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更美,B端圖表視覺設計思考

2021-01-10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在B端可視化中,往往會涉及到圖表設計,它能夠更直觀地展現數據,洞悉數據背後的真相。但是,很多人在工作中對圖表的設計並不了解。本文作者基於自身工作經驗,梳理了一些圖表設計的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隨著大數據的興起,數據價值的不斷挖掘,圖表作為數據呈現與分析的有效手段,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在進行B端平臺設計時也在思考:如何讓圖表清晰的傳達信息,同時帶來美觀的視覺感受。

為了達到清晰傳達和視覺美觀的目標,我們結合實際項目,進行大量探索及思考,梳理總結了一套適用於B端後臺類產品的圖表設計思路及方法,涵蓋了曲線圖、柱狀圖、餅圖、雷達圖、漏鬥圖等各類常用圖表類型。

01 圖表視覺層級

圖表能夠承載大量數據信息,同時視覺元素較多,如果只是憑藉設計師的審美喜好進行視覺設計,沒有整體信息讀取考量,可能會導致重要信息未能凸顯,降低用戶讀取效率。

為清晰傳達信息,進一步提升讀取效率,我們採用元素重要程度與視覺強度相綁定的方法。依據元素重要程度,將圖表元素分為三類,分別為「底層元素」、「中層元素」和「頂層元素」,並依據不同視覺強度分別設計三類元素。底層元素最弱,頂層元素最強。通過這種方法,梳理圖表元素的前後關係,能夠清晰把握元素視覺層次,保證信息傳遞效率。

1. 底層元素設計

在各類圖表中,我們把輔助說明數據的軸線、刻度等定義為底層元素。為了減少視覺幹擾,最大程度突出主圖形,底層元素全部使用淺灰色進行設計。

我們發現,當元素與背景顏色的明度對比在1.2:1時,人眼較難看到元素;當對比度在2.0:1時,視覺強度過強,易吸引用戶注意力。

通過元素視覺強度的調研及視覺嘗試,最終確定元素與背景對比度在1.6:1左右,視覺強度偏弱但人眼能夠看清的程度。以保證元素視覺不突兀,只在需要查看時可以被發現。

2. 中層元素設計

中層元素的內容包括數據圖形、數據線段等承載主要數據信息的元素,是圖表中表達數據的關鍵元素。

與底層元素相比,中層元素採用更低明度與更高飽和度的數據色來表現,使元素從頁面中凸顯出來,保證可讀性。同時在樣式上適當加入漸變、描邊等樣式,豐富視覺層次,帶來美觀的視覺感受。

3. 頂層元素設計

我們把頂層元素定義為圖表高亮信息,內容包括懸停樣式、懸停後的詳細數據說明等。在設計上為保證視覺樣式突出,使用深灰色、強調色等強對比度樣式,並輔以動畫、投影等手法保證明顯的視覺強調效果,保證頂層信息最有效的傳達給用戶。

4. 最終效果

通過層級梳理,並綁定元素重要程度和視覺強度的方法,設計後圖表主次信息均按重要程度進行對應視覺強度的展示,讓用戶能夠在第一時間接收到最重要的信息,提升信息讀取效率。

02 圖表排版設計

圖表排版是指各元素在圖表中的尺寸及布局等,對於B端後臺類產品來說,不同排版對用戶使用體驗造成較大影響。

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規範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

我們經過大量討論推敲,梳理出一套針對B端後臺類產品的排版規則,力求保證用戶圖表的使用體驗。

1. 圖表尺寸

圖表尺寸指圖表整體長寬高。在項目中我們發現不同尺寸的圖表對數據展現效果影響巨大,例如巨量數據的圖表擠在名片大小的區域例顯示,這使得信息讀取的效率大打折扣。為此我們收集並提取出「全貌概覽」、「多角度環視」、「詳情分析」三類典型場景,並制定了「迷你圖」、「中號圖表」、「大號圖表」三類尺寸,針對不同尺寸優化圖表的信息展示密度,以達到高效讀取信息的目的。

