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非遺講故事|邵陽布袋戲:一個人的舞臺劇

2021-01-08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長沙9月17日電題:邵陽布袋戲:一個人的舞臺劇

新華社記者席敏、劉芳洲

身著豔麗服裝的木偶隨著他手勢擺動,帶著濃重地方口音的唱腔講述著精彩的故事,口中的「叫子」,間或吹出驚訝、慌亂、興奮等不同情緒的聲音……這就是邵陽布袋戲。

66歲的湖南省邵陽縣布袋戲傳承人唐平清近日帶著這個獨具特色的戲臺來到邵陽縣塘渡口鎮蔡山團村。當天,他要為村裡的老人和留守兒童表演《西遊記》裡的經典片段。沒等表演開始,臺下幾條長凳已坐滿觀眾,靜等好戲開始。

邵陽布袋戲,因表演藝人藏於布袋戲臺內,用套在雙手指上的木偶表演戲文而得名。據民間老藝人介紹,傳統的邵陽布袋戲臺是一個「像廟不是廟,像轎又不是轎」的用木頭製作的小亭閣,三尺見方,前面有兩根木頭雕龍畫鳳戲柱,頂部為飛簷趐角,走路時掛在擔子的一頭,演出時亭閣周圍掛一床藍色幕布,藝人藏在幕布後演唱,雙手套戴木偶在臺中表演。

在這個戲臺上,雖然只有一名藝人表演,但並非「獨角戲」。邵陽縣文旅廣體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原負責人楊擁軍說,邵陽布袋戲表演者往往一人分飾多個角色,生旦淨末醜可以一人包攬,既能表演文戲,也能表演武戲,還要兼顧吹拉彈唱,「如果不知道底細,觀眾會以為是很多人在同時表演。」

邵陽布袋戲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發祥地白竹村燕窩嶺位於邵陽縣九公橋鎮。布袋戲的道具有不少,最主要的是不同造型的木偶。在布袋戲最興盛的年代,曾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經典著作裡的部分人物木偶,還有獅、虎、馬、龍等動物木偶,以及刀、斧、槍、棍等木製小兵器。

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由於農村地區文化生活較為缺乏,邵陽布袋戲曾廣受歡迎。1974年,曾是木匠的唐平清跟著一位民間老藝人從湖南一直表演到廣西,19天時間裡,他白天跟著趕路和表演,晚上就學各種劇目。回到家裡,他憑藉記憶摸索著雕刻出了全套木偶,第一天登臺表演就被觀眾強烈要求加演一場。

在廣播電視、影碟機等廣泛進入農村家庭後,邵陽布袋戲就逐漸失去了市場,日漸冷清的觀眾席一度讓唐平清萌生退意。但他始終沒有放下這門藝術,幾十個木偶和戲臺被他珍藏在閣樓上,每年夏天都拿出來曬一曬。

2006年,邵陽布袋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消息公布的當天,唐平清自發為群眾表演了一場,一下子喚醒了老人們心中的記憶,也激發了年輕人和孩子們的興趣。

楊擁軍說,近年來,邵陽縣專門採取「一人帶一徒」等方式,鼓勵唐平清等傳承人將布袋戲藝術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使得這一誕生於地方、流傳六百餘年的傳統藝術得以傳承下去。

