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2020-12-15 社會心理學分析

說起心理學巨人,大家都會想到弗洛伊德,熟悉心理學的人都知道,弗洛伊德為心理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潛意識理論和對夢的研究解析至今還深刻影響著心理學界。然而小編今天要介紹的並非弗洛伊德,而是另一位同樣的頂級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弗洛伊德最有名的弟子,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是神秘而陌生的,然而他的那些心理學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分析心理學

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代表人物,生於瑞士凱斯威爾(Kesswil)。1907年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正式在維也納見面,交談長達13小時,此後開始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曾被弗洛伊德任命為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他更強調人的精神的崇高抱負,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傾向,而且弗洛伊德如父親般的權威也讓榮格無法忍受,最後終於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1961年6月6日逝於瑞士,享年86歲。

分析心理學誕生於20世紀早期,是一門探究人類心靈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學,卡爾·榮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對人類無意識的發現為基礎上,根據自己親身體驗及在對臨床病人的大量觀察和廣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話之後,提出來的一套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心靈深層結構理論。這一理論勾畫出了人類心靈的原始面貌,為溝通過去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架起了一道心理學的橋梁。

在現代心理學中,分析心理學不但與精神分析學齊名,而且還被看作是弗洛伊德經典分析學說的超越,更被譽為後現代心理學的先鋒。

榮格把心靈看作人格的總體,劃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

意識:是心裡中唯一可以被個體直接感知到的部分,意識的整個本質就是辨別、區分自我和非我,主體和客體,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離成對立的雙方完全是由於意識的區分作用,只有意識才能認識到適當的東西,並使之與不適當的和無價值的東西區別開來,它的充分發展與分化導致個體意識自我的產生,為人格賦予一致性和連續性,人類個體化成長進程正是意識的發展。意識是人格結構的最頂層。

個體潛意識人格結構的第二層,潛意識的表層部分,包含一切被遺忘的記憶,知覺和被壓抑的經驗,以及屬於個體性質的夢等;榮格還提出了屬於該範疇的情結概念,源自榮格1904年在伯格爾斯立精神病醫院的詞語聯想實驗,他發現情結具有自主性,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自我支配,無法控制,常常無法意識到他們,情結是夢和症狀的締造者,是通往潛意識的捷徑。如今的測謊儀就是根據這一實驗理論原理研究發明出來的,它是分析心理學在司法上的重大貢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榮格的理論也和其差不多,都強調潛意識的重要性,但是兩者其實也有區別。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的內容包括人的原始衝動和各種本能(主要是性本能) 以及被壓抑的各種欲望, 而且被壓抑的內容更多是童年早期個體所受到的性挫折或與性相關的消極記憶。 榮格認為這樣的觀點太狹窄了。 從一定意義上說,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是個體潛意識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是傾向於針對欲望、 本能、 衝動等人的生物性的理論學說, 所以人們稱弗洛伊德的理論過於偏向生物性,缺乏社會性。 而榮格更強調社會因素,他認為個體潛意識其實依賴於更深的層次,他提出了集體潛意識的理論。

集體潛意識人格結構中最底層的部分,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沉澱物,包括人類的活動方式和人腦結構中的遺傳痕跡。它和個體潛意識不同,它從來沒有在意識出現過,都是遺傳得來的。它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原型,即本原的模型,其中最有名的有四種:人格面具、阿尼瑪、阿妮姆斯、陰影

人格面具:我們人類為了更好的生存,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會對外塑造一種良好的有利於社交的形象,是理想化的自己,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須產物。

阿尼瑪:源自希臘文,意味著男性中的女性成分,意象。

阿尼姆斯:意味著女性中的男性成分和意象。

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都有利於男性和女性更好得在社會生存。

陰影:指人內心深處那些被壓抑的陰暗的想法或不被接受的邪惡欲望,類似弗洛伊德的本我。

以上是榮格心理學中的關於人格整體論的學說大致內容。接下來小編在介紹一下其人格類型學說的內容。

我們平常形容一個人經常習慣用外向,內向這兩個詞語去描述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其實這來源於榮格心理學中的關於人格類型的理論。