「迷你圖」尺寸最小,捨棄了Y軸等不必要信息,利用小面積展示最關鍵的圖表信息,並控制數據密度,保證信息高效讀取。「中號圖表」尺寸受限,限制坐標軸刻度數量和數據的密度,例如曲線圖數據點不高於每4像素1個數據點,Y軸坐標刻度不超過5個,以確保信息密度不過載,這類圖表尺寸通常用在針對某大類內容進行多方面檢視時。「大號圖表」尺寸最大,不限制數據信息密度,給予最全最詳細的展示,這類尺寸通常用在數據詳情頁等詳細分析場景中。最後考慮到多圖表混合排列時,餅圖、地圖等大面積填色圖表,相較折線圖等描邊型圖表,視覺感受更加膨脹。我們縮小了填色類圖表的實際高度,保證多種圖表混合排列時,視覺感受的均衡。

2. 坐標軸

坐標軸在圖表中出現的頻率較高,那麼坐標軸常見的設計問題有哪些呢?

第一是橫縱坐標軸的刻度出現過密情況。

如果坐標軸所承載的是連續數據(連續數據指可量化的,連續不斷的,在區間內可任意取值的數據,如時間、金額、人數等),設計師可自行增減刻度數量以保證視覺舒適度。如果承載是離散數據(離散數據指不可量化的,無關聯的,不可在區間內任意取值的數據,如分類、軟體版本、省份等),可採取增加坐標軸縮放功能以解決.

第二個常見問題是刻度的說明文字過長。

如果是X軸(橫軸)文字過長,除了在可控範圍內減少刻度,還可採取文字傾斜45°~90°的辦法(如文字全部為中文,可用豎排代替傾斜90°),緩解信息過密看不清的情況。

如果是Y軸(縱軸)文字過長,需聯合研發一起調整數據的單位,比如把「元」調整為「百萬元」。

如果不能調整,那就要根據所使用的圖表庫有針對性調整。例如常用的Echarts圖表、D3圖表等開源圖表庫,需要提前預估刻度文字長度並預留出來,否則刻度文字可能會被頁面裁掉而不能完全顯示。如你是用的是AntV等可自適應的圖表庫,則不必提前處理,圖表庫會自動按刻度長度進行整體調整。

3. 圖例

圖例作為圖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各類圖表庫中位置不盡相同,由於不同圖表樣式差異很大,圖例的位置需整體考慮並適當布局擺放,但在同一產品或頁面內,過於隨意的擺放圖例,會導致頁面統一性較差,同時增加用戶的瀏覽成本。

我們團隊所負責的B端商業產品矩陣,作為面向用戶的產品集合,產品間聯繫非常緊密。過於靈活隨意的圖例擺放不利於用戶對於圖表的瀏覽。為解決此問題,我們基於業務特點,針對B端商業產品矩陣制定了圖例布局指導原則。

我們以提升屏幕信息密度為目標,分析不同場景的頁面排布,制定了頂部和右側兩種較為寬鬆的指導原則,供設計師在沒有明確的更優方案時選用。

當圖表是左右兩端對齊的類型,例如折線圖、柱狀圖時,建議將圖例放置在圖表頂部。這樣能結合標題等其他元素進行統一排布,減少佔用空間。當圖表本身左右都有空餘空間時,例如餅圖,建議將圖例放置於圖表的右側。也能夠節省頁面的空間。

03 數據色板設計

色板作為常見的數據表達手段,能夠利用不同顏色明確體現分類信息、數值高度、狀態信息等。但目前市面上鮮有專業用途圖表的配色工具。我們經過大量探索嘗試,梳理總結出圖表色彩的兩個關鍵維度:辨識度與統一性。既需要顏色間突出強烈可清晰辨別,又需要顏色整體能形成統一風格,以達到清晰傳遞和美觀的目標。如何平衡辨識度與統一性,是我們遇到的難題。

