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聚焦教學創新與高效課堂建設 推動教育內涵品質提升

2020-12-15 閃電新聞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在剛閉幕的全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改革推進會上,濱州市教育局作了典型發言,全體與會人員還分組參觀了濱州市教學改革現場。那麼,近年來,我市在全面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中是如何做的、成效如何,值得關注。

2020年規劃實施了中小學「學科育人工程」

為優化頂層設計,接續謀劃教學改革「新藍圖」,我市提出了「有效教學」理念,推出「教學創新」主題,升級「教學創新」行動,構建「學科育人」機制。

2008年,制定實施了《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有效教學行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意見》,統籌教學管理隊伍、教學管理機制、課堂教學行為、校本研訓制度、城鄉互動發展5大建設,讓教學從「有效」走向「高效」。

2012年起,在全市實施「教學創新行動」,以「基於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為支點,撬動課程建設、教學管理、課堂教學三大創新。

2016年出臺文件,以「基於教學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為著力點,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突出質量核心、教學重點、問題導向、創新動力,深化「教學創新行動」,促進課程與教學全面升級。

2020年,規劃實施中小學「學科育人工程」,探索構建以育人為統領、以素養為核心、以能力為先導的「學科育人有效機制」,推動五育並舉。

全市中學段以學校為主體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超75%,小學段「1+N」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參與教師超80%

近年來,我市深耕高效課堂「主陣地」,成效顯著。

2018年起,力推「高效課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達成「一轉三提升」目標——轉變育人方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兩年多來,開展業務素質大培訓大提升,已投入培訓經費近千萬元,培訓教師逾10萬人次;開展了高效課堂建設推進年和深化年活動,構建「以學生發展為目標、問題設計為關鍵、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合作為核心、展示交流為特徵」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目前,全市中學段以學校為主體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比例達75%以上,小學段引導各學科探索「1+N」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參與教師覆蓋面達80%以上。

同時,推進「作業革命」。嚴格作業管控,建立「課外作業設計、遴選優化及優質作業共享」機制。發布義務教育課外作業負面清單,推行「學校無作業日」「學科零作業」等做法,以「作業革命」撬動「課堂革命」,落實「減負增效」目標。

今年10月份調查顯示,與2019年全省測評數據比較,「書面作業」符合規定時間的比例,小學由43.9%提升到84.1%,初中由52.3%提升到81.1%。學生睡眠時間明顯改善,學生體質顯著提高。

同時,配套跟進展示、評價和激勵措施。如2017年評出教學創新優秀成果56項、優秀學科組44個;2018年組織學科優質課展評、市級教學能手評選,引領高效課堂建設;2019年評選高效課堂優秀教學模式93個、先進單位80個。

2020年實施了「名師」計劃,按城市1/60、農村1/40的比例設「名師」崗;在全省成立第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市級「教育質量評價中心」

改革中,突出協同支撐,我市注重打好築牢教學基礎的「組合拳」。

「縣管校聘」,為課堂教學改革添活力。2016年以來,我市作為全國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示範區,全面推進「縣管校聘」等4項體制機制改革,到2019年初步落實教育機構編制「總量控制、動態調控」機制、縣域內中小學校崗位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及中小學教師崗位競聘制度,相關改革案例入選全省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實施「名師」計劃,按城市1/60、農村1/40的比例設「名師」崗,競聘到城區學校的「名師」,每月發放補貼1000元,競聘到農村學校的「名師」,每月發放補貼2000元。系列改革的推進,極大激發了教師的危機意識和奮鬥意識,更加專注於一線教學。

教育評價為課堂教學改革「定方向」。2016年來,我市在全省成立第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市級「教育質量評價中心」,主抓主推教育評價工作。每年撥付專項資金100萬元引入第三方參與評價,成立專家顧問團、首批專家庫兩大「智囊團」,開展了6次教育質量監測,構建起融貫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評價標準體系。

我市有547個班級開展了基於智能終端的智慧課堂教學

教科研讓課堂教學改革「有支撐」。目前,結題或正在研究的高效課堂建設課題131項、教學細節問題行動研究課題129項、新教育實驗課題56項、名師工作室課題154項、教育質量評價課題93項、思政課教改課題60項、作業教改課題108項。

