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讀書會,一年拆書300本,今天第274本,《榮格與分析心理學》。
本拆書稿正文4900字,閱讀預估用時11分鐘。
如果不方便文字閱讀,也歡迎聽音頻,↓
音頻由拆書人兒童心理諮詢師豔子親述
0
書籍及作者簡介
《榮格與分析心理學》這本書是「心靈花園」公益項目中「沙盤遊戲與藝術心理治療」叢書中的一本。《榮格與分析心理學》是對沙盤遊戲治療的理論基礎---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系統介紹,包括榮格思想的背景、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方法、實踐及發展。
《榮格與分析心理學》作者申荷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心理分析師,國際沙盤遊戲或治療學會和美國沙盤遊戲治療學會心理治療師,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會長,瑞士愛諾斯東西方文化圓桌會議主講人。
1
榮格成長的足跡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1875年7月26日出生在康斯坦茨湖畔的凱什維爾村莊。父親,列夫·保羅·阿基裡斯·榮格是福音派新教會的牧師,母親是艾米麗·榮格·普雷斯沃克。
1895年到1900年,在巴薩大學就讀自然科學專業,後又學習醫學,並通過國家考試。
1902年,出版論文《所謂神秘現象的心理學與病理學》
1903年2月14日,與愛瑪羅森巴赫在斯查夫霍森舉行婚禮,他們共生育5個子女。
1905年在蘇黎世大學醫學系任講師,直到1913年1906年公開支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與弗洛伊德開始書信往來。
1909年離開醫院診所。在其庫斯那赫特新建的房子,私人開業。九月與弗洛伊德一道赴馬賽諸塞州的伍斯特的克拉克大學演講並獲得該校授予的名譽博士,
1916年撰寫《力比多變形與象徵》書稿和標題都幾經修改,又名為《變形的象徵》,從口頭和書面上宣布了與弗洛伊德的決裂。
1921年《心理類型》出版。
1928年,出版《自我和無意識的關係》,開始從事鍊金術的研究。
1934年,國際醫學心理療法協會成立,榮格任主席。
1935年任蘇黎世聯邦工業研究所名譽會長。
1936年獲哈佛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37年,於耶魯大學就「心理學和宗教」發表一系列演說。受印度政府的邀請赴印度旅行考察,分別獲得加爾各答大學、貝拿勒斯大學和阿拉哈巴德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38年,獲牛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40年,編輯系列講座:《心理學與宗教》。
1942年,出版《巴拉塞爾蘇斯》,辭去蘇黎世大學名譽教授之職。
1943年10月15日,任巴塞爾大學心理系教授。
1945年,獲日內瓦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48年,蘇黎世C.G.榮格學院成立;出版《心理象徵的使用》。
1950年,出版《無意識結構》。
1952年,出版《變形的象徵》、《回答約伯》。
1953年,波林根系列叢書中的《榮格選集》於美國紐約出版。
1954年,出版《論無意識的根源》。
1955年,獲蘇黎世聯邦工業研究所名譽博士學位。愛瑪榮格去世(11月27日)。
1956年,出版《神秘結合》。
1957年,著手撰寫《回憶・夢・思考》。
1958年,出版《飛碟:一個現代神話》。德文版《榮格選集》開始出版。
1960年,在其85歲生日會上,獲庫斯那赫特榮譽公民稱號。
1961年,6月6日,榮格於庫斯那赫特家中逝世。6月9日葬入庫斯納赫特公墓。
2
榮格思想的背景
榮格思想背景有三個尤其重要的線索,涉及三位十分特殊的人物,他們分別是弗洛伊德,裴樂蒙和衛禮賢。弗洛伊德代表了來自無意識領域的開拓與指引;裴樂蒙是榮格直接進入無意識獨自探索,獨自探險的「導師」;而衛禮賢給榮格帶來東方,尤其是中國文化的智慧與支持。
這裡也涉及榮格及其分析心理學思想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
來自弗洛伊德的影響(1900年到1912年);
獨自面對無意識的收穫(1912年到1923年);
東方智慧的啟迪與見證(1923年到1930年)。
在這些經歷之後,榮格已經是「完成的自己」,同時,也形成了他的分析心理學體系。
2.1弗洛伊德的影響
榮格曾回憶說,自己初讀《夢的解析》的時候,並未能很好的理解。兩年後,重讀該書的時候,「才發現它與我的想法殊途同歸。」
但是,從《夢的解析》問世後,榮格就開始了與弗洛伊德的特殊關係。1907年榮格從蘇黎世前去維也納拜訪弗洛伊德。第1次見面,兩人暢談了13個小時。
不過,就是在這第1次會面的時候,榮格與弗洛伊德便有分歧。1912年榮格出版了《力比多的轉化與象徵》,凸現了彼此產生的裂痕。該著作的出版宣告了榮格與弗洛伊德關係的結束,同時也成為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奠基。
2.2榮格與「裴樂蒙」
儘管弗洛伊德是無意識心理學領域的開闢者,但是,特殊的生活經歷使得榮格不得以獨自面對無意識本身。於是,無意識對於榮格來說,就不再是弗洛伊德或其他人的解釋與說明,而是他自己的真實體驗與切身感受。
而在這種無意識的體驗與感受之後,他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獲得了其內在「導師」裴樂蒙。