1. 辨識度

辨識度在圖表中有兩方面:顏色與頁面底色的辨識度,各顏色之間的辨識度。對於第一種,我們採用控制顏色的明亮程度來確保色彩辨識度,尤其對於黃色、青色等本身較亮的顏色,降低顏色的明度,確保在淺色背景下顏色可辨識。

對於第二種也就是各顏色之間的辨識度,通過實驗發現單純的顏色色相變化,例如紅色與橙色的區分,人眼不容易分辨。所以採用了色相變化+明度變化的方法,既深紅色與亮橙色,深藍色與亮紫色等,這樣用戶能在第一眼就明確分辨,保證顏色間的辨識度。

最終把顏色映射到色彩空間的三維坐標中,運用歐幾裡得距離公式測算顏色間的距離長短,來衡量各顏色間色差數值。顏色間距離越遠代表色差越大,利用數據輔助衡量辨識效果。

2. 統一性

色彩統一性的作用在於確保圖表整體風格一致,色彩搭配舒適,從而帶來美觀、統一的視覺感受。為達目的,我們首先提煉商業產品設計風格為明亮、強對比,其次把設計風格轉化為色彩數值。

經過實驗,把顏色明度限制在50%-70%,把飽和度限制在75%-85%,並在區間內不斷波動。這樣既保證了色彩視覺感受的統一,各顏色間又能夠有清晰的辨識度。

3. 顏色量化與工具

量化顏色,將色彩轉化為數值,利用數值來驗證設計師的「感覺」,能夠保證方案合理性,保證設計質量。但通過嘗試,我們常用的色彩模式均不能科學合理的量化顏色。

通過查閱大量資料,我們最終決定以小眾的HCL色彩模式來衡量色彩。其中H表示色相、C表示飽和度、L表示明度。HCL區別於傳統的RGB或HSB模式,它能夠將人眼對顏色的感知精確的量化為數值,例如黃色相比藍色明度更高,都能如實的反饋到數值上。也由於此特性,HCL模式在誕生距今不到20年間,已被一些先鋒設計師用於數據可視化的呈現中。

但是HCL作為小眾色彩模式,目前設計軟體鮮有支持,造成了HCL色彩不直觀、不方便調色等的問題。為解決此問題,我們已初步完成智能配色程序,只需輸入品牌色,就能自動生成圖表色版,並在風格上與品牌色匹配,達到整體色彩的統一。我們也將一套調配好的色板及HCL實用小工具附在文末,幫助大家直觀的查看和使用HCL模式顏色。

04 結語

數據價值就像不為人知的寶藏,隱藏在一條條枯燥晦澀的數據背後。而圖表則是開啟寶藏的鑰匙,是發掘數據價值的強有力武器。

通過對圖表的不斷探索優化,我們希望能夠最大化數據的價值。通過圖表,讓數據最直觀的展現;通過圖表,讓其背後的規律浮出水面被人探知;通過圖表,讓B端不再有難懂的數據。

附:色板及HCL工具

HCL調色Sketch插件:https://github.com/petterheterjag/chromatic-sketchHCL顏色生成器:http://medialab.github.io/iwanthue/色彩可用性檢查工具:https://color.review/作者:百度MEUX,百度移動生態用戶體驗設計中心,負責百度移動生態體系的用戶/商業產品的全鏈路體驗設計。