榮格把人的態度分為內傾外傾兩種類型。心理能量指向內部為內傾型,較為內向,易產生內心體驗和幻想,這種人遠離外部世界,對事物的本質和活動的結果感興趣,喜歡獨來獨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外傾型人的心理能量則指向外部,易傾向客觀事物,這種人喜歡社交、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具體事物感興趣,擅長社交,人緣也較好。

另外,榮格還提出了四種功能類型:思維、情感、感覺和直覺。其中思維與情感對立互補,直覺與感覺對立互補。生活中我們經常啟用這四種功能類型,比如,當我們在看電影時,我們的感覺用感官,視覺和聽覺來觀看影片;情感是對事物的好惡傾向,它決定我們是否喜歡這影片;思維是對事物是什麼作出判斷和推理,在看電影時我們會猜想主角們一系列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直覺是對事物的變化發展的預感,根據我們的直覺和對影片的觀看,我們直覺預料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劇情。

榮格上面把兩種態度和四種機能類型組合起來,構成了八種心理類型:外傾思維型、內傾思維型、 外傾情感型、內傾情感型、外傾感覺型、內傾感覺型、外傾直覺型、內傾直覺型。有名的MBTI人格測驗也是以此人格類型為基礎發展而來。

榮格較為有名的還有其對夢的解析。弗洛伊德也曾經發表過相關的理論,其著作《夢的解析》在1900年發布,提出了幾個看法:1.夢是—種精神活動;「其動機常常是一個尋求滿足的願望」。夢是因願望而起,它的內容是「願望的達成」。夢不僅使思想有表現的機會,而且借幻覺經驗的方式,以表示願望的滿足。2.夢是潛意識的自我表現,潛意識被壓在人的心靈的最深處,但它很活躍,於方百計要突破前意識的領域冒出來。當「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體息,即自我」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而放鬆了戒備的時候,潛意識使開始活動,於是出現了夢。3.弗洛伊德認為夢和精神病有相似之處,他認為「夢包含著簡要的神經質病的心理學」。

榮格對夢也有自己的看法,榮格認為,夢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出人們沒有意識到或注意到的思想,夢的象徵作用主要是集體無意識的表現,只有經過「放大」後才能真正了解它們的含義和原型。夢提供了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恢復平衡的信息,它的功能主要是一種補償性的,它通過製造夢的內容來重建整個精神的平衡和均勢。

在夢的解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儘可能多地了解夢者,應該了解其性格參加的活動及其心情等。將夢者的夢的聯想與其清醒狀態時的生活相結合,以揭示夢以一種補償方式所指明的東西,這種能力與分析者的技能和知識有極大的關係。

榮格對夢的精神分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除了對夢進行個別分析外,非常重視夢的系列分析。他認為,夢的個別分析意義不大,而夢者在一段時期內的夢的系列,則可以提供一個連貫的人格畫面,可以通過對某些反覆出現的主題的揭示,使夢者心靈的主要傾向得以顯露。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內容較多,除了這些,還有人格動力說,人格發展論,精神治療等,小編就介紹其中比較有名的理論,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點讚支持或轉發。榮格的心理學理論為心理學界做出巨大貢獻,他的許多觀點至今影響著許多心理學家,研究成果也對治療一些病情有著較大的幫助,大家如果有什麼想了解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上方關注小編。

