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敢違規申報、偽報瞞報?重罰、刑事立案!出口口罩須謹慎!

2020-12-16 騰訊網

為加強對出口防疫物資的質量安全監管,近期海關總署會同相關部門相繼發布了5號公告、53號公告、12號公告。加強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出口合規化、通關便利化,目前海關嚴查嚴打,但還是有企業抱著僥倖心理試圖偽報、瞞報、夾藏、夾帶等方式逃避商品檢驗,或出口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醫療物資冒充合格醫療物資,結果等來的卻是重罰或刑事立案調查。

偽報瞞報、違規出口,刑事立案

廣州海關26日移交給公安部門的一起出口253萬餘件醫療物資涉嫌違法案件近日被正式立案。此案為疫情期間廣州海關向公安部門移交的關區首起違法出口醫療物資刑事案件。

日前,佛山海關駐南海辦事處與緝私分局順藤摸瓜、聯合排查,對萍鄉市某公司申報出口的共11票「非醫用口罩」貨物查驗清點,發現實際醫用口罩116.3萬個、額溫槍7.3萬個、呼吸機10臺、防護面罩60.7萬個、橡膠手套68.6萬個、防護服8540件。醫療物資無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且收發貨人不具出口醫療物資的註冊資質。

對上述貨物牽涉的4家公司,廣州海關同海關緝私部門組織出口防疫物資專項稽查。最終查實以上公司通過偽瞞報,違規出口額溫槍、呼吸機、護目鏡、手套、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共計253萬餘件。目前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以涉案公司涉嫌逃避商檢進行刑事立案辦。

違規申報,重罰21萬元

4月27日天津海關公布一份處罰決定書:2020年4月17日,寧波某公司向天津濱海機場海關,申報出口「GLIGHT牌EKM849型號非醫用無紡布口罩」100萬個,申報貨值金額195000美元。經查,該公司實際出口的貨物屬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出口商品,該公司未經檢驗合格,擅自將該批商品申報出口。由於該企業違反商品檢驗法相關規定對企業進行21萬元罰款。

4月25日,三部門聯合發布12號公告,加強非醫用口罩出口質量監管,進一步規範醫療物資出口秩序。據12號公告,非醫用口罩和部分醫療物資出口實施商務部白名單管理。4月26日,商務部發布通知,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可以向本地商務局申請加入商務部白名單,並提交相關表格和證明材料。

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1:非醫用口罩出口

4月26日起,出口的非醫用口罩應當符合中國質量標準或國外質量標準。符合國外標準企業的名單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查詢。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又更新了最新一批的白名單,目前全國有62家去的相關國外認證。

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清單

4月28日更新(滑動查看)

查詢地址:

http://www.cccmhpie.org.cn/Pub/6325/176185.shtml(動態更新)

目前動態更新至4月28日,取得歐盟CE認證的企業達到11家、取得美國NIOSH認證的9家、取得美國EUA認證的41家、取得澳大利亞相關認證的1家,目前全國有62家企業入選

對於不在上述白名單的企業,可以自願向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提交表格等資料進行申請,經審核通過後將會添加在這份名單裡,原則上每周報送一次。

企業申請地址如下: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h/redht/202004/20200402959046.shtml

非醫用口罩出口企業報關時須提交電子或書面的出口方和進口方共同聲明。(如下圖)目的是確認產品符合中國質量標準或國外質量標準,進口方接受所購產品質量標準且不用於醫用用途。

注意事項

非醫用口罩出口,包裝沒有CE標識,可以出口。

目前,只有在白名單內的企業才允許在包裝有CE標識。如果不在白名單內,包裝有CE標識,海關不予放行並被扣貨罰款。

為什麼CE標識這麼重要?因為對於非醫用口罩,必須要有相關註冊、認證,而CE標識是最常見的認證標識之一,只有這樣,非醫用口罩才能在歐盟市場自由流通。

非醫用口罩出口,現在的合格證信息要齊全,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執行標準、生產批次、生產日期、保質日期、成分材質、生產廠家、生產地址、質檢章等。(如下圖)