同時,研訓新平臺搭建完善,建立44個集教學、科研、培訓於一體的名師工作室,引入「學習共同體」項目,舉辦「課堂轉型」主題研修8場次,打造「代表課」160餘節。主題教研活動高頻次開展,舉辦高效課堂改革現場會推廣典型做法,各類「磨課」「曬課」「賽課」和「教學常規月」「教學開放日」「送教送研」活動不斷。

教育信息化讓課堂教學改革「有智慧」。建成濱州教育雲平臺,構建教學資源眾籌共建共享體系,搭建智慧學習環境,推動教與學創新應用,探索「網際網路+教學」新模式。目前,我市有547個班級開展了基於智能終端的智慧課堂教學,提升了高效課堂建設的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總體來看,近年我市在全面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過程中,聚焦發力教學改革,推動教學創新和高效課堂建設,在教育內涵品質提升方面成效顯著。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耕課堂主陣地,唱響質量提升主旋律,力爭高效課堂建設再出新成果,基礎教育改革再有新作為,推動教育事業更加優質均衡和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基教典型經驗①濱州:聚焦教學改革 推動教學創新和高效課堂建設
    濱州近年來,濱州在全面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過程中,聚焦發力教學改革,推動教學創新和高效課堂建設,在教育內涵品質提升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二、力促行動落實,深耕高效課堂「主陣地」2018年,我們在10多年系列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立足課堂教學新形勢新任務,決定力推「高效課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達成「一轉三提升」目標——轉變育人方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施強教育推進高效課堂建設,聚焦廣州荔城三中課堂教學改革
    本次活動旨在深入推進廣州市增城區初中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和教與學的方式,提升初中教育教學品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科教研員、兄弟校教師隨堂聽課主辦方荔城三中全面開放七八九三個年級課堂,參會人員隨堂觀摩本校教師現場教學。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次視導課中,荔城三中近20個教師教學課堂接受各校領導及同行觀摩、督導。
  • 聚焦內涵發展,提升教學質量,環翠教體在行動!
    為進一步落實環翠區2020年基礎教育工作精神,推進區域各所學校高位優質均衡發展,踐行守正創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近階段,環翠區教研培訓中心小學部立足於「聚焦內涵,提升質量」這一主題,通過工作論壇、現場觀摩、改進優化三個階段,穩步探索促進區域小學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 壽光教育|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壽光一中:聚焦核心素養 構建高效課堂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塑造學生精彩人生的戰場,更是減負增效的關鍵。近年來,壽光一中以學生為中心,深挖課堂改革,推行「三度導引體驗式課堂」教學,積極構建優質課堂生態環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學成效顯著。
  • 推進教育內涵與品質雙提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新北區大力實施學校建設系列工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布局規模日趨合理,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品質逐步提升。為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大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創建,近日,新北區出臺《義務教育內涵與品質提升計劃(2020-2022)》,全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提升義務教育辦學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 聚焦課堂管理 提升教育品質
    依據《臨渭區中小學品質課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文件精神,臨渭區豐蔭明德小學以「雙線『T秀』課堂」為載體,圍繞「還課堂給學生」這一目標,各學科初步形成了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以致用——拓展延伸」為主線的五個學科九種不同課型的教學流程,在應用中細化 「備課、課堂、評價」三方面管理要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 聚焦課堂教學,提升教育質量
    教育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是學校賴以生存的基礎,課堂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學校應抓好常規,優化課程,聚焦課堂,一心一意求質量。2.優化課堂,轉變學習方式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努力構建創新課堂、合作課堂、開放課堂、智慧課堂,完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學習新方式。一要重視閱讀。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一前提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既要注重閱讀教材,又要注重課外閱讀;既要閱讀文章內容,又要結合內容進行深層次思考。
  • 濱州醫學院打出教學團隊建設「組合拳」助力教師能力提升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和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濱州醫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以本為本」、「四個回歸」,以本科教育改革發展為主線,以育人理念更新為先導,以激勵評價機制為驅動
  • 東崔完小開展「高效課堂建設——教學銜接有方法」集體教研活動
    老師們積極分享教學方法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通訊員 高瀟 濱州報導因疫情影響,本學期新課都以空中課堂的形式進行了大半,根據東崔完小老師一線調查發現學生在家自學期間自制力較差,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高效複習
