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小學教室也去「抖」?想紅想瘋了!

2020-12-17 人民日報

近日,一條「女教師在課堂上擺拍抖音」的視頻熱傳。當地教育局回應,女主播擅自進入小學要求學生協助拍視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將依法依規追責。

6月10日,一則

「女教師穿著性感到教室上課」

的視頻引發關注

視頻中,女子穿著高跟鞋進入教室

和小學生們進行互動

這一舉動隨後引發大量質疑

網紅」在課堂上擺拍合適嗎?

教育局:將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

6月14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教育局回應:

回應截圖

經調查,該抖音短視頻主播陳某某系金寨縣梅山鎮人,從事平臺主播職業。陳某某於6月10日12:00左右擅自進入金寨縣全軍鄉熊家河小學,利用中午學生休息時間在6年級教室要求學生配合拍攝《童年》抖音視頻,並發布到抖音上,引發社會關注,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事情發生後,金寨縣高度重視,相關部門介入調查,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並要求全縣中小學(幼兒園)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切實加強學校管理,杜絕類似事情發生。

另據新京報報導,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該女子並非教師,按照規定,外人是不能隨意進入教學場所的,相關情況正在調查。

6月14日,抖音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目前該涉事用戶已被封禁。

人民微評:豈可把課堂當秀場?

對此,@人民日報發布評論:

豈可把課堂當秀場?

課堂是老師的舞臺,豈容不倫不類的人佔據?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豈是搔首弄姿的秀場?如此裝束,如此做派,成何體統?如此荒唐的抖音主播並不罕見,想紅想瘋了,是不是該如其所願,將其封了?對無底線沽取名利的炒作者,平臺別失語,監管別失位。

