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職業學院:搭建「三大平臺」,聚焦「三大維度」 推動軍政校企...

2020-12-16 每日甘肅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記者 劉佳琦 攝影 韓春義 通訊員 耿宏銀 王述剛)2017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把「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2020年9月,山東省教育廳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指導意見(試行)》,明確了產教融合的具體路徑。

  一、搭建「三大平臺」,構築產教融合新模式

  學院產教融合始終以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堅持「服務、融入、引領」的理念,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多年來,與社會各界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政府、院校、企業、軍隊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產品研發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對混合所有制、現代學徒制、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等進行了實踐,形成了軍政校企和社會的良性互動。

  (一)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產教融合的核心是讓企業行業成為重要的辦學主體。我們創新多元辦學格局和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與企業協同育人。

  首先,與企業共建了首家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中德合心國際交流學院,將企業資金、內訓體系、項目化教學資源等引入學校和課堂教學,同時也提升了教育教學及管理水平,對建設特色專業、整合企業資源、實現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目標有著深遠意義。

  其次,積極探索和更新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2015年,學院被正式列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應用化工技術兩個專業被列入試點專業,同時,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口腔醫學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三個專業分別被列為山東省試點專業。基於現代學徒制的規律及要求,學院頂層設計和系統探索了「企校聯盟、一體育人、學訓交替、崗位成才」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模式,促進「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身份轉變,實現了學生成長成才。

  第三,積極引進企業資源,和合作企業魏橋紡織、瑞鑫地毯共建2個技術研發中心,與北京藍墨大數據技術研究院共建了移動雲教學大數據等3個研究中心;引進高技能人才和勞動模範,建設了17個技能大師工作室,為校企合作增添了新亮點。在合作過程中,把服務放在第一位,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服務中為政府決策提供諮詢,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實現「多方共贏」。

  此外,我們在校企合作方面還做了大量工作,如與專業建設相結合,共建海瓷文化展館和瑞鑫地毯文化展館,使相關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直接體驗企業文化;與優質企業聯繫,根據專業設置,全院組建31個冠名班。學院教師與企業共同研發技術成果獲2017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另外,學院輕紡化工學院與富海石油共同開發了硫化黑染料汙水處理等6項科研課題,共同申請國家專利5項,籤訂雙方「零學費」訂單培養協議,不僅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與服務,同時完善了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了人才培養結構。

  (二)校政合作,文化育人。

  近年來,學院不僅在校企合作中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同時也重視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利用雙方優勢互補,建立緊密、長期的合作關係。例如,學院原設有航海學院,2014年,我們主動與海洋漁業廳聯繫共建海洋學院。2017年,由省知識產權局、濱州職業學院、濱州市科技局(市知識產權局)三方共建江北第一家高職院校智慧財產權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的成立標誌著我省智慧財產權職業化教育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智慧財產權職業化進程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

  與此同時,學院聯合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共建全省首家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濱州市政協共建了全國第一家地市級政協文史館,等等。通過校政合作,為學院發展凝聚了豐厚社會資源。積極開展聯繫服務縣區工作,與濱城區、陽信縣人民政府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濱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共建社區學院,實現了學院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的新突破。

  (三)校軍合作,定向育人。

  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學院也在積極探索校軍合作新模式。2016年,學院主動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繫,成功獲批全國定向培養士官試點院校,並與北海艦隊、東海艦隊聯合培養定向士官,2017年又擴大到了海軍、空軍兩個軍種,新增招收空軍部隊定向培養士官生80人,實現了海陸空的人才培養全覆蓋。

  二、聚焦「三大維度」,鋪展產教融合新思路

  通過幾年的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學院在產教融合中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實現了管理上由遊擊戰到正規戰、規模上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效益上由單一目標到多方共贏的「三大轉變」;通過實施「一院一品」,打造了全方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金招牌,走出了一條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繼續教育之路。學院先後兩次被授予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圍繞廣度、力度、深度的三個層次,力推產業深度轉型下的職業教育發展。