如今,唐平清和他的邵陽布袋戲仍然活躍在農村舞臺上,他一個人就可以表演36種劇本。「只要大伙兒願意看,年輕人願意學,這門藝術就會一直流傳下去。」唐平清說。

相關焦點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要說霹靂布袋戲30年來的發展歷程的功臣,絕對離不開這兩位「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黃強華與黃文擇兄弟不管是性格和專長都十分互補。
  • 布袋戲在臺灣
    79歲高齡之際,他更創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傾盡全力傳承布袋戲。「只要願意學,我都願意教」,布袋戲口白需要用閩南話講出,在全臺乃至海外遍尋學徒的陳錫煌,甚至不在意徒弟會不會說中文,連缺少說話能力的聽障者,他也樂於教授。  有同輩勸他,沒有用啦!陳錫煌卻不甘心。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寶慶烙畫裡的傳統技藝——唐文林寶慶烙畫亮相邵陽書裡書外
    走進湘中圖書城書裡書外,映入眼帘的竟是書架上掛滿著與眾不同的、全部帶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帶有故事情節的,帶有地市色彩的《做豬血丸子》、《布袋戲》、《製作水車》等寶慶烙畫作品。給人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哇塞!這就是負有盛名的「寶慶烙畫」 。真還從來未曾見過也。有特色,有看頭。
  • 聽浙西木偶戲、紹興黃酒的非遺故事吧
    深深吸引馬克·錢德勒每一幅作品,包含的不僅是出神入化的技藝,還有浙江的非遺傳承精神。因疫情影響,浙江中小學生尚未複課,但通過本報與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出版的《行走的課堂——詩畫浙江系列青少年研學手冊》,大家可以通過有趣故事和互動遊戲,了解浙江的家鄉人文。今天,我們推出《穿越浙裡非遺》。
  • 讓人流連忘返的蒼南單檔布袋戲
    讓人流連忘返的蒼南單檔布袋戲 2016/02/24 06:46 來源:溫州晚報 瀏覽:2074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1】霹靂布袋戲與漫威宇宙有很多相似之處‖嚴格地講從商業價值上看,漫威宇宙這種部部都是大片的龐然大物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這是霹靂布袋戲這種在國內熱度也不是很高的小眾作品所無法相比的,但如果從起源、製作、藝術性等方面看它們之間卻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這是將二者拿來比較的根本原因
  • 臺灣偶戲劇種:布袋戲
    其二是梁炳麟屢試不中,怨天尤人,於家中制木偶把玩解悶,以其滿腹經綸,遂結合詩詞文章與稗官野史,編造戲曲,以炫其才華,並藉偶人演出布袋戲,嘲諷時政,發抒胸中不平之氣。其三為一落第秀才流落街頭說書,為避免拋頭露面,遂隔布簾講古表演,後因過於單調,加入木偶之操弄,增加戲曲效果。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記憶中的鄉村木偶戲被霹靂布袋戲秒成了渣
    大人們似乎都能聽懂唱詞,所以都很痴迷,而我們小孩子是真的聽不懂操偶師在唱些什麼,就是一直咿咿呀呀的。我都是在回家後問母親鬼戲表演了什麼,然後她會告訴我表演的戲目與整個故事。這種鬼戲表演隨著電視機的普及慢慢就消失了,一年的日子裡也就春節的時候還在村頭的榕樹下表演一回。人們不再願意去看,除了有太多的電視節目可以消遣之外,更是因為鬼戲表演的戲目一直沒有什麼變化。
  • 颱風夜驚魂(Ⅰ)| 戲布袋 — 潮汕靈異檔案
    故事發生在廣東某海濱城市郊區的一座大學,一放假,留校的學生開始變少,只剩下一些留在城裡實習或兼職的學生。西宿區的男生宿舍便聚集著五個這樣的學生。假期學校實行燈火管制,一到晚上10點鐘,整個宿舍區便停電了,只有零星的燭光在黑暗中鬼鬼祟祟地晃動。
  • 國漫冷門推薦:偶動漫布袋戲是個啥東西,到底哪兒好看
    所以,這個布袋戲到底是個啥?大部分人想要調查一個東西都會去百度,但是你如果去百度布袋戲的話,會發現你搜到的東西會很考驗耐心,懶得看下去的人往往就直接右上點叉了。對於安利冷門布袋戲這個問題,目前老郭一般會這麼回答:布袋戲也叫偶動漫,和動漫、電影、電視劇一樣,打發時間的東西,碰巧我喜歡,你也可以看看。接下來羅列一些剛接觸常見的一些問題1、配音怎麼是這樣的,完全聽不懂,為啥是一個人配音?
  • 廣圖展映「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優秀紀錄片
    本次活動從前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共95個優秀項目中,選出了三部來播映,這三部各具特色的反映非遺傳承人技藝特色與人生故事的紀錄片是「文琰森——獅舞(松崗七星獅舞)」「季克良——茅臺酒釀製技藝」「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展映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負責人田苗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交流。觀眾積極參與討論,反響熱烈。
  • 指上有琴弦 胸中有詩書——紀念單檔布袋戲名師吳正平
    布袋戲藝人,人稱「布袋戲先生」。在農村演出時,由於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會受到農民的熱情招待。一般晚上演出結束後,農民們都會送上點心和酒,請布袋戲先生吃。■林子周□吳正平(1928.3-2004.8),他是靈溪蕭以彬大師的高徒,是我縣唯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明月的師叔,還是遠近有名的鄉土詩人。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臺灣寫真:探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臺北7月12日電 題:探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17世紀,布袋戲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等地流行。隨著福建、廣東等地居民移居臺灣,布袋戲也飄過海峽,在臺灣落地生根,成為臺灣偶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表演類型。  記者近日在臺北市的吉林街偶遇了一家布袋戲主題懷舊餐廳。
  • 民間戲曲藝術 臺灣布袋戲
    中國地方木偶戲的一種。布袋戲是把傀儡託在掌上搬演,所以在臺灣,布袋戲又叫做掌中戲。因戲偶小巧而裝以小戲籠,與提線木偶大籠相對,故又名之為小籠。臺灣布袋戲,是在明末清初由大陸的福建和廣東傳入的,在民間流傳十分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
  • 廈門「木偶世家」以布袋木偶戲演繹「掌上大乾坤」
    布袋木偶戲又名布袋戲、掌中戲,起源於17世紀,是發源於閩南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表演風格細膩、生動有趣,具有高超技藝,是福建常見的民間戲曲表演形式之一。布袋木偶戲曾在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其戲偶被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收藏。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布袋木偶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人偶動漫霹靂布袋戲
    小編今天想說說布袋戲也就是手控操作木偶拍攝的人偶動漫,嚴格意義上說布袋戲不屬於動漫了,可是播放器是放在動漫系列裡的,這樣的人偶動漫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知道這好片的人一般都是從小追到大了的。布袋戲起源福建廈漳現在被灣灣玩得很溜,臺灣省的一個布袋戲工作室,以布袋人偶為載體進行中原情節演變,充分展示了江湖冷暖,人情變故。也完美傳承布袋戲這個傳統文藝。這部霹靂戲系列人物最多,場景很多,臺詞最多,武打特效最多的一部片子。真的很佩服這些人,好多不帶重複的。
  • 這位「鬼才」編劇是金光布袋戲上人民日報的關鍵,他卻不是中國人
    大家好,這裡是2.5次元學人,專注特攝,布袋戲,小說改等關於二次元屬性作品的一切信息。歡迎各位同好和在下一起研討這個領域的知識,雅俗不拘。 其實在二次元領域,優秀的編劇人才比比皆是,他們也是我們所看到的優秀作品的基石與保證。
  • 布袋戲不止霹靂和金光,還有其他兩家,喜歡布袋戲的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布袋戲。說起布袋戲,我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布袋戲一哥霹靂布袋戲,其次是金光布袋戲。因為這兩家布袋戲是現存的經營狀況良好的布袋戲。許多看布袋戲的影迷,都是從這兩部入的坑。但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兩家布袋戲登上過熒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