本期編輯:崔鵬、楊翹楚

相關焦點

  • 小學教室也去「抖」?想紅想瘋了?
    6月10日,一則「女教師穿著性感到教室上課」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
  • 想紅想瘋了!小學教室也去「抖」?知道真相後網友怒了...
    全文閱讀約需7分鐘近日,一條「女教師在課堂上擺拍抖音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教育局回應表示,女主播擅自進入小學要求學生協助拍視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將依法依規追責。6月10日,一則「女教師穿著性感到教室上課」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女子穿著高跟鞋進入教室,和小學生們進行互動。
  • 網紅教室拍抖音引起的網友集體批評與聲討
    這幾天,一條「女教師在課堂上擺拍抖音」的視頻熱傳。課堂豈能當秀場!大小媒體終於找著發洩的地方了,集體討伐的聲浪是一浪高過一浪。有的媒體報導此事件精心設計了「女主播擅入教室讓小學生配合擺拍,講臺豈是網紅搔首弄姿之地」的題目,可謂一語中的標明了這個想當網紅的小姑娘的「罪行」。
  • 網紅女主播性感著裝,進小學生教室拍抖音,人民日報批評其自重
    而就在近日,又一抖音網紅又在刷新網友的世界觀……6月13日,一些網站及微信公眾號上發現多條標題為《金寨一「女教師」穿衣性感只為拍抖音,在課堂上擺拍合適嗎?》的類同圖文。該視頻點讚數高達11萬次,在該「女老師」的抖音帳號下,還有其它上課的視頻。視頻中,女子穿著高跟鞋進入教室,和小學生們進行互動。
  • 想打入小學名校?進了這些「最有價值的校網」就成功了一半!
    所謂世襲超收額,是指申請人的兄長或姐姐正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在該校工作,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世襲生」,校方必須全部錄取這類學生。超收額越高的小學表示學校越好,越受家長歡迎。相反,負超收額則表示學校較差,即是世襲生學額有餘,假如剩下多過4個學位便算「差」了。從這方面來看,校網可以分為3個層級:
  • 寶寶睡夢中的「突然抖」到底怎麼回事?
    所以寶寶的日常「抖一抖」媽媽不必擔心但寶寶長大了仍然經常「抖」就要注意了!睡夢中的突然一「抖」到底怎麼回事?其實,身體不由自主抖動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我們簡稱「入睡抖」。大人也有,小孩子也有,只不過孩子更頻繁,而且越小的寶寶發生這種生理情況越常見。
  •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本  期  導  讀    努力做很多無意義的事,不如讓自己內心處在逍遙、舒服的狀態。(本文內容是《梁注莊子》好文再推的第226篇)。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
  • 羅家德「複雜思維」:在不確定時代建立長期性穩健系統|吳聲薦讀
    「吳聲薦讀」如何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熟悉新的社會法則,學會看待「不合理」的複雜現象,並進一步從中獲益?今天《吳聲造物》推薦的這篇內容,來自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最新一期「知乎私家課」,主題為《複雜思維:熟悉新社會法則,學會適者生存》。經營人脈圈、保持社會系統的「生態平衡」、評估自己的社會價值……羅家德在課中講述如何用 4 大概念工具建立「複雜思維」。
  • 「讀經」姊妹篇—「一日一書運動」
    其實要養成一個人的讀書習慣,要改善社會的風氣並不是很困難的。只要我們把現在的教育觀念稍作反省,改變一下,提出一個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就可以了。  我建議的方法是:「兒童一日一書運動」。  所謂「一日一書」,就是「一天看一本書」。所以稱為「運動」,就是「希望讓每個兒童都能如此,以形成風氣」。
  • 「健康」「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有人抱怨別人的不理解:ciel**:沒人會在意你到底在想些什麼,又是因什麼而難過,他們只會說,你是不是有病?對你這麼好了還這副鬼樣子,你想死吧?你怎麼不乾脆去死? 是啊,我想啊。「我好累啊」「我不開心」「我好沒用」「沒有人理解我」「好想去死」……這些似曾相識的留言,每一條都代表著抑鬱症患者的心聲,一共有 100 多萬條。到現在,每天還有很多網友會來到她的微博下,訴說自己的心事。
  • "小學女教師"衣著性感拍抖音?知道真相後網友怒了
    當地教育局回應表示,女主播擅自進入小學要求學生協助拍視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將依法依規追責。視頻中,女子穿著高跟鞋進入教室,和小學生們進行互動。有網友質疑,這名女子穿著太性感,「穿成這樣給小學生上課真的好嗎?」結果真相讓網友怒了。據了解,該視頻發生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一所小學,視頻中的女子並非小學教師,而是一名短視頻平臺主播。
  • 第一次想搭訕路上帥哥 走近一看竟是「188cm爆紅男星」!
    胡一天演出《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爆紅,高挑身材和俊俏臉蛋很快就成為新一代男神。近日有一名大陸網友突然翻手機相簿,回想起一次在杭州地鐵看到第一次想主動搭訕的大帥哥,現在一看才發現竟然是胡一天!▲188公分胡一天演出《小美好》爆紅。
  • 「日語共讀」窗邊的小豆豆(26)
    もし、誰か大人が、この様子を見ていたら、「よく、こんな小さい子が、この難しい話で笑うな」と思ったかも知れないけど、実際の話、子供は、どんなに幼く見えても、本當に面白いものは、絶対に、わかるのだった。從此以後,小豆豆想聽落語的時候,只能趁著爸爸媽媽出門後,悄悄地偷著聽了。
  • 疫情過後,想在舞蹈教室見到你!
    有靈魂的「舞蹈鞋」藝術與情感化成足尖的跳動舞蹈鞋是舞者神聖的象徵,你一定要倍加珍惜。趁著疫情在家這段時間,找個好天氣,拿出你的舞蹈鞋,好好擦拭它。好夥伴「把杆」默默無聞,安靜的一直在那愛跳舞的你,一定是又愛又恨。或許這就是它的魅力,既是你的舞蹈練習的好幫手,也是你的好夥伴。
  • 「前浪」也想說給「後浪」
    這場活動的源頭正是武漢大學一名大四畢業生的「求助向」微博。在微博中,這位學生說自己每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能做什麼,覺得自己趕上了一個不好的時代……說實話,看完這個「求助」,我並非因為「同情心」而想寫個回信,而是覺得「後浪」們可能需要知道些真相,那些你不變成「前浪」就不知道的真相。
  • 烎,陸客來臺必吃美食餐廳「瘋麻辣」
    原是中國廣東省的一道家常菜「花雕雞」,由臺灣瘋麻辣CEO邱皇翔特別留在當地學習,習得製作花雕雞的精華,引進臺灣,再針對臺灣人的口味加以改良,並加入宜蘭三星蔥蒜、青椒及芹菜,首創一鍋三吃的乾鍋新吃法,讓吃過的饕客都為之著迷。
  • 「女教師穿著性感到教室上課」?知道真相後網友怒了!
    近日,一條「女教師在課堂上擺拍抖音」的視頻熱傳。當地教育局回應,女主播擅自進入小學要求學生協助拍視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將依法依規追責。6月10日,一則「女教師穿著性感到教室上課」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女子穿著高跟鞋進入教室,和小學生們進行互動。
  • 山田涼介談「暗殺教室畢業篇」稱:何時才能像二宮和也一樣!
    山田涼介談「暗殺教室畢業篇」稱:何時才能像二宮和也一樣!JUMP的山田涼介主演的「暗殺教室~畢業篇~」的Blu-ray/DVD將在10月12日發售。收錄了本作的特別版本的山田和監督羽住英一郎也收錄了直觀評論。   憑藉前作「暗殺教室」獲得第39屆日本Academy Awards新人演員獎的山田涼介說「這是最高的孝敬父母的方式,也給了自己自信。」。
  • 鄉村小學第一堂電腦課,從「編程」開始
    或許是因為我們來的次數多了,所以只要看見穿著乾淨白T,衣服背後印著「夢想藝術課堂」字樣的人,孩子們都用奶音親切地稱他們為「老師」。4個小時的車程,保利粵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一時半刻一行9人,時隔一個月,再次來到揭陽橋觀村小學。
  • 想讓孩子「聽話」,爸媽得先懂孩子的心:《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
    爸媽面對孩子以下狀況也有「成長痛」:  準米蟲、熱戀同居、曖昧性向、社交自走炮;  此時「親子關係」比「誰有道理」還重要,  想讓孩子「聽話」,爸媽得先懂孩子的心。自我認同╳生涯探索╳人際衝突╳感情關係◀▶◀  孩子轉大人「眉角」多,除了要應付課業、型塑個人價值觀,還要在同儕間拿捏人我界限、練習兩性互動,同時面對生涯發展的不確定性;青少年的內在衝突和煩擾絕不輸成年人。  這時孩子會以衝撞、沉默來表達內心惶惑,爸媽發完脾氣後,若能理解孩子只是對「事」不對人,相信孩子能做出最好選擇,爸媽就不會常「內傷」,親子才有機會借著衝突一起「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