  (一)擴寬合作「廣度」,推動全方位融合。

  產教融合的廣度即範圍和內容的不斷擴寬。今年我們提出的目標是「3+4+4+6+8」:就是要建設3個全國性職業教育聯盟(集團)(組建全國現代生活服務業職業教育集團、中國高端鋁產教聯盟、全國護理職教聯盟);4個區域性職教聯盟(黃河三角洲高端化工職業教育聯盟、濱州市建築產業聯盟、濱州市學前教育職教聯盟、黃河三角洲(濱州)職業教育聯盟);共建4個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ICT產業學院、中裕商學院、興洋海事產業學院、聯想IT產業學院);提升智慧財產權學院、中德核心國際交流學院,在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背景下,推動6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幼兒園玩教具類大師工作室、高端生活服務業大師工作室、推拿按摩技能大師工作室、兒童劇技能大師工作室、活塞高檔數控裝備智能製造技藝技能大師工作室、西門子袁海嶸大師工作室);以及8大實訓基地建設(土木建築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財經商貿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學前教育綜合實訓基地、航海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高端鋁加工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智慧康養實習實訓基地、化工生物智能(仿真)實訓中心、財稅綜合實訓中心)。

  (二)加大合作「力度」,落實實質性融合。

  產教融合的力度即合作強度的不斷加大。產教融合不僅是當今職業教育發展的共識,更要轉化為職業院校的意志、行動和價值追求。然而,實際的校企合作中,往往存在短期實習多於長期培養,「感情聯絡」多於實質交流的情況,重數量而輕質量,使產教融合流於形式。針對這類狀況,學院著眼於專業建設,提出「六個一」的建設思路:重點打造「1個業務指導部門、1名專業帶頭人、1支高素質教師隊伍、1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緊密對接的合作企業、1個對外合作交流項目」等六大核心建設指標,要上新專業必須先看依靠的企業是哪家,沒有依靠企業談不上新上專業,合作企業應該是500強企業或者國家重點領域的科技型創新企業,通過專業建設與企業對接,力圖實現校企的實質性融合。

  (三)延伸合作「深度」,激發可持續融合。

  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也是前進的動力。從一定意義來說,一所院校產教融合的深度,決定其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多年來,學院積極整合資源,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在推動畢業生就業、社會培訓、學院內涵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例如:與企業共建「西門子—濱州職業學院先進自動化技術中心」,先後投資2400多萬元,全面引進西門子先進技術與培訓體系,雙方在教學及培訓、認證及考評、科研及開發、自動化領域新技術宣傳與推廣、實習及就業五大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合作,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企業深度參與教學,與學院一體化管理。

  就學院而言,實現產教融合,最重要的是創新機制,鍛鍊隊伍,探索路子,最終實現雙贏,乃至多贏。通過與行業企業、兄弟院校、科研機構的聯合對接,形成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良性互動,並在為企業、為社會的服務中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提升專業教師和畢業生在行業企業的影響力,提升社會發展需要的契合度,提升學院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提升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步做到在服務中融入,在融入中引領的目標,實現對區域經濟的人才引領、技術引領、項目引領、文化引領,使濱州職業學院成為區域的人才高地、技術高地、專業高地和文化高地。

