具韻味的海上花園城正款款走來——
  • 蘇州基業生態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中國園林網8月10日消息:蘇州基業生態園林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蘇州基業景觀營造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於2014年10月17日正式更名,公司成立於1993年,至今20年。成立之初,公司就以高起點、高水準躋身建築市場。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中遊 武都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商山水園林之城巍巍五鳳山下,一個生態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白龍江畔,富美武都正在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近年來,武都區緊緊圍繞把武都建設成為「宜居宜遊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的整體思路,堅持「發展工業、農業調優、旅遊帶動、城鄉統籌、民生改善」五大路徑,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走出了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城市發展之路,水綠交融、融景於城、魅力生態的顏值提升之路和產業帶動、精準幫扶、戰果豐碩的脫貧致富之路。
  • 美尚生態:園林固廢處理領跑者 用木趣有機覆蓋物建設美麗中國
    垃圾分類需要居民和在生態建設、垃圾處理方面領先的企業配合,而在循環經濟領域中擁有深厚專業和經驗的龍頭企業的參與更是不可或缺,這樣才能讓垃圾分類在「美麗中國」3.0階段的生態建設中更具經濟意義。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循環經濟將由此迎來一輪升級。循環經濟包括民用、工業、農業、園林業等子領域。其中農業、園林業的循環經濟起步較晚。
  • 恩施,一座驚豔了時光的自然生態「公園城」!
    秉持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建設管理恩施著力建優、建美自然生態公園城市不斷提升城市顏值氣質讓老百姓「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願望有了具體模樣市民「三感」逐日提升城在山水園林中十餘處「城市綠肺」免費開放酷冷的冬季並沒有阻斷市民的周末遊。
  • 文旅特色 產城融合 昌化美麗城鎮建設煥發古鎮新顏
    今年,伴隨「美麗城鎮」建設,昌化將加快創建「山水聚秀、魅力獨特、景城融合」的活力小鎮,爭創首批美麗城鎮示範鎮。  區位優勢與自然饋贈  造就文旅特色型美麗城鎮昌化精密元器件科技工業功能區入口  自古以來,昌化就是兩昌地區的中心。隨著臨安撤市建區,昌化成了杭州的西大門,城西科創大走廊延伸往西,形成杭州西部生態發展軸。
  • 惠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不斷增加城市「綠」量
    惠州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寓居惠州,助修蘇堤和西新、東新二橋,給惠州留下絢麗風景和深厚人文底蘊。面對建設公園城市這一新理念、新方向,惠州這座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生態名城應如何擔當作為?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提出,打造一流的生態環境,使「看山望水記住鄉愁」的美麗惠州更加令人嚮往。
  • 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廈門生態建設觀察
    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這一系列榮譽,是廈門經濟特區設立40年來打造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的豐碩成果。 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強化創新驅動等方式,一座生態優美、多姿多彩的海灣型城市正在我國東南沿海熠熠生輝,吸引全球客商和遊客。
  • 武漢園林設計院舉辦40周年生態論壇,暢想公園城市建設
    11月29日,武漢市園林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舉辦成立40周年生態論壇,行業專家、學者以及園林景觀設計師們圍繞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國家溼地城市等8個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以前是在城市中建公園,現在要轉變思路,改為在公園中建城市,這就是『公園化城』的意思。」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和景觀研究分院院長王忠傑以《「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的新思考》為題,和與會設計師們進行了探討。
  • 山海黎鄉添綠韻 生態美景入畫來——樂東創建省級園林縣城之路
    俯瞰樂東黎族自治縣縣城,林在城中,城在景中。武昊 攝瓜熟蒂落,夙願成真。1月15日,樂東黎族自治縣獲評省級園林縣城。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特別是2017年底啟動「一鞏雙創」(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海南省文明城市、省級園林縣城)工作以來的堅韌付出,樂東一舉摘下省級園林縣城的金字招牌,也為群眾打造了一座綠樹成蔭、繁花掩映的美麗縣城。回首創建歷程,樂東縣城實現美麗蝶變,每一處改變的背後,都流淌著樂東兒女的汗水。
  • 花開山水之城 景溢美麗之地
    「2018生態城市發展與城市治理現代化高峰論壇」作為花博會的重頭戲,吸引了國內數百名重量級嘉賓激蕩頭腦、碰撞思維。正在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重慶,收穫了許多點讚和祝福。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匡廷雲說,重慶有山有水,有文化有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交融的地方,在生態城市建設方面很有優勢。
  • 德州市陵城區溼地公園即將「出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冉 德州報導12月1日,記者從德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陵城區委區政府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居民生活環境,以打造宜居陵城為工作重點,因地制宜,在城市周圍建成一座佔地200畝的人工溼地公園
  • 永豐傾力打造生態園林城市
    永豐傾力打造生態園林城市 發布時間:2010-04-08 08:44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連日來,永豐縣城市綠化工程建設呈現一派火熱景象:佔地1000畝的橋南生態休閒公園破土動工,總長4公裡的新城區環西路景觀林帶建設全面啟動,佔地100畝的北暉植物園建設如火如荼,迎賓大道和綠海大道景觀林帶拓綠工程激戰正酣……打造生態園林城市已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 德州市陵城區:奮力攻堅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陵城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9日訊11月29日,德州市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會走進陵城區。會議採取先到各縣市區現場觀摩,再集中召開總結評議會議的方式進行。陵城區糜鎮美麗宜居鄉村項目項目簡介糜鎮總面積94平方公裡,轄92個村,總人口6萬人,先後被評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國家衛生鄉鎮」「全國重點鎮」「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和諧鎮」「省級生態示範鎮」等18個榮譽稱號,是我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示範鎮。
  •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
    人們逐步認識到生態環境失調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人類的生存不僅需要一個優美、舒適的環境,更需要一個協調穩定、具有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生態園林的產生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順應時代發展和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 四川達州大竹努力建設「森林竹城 生態大竹 綠色竹鄉」
    中國園林網2月9日消息:為宣傳大竹文化,弘揚大竹精神,建設幸福大竹,全面開展栽竹綠化工作,努力建設「森林竹城、生態大竹、綠色竹鄉」,2012年大竹縣在全縣開展以「打造竹文化建設竹綠鄉」為主題的競賽活動,進一步推動全縣城鄉綠化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