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2020-12-22 騰訊網

12月19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召開。

三水備受矚目。

2018年,三水成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縣區級試點。在為全省探路的過程中,三水如何既結合自身實際振興鄉村、形成三水特色的探索實踐,又能提高站位、放眼長遠,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體系?

重任在肩,砥礪前行。三年來,三水立足於黨建引領制度、人才、組織、惠民、善治「五大振興路徑」,抓好抓實頂層設計、路徑選擇、機制創新三大主線,全力以赴打造「全省全域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本」,開出振興之花:

——農村美起來。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績考核在全市並列第一;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榮譽稱號。

——產業旺起來。2019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77.9億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13.9%;2020年國慶期間全區迎客63.44萬人次,同比增長24.07%,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26.22%。

——農民富起來。2019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37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46.4%;城鄉收入差距比為1.356,明顯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頂層設計 高品質推進「三片聯動、百村共建」

南部西江十裡畫廊勾勒水鄉風情,中部千年村落散發悠長古韻,北部生態高地守護綠水青山。在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三水,現代嶺南水鄉之美渾然天成。

全域性,是三水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

自2018年以來,三水區委、區政府把鄉村振興作為全區的「頭號工程」。在推動鄉村振興之初,三水立足高品質全域振興進行規劃設計,以主軸路網為串聯、特色資源為紐帶、五個振興為內涵,將七個鎮街劃分為南部嶺南水鄉、中部千年村落、北部生態屏障三大示範片區,全面推進「三片聯動、百村共建」。

為全省探路的三水決心與擔當,躍然於眼前。

這是一個既強調特色定位差異化、也注重資源互通的頂層設計。三大片區主題鮮明、錯位發展,南部西南街道、白坭鎮寫好「水文章」,打造西江十裡畫廊;中部樂平鎮、雲東海街道、蘆苞鎮以活化打造嶺南古村落群為抓手,展現「千年古韻、長壽風情」;北部大塘鎮、南山鎮依託生態稟賦,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屏障、「菜籃子」。同時,三大片區共同推進美麗鄉村聯建、生態環保聯動、交通互聯互通、優勢產業對接、優勢資源共生,發揮「1+1>2」效應。

這是一個「示範帶動+全域聯動」的頂層設計。三水在三大片區內部圈定了「三環七帶」作為示範發展點,發揮帶動效應;在全區範圍內推進「五個美麗」(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建設,全面提升鄉村顏值品質,努力建成擁有全域景區、全域花園的「美麗三水」。

三水鄉村振興「一軸三區三環七帶」規劃設計圖。

這是一個以強化區級統籌為基礎、片區協同推進的頂層設計。三大片區各成立一個聯合黨委,均由區委常委擔任書記;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片區內鎮街之間的正向合力,協同推進示範片區建設。目前,三大片區已完成超過300個項目,誕生了一批「網紅村」「打卡地」。

謀定而後動,動而有章法可循。有了總綱領、大方向以及清晰、細緻、具體的布局,全區上下更堅定地闊步向前,更好更快有序推動落實鄉村振興。

路徑選擇 實施「六個協同」城鄉融合發展

今年8月正式納入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庫的文創古鎮,位於白坭鎮富景社區。在這裡,城鄉居民共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文創企業集聚的創意良倉、多功能智能化的文化中心與恬和秀美的鄉村田園風光共融共生,相得益彰。

它是以特色小鎮促城鄉融合的典範,更是三水走城鄉融合推動鄉村振興路徑過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三水踏上城市發展新徵程,具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

以城鄉融合為關鍵抓手,著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三水通過推動城鄉規劃同一、發展同步、管理同標、服務同質、治理同效、政社同向「六個協同」,重塑新型城鄉關係,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讓鄉村資源價值在城鄉互補融合中凸顯,並實現城鄉雙贏。

從「六個協同」出發,三水抓住農村群眾最為關切的教育、醫療、文化和政務服務等需求,實施城鄉教育融合提升、醫療衛生融合提升、文化融合提升、政務服務融合提升四大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公共服務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這樣的城鄉融合,不只是簡單的整合,而是通過讓要素流動更充分、公共資源配置更合理,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整體跨越。

以「一公裡政務服務圈」為原則在村委會設置了政務服務專區,其中雲東海街道歐南村打造全區首個具有行政審批功能的自然村一級黨群服務站,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堅持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重點打造10個農旅文融合發展項目,不斷擦亮古村遊、富硒長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等品牌,激活鄉村美麗經濟;建成區鎮兩級醫聯體8個,覆蓋7個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全區建立城鄉一體的交通網絡,深化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已完成新改擴建和大、中、小修農村公路77公裡……

