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集體心理學與個體心理學(上)

2021-01-10 文穴工作室

1.弗洛伊德的集體心理學

弗洛伊德認為「群體的本質就在於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聯繫」, 弗洛伊德集體心理學的特徵即是根據個體心理學的變化來解釋群體心理學。

*力比多(性力,泛指一切身體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錯者和兒童的性生活。力比多是一種本能,是一種力量,是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的驅動力。)

2. 弗洛伊德與古斯塔夫·勒旁

勒龐的《烏合之眾》只討論了一種特定的群體心理,且著重在這種心理規律的表現及其例子;而弗洛伊德則著重在同質性的群體、這種群體心理和個體心理的關聯。

古斯塔夫·勒旁認為的「心理集體最顯著的特點不管組成它的個體是誰,不管他們的生活,職業,性格和智商,他們都已經被轉換為一個擁有集體心理的群體了。並且個體的特定需求在集體中會被消除,種族的無意識將會出現,此時的「異」是存在於「同」裡面的。

反觀弗洛伊德:「個體與其父母的關係,與其兄弟的關係,與其所愛之人的,朋友和治療師之間的關係都可以被稱為社會現象。」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弗洛伊德認為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並不是完全分離的。

我們可以說在集體中個體身上發展出表現差異的心理上層建築被移除了,但每個人身上相似的無意識基礎卻仍舊存在。

3.造成群體中個體改變的原因

集體裡的個體不僅會展示出共同的特點還會展示出以前不具備的新的特點。

第一個原因是一個無特徵無個性的集體是無責任感的,集體中的個體不再常常反省自己,一隻管束著個人的責任感也會完全消失。

第二個原因是傳染,傳染對個體的特點在集體中的表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決定了個體將會跟隨的趨勢。在一個集體中,每一種情緒和行為都是易傳染的,這種傳染會讓個體為了集體的利益而甘願犧牲自己利益。

第三個原因決定了集體中的

個體偶爾會呈現出於獨立個體完全相反的特點,即暗示性。

{!-- PGC_COLUMN --}弗洛伊德認為在一個情景之中,個體會失去自己的意識,並遵從剝奪他意識的操控者所說的一切,作出與其性格完全不相符的行為。組成心理集體的個體的狀態與被催眠的個體發現自己處於催眠師的掌控之中的狀態並無不同,即所有的感覺和思想都會朝著催眠師掌控的方向彎曲。

個體在集體中時,他不再為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應,他的狀態和被催眠者差不多,同是某些感官功能也會失去作用,因此在一句暗示的影響下,個體將會作出某些極度衝動的行為,而這種衝動在集體中比在催眠狀態中變現出來的更為激烈,強大。

弗洛伊德認為古斯塔夫·勒旁描述的集體中的個體狀態為實際催眠,且集體中使個體發生改變的「傳染」和「暗示」是不同的,傳染只是暗示的一種表現。

4. 群體的優勢

在某些情況下,集體的道德感會高於組成它的個體,集體能夠帶來高度的無私和奉獻,而個體身上,個人利益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動力,集體心理也具有創造性才智,語言,民謠,民俗之類的都證明這一點。

5.集體心理生活提高的條件

集體和個人某種程度上相互影響,集體中的個體相互之間也存在的共同點,個體的心理同質性程度越高,個體形成一個心理集體便越容易,集體心理表現就越明顯。

集體心理生活提高的五個條件:

1.

集體應該存在一定的連續性,這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形式的,物質指的是,同樣的個體是否在集體中存在了一段時間,形式即是集體裡是否發展了固定位置的體系供個體相繼上崗。

2. 集體中的個體的一些主見應該有集體的本質,創作,功能和性能組成,這樣個體便可以從中發展一種情感聯繫,將整個集體都聯結起來。

3.集體應該跟與它相似但不同的其他集體進行交流。

4.集體應該有傳統,風俗和習慣,尤其是決定成員之間相互關係的東西。

5.集體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結構,表現其成分功能的特殊和不同。

弗洛伊德提出這五點是因為他認為對於個人來說,在集體之外個人本就擁有自己的連續性,自我意識,自己的傳統和風俗,自己的特殊功能和位置,在進入集體後,個人暫時失去了這些特性。

