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是地處福建三明市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公辦高職院校,前身是2005年5月成立的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即在整合原三明衛生學校、三明財經學校、三明輕紡工業學校、三明職工業餘大學、三明師範學校等資源基礎上更名組建。2017年為適應三明市醫改需要,加快為「三醫聯動」培養輸送醫學護理人才,二次更名為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
從高職辦學時間來看,學校已走過15個春秋;從地域上看,三明市地處閩西北,是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和山區,經濟欠發達,發展不均衡,劣勢明顯;從人才供給上看,畢業生到沿海城市發展比例較高,畢業學生留在當地的就業比例偏低,無法充分有效供給本地企業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近年來,三明市提出要做實「四篇文章」、推進「四個著力」、深化「五比五曬」,推進新時代新三明建設。市領導多次要求學校圍繞產業辦專業,要紮根三明社會需求辦職業教育,行業企業需要什麼人才,學校就培養什麼人才。為此,學校組織各專業教師團隊,認真分析調研三明市情,從行業企業對畢業生需求供給和三明經濟基礎支撐的實際出發,切實服務好新時代新三明建設。學校認為,作為區域內僅有的一所高職院校,諸多因素決定了學校必須辦綜合類職業院校,多專業並舉,兼顧產業和民生,這樣才是辦學初心達到辦學使命,才能培養出經濟社會所需的「本土化、實用型、永久牌」技術技能人才,促進三明市經濟社會發展。
在省內率先探索「招工招生一體化」現代學徒制
2012年,學校根據福建省《關於支持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招工招生一體化」的文件精神,在全省率先探索「招工招生一體化」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圍繞「產業改造升級、民生發展」需要,從合作單位中遴選了沙縣旭達、永安寶華林、福建南紡公司等企業共同開展試點工作。根據政策要求,凡具有普通高中畢業證、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證或具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在職員工及新員工,均可報名;學制3年,由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理論教學採取學院送教上門的方式集中面授,實踐教學由所在企業承擔,這種試點辦學形式成為福建省「二元制」雛形。
5年來,學校根據福建《關於實施「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精神,除了服務三明市紡織行業企業外,還增加了三明市的酒店、機械、物流快遞、連鎖藥店、電子商務等行業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的「二元制」人才培養,共為三明市行業企業培養了1000餘名企業員工,學校服務當地行業企業的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基於紡織服裝專業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系全省公辦院校中獨有),從2014年開始,學校依託景弘集團和省監獄管理局,聯合開展全省監獄幹警紡織能力提升培訓。6年來,已經為全省監獄幹警繼續培訓一萬多人次,初步形成監獄幹警紡織能力繼續教育培訓共同體。
建省內首個企業法人型職教集團,不斷深化產教融合
2015年9月,學校在福建省內率先成立了多元投資主體職教集團,該集團以資本為紐帶,具有企業法人主體資格,是省內首家由政府部門發文支持的職教集團。2016年,職教集團建設項目被省教育部門確定為福建省首批立項支持的建設項目。
基於多元投資主體職教集團合作平臺,學校與三明梅園國際、天元國際等酒店企業合作開辦了酒店管理專業,實施「招生招工」「招工招生」一體化人才培養,共建共用共管實訓室。實施企業主導開發課程體系,實現企業教師進課堂,學校師生進企業,半天理論、半天實踐的學習模式,進一步深化了產教融合。
幾年來,通過這種改革,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先後獲得省首批「二元制」「產教融合示範專業點」試點專業,2018年成為國家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使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由冷門專業變為熱門專業,招生錄取人數逐年提高,從2013年25個學生攀升至2019年的209個學生。
企校聯辦產業學院,促進「三業」聯動
在實施「招工招生」「招生招工」一體化現代學徒制過程中,學校發現:企業發揮辦學主體性作用相對較弱,校企聯結力度較為鬆散,教學質量評價和企業崗位生產要求不契合,學校評價佔主導地位,與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為了強化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學校從2017年開始,陸續試行企校聯辦產業學院,先後與三明同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梅園國際、三明捷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信泰集團(泉州)以及景弘集團(福州)等企業聯合成立電子商務產業學院、梅園商務學院、捷昕裝備製造產業學院、信泰科技學院以及景弘產業學院等,基本上釐清了專業與企業行業、企業行業與學生就業、學生就業與政府部門服務產業之間聯動的關係,其中電子商務產業學院和梅園商務學院就是典型代表。