非醫用口罩執行的標準必須為非醫用標準,產品包裝上不能印有FDA和CE EN14683標誌。非醫用口罩包裝上不能出現醫用字樣(中英文),例如不能出現帶有「醫用」或英文「Surgical」「Medical」等字樣的標誌。帶有上面字樣、標準、標誌的其中一種均為醫用口罩。

口罩印上成份按照百分比(優先按照醫療器械註冊證,沒有的可以按照檢測報告,相加要等於100%。如無紡布40%熔噴布30%過濾棉30%)。

生產企業名稱,必須在產品或包裝或合格證上有顯示(英文需要拿經營者備案登記證)。

2:規範醫療物資出口秩序

4月26日起,產品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的出口企業,報關時須提交電子或書面聲明(如下圖 ),海關根據商務部提供的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生產企業清單驗放。

目前動態更新至4月29日,取得醫用口罩國外認證的企業達到32家、取得醫用防護服認證的55家、取得呼吸機認證的10家、取得紅外體溫計認證的3家,取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59家。

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清單

4月29日更新(滑動查看)

查詢地址:

http://www.cccmhpie.org.cn/Pub/6325/176181.shtml(動態更新)

4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就在官網曬出非醫用口罩監督抽查不合格批次名單,總共有47家企業的51批次不合格的產品。

不合格清單

(滑動查看)

4月28日,由於許多人對第12號公告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商務部針對許多熱點一一進行了回應,大家可以熟讀了解一下。

問:對4月26日前籤訂的非醫用口罩出口合同,生產廠商是否需要列入醫保商會公布的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清單中?

答:不用。4月26日前籤訂的非醫用口罩出口合同按公告發布之前的方式執行,生產企業不必在醫保商會公布的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清單內,但出口企業應當在報關時提交電子或書面的出口方和進口方共同聲明。

問: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等5類醫療物資產品出口,12號公告出臺後,5號公告是否繼續執行?

答:5號公告繼續執行。12號公告是對5號公告的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兩個公告同步執行。即如果5類醫療物資產品按中國質量標準出口,需提供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如按國外質量標準出口,生產企業應為醫保商會公布的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生產企業清單中的企業。

問:企業如何進入醫保商會公布的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清單中?

答:商務部已就此問題於4月25日專門下發《關於組織做好審核確認符合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名單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組織做好自願申報和審核確認工作。該通知已在商務部網站公開發布。

問:對4月26日之後籤訂的非醫用口罩出口合同,生產企業沒進入醫保商會公布的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清單中,能否出口?

答:首先企業應明確出口的產品是符合中國標準還是國外標準。如果出口方和進口方約定產品按國外標準出口,生產企業應當列入醫保商會公布的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清單中。如果出口方和進口方約定產品不是按國外標準出口,且生產企業不在市場監管總局提供的國內市場查處的非醫用口罩質量不合格產品和企業清單內,在企業提交共同聲明的情況下,相關產品可以出口。

問: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沒有國內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有國外的CE、FDA證書(在醫保商會公布的企業名單中),但出口國沒有對應證書,採購商合同和相關協議已約定接受國外質量標準,出口如何處理?

