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大手筆禮遇人才,釋放引才愛才強烈信號

2020-12-19 今日三水

傳遞榜樣力量,建設城市三水。昨日下午,2020年三水區「淼城英才」「淼城工匠」「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大會召開,三水以城市之名致敬人才,對外釋放出引才愛才、匯聚五湖四海人才創偉業共奮進的強烈信號。

城市的繁榮、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是地方發展的關鍵支撐。近年來,三水積極對標一流城市,打出一系列重磅人才政策組合拳,形成了涵蓋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較為完備的人才政策體系,越來越多的人才用腳投票,到三水幹事創業。

肩負著新的發展使命,三水對人才有著更強烈的渴求。三水區委書記胡學駿表示,三水區委、區政府將以最大的誠意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讓三水成為天下英才嚮往的地方。

愛才敬才 營造人人爭當先進氛圍

昨日,三水區文化活動中心小劇場內掌聲陣陣,17人獲得「淼城英才」稱號,10人獲得「淼城工匠」稱號,10人獲得三水區「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稱號。

這三份榜單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所處企業乃至行業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和主要推動者。這些佼佼者所在的行業領域十分廣泛,既有鋁材、陶瓷等傳統產業,也有新材料、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還有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

這三類人才來自不同的行業,但他們每一位都是愛崗敬業、鍥而不捨、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典範,每一位都有執著追求、不懈奮鬥的故事。

溫怡彰是佛山市恆力泰機械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兼研發中心主任,此次同時獲評三水區第六批「淼城英才」、2020年三水區「淼城工匠」。「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是:認真嚴謹,自我突破,攻堅克難,精益求精。」他說,其所在的陶瓷企業正往智能生產方向發展,他將繼續加強學習,爭取實現更大技術突破。

此次大會是三水繼2018年召開「淼城英才」暨「淼城工匠」大會後,再次召開高規格大會,以城市之名向各類人才致敬。廣東特地陶瓷有限公司研發總監、2020年三水區「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唐奇說,三水越來越重視人才,惜才重才的氛圍愈發濃厚,相信未來還將湧現更多優秀人才,加快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各位都是本行業的佼佼者,為企業和地方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胡學駿在會上表示,希望受表彰的人才今後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在三水安家樂業,開拓進取,再創佳績。全區要迅速興起宣傳先進、學習先進的熱潮,傳遞榜樣正能量,形成各行各業人才奮勇爭先、爭立潮頭的氛圍。

聚力招才 打造近悅遠來人才高地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評選表彰活動,近年來,三水各行各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精英人才。目前,全區累計評選淼城英才67人次、淼城工匠20名、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20名,另有9名三水人才入選「佛山市創新領軍人才」、26名三水人才入選「佛山市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

這些獲得表彰的行業精英中,新三水人不在少數。潘科學來自山東,現擔任廣東新翔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此次入選三水區第六批第三層次「淼城英才」。根據相關人才扶持政策,潘科學可連續3年申領每月7500元的生活補貼,最高可獲得一次性購房補貼60萬元。

「這幾年,三水的城市功能越來越完善,生活環境更加宜居,對人才的扶持和培養力度大幅升級。在三水工作、生活,歸屬感越來越強。」他說,他今年還成功申購了一套位於三水新城的人才住房,決定在三水定居。

數據顯示,近3年來,三水增加近20萬人口,高層次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均顯著提高。各類人才用腳投票,折射的是三水愈發優厚的人才扶持政策和日益優化的人才發展環境。

近年來,三水積極實施「英才計劃」「1+10」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對「淼城英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等一系列人才引進和培育的扶持力度。其中,三水對單個人才團隊項目最高扶持金額從2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啟動人才安居工程,不斷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去年以來,三水區財政投入近1.4億元開展各項人才工作,對人才資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昨日,三水區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啟動,三水逐步建立起「人才網絡平臺+人才驛站+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的「三位一體」人才服務平臺,為各層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水還發布《三水區2020年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覆蓋全區7個重點產業共16個細分行業,按照產業領域專業人才需求程度對人才緊缺性進行評星定級。

誠意引才 助力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

當前,三水正深入謀劃在新發展格局中培育新優勢,在「雙區驅動」重大戰略下搶抓機遇,在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搶先進位,在日益激烈的區域競合發展中更好發揮承東啟西作用,全力打造廣佛極核重要節點城市、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鄉村全域振興示範樣本。

肩負著新的發展使命,三水對人才有著更強烈的渴求。「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胡學駿說,三水是個奮進的城市,從工業三水到產城人文全面融合發展的城市三水,有大夢想,有大期盼,更有大氣魄。城市三水的高質量發展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三水呼喚人才、渴望人才、亟需人才。

「我們以最大的誠意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讓三水成為天下英才嚮往的地方。」胡學駿表示,三水今後將聚焦企業所需,為企業和人才遮風擋雨,做好服務,聚焦人才所盼,用政策引人,靠城市留人。