近一年多來三度調研三水鄉村振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譚秋成認為,三水通過城鄉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的一系列做法,路徑精準,也落到了實處。

機制創新 堅持黨建引領凝聚社會力量

12月2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發布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三水區「辦事有清單幹事有底氣」案例成為廣東省兩個入選案例之一。

2018年以來,三水區針對村組兩級黨組織在重要事權、關鍵環節核心領導地位體現不清晰、不明確的問題,深入實施村組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制定村民小組黨組織7項事權43個流程的「事權清單」,並將其寫進村民小組自治章程和股份章程,從機制上保障黨組織對村(社區)一切工作的全面領導。

如果鄉村治理這個根基不能打牢、夯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缺少了體制機制的保障。讓能幹事者幹成事,才能凝聚起共同參與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在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制度下,鄉村治理流程化、規範化和透明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充分發揮先知、先議、先做作用,曾經村組兩級黨組織和黨員「說不上話,使不上勁」的現象,很快轉變為「辦事有清單,幹事有底氣」的新氣象。

目前,村組兩級重要事權清單已覆蓋全區72個村(社區)和841個村民小組,落實徵地款、股份分紅近千次,審議把關項目達3800多項,涉及資金近36.3億元。

強化黨建引領與凝聚社會力量,三水堅持「兩條腿走路」,為鄉村振興匯聚內外動力。

三水創新探索並在全區全面深入推廣「黨建引領、三治結合、四會聯動」鄉村治理模式,有效動員各方力量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獲評「2019年度中國十佳民生決策」。

該模式通過村民議事會、鄉賢慈善會、家鄉建設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四會」之間有機聯動,有效破解農村發展人才資源、資金缺乏和不可持續等問題,為農村村民、外出鄉賢、企業家、外來人員等建言獻策、出資出力搭建廣闊舞臺。鄉村治理有人議事、有錢辦事、有人做事、有人監事,鄉村發展迎來了質的飛躍。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圖景,在三水鄉村逐步鋪展開來。

五大振興看三水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三水緊扣目標任務,統籌謀劃、科學推進、精準發力,全面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出成果、出亮點。在此選取部分典型案例、經驗做法,概覽三水「五大振興」全貌。

產業振興

立足農業園區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實現富民興村。

西江(白坭)農業園是三水鄉村產業振興的重點示範項目。園區規劃建設面積7700畝,其中核心區面積140多畝,主要包括現代農業高精專集成示範區和現代休閒康養農業產業區。三水通過「政府扶持+院校支撐+企業運營」的方式,支持該園區與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智慧大腦」合作,產自園區的水培蔬菜每年產值高達4萬元/畝,金線蓮藥草市場價可達5000元/斤。園區還專門設有親子採摘區、科普教育區、農耕體驗區等,進一步延長農業產業鏈。

康喜萊蔬菜專業合作社。

人才振興

持續建強「頭雁」隊伍,探索強村興村的人才路徑。

在全區全面實施「頭雁」工程,實現村(社區)書記主任100%「一肩挑」,動態儲備農村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142名、「兩委」後備幹部350名,培育了一批帶領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領頭羊」。通過實施擴面提質、能力提升、評星定級、分級保障「四大工程」,深化推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全區無職黨員領崗3757名(佔比43%)。同時,實施從本土「三農」隊伍中培養一批、從本土大學生中招錄一批等「五個一批」鄉村人才計劃,引導各類人才向鄉村流動,為鄉村振興提能蓄力。

三水區大塘鎮現代農業園。

文化振興

注重創新鄉村文化重塑模式,將鄉土文化不斷融入美麗鄉村建設。

蘆苞鎮通過與浙江大學專家團隊合作,對獨樹崗村的孝善文化元素、南宋詩人楊萬裡嶺南任職途經蘆苞湧的歷史故事等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利用,結合該村原有風貌特點進行修復,並實施獨樹崗片區的景觀提升工程。該工程以「好大一棵樹,客從北江來」為主題打造鄉村觀光路線品牌,充分利用村內空間,合理布置觀光休閒節點和步道,一共規劃建設蘆苞古渡、荷塘春影、深巷幾許、知魚之樂、春水人家等8個節點,在保留原貌的基礎上加以修復改造和點綴,打造一條具有休閒、田園、觀賞性的景觀線路,凸顯獨樹崗古村風貌和孝善新風。