  目前,學院正面臨著「雙高校」建設和向應用示範職業技術大學轉型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會迎來各種挑戰,我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直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共同創造濱職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深化政校企合作!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與高明區人民政府、高明區重點...
    12月4日,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在高明校區與高明區人民政府、高明區重點企業舉行政校企合作籤約儀式及政校企合作系列活動。儀式上,學校與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等4家高明區重點企業籤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學校與區重點企業將在人才培養、科技項目、就業推薦和錄用、校企合作辦學等多個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協同育人,共同為區域發展培養優質人才。高明區副區長孫先莉對政校企合作表示高度的認可,她指出這次政校企合作,是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對高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力支持。
  • 德州科技職業學院和博山區頻頻互動!政校企深化合作共謀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順高 通訊員 彭寶恩 馬駿 牟碩 23日,記者從德州科技職業學院青島校區獲悉,近日,德州科技職業學院青島校區院委會成員到淄博市博山區,與博山區人社局舉行合作辦學共同育人懇談會,並深入部分企業就如何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展開一一對接。
  • 濱州職業學院
    濱州職業學院是2001年7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合併濱州農業學校、衛生學校、工業學校、經濟學校和濱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坐落於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濱州市。學院堅持走開門開放辦學之路,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等多種形式,開展聯合辦學,現已與黃河三角洲地區政府、大型企業、學校等形成穩定的合作關係。被教育部批准牽頭成立院校職業培訓委員會,成立濱州市校企合作委員會,120多家企事業單位成為理事單位,區域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的602家企業任成員單位。
  • 長春新區:推動「政校企」聯動 多措並舉促大學生就業
    8月19日,長春新區與長春工業大學籤訂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合作共建框架協議,5戶企業與長春工業大學籤訂校企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大學生就業,新區一直在行動:招聘活動打頭陣、拓渠道,企業崗位挖潛力、擴規模,「政校企」聯動建基地、增門路,長春新區頻頻推出硬核舉措,2020「最難就業季」正在逐漸變成「溫暖就業季」。
  • 推進校企深度融合,學穗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共享平臺
    本次會議圍繞「積極服務地方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主題,立足青島實際,聚焦產教融合,旨在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深度融合。、中韓合作發展協會會長王琇德,觀子天成企業大學平臺創始人戴中偉以及來自青島地區40餘位企業、協會組織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 濱州職業學院士官學院(海洋學院)雲招生
    攜筆從戎 逐夢海空新徵程濱州職業學院為你開闢新道路圓你從軍夢,大學夢士官學院簡介士官學院(海洋學院)前身為「航海學院」,成立於2007年4月,是濱州市委、市政府為服務「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級經濟戰略而批准建設的重點項目;2015年1月,濱州市人民政府和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籤署合作共建協議並正式掛牌更名航海學院為「海洋學院」;2016年05月,學院成功獲批「全國定向培養士官試點院校」;2018年9月,被授予「空軍士官人才培養定點院校
  • 濱州:聚焦教學創新與高效課堂建設 推動教育內涵品質提升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在剛閉幕的全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改革推進會上,濱州市教育局作了典型發言,全體與會人員還分組參觀了濱州市教學改革現場。那麼,近年來,我市在全面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中是如何做的、成效如何,值得關注。
  • 政校企協同,學校需主動作為
    然而,面對當前政校企協同合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操作層面缺乏剛性政策與制度、協同培養人才缺乏平臺支持、企業責任與利益缺乏關聯等,一些高職院校駐足不前,埋怨與觀望情緒嚴重影響了政校企深度合作的推進步伐。如何推進政校企協同合作?江蘇商貿職業學院主動加強與當地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聯繫,有效開展項目合作,不斷提升服務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能力,贏得了政府和合作企業的信任與支持。
  •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與京東雲達成校企校企合作,專業共建
    12 月 19 日,京東雲與鄂爾多斯職業學院籤署《電子商務專業共建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建鄂爾多斯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推進電子商務專業精品課建設,開發課程資源。同時,雙方還將共建京東電商綜合實訓室,推動電商專業師資培養和認證。不僅如此,京東雲攜手京東大學、鄂爾多斯職業學院,還將在鄂爾多斯及周邊地區培養電商及網際網路營銷人才,推動地方特產、旅遊資源對接電商平臺,以促進鄂爾多斯經濟轉型升級。
  • 經開區深化「政校企」合作 穩發展 保就業 促轉型
