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流連忘返的蒼南單檔布袋戲

2020-12-17 溫州日報甌網

讓人流連忘返的蒼南單檔布袋戲

2016/02/24 06:46 來源:溫州晚報 瀏覽:2074

□溫州市瓦市小學四(6)班 陳奕安

天氣寒冷,可卻擋不住我的興奮之情,因為我要以一名小記者的身份,參加溫州晚報組織的活動。

當天我來到溫州市文化館,晚報大記者首先帶我們到會場中央的舞臺前,觀看溫州傳統的戲劇表演。表演的項目很多,有溫州鼓詞、蒼南單檔布袋戲、變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蒼南單檔布袋戲:老藝人上臺了,熱鬧的鑼鼓聲便響起。我仔細一看,咦,這不是大名鼎鼎的孫悟空嗎?他臉上紅一塊白一塊,雕刻得栩栩如生。再看孫大聖的衣服,披著一身虎皮衣,手裡拿著一個金箍棒,頗有大將風範。孫悟空在老藝人的操控下,一會兒翻著筋鬥,如騰雲駕霧般翻來覆去,一會兒拿著金箍棒上下揮舞,任何妖魔鬼怪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而我們則在臺下看得很是激動,我心想老藝人肯定練了很多年,才能把孫悟空表現得如此形象生動。我還意猶未盡,布袋戲卻在一片掌聲中落下了帷幕。

隨後,我很幸運地採訪了這位老藝人,原來他姓蔡,已是第三代傳人。蔡師傅說以前這門手藝特別吃香,大家都愛看,可有了電視電影這些娛樂,現在已經很少人看傳統戲劇了,這門手藝都快「滅絕」了。別看這些布袋木偶在蔡師傅手裡是那樣靈活,這可是三十多年不斷練習積攢下的實力,當有小記者親身體驗時,才發現他連木偶的一隻胳膊都動不了。

接著我們來到了飲食類非遺項目的展廳,這裡有來自全市11個縣(市、區)65個飲食類非遺項目,有我最愛的溫州餛飩、芙蓉麥餅、沙岙粉乾等,我們嘗了很多美食,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有些小朋友還買了一些帶回家,溫州的小吃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這就是溫州的特色,溫州的年味,我心裡期盼著新年快點到來!