蘆苞鎮獨樹崗村文化底蘊深厚。

生態振興

整體提升村莊風貌,推動產業與生態深度融合,激活美麗經濟。

西南街道江根村作為試點村之一,圍繞「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充分挖掘思賢滘、昆都山等歷史文化底蘊和生態功能,按照原有鄉村風貌特色對房屋建築進行改造提升,合理利用閒置空間,打造舒適生態空間。昆都山森林公園、鳳柏亭、十一巷、潤筆池等人文生態特色景觀成為新「吸睛點」,江根村變身「網紅打卡地」,迎來更多發展商機。預計2020年底,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超200萬元,比2017年增長2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萬元,比2017年增長約30%。

江根村。

組織振興

創新探索「黨建引領、三治結合、四會聯動」模式,營造基層治理新氣象。

「三治」是指自治、法治、德治;「四會」包括村民議事會、鄉賢慈善會、家鄉建設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通過黨建有效引領「四會」,逐步提高「四會」組織成員中黨員比例;「四會」有效集聚資源、調動積極性,形成全員參與鄉村振興的局面。目前全區建立並運行規範133個鄉賢慈善會、134個家鄉建設委員會,率先形成12個「四會聯動」示範村。白坭鎮中社村作為首個示範村,在2018年參與了《厲害了,我們的新時代》專題片錄製,該片在央視、人民網、浙江衛視等主流媒體平臺播出。

