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臨渭區中小學品質課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文件精神,臨渭區豐蔭明德小學以「雙線『T秀』課堂」為載體,圍繞「還課堂給學生」這一目標,各學科初步形成了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以致用——拓展延伸」為主線的五個學科九種不同課型的教學流程,在應用中細化 「備課、課堂、評價」三方面管理要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深化備課研磨,護航品質課堂
(一)精心準備,常規備課早落實
1.備課嚴要求
開學初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我校「雙線『T秀』課堂」學科教學思路,研讀教材分配具體的備課任務,各教師依據備課要求完成初稿,組長初次審核,反饋問題進行二次修改後,上交學校再審核,通過後方可定稿使用。
2.實踐再修改
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特點及教學實際,採用紅黑兩種顏色勾畫並進行修改。紅色勾畫批註重點內容,黑色書寫課堂實踐後需要調整和修改的內容,做到記錄詳實,便於操作。
3.課後常反思
反思關注學生,關注細節。要求教師從「成功處、敗筆時、機智點、巧生成、再設計」五個點反思。
(二)關注生成,集體研磨正當時
校本教研常態化,利用教研會時間,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研磨。(1)活動前管理:主要是指對主備教案完成情況,以及分發組內(提前)備課與備課調整方面的管理。(2)活動中管理:活動時有無備課組長主持、主講人的主講情況、教師參與討論的氣氛、討論的內容是否全面、對討論內容有無及時記錄在案。主管領導要參與到活動之中,每周必檢查集體備課情況。(3)活動後管理:一方面檢查教師教後反思,另一方面檢查上一次集體備課時教研組內備課研磨集中的共性記錄情況,最終賦分。
二、細化上課管理,提升品質課堂
1.紮實常態教研人人參與,次次有主題,周周有考核。
按照「兩備三磨」的研修形式,紮實開展組內研討課,做到逐人過關上課。一方面根據教師課堂問診存在問題,按照同課異構「說課加實踐」的思路,兩周一個主題開展活動。另一方面做好活動過程、資料收集的考核,例會及時反饋,確保活動實效性。
2.「三級梯度」共同抱團成長,月月有內容,次次有評比。
為進一步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學校按照教師不同結構成立了7個學科15個教師發展共同體,由師傅負責,開展磨課、聽課、議課活動。月月有內容,根據活動開展的效果,次次有評比。
3.校內「核心專家」示範引領,搭建平臺,優中促優。
聘請省市級教學能手擔任我校品質課堂核心成員,搭建形式多樣的平臺促進骨幹教師迅速成長,做好示範引領。「臨渭金秋」5個學科均在市級媒體平臺成功展示。
三、關注課堂教學評價,助力品質課堂
學校實行領導包級制,一位副校長帶領兩名主任,深入年級課堂,開展推門課:一推初問診、二推回頭望、三推再跟進(針對課堂思路不符合要求的)。人人上過關課,按照教師自主申報,核心組審核通過的方式依據組員人數的比例每學期30%過關,計入量化考核。
1.細化評價要求
按照雙線「T」秀課堂學科教學思路制定各學科課堂觀察量表,在評價中做到自評與他評相結合,讓評價有據可依。要求課堂體現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是否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2)合作內容是否有效。(3)學生合作及有效合作的次數。(4)學生「秀」的平臺與次數等。
2.線上線下相結合
一方面管理人員利用多媒體監控系統,開啟高效巡課模式,線上推門聽課,並記錄課堂問題,課後及時和老師溝通反饋;另一方面走進課堂發現問題,面對面指導,促進提升。
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我校將繼續強化課堂管理,帶領教師深入踐行以雙線「T秀」課堂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思路,求實創新,積極探索,不斷提升師生的綜合素養和品質意識,譜寫臨渭品質教育的新篇章。
來源:臨渭區豐蔭明德小學 瞿 欣 曹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