2.3榮格與衛禮賢
衛禮賢在榮格生活中出現,不但給榮格帶來了東方的智慧,帶來了《易經》的意義,帶來了道家內丹的理念,而且見證了榮格面對無意識的經驗,使榮格獲得了莫大的支持。
3
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3.1、集體無意識
集體無意識是精神的一部分,它與個人無意識截然不同,因為他的存在不像後者那樣,可以歸結為個人的經驗,因此不能為個人所獲得。
構成個體無意識的主要是一些我們曾經意識到,但以後由於遺忘或壓抑而從意識中消失的內容;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從來就沒出現在意識之中,因此也就從未為個人所獲得過,他們的存在完全得自遺傳。
個人無意識主要是由各種情結構成的,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則是原型。
3.2,鍊金術思想
鍊金術的思想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根據榮格的陳述,發生在1926年的一個夢,成為他開始鍊金術研究的起點。
3.3,原型的理論
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通過某種形式的繼承或進化而來,是有原型這種先存的形式所構成。原型賦予某些心理內容以獨特的形式。
同時,榮格還提出主要由原型所構成的集體無意識,具有一種和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個人皆符合的大體相似的內容和行為方式。
3.4.原型意象
榮格用原型意象來描述原型,將自身呈現給意識的形式,但是榮格也一直努力區分原型與原型意象的不同。原型本身是無意識的,我們的意識無從認識它,但是可以通過原型意象來理解原型的存在和意義。
我們可以把原型意象看作是原型的象徵性表現,通過其表現以及表現的象徵,我們可以認識一下。
3.5、情結的含義
情結概念在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理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04—1911年間,榮格通過其詞語聯想的研究,提出了他的關於情結的心理學理論。
他發現其詞語聯想測驗中的情結指標,不僅僅提供了心理世界中無意識層面的直接證據,而且提供了有關無意識的潛在內容及其所具備的情感能量。
3.6、人格的類型
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是在1921年前後提出的,他所使用的概念多為「心理類型」。在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意義上,人格被看作是心靈在外在世界的表現。
榮格認為,基本心態可以劃分出內傾和外傾這兩種,內傾和外傾的背後,是生命力(與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有某種淵源)的發展與表現;而在心理功能上則可以分成思維型、感知型、感受型和直覺型這四個類型。
當兩種基本的心理態度和這四種基本的心理功能一一結合,便可以組成內傾思維型、外傾思維型、內傾感知型、外傾感知型、內傾感受型、外傾感受型、內傾直覺型、外傾直覺型這八種心理類型。
3.7、自性化過程。
如果用自性化這一概念表達的是這樣一種過程:一個人最終成為他自己,成為一種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於他人的發展過程。
安德魯·塞繆斯在其《榮格心理分析評論詞典》中,在比較了自性化與自性、意識自我和原型以及意識性和潛意識等概念的關係與整合意義之後說:「自性化過程是圍繞以自性為人格核心的一種整合過程。
4
分析心理學的主要方法
心理分析方法與技術運用,具有其特殊的專業特點,其作用的有效發揮,總是要滿足一些基本的條件,除了作為心理分析師本身的素質條件之外,最重要的是對無意識象徵性和感應性的把握與理解。
4.1對於心理分析方法的理解
4.1.1無意識水平的工作。意識是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也是心理分析工作的重要範圍,其本身具有心理分析方法與技術的內涵。我們把無意識作為一個開放性的概念,它既包含弗洛伊德的個體潛意識,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弗洛姆的社會潛意識和漢德森的文化無意識,也透露著某種東方的道太極和禪的意境。對無意識的理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做好心理分析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在無意識水平之上來進行的。
4.1.2象徵性的分析原理。榮格曾用一種簡明的形式來定義「象徵」,認為當一個字或形象超出了一般和其直接的含義時,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性或象徵的意義。而所有的「象徵」也都具有深遠的無意識的特徵。
4.1.3感應性的轉化機制。心理分析的關鍵在於感應,有感應就會轉化,就會有心理分析治癒與發展的效果。榮格曾在其對於《易經》研究的基礎上闡述了一種共識性原則,用於表達那些超越了因果關係,而同時發生充滿意義的巧合事件,而在這種共識性現象的背後,便蘊含著感應與轉化的心理機制。
4.2榮格與詞語聯想方法
詞語聯想的工具是一份寫有100個詞的一張紙。測試的指導語,只是讓被試聽到刺激詞之後儘可能快地做出由此刺激詞所聯想到的反應,也就是一個或幾個聯想反應詞。
當確信被試懂得這個詞語聯想的意思之後,就可以開始正式的測驗。用一隻秒表就可以記錄下被試對每一個刺激次反應所需要的時間。