6.弗洛伊德對個體在集體中心理變化的解釋

集體中的個體所受的影響通常來自他心理活動中發生的重大改變,毫無疑問,我們身上存在著某種東西使我們在意識到別人的情緒表達時會使自己陷入那種情緒之中,驅使我們跟隨這種趨勢的是模仿,把這種情感帶到我們身上的是集體的暗示。

因此,我們可以說暗示(暗示性)實際上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本能現象,是人類心理生活中的基本元素,但對於暗示的本質,這種不經邏輯思考的現象是在什麼影響下產生的,並無解釋。

此外,弗洛伊德也用性慾這個概念來闡釋集體心理學。性慾是來自情感理論的一個詞,是我們稱之為「愛」的本能所產生的一定量的能量。

愛的核心存在於以性結合為目的的性愛之中,在兩性之間,這些衝動驅使他們尋找性結合,在其他情況下,這些衝動也一直保留了原有的本質。

愛情關係(情感紐帶)也是集體心理的本質,原因是集體是在某種力量之下結合的並且在集體中個體通過其他同胞的暗示丟失了他的毒提醒的目的是為了和諧相處而不是敵對相待。

7. 兩種偽集體(教派和軍隊)

從集體的形態學來看,集體可被分為:長時間存在集體,短時間的集體,不同的集體和它們的不同面都有區分,同類個體構成的同種集體,不同個體構成的同種集體,自然形成的集體,靠外力來連接的偽集體,本院狀態的集體,情繫結構的高祖之行集體。

除此之外,還存在著有領導的集體和無領導的集體。

信徒組成的集體和軍隊是具有高度組織性的存在時間長的偽集體。它們需要某種外力防止它們解體和檢查結構變化。

這兩種集體都對領導者有著幻想——天主教種的耶穌,軍隊裡的總司令。這兩種偽集體中國每個成員都是靠欲望聯繫在一起的,而集體的實質存在於其身上的欲望紐帶中,此類集體一旦發生解體就會引發恐慌。