    為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銀川經開區積極搭建政校企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穩發展、保就業的橋梁作用一、著力構建「戰略新材料、現代裝備製造、大健康」三大主導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 高校風採|山東交通職業學院「青鳥計劃」助力學子精準就業
    通過聚合資源,搭建平臺,開展「線上線下」雙選會;關愛學生,實地走訪;暢通信息,注重就業指導等多種措施,做到企業用工與人才求職供需有效對接,服務青年學子精準就業。學校聯合中鐵十局集團、中鐵十四局集團、山東省路橋集團、山東高速科技發展集團、山東魯橋建設有限公司、山東省公路橋梁建設有限公司、山東省高速路橋養護有限公司、齊魯交通建設集團、濱州交通發展集團等16家山東省大型路橋施工企業搭建的「班墨學堂」通過線上方式開講。
  • 校園文化|濱州職業學院楊光軍:繪製「雙高計劃」新藍圖 為中國職教發展貢獻「濱職方案」
    濱州職業學院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績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兩大專業群入選高水平專業群。2020年9月10日,濱州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楊光軍做客大眾網·海報新聞聚焦「雙高校」特別訪談欄目《職教力量》,暢聊了學院在雙高校建設中的相關話題,以及入選雙高校對於學院及山東職業教育發展的意義。
  • 政校搭建平臺 深化校企合作 ——甘肅商旅職教集團蘭州職業學院調研組來蘭州新區商文旅局進行合作洽談
    2020年7月31日,甘肅省商業與旅遊服務業職教集團、蘭州現代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曾樂強一行調研蘭州新區跨境電商發展情況,並就開展政校企合作與商務和文化旅遊局進行深入探討交流。調研組先後深入到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網購保稅)監管中心以及綜保區相關企業了解跨境電商業務開展情況,雙方就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發展基礎環境,蘭州新區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人才需求、跨境電商企業業務開展情況,「政校企合作
  • 重構職業教育體系助推濱州建設
    濱州職業學院匯聚優勢產業資源,建立完善行業產業聯盟(組織),成立學院理事會、二級學院董(理)事會,與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建海洋學院,與省知識產權局、市科技局共建智慧財產權學院,牽頭成立並實體運行中國護理職教聯盟、全國現代生活服務業產教融合聯盟、全國高端鋁智能製造產教聯盟等聯盟、集團,校企共建中德合心國際交流學院、興洋海事學院、中興協力ICT產業學院、中裕產業學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
  • 騰訊發起「光合計劃」 推動「百千萬」三大目標落地
    湯道生表示,「光合計劃」旨在提升校園信息化能力,以科技助力教育現代化,構建開放共享、以人為本的全新教育生態,推動教育行業可持續創新發展。未來,「光合計劃」將致力於推動「百千萬」三大目標落地——助力100個貧困縣的教育扶貧,打造1000所標杆智慧校園,培養10000名校園CIO。當下,教育信息化已經從硬體時代進入軟體時代。
  • 基教典型經驗①濱州:聚焦教學改革 推動教學創新和高效課堂建設
    濱州近年來,濱州在全面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過程中,聚焦發力教學改革,推動教學創新和高效課堂建設,在教育內涵品質提升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二是推出「教學創新」主題2012年起,在全市實施「教學創新行動」,以「基於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為支點,撬動課程建設、教學管理、課堂教學三大創新。
  •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深化校企合作 力促學生高質量就業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不僅加強與合作企業的溝通聯繫,幫助畢業生儘早就業,還搭建「空中+線下」多種類就業招聘平臺、信息化服務平臺,積極拓寬就業渠道,2020屆畢業生大部分已經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合院21年來,學院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探索,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不斷提高,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形成了政、校、企、行四方協同育人的格局,為學生畢業後能就業、就好業奠定了紮實基礎。
  •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領導思政課送進校企合作企業
    近日,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將「校領導開學第一課」搬進企業,學校黨委副書記毛伯民到企業為學校「恆立學院」2018級現代學徒制班學生和恆立企業全體黨員上思政課。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恆立學院」職業素養培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也於當天在企業同期舉行,校企雙方共建「職業素養培育實踐基地」,不僅豐富了學校人才培養形式,也是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量身定做、培養所需職業人的重要路徑,符合校企雙方的需要,更是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教育體驗。
  • 政校企三方合作「西浦·光線電影學院」落戶揚州
    「西浦·光線電影學院」創造性地將電影學院建設在中國電影世界中,真正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逐步形成包含導演、表演、攝影、美術、設計、音樂、舞蹈、動畫、管理等9個系科、33個專業的影視產業學科專業群。此次三方合作,將政府資源、專業教育與民營資本進行有效結合,進一步豐富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影視教育業態和格局,「西浦·光線電影學院」有望成為中國高等教育與影視產業融合的新標杆。
  • 攜手打造四大高地三大中心,騰訊(山東)企鵝新媒體學院成立
    6月25日上午,「融薈齊魯·孵創未來——騰訊(山東)企鵝新媒體學院在濟南正式成立。騰訊(山東)企鵝新媒體學院授牌。騰訊企鵝新媒體學院落戶山東後,將致力於打造區域優質內容聚合中心、區域新媒體人才培養中心、區域融媒體分發中心,聚合三大中心構建區域內容生態新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