相關焦點

  • 第274本,《榮格與分析心理學》.
    《榮格與分析心理學》是對沙盤遊戲治療的理論基礎---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系統介紹,包括榮格思想的背景、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方法、實踐及發展。《榮格與分析心理學》作者申荷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心理分析師,國際沙盤遊戲或治療學會和美國沙盤遊戲治療學會心理治療師,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會長,瑞士愛諾斯東西方文化圓桌會議主講人。
  • 榮格心理學 | 薦書
    榮格的著述富含心理學和人類學的知識,幾乎涉及所有的生活領域和知識領域。《榮格心理學》是一部介紹榮格心理學的著作。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內,非常清晰形象、簡明扼要地闡明了一個著作等身的人60年的研究成果——榮格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這部經典著作60年來暢銷不衰,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它是較為易懂的入門讀物,而對於專業人士,則可以通過此書進一步加深對分析心理學的理解。
  • 《榮格心理學關鍵詞》:全面解讀榮格心理學關鍵術語
    1961年去世以來,讀者對於分析心理學以及運用並發展分析心理學理論的興趣大大增長,但是許多讀者對榮格學派中使用的術語都不熟悉。(五)某些精神分析術語。《榮格心理學關鍵詞》不僅能夠為研究與學習分析心理學的專業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且能夠為榮格心理學的初學者提供權威的入門指導。
  • 榮格分析心理學,你與名師之間的距離只有……
    對於心理分析的愛好者而言,如何學習榮格分析心理學呢?就書籍的閱讀和選擇而言,申老師曾做過以下推薦:那麼,對於愛好者,以及想要夯實心理分析專業基礎的學習者而言,可以從這6本書開始:《回憶·夢·思考》、《人及其象徵》、《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作為入門;《榮格全集》第5卷《轉化的象徵》,第6卷《心理類型
  • 心理大師|榮格心理學理論
    分析心理學的核心理論。榮格把心靈當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他認為,心靈是一個先在性的概念,與精神和靈魂相等。心靈是人的—切軟體內容的全體,如思維、情感、行動等一切意識到的,一切潛意識的內容。人格的原始統—性和先在整體性,不僅在理論上追求心靈整體綜合,而且在臨床上要求恢復人格完整。因此分析心理學的方法論實質上是一種整體論。
  • 榮格心理學的秘密
    榮格深信,心理現象,必將遵循著一種有別於物理法則的法則。「共時性原則」是榮格對中國「天人合一」以及「天人感應」觀念的理解,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道」,這個中國文化中最為神奇的概念,也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的一種內在的基礎。
  • 【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系列培訓項目(網絡+地面)】初級課程第一階段網絡課程招生簡章
    是深入學習分析心理學的理論和概念的基礎通過對心理分析的理論學習,並結合具體的案例分析和督導,使心理分析作為一種臨床的使用方法變得具體清晰,且容易操作。在學習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同時,通過對榮格的原著的選讀鞏固學習和實踐的基礎。
  • 心理學琅琊高手榜--榮格
    這不是某個精神病患者的自言自語,而是「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榮格一次對於生命本質的質問。有沒有覺得很像「莊周夢蝶」?其實榮格先生研究了一輩子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分析心理學可以說是一個道家理論的「心理學化」。 榮格與其他心理學家不同,他一生致力於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並且探索出分析人類精神世界的一套理論,即分析心理學。
  • 心理分析專業文章:榮格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榮格首次讀到佛洛伊德於一九○○年出版的《夢的解析》﹝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時,對詞語聯想已有深入的研究。)  把榮格的基本概念分成幾大類對理解很有幫助,不過要謹記在心的是,這樣的分類多少有些武斷,僅僅是為了解說和討論方便起見;就活躍的心靈而言,它的不同層次和各個結構是整體運作的。
  • 為什麼說,心理學大師榮格是「中國思想的學生」?
    人們說:榮格是「中國思想的學生」,人格分析心理學的源頭是中國道家,是這樣嗎,為什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學確立「意識」與「無意識」的概念,他認為人的精神包含意識和無意識。意識小而局限,是人格的外部表現,而無意識則包含著巨大力量,支配人的行為。榮格創立的人格分析心理學,同意弗洛伊德的「意識」理論:人有「意識」與「無意識」。