電子商務產業學院:學校主動適應三明市8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這一形勢,2015年創辦電子商務專業,2016年電子商務教師團隊在深入三明各區縣調研的基礎上,遴選出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成立三明市同道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立「閩中農特商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籌建電子商務產業學院,開展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並以此為依託開展農民庭院經濟電子商務扶貧,與農業合作社形成產業共同體,推廣三明農特產品。截至2019年12月,學校與多個鄉鎮政府部門及養殖戶籤約,幫助農戶銷售初級農產品600餘萬元,為三明市本地培養了100多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帶動了電子商務行業發展,促進了電子商務學生就業。
梅園商務學院:2018年9月,學校以酒店管理專業獲批國家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為契機,結合梅園國際酒店人才培養實際,在法人型職教集團基礎上,註銷職教集團法人,聯合梅園國際成立梅園商務學院,升級現代學徒制運作方式,推動學校與企業資源共享,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模式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員工培訓等方面實現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實現企業與學生就業零對接;推動現代學徒制辦學機制創新,將教學融入新技術、新標準、新規範,以企業崗位要求考核教學內容,提升專業內涵和人才培養質量,適應企業自身及業務相關用人需求,促進產教融合向縱深發展。2019年11月,梅園商務學院成為福建省首批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試點項目。
輻射帶動校內其他專業,「產教融合之花」開遍校園
(一)醫校「1+1+1」合作委培全科醫生
近年來,學校會同三明市政府部門、衛生健康系統與三明市內3家醫院籤訂了聯合舉辦臨床醫學專業的辦學協議,開展了醫校共同體的實踐,分別與沙縣總醫院、永安市總醫院共建共享共用共管實驗室教研室,推行「1+1+1」人才培養模式,即一年級在校本部學習專業基礎課程,二年級到醫院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上午理論學習,下午跟隨教師臨床學習,三年級臨床實習實踐,「量身定做」培養知鄉情、懂鄉音、愛鄉土的「本土化、實用型、永久牌」鄉鎮全科醫學專科人才和農村醫學中專人才509名。2019年,學校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大專學生參加全國助理醫師考試,通過率位列全省高職高專學校首位。
(二)園校合作見習實習,培養0—7歲幼兒師資
學校充分利用校臨床醫學和護理專業、三明市實驗幼兒園、梅列區實驗幼兒園等優質資源,重構學前教育五大領域中的健康課程,設立名師工作室,成立園校教科研共同體,開展幼教名師進校園,探索園校師資互聘和教育類「1+X」證書制度(畢業證書、高級育嬰師、教師資格證、普通話等),實施「四個一」見習實習活動,即一日見習、一周見習、一月見習、一學期頂崗實習。幾年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高級育嬰師平均通過率達73%以上,教師資格證、普通話平均通過率達98%以上;早期教育專業畢業生高級育嬰師、教師資格證、普通話3項通過率為全部;據不完全統計,10.13%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考進省市級示範幼兒園。
(三)立足醫養教,推動養老行業發展
2019年8月,學校聯合三明市民政部門、三明國德老年康養中心對三明市養老機構的高階主管和養老護理員進行業務技能提高培訓共計76人。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國家教育部門「1+X」老年照護、失智老人照護等兩個職業等級考試證書試點工作,老年照護試點工作理論通過率為全部,實操通過率為96%;失智老人照護證書通過率達98.3%。老年服務管理專業和福州國德開展校企合作,實施「2+1」,學生在三年級到養老醫院培養開展服務養老事業短板,為發展全域康養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幾年來,學校辦學始終按照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路子開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經歷了企業訂單班或冠名班到校企合作開辦校中廠或廠中校,再到組建鬆散型職教集團,成立全省首家多元投資主體法人型職教集團,進而發展到與企業聯合成立產業學院的路徑。實踐證明,學校雖地處蘇區、老區、山區,在財力、物力、人力相對缺乏的情況下,要把職業教育辦好實屬不易,但是只要堅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就一定會蹚出一條適合蘇區、老區、山區的職業教育辦學之路。
經過10多年的努力,學院辦學規模穩步擴大,教學質量快速提升,育人水平顯著增強,多次被授予「三明市平安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兩屆被授予「省級文明校園(學校)」稱號,併入選國家教育部門首批「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院校。據省教育評估部門「高職院校年度質量報告」,學校在全省50餘所高職院校中潛力排名第14位,在2019年福建省高職排行榜中位列第19位,成為福建省變化大、進步快的新建高職院校之一。
作者 | 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 陶榕 丁長峰
來源 |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