留住人才就是留住未來。大會現場,胡學駿還呼籲在場的企業和企業家要識才、愛才、敬才、用才,大膽改革人才培養使用的管理機制,更好地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積極營造奮發有為的幹事環境,實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有舞臺」。

「很受鼓舞!」佛山市恆力泰機械有限公司總工程師、2020年三水區第六批「淼城英才」韋峰山說,三水高規格表彰各類人才,既是鼓舞也是鞭策,今後將以更大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帶動更多年輕研發技術人員勇攀技術高峰。

一個人帶領一個團隊,一個團隊運營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帶動一個行業。可喜的是,像韋峰山一樣的優秀人才正在三水加速集聚。這些優秀人才將以「最強大腦」反哺城市,為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

文/佛山日報記者何豔純、陳玲玲 通訊員三宣

相關焦點

  • 城市三水發出人才宣言:以工匠精神引領高質量發展
    開欄語三水將召開2018年淼城英才暨淼城工匠命名大會,屆時,將分別對淼城英才、淼城工匠命名及為勞模頒獎。這是三水首次高規格開展此類命名活動,是城市三水向外界釋放出重視人才、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 佛山三水:為我所用與為我所有的交通暢想
    佛山地鐵四號線是首條開進三水區的地鐵線路,其一期線路在三水設置了4個站點。對於以地鐵為代表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動向的關注,源於城市三水進一步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渴求。地鐵四號線是未來佛山城市地鐵裡的骨幹線,將串聯起佛山地鐵一號線、二號線和三號線以及廣佛環線城際鐵路。地鐵四號線的重要意義,不止於其代表著三水實現地鐵「零的突破」。
  • 貴州赴知名高校引才活動持續釋放磁場效應
    今年,中航十院、貴州大學、貴州科學院、貴州茅臺集團、貴州銀行、貴州農村信用聯社等100餘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共攜1500餘個崗位3600多個人才需求現場引才,並同步開展選調優秀畢業生宣傳。據介紹,貴州聚焦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攻堅戰目標,集聚和吸附各類人才的高校引才活動已順利推進到第7個年頭,受到莘莘學子的歡迎和追捧,引才成效逐年呈現。
  • 廣東佛山三水工業園區創新創業大賽開幕 高科技產業的集聚會
    「主題開放、強力扶植、形式多樣」,廣東佛山三水工業園區創新創業大賽於2018年7月4日在深圳正式啟動。大賽由廣東佛山三水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面向全國創新創業企業和團隊徵集作品。大賽分為報名、初賽和決賽三部分,賽程為期三個月。佛山市政府領導、行業協會、科研學術、高校學會等代表共同出席本次媒體見面會。
  • 業內人士:在佛山三水買房投資?謹慎!
    近日,有網友問道:「聽說佛山三水的房子單價便宜,而且不限購,以後還會有地鐵4號線,不管買來投資還是暫時出租都是很不錯的。我看了三水的幾個樓盤,比如匯信華府、碧桂園奧斯町都薈、新城招商譽府。不知道三水以後的升值空間有多少呢?匯信華府這個樓盤怎麼樣呢?」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三水備受矚目。 2018年,三水成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縣區級試點。在為全省探路的過程中,三水如何既結合自身實際振興鄉村、形成三水特色的探索實踐,又能提高站位、放眼長遠,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體系? 重任在肩,砥礪前行。
  • 佛山:華師三水學校計劃2022年9月開學
    當天儀式上,華南師範大學、恆潔集團、樂平鎮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協議,標誌著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三水學校(下稱「華師三水學校」)建設正式啟動。華師三水學校由恆潔集團投資建設,華南師範大學進行運營管理,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初中部共設置54個班。
  • 佛山一環西拓工程北環段順利通車!串聯三水4鎮街、5大產業載體
    6月30日下午4時,佛山一環西拓工程北環段金港路至桂丹路公路工程順利交工通車,標誌著佛山一環西拓工程北環段全部完工。據介紹,一環西拓工程北環段將串聯起三水區4個鎮街、5大產業載體,使全區「外聯內優」的現代化交通路網得到進一步完善。
  • 牽手全球科技巨頭 全國首個IBMGarage物理空間在三水掛牌
    目前,IBM Garage物理空間已有盛路通信、新昇電業、葆德科技、日豐企業(佛山)、肯富來泵業5家三水企業入孵。同日,廣東財經大學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掛牌,將建設成為立足佛山、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的商業智能人才培養基地、創新基地和行業企業服務基地。
  • 引才「磁場」更強大,人才「軟環境」更優渥 無錫揚帆起航,引育開放...