本文由@百度MEUX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B端互動設計——數據可視化圖表
    在B端設計中,數據可視化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需要和數據打交道,但是很多設計師不懂可視化當中不同用途的圖表規範,只是單純設計出好看的數據圖表,卻不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信息和價值。  因此掌握數據可視化能力是設計師必不可少的一個技能,然而目前國內網際網路對於數據的教學不夠全面,這讓很多B端的設計師很苦惱;所以今天我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數據可視化之圖表設計」,為大家梳理一套完整的數據可視化的框架,以及關於可視化設計的基本準則和規範。  幫助大家理解什麼樣的數據對應什麼樣的圖標,了解顏色的意義,知道數據排版的要點。
  • C端&B端產品的差異及設計思考
    雖然to B的產品越來越多,但市場上仍然是to C產品更普遍、更大行其道。畢竟C端產品面向的人群更廣泛,受眾面更大。而當下的設計師也多是從C端流動轉向去做B端產品的,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B端產品和C端產品的差異,以及在做這兩類產品時的一些設計思考。
  • 成就優秀信息視覺圖表的主題
    它包含了大量不同類別的視覺資料,通過圖表、地圖、簡表、數據可視化以及技術、教學和科學的解釋,使信息圖表具備多途徑交流的能力。隨著我們了解複雜世界的需求日益增長,信息圖表會變得更具價值。最近,我花了大半個禮拜時間排名、評判那些提交到Malofiej 18的信息圖表。
  • 設計了100張圖表後,我學到了哪些經驗?
    正在上下求索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產品和互動設計,目標是世界更美好,你我更自在。以上!(文章由luserry原創翻譯,彩雲協助優化調整及版式編輯)以下是譯文部分我是一名圖表設計狂熱分子,在寫本科畢業論文的時候,由於執著於畫出完美圖表,導致花在做圖表的時間比寫文字內容還要多。當時的想法是,期望用圖表來展示收集到的大量數據,為我的論文課題做定量研究分析。
  • 數據圖表設計十大原則(完整篇)
    解析:左邊的圖表和右邊的圖表使用的是相同的一組數據,但視覺上左圖視覺上利潤率不到10%,右圖利潤率約為30%。造成視覺差異的原因是由縱軸刻度起始點不同造成的:左圖縱軸起始點是從20開始的,而右圖是從0開始的。問題就在這裡,實際上觀眾很難注意到坐標軸刻度起始點這一細節,而會簡單的從柱形高度去判斷利潤率的大小,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 B 端的管理平臺設計有哪些基礎知識?
    設計特點當我們面向 C 端用戶設計的時候,往往需要增加一些額外的視覺元素來呈現品牌和情感化的表達,並且也要去滿足目標用戶的個性化需要,所以多數 C 端產品看起來會顯得「花哨」。而 B 端產品是為了解決企業的問題,是需要用戶長時間操作並完成工作任務的,對於操作和展示內容無關的元素,越少越好。
  • 超多案例 APP的數據圖表設計,你以為簡單?
    歡迎投稿到早讀課,投稿郵箱:mm@zaodula.com做APP的數據圖表設計之前,你考慮過移動端屏幕大小與屬性嗎?考慮過可視化數據圖表,提升APP氣質嗎?考慮過在APP和WEB端,數據圖表的展示有何不同嗎?也許你都考慮過,但作為一篇科普文,還是要從最基礎的說起。
  • 數據信息圖表參數化設計技巧
    信息圖表設計(Infographic Design),是信息設計(Information Design)學科的一個分支,它興起於20世紀末信息技術介入到多樣化的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是一種新型的視覺設計。
  • B端設計指南06——表格(上)