  • 濱州職業學院:搭建「三大平臺」,聚焦「三大維度」 推動軍政校企...
    我們創新多元辦學格局和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與企業協同育人。  首先,與企業共建了首家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中德合心國際交流學院,將企業資金、內訓體系、項目化教學資源等引入學校和課堂教學,同時也提升了教育教學及管理水平,對建設特色專業、整合企業資源、實現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目標有著深遠意義。  其次,積極探索和更新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
  • 深化綜合改革 聚焦內涵建設 努力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國...
    從政策、資源、管理等方面統籌謀劃,促進學科深度融合,出臺關於推動高校服務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等交叉學科建設。注重平臺建設高水平平臺是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礎。只有把平臺建設到位,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才能真正落實到位。「十三五」以來,江蘇著力推進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以高端平臺引領江蘇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 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原標題: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山東省莘縣第二中學「一五三」教學模式下的翻轉課堂建設成果顯著   當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越來越認識到了傳統
  • 陝西省神木市第八中學內涵發展塑生命力 品質提升築競爭力
    ,守住品質發展這條生命線,緊抓特色打造這一關鍵點,積極充實學校內涵,努力提高辦學成績,引領學校早日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勵志教育創新了育人模式,豐富了德育內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動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風、校風發生了根本轉變。 4.藝體教育,異彩紛呈。學校將體育工作作為學校的發展特色之一,重視「三操」管理,積極推進國家級別「足球示範學校」建設。
  • 如何實施高效課堂建設?關鍵在於形成課程領導力!
    課程,承載著一所學校的教育思想、目標和內容,是內涵發展的核心,也是發現學生潛能的試金石。究竟應該如何分層次、因校制宜做好頂層設計?如何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構建課程體系?如何實施高效課堂建設?如何在課改進程中將各項具體行動形成統一性的體系,提升核心競爭力?在筆者看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本在於形成課程領導力。
  • 環翠區小學「聚焦內涵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工作論壇暨教學工作培訓...
    為進一步落實環翠區2020年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搭建區域學校教學經驗共享平臺,促進區域教育質量全面提升,11月12日,環翠區小學「聚焦內涵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工作論壇暨教學工作培訓活動在威海市翠竹小學舉行。
  • 聚焦核心素養 打造高效課堂——涇縣中學舉行2019教學開放日活動
    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全市各中學間相互學習和交流,共同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探討高效課堂教學,切實提高教學效益和教育質量,11月22日,涇縣中學成功舉行了2019年教學開放日活動。來自宣城市各兄弟學校的教師和市縣教研室的領導專家共70多位來賓及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 學校內涵怎麼提升?分享「五為」策略
    廣泛開展了「愛我家鄉」系列教育活動,培養學生「開放包容、不屈不撓、拼搏創新」的優秀品質,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同時,學校還強化陽光體育,強健師生體魄;努力改進美育,提升師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 一校一品促發展 南通開發區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提升區域教育品質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南通開發區在保障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同時,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提升品質內涵,強化師資建設,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特色格局,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優質資源持續擴面 南通開發區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新學期,天星湖中學高三年級整體搬進了新建成的教學樓,每間教室配備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全自動錄播系統、空調等,硬體設施全面升級,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寬敞明亮、設施完備的學習和辦公環境。
  • 李滄區幼兒園創新教育理念提升辦園品質
    為了推進公辦幼兒園品質辦園的進度,共享品質辦園的策略,提升幼兒園文化建設水平。2020年8月18日,「公辦園品質辦園推進情況階段性交流會」如期在奇峰路幼兒園會議室舉行。各幼兒園園長通過幼兒園文化建設思路解析、品質辦園推進情況等方面,分享了辦園理念、辦園特色,以及與之對應的制度建設、環境建設、課程建設的實施情況。
  • 聚焦課堂改革提高教學實效
    三、2019-2020學年工作思路新學年,我校工作緊緊圍繞建設教育強縣發展戰略,立足當前,著力長遠,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促發展,努力創辦讓上級信任、群眾信賴的示範學校。1.依託校本教研,打造專業化教師隊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養一支業務精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