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律師在前期感覺很迷茫那可太正常了。因為每天幹的都是接客戶電話,邀約,記錄客戶的情況,好點的會被「師傅」帶著跑一些案子還能學到點東西。
其實在這期間學習的東西還是挺多的。
比如說怎麼與客戶溝通,是不是經常看到大佬律師與客戶和諧交流,十分完美。但是換位如果自己去說會不會只會說,「按照XX法規定,您這個情況......」然後就是大眼瞪小眼。
究其原因是我們剛從象牙塔出來,現在會的都是一些教條式的東西,概念性的東西。很多東西都沒有進行過實際操作。
所以在平時事務性工作之餘還需要多多觀察「老師」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比如報價,案情交流,證據收集等等。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是多看案例,看案例真的是對一個實習律師快速學習的最好辦法了。律師的實習期真的是律師這輩子最好的學習時間了。因為當你獨立執業後,天天想的都是鑽研手上的案子,如何開拓案源,如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等等。
1、知行合一。不要僅僅只看書,書上抽象的法律規定跟現實中當事人遇到的實際問題往往隔著天塹,這其間的轉化我覺得並不是容易的事。你可以試著坐律所前臺接待諮詢看看,其實老百姓樸素的諮詢往往能問得你張口結舌。如果被問住,不用怕,學習的機會來了,過後趕緊百度或檢索案例;如果幾乎都能解答,那說明你的基本功還是挺紮實的。
2、跟在師父後面出庭。針對對面提出的辯論意見、對證據三性的反駁,內心回答下,然後再看師父是如何應變的,如果你有一個優秀的師父,跟在後面開庭其實是能學到不少的。
3、如果朋友介紹案源或者自己接待的時候遇到潛在客戶,感覺接不下來的時候,不要硬著頭皮自己談。往往會把案子談飛了。可以選擇帶給師父或者同事中你覺得談案能力較強的。這兩者各有優劣吧,有時你遇到的案子比較雞肋,而師父(老律師一般不願意接五六千的案子)價格較高也不一定能成交,可以考慮交給同事談。厲害的同事往往談的價格不至於過高,但又比你自己談高出不少,這樣即使兩個人分也不低,而且辦案過程中可以跟優秀的同事學到不少技巧。
總結一下,實習律師實習的時候,一定不能滿足於做個材料員,寫寫訴狀或者送送材料。不親自辦案子,其實是學不到東西的,唯有自己親歷親為才能有成長,從這點上說,實習律師不要放過能自己辦案的機會,遇到案子更不要怕,不會的可以請教。其實百分之八十的常見案件,是個律師盡到審慎義務,都是能處理好的。反而真正該擔心的問題是:案子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