白坭鎮中社村探索美麗經濟發展路徑。

來源:佛山日報

相關焦點

  • 三水樂平鄉村振興全域大檢閱Show...
    三水樂平鄉村振興全域大檢閱Show系列活動來啦 2020-09-16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山三水:創新機制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鄉村振興的美麗方案
    全省鄉村振興「大閱兵」,三水捧回三大獎項據了解,此次系列評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受到社會的熱烈響應,全省共有123個美麗鄉村、12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329個特色名村參與評選,先後經過了申報推薦、網絡票選、專家走訪、綜合評定等多個環節,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全省鄉村振興「大閱兵」。
  • 廣東鄉村振興「大閱兵」,佛山三水斬獲三項大獎
    據了解,此次系列評選活動歷時半年,全省共有123個美麗鄉村、12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329個特色名村參與評選,先後經過了申報推薦、網絡票選、專家走訪、綜合評定等多個環節,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全省鄉村振興「大閱兵」。「此次獲獎的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和特色名村,是三水推動鄉村五大振興成效的集中體現。」
  • 粵鄉村悅美麗 粵振興悅三水
    美麗鄉村,三水先行。12月19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舉行。2018年,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三水立足實際,全域謀劃,探索推進美麗創建、城鄉融合、鄉村治理,形成具有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
  • 三水樂平鄉村振興全域大檢閱正式開Show!藝術燈光、噴泉…超好看!
    9月30日晚,一場中秋主題晚會在三水樂平鎮同心公園精彩上演,拉開了「禮運樂平·振興三水」2020年樂平鄉村振興全域大檢閱Show系列活動的帷幕,佛山市「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主會場也設在這裡。佛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長勇,三水區委書記胡學駿等市、區領導共同啟動「禮運樂平·振興三水」系列活動。
  • 國字號名片背後的三水鄉村產業振興密碼
    日前,三水區西南街道青岐村以水產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成為佛山唯一入選的村鎮,三水農業產業領域再添一國字號名片。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縣區級綜合改革試點,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是「五大振興」中的關鍵一環。
  • 白天遊玩+晚上賞樂,佛山三水旅遊文化周正式啟動
    9月27日晚,「灣區之源 長壽勝地」——2020年三水旅遊文化周暨鄉村振興巡禮活動在新動力廣場啟動。活動將持續至10月7日,市民遊客不用跋涉遠方,在三水就能體驗嶺南風情的繽紛文旅盛宴。啟動儀式上,三水最新旅遊宣傳推介片的首播,拉開了整場啟動儀式的序幕。
  • 全國城市網媒大咖齊聚三水白坭,感受鄉村振興美麗新畫卷
    10月28日,由中國城市新聞網媒聯盟、佛山傳媒集團聯合主辦,佛山新聞網承辦的「中國智造佛山功夫——2020全國網絡媒體看佛山」城市行活動走進廣東省最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點之一——白坭鎮。來自全國各地的城市新聞網媒的總編輯和業務骨幹,從歷史、文化、產業等多方面感受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魅力。
  • 投資5.65億,佛山三水將成為廣東水產產業晶片
    「智慧漁芯」凝聚高端科技力量促進水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產業聯盟優勢,實施科技興農,實現鄉村振興,2020年11月25日,三水區漁業產業園「智慧漁芯」落成啟用儀式在佛山三水西南街道智慧漁芯廣場舉行。    三水區委常委、西南街道黨工委書記 李學堅緻辭    三水區委常委、西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學堅表示,鄉村振興如果沒有產業的振興,鄉村終究缺乏活力。
  • 三水樂平鎮鄉村振興全域大檢閱SHOW精彩紛呈
    9月30日晚上,「禮運樂平·振興三水」 ——2020年樂平鄉村振興全域大檢閱Show系列活動將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將持續舉辦到10月7日,以八大活動主題、十五項活動形式,圍繞組織、產業、文化、人才、生態五大振興,全方位展示和檢閱樂平鄉村振興成效。
  • 佛山三水:正式發布首批精品民宿項目
    活動主題為「逐夢鄉村振興 暢享灣區生活」,旨在通過系列項目及活動,為三水鄉村振興助力,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促進文旅、農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三水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從6月19日到6月30日,精彩活動輪番上演,共同打造出富有三水特色的文旅大餐,讓市民、遊客充分感受三水推進鄉村振興、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建設帶來的美好。
  • 三水開啟「近萬億級產業集群」藍圖,奔向灣區新航道
    三宣供圖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的改革試點,三水代表佛山,向廣東交出了一份美麗的答卷。佛山也不會忘記,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三水為佛山「戰疫」的絕地反擊,打出了一場漂亮的「生命保衛戰」和「經濟保衛戰」。三水僅用兩個月就基本控制了疫情,並交出了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成績單。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核心提示:乘著三水打造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的新機遇,樂平鎮作為三水中部片區的領頭羊,率先探索整片聯動、連片振興的鄉村振興模式,以「一軸兩片四段24節點」拉開鄉村振興示範區新格局。
  • 「三縱八橫」「12323」…@三水街坊,這些關鍵字與你有關
    報告總結了「十三五」全區發展情況,研究謀劃了「十四五」時期的發展藍圖,指出三水將圍繞打造「廣佛極核重要節點城市、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鄉村全域振興示範樣本」的目標,堅定信心、凝心聚力,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乘風破浪、勇毅前行。
  • 「小廣州」三水蘆苞漁文化將這樣突圍……
    從「魚」「漁」到「娛」,「小廣州」三水蘆苞如何走出漁文化的突圍之路?12月11日下午,在「味力三水 香聚蘆苞」三水中部片區鄉村振興之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現場,三水蘆苞「漁」文化研討峰會拉開序幕。政府負責人、文化學者、行業專家、媒體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小廣州」蘆苞牽手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廣州,以漁文化為媒激活蘆苞發展基因為主題,聚焦三水蘆苞在粵港澳大灣區、廣佛全域同城化的機遇下,如何走出鄉村振興的突圍之路。
  • 佛山三水:為我所用與為我所有的交通暢想
    佛山地鐵四號線是首條開進三水區的地鐵線路,其一期線路在三水設置了4個站點。對於以地鐵為代表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動向的關注,源於城市三水進一步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渴求。根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最新發布的招標公告,佛山地鐵四號線一期路線規劃西起三水區北江大道、東至南海區港口路,線路正線全長55.35Km。據了解,三水段沿線設置4個站點,分別為西青大道站、三水醫院站、西南街道站以及一個位於西青大道與北江大道交界處附近的站點。
  • 三水:打好創文攻堅戰 助力佛山奮奪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佛山日報訊 通訊員三宣 記者馬永釗報導:4月30日,佛山召開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在三水分會場,三水區委書記黃福洪作了表態發言。他表示,三水將按照全市部署,堅決打好創文三年復檢驗收攻堅戰,全力以赴助力佛山奮奪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 在央視一臺黃金檔播出,三水這些地標要火!
    改革開放以來,三水從農業大縣發展到全國工業百強區,讓人和城先富了起來。2019年,三水在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居第33位、工業百強區第12位,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8億元,增長7.6%,增速連續8年位居佛山五區之首。
  • 佛山三水大手筆禮遇人才,釋放引才愛才強烈信號
    近年來,三水積極對標一流城市,打出一系列重磅人才政策組合拳,形成了涵蓋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較為完備的人才政策體系,越來越多的人才用腳投票,到三水幹事創業。肩負著新的發展使命,三水對人才有著更強烈的渴求。三水區委書記胡學駿表示,三水區委、區政府將以最大的誠意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讓三水成為天下英才嚮往的地方。
  • 佛山三水中社村成立專業合作社 發展農業生態園帶動富民興村
    三水是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級試點。中社村成立專業合作社探路農旅結合發展路徑,讓「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願景逐步實現,正是三水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的縮影。試種果苗枯死了2019年初,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中社村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由村民小組長何文勝牽頭,18戶村民家庭自願入股,籌資近300萬元成立了佛山市和中盛種植專業合作社,啟動了農業生態園的建設工作。第一期項目就是建設和中盛葡萄園,種植從日本引進的玫瑰葡萄品種,面積43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