答:只要雙方約定接受國外標準即可。相關標準不一定是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

對於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出口,這幾個月來一直在變動。商務部等部門也表示這些政策也會隨時根據疫情的發展進行調整。所以,大家一定要密切關注相關政策,第一時間了解最新情況。

提醒

海關總署全面強化醫療物資出口監管,嚴把醫療物資出口質量關,嚴厲打擊出口醫療物資違法違規活動,對違法違規出口醫療物資案件將依法從嚴從重從速查辦。海關強調,進出口企業、報關企業、出入境快件企業、交通工具所有人和運營人等參與出口醫療物資的市場主體,在出口醫療物資時必須嚴格履行如實申報的責任。對如實申報的守法企業,海關將一如既往提供通關便利;對於通過偽報、瞞報、夾藏、夾帶等方式逃避商品檢驗,或出口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醫療物資冒充合格醫療物資的違法、失信企業,海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將移送地方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焦點

  • 廣州海關:出口253萬餘件醫療物資涉嫌違法案被刑事立案
    隨後,佛山海關駐南海辦事處向緝私分局通報,並進一步聯合排查,最終發現該公司還以相同方式申報出口9票貨物。廣州海關查獲違規出口呼吸機配件 關悅攝4月13日,經對總共11票貨物的徹底查驗清點,共在該公司申報出口的11櫃「非醫用口罩」中,查獲醫用口罩116.3萬個、額溫槍7.3萬個、呼吸機10臺、防護面罩60.7萬個、橡膠手套68.6萬個、防護服8540件。
  • 偽報瞞報煙花爆竹117.2噸!海關嚴查、船公司重罰之下仍鋌而走險
    8月14日,寧波海關所屬北侖海關在出口貨運渠道查獲5票偽報、瞞報的煙花爆竹,重量約117.2噸。這些貨物申報品名為「鐵質晾衣架」等,海關關員查驗時發現,貨櫃門口擺放了少量申報貨物,用以掩飾,裡面全部都是用紙箱簡易包裝、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煙花爆竹。
  • (視頻)瞞報出口醫療物資?海關嚴查
    4月13日,黃埔海關開展打擊偽瞞報出口醫療物資專項行動,通過機動查驗小分隊與所屬鳳崗海關聯合行動,查獲瞞報口罩等各類醫療物資23萬餘件。日前,某公司向鳳崗海關申報出口「文具」一批,海關關員在開箱抽查時,發現其中有未申報的口罩。
  • 金華海關連續查獲兩起 偽報瞞報、違規出口防疫物資
    圖片來自網絡根據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關於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自4月1日起,出口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等5種產品,必須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嚴查出口企業少報多出、偽報瞞報、夾藏夾帶...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從13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從4月1日到4月12日,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價值165.6億元的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對個別出口企業少報多出、偽報瞞報、夾藏夾帶的行為,依法依規予以嚴厲查處。
  • 泉州海關:3月以來泉州產口罩出口超3億個 但出口秩序需進一步規範
    作為鞋類服裝主要出口基地的泉州市,迅速華麗轉身,一躍成為我國重要的口罩、防護服的重要生產和出口基地,出口日本、美國、韓國、伊朗、以及歐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助力全球疫情防控。但是,在近期泉州海關查驗過程中,先後依法查處2起出口偽報防疫物資瞞報、夾藏夾帶案件,這表明泉州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出口秩序需進一步規範。
  • 杭州海關查獲一批偽瞞報出口KN95型醫用口罩