教派和軍隊兩種集體是被兩種情感紐帶控制的,一種是與領導的情感紐帶,一種是連接集體成員的紐帶。

*參考書目《自我與本我》「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相關焦點

  • 個體心理學的秘密
    一談到心理學,我們大家都可能會想到魔法,認為學了心理學就會了讀心術,就能夠預測別人要幹什麼,其實心理學並沒有那麼神秘,心理學只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行為與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所以即使是心理學家,也只會說,人的心理現象是可以通過行為來進行分析和研究,並不可能直接進行觀察和測量。
  •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精講|2021年1月
    阿德勒理論是最實用的心理學,最能改善生活的心理學,最一學就會的心理學,和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心理學。 阿德勒理論工作坊,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饋理論,讓你不僅解決難題,提升能量,更能學習問題解決舉一反三的模型,真正升級思維模式。
  • 破除心理學迷信,從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開始
    如今,心理學測試就跟星座解讀一樣普及,每個人都能隨意扔出來幾個諸如原生家庭、應激反應、心理幹預等聽起來非常心理學的詞語。這足以反映出整個社會、文化對於心理學的一種重視,但同時也造成了心理學的濫用,人們把很多現象用一知半解的理論扣上了帽子,振振有詞之上其實是不求甚解,心理學就這麼被通俗化,甚至被娛樂化了。
  •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
    認知心理學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以奈瑟1967年出版《認知心理學》一書為標誌。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被稱之為心理學學科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為主義的興起),成為當前佔主導地位的心理學思潮。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意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fred Adler, 1870- -1937)的個體心理學理論提出,人類的行為是受社會驅力的激勵,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強調個體與社會其他部分(家庭社會、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 《理解人性》:跟著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洞悉人性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 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分析心理學誕生於20世紀早期,是一門探究人類心靈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學,卡爾·榮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對人類無意識的發現為基礎上,根據自己親身體驗及在對臨床病人的大量觀察和廣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話之後,提出來的一套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心靈深層結構理論。這一理論勾畫出了人類心靈的原始面貌,為溝通過去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架起了一道心理學的橋梁。
  • 《自卑與超越》--關於個體心理學的認識
    當然我不能這麼抨擊一本享譽世界的,關於公眾心理學的,可以說是最值得被人掛在嘴上的一本書。先緩一緩,等我三十歲了再去看這本書,可能能看進去了。    主要還是說說阿德勒這本關於個體心理學的著作。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一方面,我個人就比較喜歡琢磨個人心理,私以為一個人的任何行為都是有源頭可循的,阿德勒給我指出了一個方向。
  • 《個體心理學》|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原因
    本文來源:《個體心理學》中國致公出版社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譯:張俊賢 偉大的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只有與生活直接相關的科學,才是真正的科學。「也可以這樣說,在真正的科學中,理論與實踐是不可分割的。所謂生活的科學,建模於生活動力學,是研究如何生活的科學,而這種說法特別適用於個體心理學。
  • 《超越自卑》: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將自己的觀點定義為「個體心理學」,但他極為重視人類之間的團結協作。他認為生活的意義就是「增加對別人和社會的興趣,促進與人協作的能力,爭取為整個人類做出貢獻」。而罪犯顯然是不懂得生活的意義的,因為「個體心理學認為,罪犯一般都沒有好的協作能力,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如果自己的欲望在某個限度不再能得到滿足,他們就有可能實施犯罪行為」。
  • 股民的修養 共1028講,第7講,投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股民修養 共1028講 投資心理學 第7講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研究內容】 第7講 投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上述諸多理論是比較成熟的證券市場上逐漸產生的,對於一個新興市場來說,這些理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具有諸多不同,因此,針對新時期我國投資主體的心理特徵與行為軌跡來設計投資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
  • 《理解人性》: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從表象窺到人性本質以理解人生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神經症問題:病例史手冊》《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 心理學入門必看書單!
    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卻苦惱於不知從何下手?這裡推薦了九本適合大家閱讀的心理學入門書籍。CSUer們快來選擇一本感興趣的書,開啟自己的心理學之路吧~第一本:《夢的解析》它被譽為精神分析第一著名,標誌著精神分析體系的正式建立,揭示了左右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潛意識,深刻影響了人類看待組我和世界的方式。
  • 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為心理學的分支之一,可簡單定義為研究一個人所特有的行為模式的心理學。「Personality」一般都會被譯作「性格」,心理學學界則把它譯為「人格」。人格的定義是個體穩定而獨特的特徵集合,能夠改變個體在不同情境中的反應。
  •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快速找到幸福和簡單人生的方法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被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有「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之稱。阿德勒的人生故事非常的勵志。他小時候個子小、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醜佔了兩樣,長輩經常拿他跟高富帥哥哥相比,這讓他自慚形穢。再加上他三歲時弟弟去世,自己兩次被車撞,五歲時得肺炎差點死去,人生也是頗多坎坷。好在他最終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並成為了一名心理學的大家。
  •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為何我們存在著自卑情結
    (感謝大家喜歡小編的文章,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也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一下,往後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學習心理學,探索更多關於人類心理的奧秘)前面小編介紹過弗洛伊德、榮格這兩位心理學家,現在小編和大家介紹一下與他們兩位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人之一的阿德勒以及他的個體心理學
  • 【賦能未來】心理學益合集:心理學是什麼?
    心理學現如今越來越受到國家與每個人的重視,班主任與同學們對於心理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小編今日開始整理心理學小故事與小知識,請大家按需取用,如有不同意見
  •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被老師建議當一名鞋匠
    還好阿德勒有一個富裕的家庭,和弗洛伊德一樣有個偉大的父親,之所以偉大不是說成就,而是做為父親他的一些關愛和教育成就了偉大的兒子,並且儘管阿德勒從小很弱小,但性格比較好,兄弟姐妹都和願意和他相處,雖然哥哥很優秀,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處於競爭,但哥哥卻很痛愛他。
  • 2019心理學考研:發展心理學複習指導
    對這章節內容的考查側重於發展心理學中的每種研究設計的理解和概念的識記以及歷史發展(主要是傑出學者對教育心理學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考查形式主要以選擇題為主,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設計部分與心理學導論、實驗心理學心理學統計等學科結合,進行綜合題的考查。   第二章,發展心理學的主要理論,為後續幾個章節奠定了理論基礎,是考查的重點和高頻考點之一。
  • 心理學的七大流派(上)
    心理學發展到現在有許許多多的流派,但是去掉那些小流派,大的流派只有七個。(一)結構主義心理學:心理活動的內容結構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馮特,後經他的學生鐵欽納在美國宣揚推廣。結構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意識經驗,個體經驗由人的感覺、意象、感情三種元素結合而成。(二)機能主義心理學:有目的的心理機能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源於美國心理學詹姆斯、杜威和安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