    在我們對表格的設計思考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項原則:易讀與易用前者是提升使用者在表格瀏覽時的體驗,主要是從信息密度、色彩分隔、以及視覺節奏三個方面去理解;後者是使用表格時的操作感受,比如快捷操作、多數據編輯等方面去理解。無論是B端的任何頁面,表格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編輯導語:B端產品往往由於業務體量龐大,導致信息複雜,同時對業務的精確性的要求很高;服務於B端的業務,不能夠出信息錯誤,填錯一個信息,就會引發巨大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大型B端業務中表單的設計方法,供小夥伴參考。
  • B端體驗設計中關於篩選的一點思考
    最近一段時間 ,一直在接觸B端類項目的體驗設計。經過幾個不同的項目,發現設師幾乎都是直接用組件,很少有個性定製的模塊。因為有些模塊就屬於換湯不換藥。是否可以考慮換一種設計方式,考慮有沒有其他的形式會更適合?仔細分析之後,其實沒有必要。
  • 數據圖表才是重點
    於是很多運營人為了儘可能好的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績,會在工作匯報PPT裡加入各種圖表,以期用這種高逼格的數據展示方式來提升匯報的說服力。確實,相比文字,用圖表展示數據規律會更直觀些,也更容易理解。大多數人對資訊信息的敏感度,是從動態-靜態圖片-聲音-文字-數據遞減的。
  • 超全面的APP數據圖表展現方式深度總結
    @騰訊ISUX Viconia:之前研究過一段數據圖表的最佳表達方式,隨著手機端應用層出不窮地發展,這次將數據圖表的表現延用到手機端。相比 Web 端展示數據的空間優勢,要兼顧手持設備的便捷、簡明而重點的特質,手機端該如何取捨?是否有更加合適的表現方式?
  • 6 個設計準則讓圖表煥然一新,數據可視化並不難!
    ,從健身應用的每日匯總界面,到購物應用的每月開銷分析,美觀、整潔且易於閱讀和交互的數據可視化設計能讓用戶對大量的數據一目了然,從而幫助他們收穫更輕鬆、更自信、更美好的生活。△ Material Design 數據可視化設計規範包含了常見的絕大多數圖表範式下面是適用於任何圖表設計的 6 項基本準則。
  • 如何設計數據驅動的界面
    希望大家看完會有一些更深層的思考點:視覺僅僅是圖表好不好看嗎?交互僅僅是最短路徑與操作順利嗎?視覺和交互會對<用戶情感>產生哪些正相關的影響? 2. 設計是什麼:圖形界面,界面,交互?還是更應該著眼於給用戶的整體體驗? 用你的數據講故事「儀錶盤」,「大數據」,「數據可視化」,「分析」—這些是人們以及眾多公司對他們擁有的數據很感興趣的爆發點事件。
  • 20條UI圖表設計技巧和套路
    正如賈伯斯所說的那樣:「設計不應該僅僅停留於外觀和個人感覺怎樣,而應該更看重其功能如何。」所以,圖表的設計也不應該僅僅停留於視覺展示,其功能性和實用性也需要考慮在內。儘管,各類圖表大多是度量衡、條件、規則以及相關運算結果的集合和呈現。但是,移動端和Web端軟體應用的圖表設計要求卻大不相同。
  • B端組件化思考:基本規範篇
    設計B端項目,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運用組件化的思維去維護後續的迭代和優化,以及如何進行團隊的協作。而團隊化的組件規範,是良好協作的基礎。antdesign作為一種B端設計語言,是目前開源化組件非常好的。
  • B端設計指南04——彈窗 究竟應該如何設計
    b.固定位置出現 在關閉入口設計當中,無論是將入口設計在彈窗內或者是彈窗外,都需要在固定位置出現。 固定位置的出現能夠讓用戶養成良好的習慣,減少用戶的思考成本。常見的彈窗關閉按鈕基本都在右上角進行展示,因此不建議在位置上進行創新,會適得其反。
  • B 端設計 | B 端控制項全面認識 上篇
    B端系列文章:第一篇傳送門:B 端設計 | B 端設計規範是什麼?
  • 打造出色的UI圖表設計
    正如賈伯斯所說的那樣:「設計不應該僅僅停留於外觀和個人感覺怎樣,而應該更看重其功能如何。」所以,圖表的設計也不應該僅僅停留於視覺展示,其功能性和實用性也需要考慮在內。儘管,各類圖表大多是度量衡、條件、規則以及相關運算結果的集合和呈現。但是,移動端和Web端軟體應用的圖表設計要求卻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