  • ...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2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C2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榮格對人類的前途並不悲觀,他相信人是成長的,相信人類能夠把握自己,朝向平衡、完整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和諧、寧靜的心理狀態,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因此他對人性持樂觀的態度。
  • 樹的意象,屬於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重要內容
    榮格學者馮·弗蘭茲在與榮格合著《人及其象徵》一書的「自性化過程」一章時,便用莊子《山木》中所描述的大樹意象,其自在無為、至人無己的境界,來比喻榮格心理學的自性與自性化過程。於是,樹的原型意象及其意義,屬於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重要內容;有關的思想與發展,則集中在其《哲學樹》的著述中。
  • 【論壇專家】呂旭亞:榮格心理學的童話分析
    深度心理學為了理解人的心靈而探索夢的世界,用分析意象的方法,企圖從夢中找到進入個人潛意識(unconscious)的途徑;榮格與其他分析心理學家們發現,研讀、分析、理解童話,可以為我們找到進入人類更深層的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方法,藉此認識心靈運作的模式與歷程,看見人類心靈的基本圖譜。此外,榮格認為童話與神話都是集體無意識中最原初的結構。
  • 榮格《心理學與文學》:以心理學知識探討文學藝術
    >和弗洛伊德一樣,榮格也是文學家、特別是文學批評家特別倚重的一位心理學家,例如加拿大學者、神話原型批評的提出者弗萊就對他推崇備至(尤其是他的《心理學與煉丹術》)。與弗洛伊德的《作家與白日夢》相似,《心理學與文學》是榮格的一篇極為重要、影響極大的論文,同樣以心理學知識探討文學藝術。在論文的開頭,榮格即說:「顯然,心理學作為對心理過程的研究,也可以被用來研究文學,因為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學和藝術賴以產生的母體。」這篇論文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藝術作品」,二是「詩人」。
  • 榮格心理學中夢的工作
    總結:睡夢的意識狀態有兩種基本屬性:1. 月性心智,基於圖像和聯想,缺少分析和反思。2. 基於情緒,並且這種情緒反應的是人類原始的體驗,用榮格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夢境意識與原型和本能更為接近。榮格在構建夢和釋夢理論的認識論方面顯示了非常謹慎的態度。正如他在1931年所說,當一個醫生面對一個夢的時候,「他應該放棄所有理論設想,他應該準備好對每一個單獨的夢境構建一個全新理論。在夢的領域,仍然有數不清的機會留給研究者們。」
  • 用榮格心理學探索童話世界 用榮格心理學探索童話世界
    32開      頁數:280    上架建議:暢銷·心理自助   魯網10月16日訊 (瑞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1915—1998)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是公認的、傑出的榮格心理學繼承者
  • 榮格為心理學做出了怎樣的貢獻?他與弗洛伊德之間又有什麼分歧?
    榮格為心理學做出了怎樣的貢獻?他與弗洛伊德之間又有什麼分歧?卡爾·榮格,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出"情結"的概念,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曾任國際心理分析學會會長、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等,創立了榮格心理學學院。1961年6月6日逝於瑞士。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 林國良:榮格心理學與佛教唯識學思想之異同
    二、榮格心理學與唯識學的根本差異 如上所說,榮格心理學與唯識學在意識與無意識理論上有許多重大差異,而這些重大差異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論背景的差異。 儘管唯識學的這類說法,未必能被普遍接受,但至少在其理論內部,不存在矛盾衝突,而是圓滿融洽的。 2、心理實在論與宗教實在論 雖然榮格認為無意識和意識的存在與不同的物質基礎有關,但他不是個物質決定論者,準確地說,他是個心理實在論者。 在《心理學與宗教》的講演中,榮格指出:「但實際上心理究竟是什麼呢?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上)-精神分析學派
    得力弟子:阿德勒、榮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1875年—1961年),瑞士心理學家,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提出「情結「的概念。
  • 金花的秘密——成仙,夢境與榮格心理學
    (此處當是存疑的,我沒有找到該說法的證據,衛禮賢也有可能是通過別的方式接觸到了這本道家的修仙著作)榮格心理學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提出「情結「的概念,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榮格與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有著6年的緊密交往與合作,但是後來由於學術分歧兩人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