    今天,2020太湖人才峰會啟幕。8月伊始,太湖之濱,萬頃湖面捲起陣陣熱浪,恰如一座萬億GDP之城張開雙臂對人才的熱切渴求。「無比愛才、錫望您來」一句誠邀天下英才「來無錫看看」的「喊話」已在全球人才界深度發酵,成為無錫引才聚智的一張新「名片」。無錫正蓄勢待發,願與海內外人才共謀發展大計,這裡,「產才城」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人才生態「風景獨好」。
  • 以技改促轉型,看佛山三水這家五金企業的「柔性」升級
    合和五金是一家建築五金配件製造企業,近年來大手筆進行技改升級、練好產品「內功」,走出了一條不傳統的升級之路。疫情期間,在交貨期不斷縮短的壓力下,合和五金憑藉良好的柔性生產能力靈活排產,以優質的產品質量贏得客戶信賴,劃出了一條逆勢增長的發展曲線。合和五金預測,今年企業年銷售額預計兩位數增長。
  • 南京構建「類海外」環境 為海外人才來寧提供「一站式」服務
    近年來,南京堅持以人才驅動引領創新驅動、以人才高度提升創新高度,匯聚了以諾獎圖靈獎得主、國內外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高層次人才。這些優秀人才在寧施展才華抱負,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果,形成了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的雙贏局面。昨天發布的行動計劃、揭牌的「海智灣」街區,再次體現了南京禮遇人才、廣聚人才、成就人才的滿滿誠意。
  • 佛山三水河口的「鬼樓」傳說你聽過沒?
    西、北、綏三江匯流最精彩的一筆,珠江三角平原浩瀚人文畫卷在此展開……120年前,河口成為對外通商口岸,這裡有廣東最早的海關大樓、廣東最古老的火車站、佛山最早的郵局,還有積蓄四方文氣四百年的魁崗文塔。19世紀末,英國人在三水設立海關、郵局、水文站時,選址河口。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籤訂《中英緬甸條約》,並在三水舊縣城河口、三江匯流處設立三水海關稅務司公署(俗稱三水關)。根據文史專家麥國培實物考證,英國1897年派駐三水第一任領事為雷夏伯,而後三任「領事」均由廣州的領事兼任。
  • 視頻 | 佛山三水首部文旅宣傳推介片《尋境三水》全線首發
    佛山日報訊記者梁楚欣 通訊員三宣報導:一段聲韻悠揚的粵曲念白,伴隨著如畫般的鏡頭,帶領觀眾開啟視覺上的三水暢遊之旅。10月27日,三水首部文旅宣傳推介片《尋境三水》在線上首發,用全新的方式詮釋三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的沉澱美、靈動美。
  • 投資5.65億,佛山三水將成為廣東水產產業晶片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導,  11月25日,三水區漁業產業園「智慧漁芯」落成啟用儀式在佛山三水西南街道智慧漁芯廣場舉行      以科技的力量打造水產產業晶片    為加快佛山市三水區漁業產業園建設,通過
  • 擬建三水中心環 爭取廣湛高鐵三水設站
    接受深港在資金、人才、產業轉移等方面的輻射,承接資源的外溢。」市人大代表、三水區副區長戴志新說,而軌道交通對於拉近三水與廣深的意義十分重大,通過軌道交通可以直接對接港深,對接優勢資源。目前,三水沒有直達的軌道交通對接深圳、香港,只能通過三水南站搭乘高鐵到達廣州南站中轉。廣湛高鐵正在規劃中,該高鐵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東西走向的新通道,規劃線路經過廣州、佛山、雲浮等。
  • 首批「優粵佛山卡」A卡發出,授予30人首批「佛山名醫」稱號
    楊朝暉強調,佛山要加大人才宣傳力度,全方位不留死角做好政策宣傳推廣工作,不斷提升佛山人才政策影響力;要健全政策供給體系,持續推動人才政策創新,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要堅持簡政放權放活,加快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進一步優化引才流程,切實消除人才引進過程中的痛點、疏通堵點;要加強區域人才合作,主動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各區要以更大格局、更寬視野把人才交流平臺辦出特色,
  • 中國首個IBM Garage落戶三水,三水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助力!
    IBM Garage在三水IBM Garage三水項目作為IBM首個落戶中國的IBM Garage物理空間,將立足三水、面向佛山、輻射粵港澳大灣區,通過實體化運作,為企業提供全天候的數位化創新轉型的顧問諮詢、痛點診斷、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服務,支持企業以工業互聯、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其他切合企業實際所需的技術能力以支撐企業實施數位化創新。
  • 佛山三水御江南交通怎麼樣?區域未來有那些發展前景?
    佛山三水御江南位於三水區西南街道金泉大道之毗鄰三水南站(5分鐘達三水南站10分鐘達佛山西站20分鐘達廣州南站)和廣昆高速入口,出門即可輕鬆穿梭珠三角等地便捷的交通出行是發展必備的首要基礎。御江南佔據著交通方面的一個強力配套設施廣佛同城30分鐘生活圈不是夢。
  • 禪城貼近企業實際需求 加大引才留才力度
    事實上,按照2016年12月底出臺的細則,申請條件除了學歷、專業技術職稱、技能等級這些項目,還有所獲榮譽、工作年限要素等諸多加分項目,最後按照評分標準計算對人才實施租金優惠減免的力度。在此基礎上,新出臺的《關於優化人才公寓申報程序的工作意見》將人才特徵更為明確化,「不唯學歷、不唯年齡,只唯才」,禪城試圖建立更加靈活和貼近企業實際需求的機制,加大區域的引才留才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