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湖區共有4721名在崗教師
其中
特級教師10人
名師工作坊30個
市級學科帶頭人53人
較去年增加44人
一組數據
簡單明了地展示了
東西湖區名師隊伍建設的成績
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辦讓人民滿意的臨空港教育,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愛崗敬業、教學有方的教師隊伍,是發展「臨空品質教育」的第一要素,是質量提高的第一動力。
近年來,區教育局堅持「有質量、有品位、有特質」的發展目標,不僅聚焦學科質量提升,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優質發展和終身發展,真正使區域教學質量讓老百姓滿意。
新教師上崗也「上學」
今年8月24日,東西湖區2020年新教師舉行入職崗前培訓,640名新入職教師經過一周的線上培訓將奔赴區內各所幼兒園、中小學任教,為我區教育力量再添新軍。
區教師進修學校按教師的需求和專業發展,進行「定餐制」培訓,「按需下單」開設各級培訓班,旨在實現區內教師「一年會教書,二年教好書,三年成骨幹」的角色轉變。
大力推進的「名師班」工程
成效顯著
第一屆名師班已在去年9月結業,38名學員中,12名教師被授予「市學科帶頭人」稱號,4名教師被認定為「特級教師」。目前,第二屆名師班的40名學員課程已過半,未來2年內又將有一批名師從中誕生。
「名師班的培訓讓我們『脫胎換骨。」
當問及名師班所帶來的最大變化時,吳家山第三中學校長、武漢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徐靜表示,名師班是「任務驅動式的培訓,每一個項目都如同「家庭作業」一般必須完成,在高壓的教學任務下兼顧高效培訓,讓教師的自我成長速度如同「坐火箭」。
推動優質學校
向偏遠薄弱校交流輪崗
「我區偏遠地方的學校存在一些客觀問題,學校小、老師少、硬體不足等,與中心片區教學形成了一定落差。」
東西湖區教師進修學校負責人表示,為解決問題,東西湖區教校出面邀請武漢市內其他區的教學專家前來針對性的指導,充分藉助校外的「第三隻手」,借知借力,開拓教師視野,有目的性地幫助片區青年教師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
骨幹教師交流輪崗制度也是合理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學校,推進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手段之一。區教育局教師工作科李保華老師介紹,骨幹教師輪崗採取學區內交流、走教交流等方式,重點推動優質學校向邊遠薄弱校交流輪崗,重點引導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
吳家山第一小學教師邱亞君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湖濱小學輪崗已有1年時間,這是她第二次輪崗,第一次在2012年。
談及交流輪崗心得,她說:「來交流,就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
湖濱小學於去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是一所嶄新的學校,大批新入職教師學歷高但經驗上有所欠缺。邱亞君從教23年,她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正好為年輕教師提供了學習成長的營養。
湖濱小學校長秦璇對骨幹教師輪崗模式也讚不絕口。
「自從邱老師來湖濱小學輪崗,我們的年輕教師成長迅速,家長的滿意度顯著提升。」
在邱亞君的帶領下,學校的示範課堂開起來了,學生的成績上去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提高。
今年10月,我區將開展全區教師專業發展示範校爭創活動,鼓勵學校不斷探索與創新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並將先進經驗在區域範圍內推廣,未來將向東西湖區三店、走馬嶺、東山等偏遠片區的教師提供更多教研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