4.3,夢的分析與工作
就榮格及其分析心理學的夢的工作而言,聯想分析、擴充分析和積極想像是三種主要的方法與技術。
通過聯想分析,可以獲得具體的個人資料以及有關個人潛意識的內容;
通過擴充分析,則可以把夢的內容放在更為廣闊的集體無意識和原型及其象徵的水平來進行工作;
通過積極想像,則注重於夢對於夢者的直接影響,尤其是融會身心的體驗與感受。
4.4積極想像技術
在榮格看來,詞語聯想以及夢的分析,都還是「間接溝通」無意識的方法。而積極想像則是直接獲取無意識的技術。許多榮格心理分析家都把積極想像稱之為「睜著眼睛做夢」。
4.5沙盤遊戲療法
之前我們也學過沙盤遊戲療法。沙盤遊戲療法是一種以榮格心理學原理為基礎,由多拉卡爾夫發展創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沙盤遊戲是運用意象進行治療的創造形式,一種對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煉,其特點是在醫患關係和沙盤的自由與保護的空間中把沙子,水,沙具運用於意象的創建沙盤中所表現的系列沙盤意象,營造出沙盤遊戲者心靈深處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持續性對話,以及由此而激發的治癒過程和人格發展。
延伸閱讀:
第262本,《一沙一世界》:3000字快速了解沙盤心理療法
第261本,《在沙盤遊戲中讀懂孩子》:孩子的心事,沙知道
5
分析心理學的實踐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樣,都是以臨床實踐為基礎的心理學理論體系,都是以治癒和發展為目的的心理學實踐。在書中,作者借用榮格的三位病人來介紹心理分析,與治癒發展的實踐。
他們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沃爾夫崗保利以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克裡斯蒂安娜摩根,他們是科學與思想的偉人,也是普通的心理分析病人,在他們身上展現著心理分析,治癒與發展的作用與意義。
6
分析心理學的發展
自從榮格與弗洛伊德分裂之後,便有了分析心理學的獨立發展。1948年,當榮格還在世的時候,榮格研究院便在榮格的老家,瑞士的庫斯納赫特建立;1955年成立了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1961年榮格去世之後,榮格所開創的分析心理學仍然在世界範圍內發展,職業的分析心理學家逐漸成為國際心理分析領域的主力軍。
6.1榮格與榮格學者
愛瑪·榮格,是榮格的妻子,也是榮格最忠實的助手;
託尼沃爾夫,是艾瑪之外對榮格最具影響的女人。
安妮拉·亞菲,是榮格多年的私人秘書,榮格傳記《回憶·夢·思考》的合作者。
卡爾·阿爾弗雷德·梅爾,常被榮格視為太子般的繼承人。
瑪麗-路易斯·馮·弗朗茲,她接受榮格的分析之後便成為榮格的忠實追隨者,也是榮格去世之後傳播榮格思想的主要發言人。
6.2「後榮格學派」的發展
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比,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並沒有產生太多的分裂與分化,但是這並非意味著沒有矛盾與分歧。不管是在組織上還是在理論與臨床方法上,榮格之後的分析心理學也都有不同方向的發展。
安德魯·塞繆斯在其《榮格學者與後榮格學者》一書中,區分了三種分析心理學的學派:經典學派、發展學派和原型學派。他使用了三種理論傾向標準:分別是對於「原型」、「自性」以及「人格發展」的不同程度的強調;以及三個臨床方法的標準:移情與反移情的分析,對於自性之象徵意義的強調,以及關於原型意象的解析。
我們可以藉助下表↓,來予以說明,這是在安德魯·塞繆斯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的表格。
6.3分析心理學與中國
在「榮格與衛禮賢」一節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化與分析心理學有著深刻的淵源。
在目前國際上正式註冊的3000名左右的榮格心理分析家中(1999年為2300人),儘管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具有中國文化的背景,但所有這些本來沒有任何中國背景的心理分析家,對於中國文化似乎都顯得並不陌生。
因為《易經》、道家哲學以及禪宗等中國文化,都是他們的基礎性學習與訓練的內容。
拆讀稿完。
本篇拆書稿供稿字拆書人豔子,長按添加微信↑
深耕兒童教育,歡迎交流
這是三七讀書會為您拆讀的第274本書,希望您有收穫。
歡迎成為三七讀書會的年卡會員,這樣的圖書,您可以學到300本。73元學習一年。(如果發送本文到朋友圈,一個贊抵一元,最高可以抵21元,也就是說,52元就可以加入。)
對於所有付費閱讀的拆讀稿,年卡會員不用付費。52元學習300本,相當於每本只要不到1毛8分錢。
每周一到周五,早上5:00到5:20之間,推送文字+音頻版:文字是書的精華拆讀,2000字到7000字之間;音頻和文字同步,如果不方便看文字,可以直接聽音頻。
晚上21:30-22:00,在【三七讀書會,一年300本】的微信群(面向年卡書友開放哦),會在拆讀文字稿的基礎上,再次做延伸輔助解讀。如果您對本書有任何疑問,都歡迎提出,在晚間解讀裡,會詳細答覆。
隨時加入,都會學到新的300本。目前咱們有年卡書友800位,歡迎您加入,咱們並肩前行。有意加入的話,掃碼加我微信,接頭暗號:「一年300本」。
掃碼加我個人微信 ↑
掃碼,了解、參與拆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