    4月15日,杭州海關所屬杭州蕭山機場海關在貨運現場對一票申報出口至波蘭的防疫物資進行查驗時,發現10萬個口罩申報品名為「KN95型非醫用一次性防護口罩」,實際貨物為「KN95型醫用口罩」,與申報不符,存在偽瞞報情形。該批口罩移交後續處置部門進一步處理。
  • 海關總署:對個別出口企業少報多出、偽報瞞報等行為嚴厲查處
    原標題:海關總署:對個別出口企業少報多出、偽報瞞報等行為,嚴厲查處   4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
  • (視頻)「非醫用」遮擋「醫用」口罩標牌
    4月18日,深圳寶安機場海關關員在查驗一票申報出口的30000個「非醫用防護」口罩,發現實際貨物內包裝合格證均有兩層,表層為非醫用口罩,裡層被遮蓋標牌卻為醫用口罩合格證。經核,這批口罩實際為醫用口罩,且無醫療器械產品出口註冊證,企業的行為已涉嫌偽報逃避出口商品檢驗,海關隨即移交後續處置部門。
  • 近36萬件出口醫療物資 偽瞞報被廣州海關查獲
    36 萬件出口醫療物資被查據介紹,該票貨物為某公司以一般貿易方式申報出口的非醫用口罩,現場關員在實施掏箱查驗時,發現貨櫃內有一批未如實申報的醫用口罩、額溫槍以及防護面罩,包括醫用口罩 33.5 萬個,額溫槍 4000 個,防護面罩 2 萬個。
  • 口罩等物資出口企業全名錄;嚴打案例;官方通告企業黑名單...
    當日,深圳某公司以一般貿易方式向海關申報出口一次性保護罩等貨物一批,經皇崗口岸貨運渠道出境時,海關關員現場查驗發現,該批貨物存在品名、規格型號、數量等申報不實行為。此外,還查獲未申報防疫貨物一批,包括一次性防護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紅外體溫計等。案值約26萬元人民幣。
  • 海關總署再次通報違法違規出口醫療物資案例!民用口罩如何正確出口!
    繼16日通報三起違法違規出口醫療物資案例後,海關總署昨天(4月19日)再度曝光三起典型案例,並表示將加大曝光力度,讓違法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 深圳海關查獲4宗涉嫌偽瞞報防疫物資出口案 申報文具盒、玻璃出口...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據海關總署官方微信號19日消息,4月14日,深圳海關所屬文錦渡海關在貨運出口渠道連續查獲4宗涉嫌偽瞞報防疫物資出口案件。圖片來源:海關總署該關對4批以一般貿易申報出口的貨物進行查驗時,發現原申報出口的塑料文具盒、玻璃等貨物全部未出口,取而代之的是未向海關申報的醫用口罩26.3萬個、一次性口罩(非醫用)343.4萬個、防護服6500件、外科手套2.08萬雙、護目鏡3300個。除防護服外,其餘所有未申報的醫療物資均未取得藥監部門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明。
  • ...商務部從未指定特定企業生產出口醫療物資;國內僅9家可辦歐盟CE...
    偽瞞報出口醫用口罩 4月16日,北京某公司向廣州海關申報出口非醫用口罩64.9萬個,經查驗,該批口罩實際為醫用口罩,報關時未提交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和出口醫療物資聲明,當事人涉嫌逃避商品檢驗。 4月18日,廣州海關緝私局對此立案調查,本案正在進一步調查過程中。
  • 大連海關查獲偽瞞報出口醫用隔離服10200件
    大連海關21日發布消息稱,大連海關近日立案辦理1起出口醫療物資逃避商品檢驗案件,查獲偽瞞報醫用隔離服10200件。圖為大連海關查獲的偽瞞報出口醫用隔離服。譚希超攝4月18日,大連海關所屬大窯灣海關在對一批申報出口至日本的一次性隔離衣(非醫用)進行查驗時,發現該批產品使用說明書明確提示使用範圍為「用於醫療機構門診、病房、檢驗室」,涉嫌將出口醫療物資申報為非醫療物資,逃避商品檢驗。目前,該案已被大窯灣海關緝私分局立案調查,涉案防護服被予以暫扣,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識別口罩證書真偽看這裡
    杭州海關查獲147.8萬個偽瞞報出口醫用口罩4月11日,杭州海關所屬杭州蕭山機場海關在貨運現場對兩票申報出口的防疫物資進行查驗時,發現147.8萬個口罩申報品名為「非醫用LM牌無型號一次性口罩」,實際貨物為「LM牌醫用一次性口罩」,與申報不符,存在偽瞞報逃避商品檢驗情形。
  • 瞞報武漢返禾信息,謊稱賣口罩詐騙……這些人被立案偵查
    瞞報武漢返禾信息,謊稱賣口罩詐騙……這些人被立案偵查 2020-02-14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