相關搜索:布袋戲 蒼南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丨浙江蒼南:一人戲班萬家歡
    這老虎和武松都非血肉之軀,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溫州市蒼南縣單檔布袋戲人物角色的「替身」木偶,但此時的它們似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全靠藝人的一雙巧手。「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這是蒼南布袋木偶戲戲棚上的一副經典對聯,也是它最為形象的寫照。流傳於蒼南閩南方言區的單檔布袋木偶戲,是一種獨特的民間戲曲表演形式。
  • 指上有琴弦 胸中有詩書——紀念單檔布袋戲名師吳正平
    今年,是吳正平先生逝世10周年,在中國第九個文化遺產保護日到來之際,借本網一角,紀念這位曾聞名「平陽縣南北二港」 單檔布袋戲名家。家境貧寒,無緣再讀吳正平,1928年3月,出生在原平陽縣礬山區華陽鄉(現靈溪鎮華陽社區)碗窯美九畝自然村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家裡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大。
  • 蒼南這條路上居然全是網紅打卡點 「五一」安排上!
    你的朋友圈一定還缺一張蒼南的美圖,你的抖音裡一定還缺一段蒼南的美景,還沒想要去哪裡玩?蒼南這條經典旅遊線可千萬別錯過咯,一路上全是網紅打卡點!清溪、古村、老街、峽谷……橋莒線串起了一路絕美風景,古老的底蘊環繞著新時代的一切,又給人帶來一絲悸動。
  • 布袋戲在臺灣
    劇團還會舉辦「大師工坊」,向布袋戲愛好者分別講授布袋戲工藝製作、後場音樂、戲偶操演、兵器道具等有關內容。  ■ 開枝散葉  外國「迷弟」當徒弟  如今陳錫煌擁有三屆傳習布袋戲的藝生,每屆約2人,他們要正式隨陳錫煌學習4年,期間考試8次,隔年再通過結業考,才能得到臺灣文化部門頒發的結業證書。此外,陳錫煌還有堅持學戲的法國和義大利徒弟、日本徒孫。
  • 臺灣偶戲劇種:布袋戲
    一、布袋戲的起源  掌中戲又稱布袋戲,根據考證與藝人傳說,布袋戲約產生於十七世紀。其來源說法不一,文獻上記載,可能從傀儡戲演化而來,「耍傀儡子:一人挑擔鳴鑼,前囊後籠,耍時以扁杖支起前囊,上有木雕小臺閣,下垂其籃布圍,人籠皆在其中。」另有人據此認為布袋戲之原始形式,可能源自大江南北流浪的「肩擔戲」。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布袋戲不止霹靂和金光,還有其他兩家,喜歡布袋戲的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布袋戲。說起布袋戲,我想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一定是布袋戲一哥霹靂布袋戲,其次是金光布袋戲。因為這兩家布袋戲是現存的經營狀況良好的布袋戲。許多看布袋戲的影迷,都是從這兩部入的坑。但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兩家布袋戲登上過熒幕。
  • 人偶動漫霹靂布袋戲
    小編今天想說說布袋戲也就是手控操作木偶拍攝的人偶動漫,嚴格意義上說布袋戲不屬於動漫了,可是播放器是放在動漫系列裡的,這樣的人偶動漫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知道這好片的人一般都是從小追到大了的。布袋戲起源福建廈漳現在被灣灣玩得很溜,臺灣省的一個布袋戲工作室,以布袋人偶為載體進行中原情節演變,充分展示了江湖冷暖,人情變故。也完美傳承布袋戲這個傳統文藝。這部霹靂戲系列人物最多,場景很多,臺詞最多,武打特效最多的一部片子。真的很佩服這些人,好多不帶重複的。
  • 動漫圓桌會:為何霹靂布袋戲越做越火,金光布袋戲卻有所不及
    霹靂布袋戲的火以及金光布袋戲的好口碑,相信大家是認同的。所以首先我們確定一個前提,那就是霹靂布袋戲的目前的劇情以及武戲方面,和老劇相比是處於不斷下滑的情況的。新出的霹靂魔封我還沒來得及看,只從最近幾部的情況和道友們的反饋我們不難得出這個結論。而金光布袋戲不管是從劇情還是武戲方面,都是非常不錯的。看過兩家布袋戲的道友應該認同這個觀點。
  •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攜天宇布袋戲赴京城義演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攜天宇布袋戲赴京城義演 2010-05-12 16:39:42 來源: 官方 評論562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先生,於2010年5月9日攜黃俊雄影視木偶劇團,首次在北京國際大廈舉行了長達3小時義演義賣活動。黃俊雄影視木偶劇團本次演出了辦仙、包公俠義傳、以及雲州大儒俠等經典劇目。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布袋戲愛看戲的臺灣人大部分的臺灣人都有一個看布袋戲長大的童年,或許看戲的地點不同,故事不同,廟會野臺、戲院、或電視看戲的時間不同,主角也不一樣,但布袋戲的魅力,一直歷久未衰。『搬戲空,看戲憨。』一座野臺,幾十張板凳,便是一個露天劇場,鑼鼓喧天,布袋戲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口能道千古事,雙手操演百萬兵。』小小舞臺,搬演人生百態。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去年在烏鎮大劇院,粉絲從四面八方雲集響應,為類似戲偶眾籌慶生,不少人當眾對其熱情表白,場面不輸影視明星見面會。這尊傳奇戲偶叫「清香白蓮素還真」,他是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背後那家老店如今是臺灣首家上市的文創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
  • 民間戲曲藝術 臺灣布袋戲
    中國地方木偶戲的一種。布袋戲是把傀儡託在掌上搬演,所以在臺灣,布袋戲又叫做掌中戲。因戲偶小巧而裝以小戲籠,與提線木偶大籠相對,故又名之為小籠。臺灣布袋戲,是在明末清初由大陸的福建和廣東傳入的,在民間流傳十分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相似之處一」霹靂布袋戲與漫威宇宙一樣也是由同一個公司製作、打造的作品。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如同漫威影業一樣,它所有的資源都是為霹靂布袋戲服務的,從1984的《霹靂城》到2019年《霹靂靖玄錄》霹靂國際這個公司只打造霹靂布袋戲這麼一款作品,在無形當中霹靂布袋戲已經自成一派並且建立起了無法逾越的高牆,全世界唯霹靂國際獨有。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科普百科:風靡臺灣—霹靂布袋戲
    其劇情的特色,在於除了傳統布袋戲中劍俠戲的基調,以及文戲裡詩詞文採和詼諧搞笑的特色之外,更發展出許多天馬行空的劇情,包括回到過去的「時空聖戰」、日本忍者、妖魔鬼怪、異次元世界(如滅境、集境、苦境、道境)、外星人(葉口月人)、吸血鬼(西蒙等人)、機器人(紫霹靂)、人造人(詭齡長生殿精華作品無名)、生化人(奈落之夜宵),以及許多類似現代科技的武器、道具(例如飛船九霄鐵龍帆、潛艦瀛幡御龍艇)
  • 臺灣寫真:探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臺北7月12日電 題:探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17世紀,布袋戲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等地流行。隨著福建、廣東等地居民移居臺灣,布袋戲也飄過海峽,在臺灣落地生根,成為臺灣偶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表演類型。  記者近日在臺北市的吉林街偶遇了一家布袋戲主題懷舊餐廳。
  • 臺灣之景:虎尾布袋戲主題旅店走時尚風!櫃檯旁就有布袋戲舞臺
    雲林虎尾最著名的就是布袋戲了,而這間旅店就運用了雲林虎尾在地的文化特色,再結合一些時尚新穎的概念,創立了這麼一間充滿在地文化氣息的文創設計旅店。旅店的服務櫃檯位於二樓處,而當天我們在可以check in的時間點先行來置放行李囉~二樓服務櫃檯旁有一座來歷非常值得分享的布袋戲舞臺,而這座布袋戲舞臺是布袋戲大師特別設計出一座專屬於虎尾春秋的布袋戲舞臺。布袋戲的六個角色分別有生、旦、淨、末、醜、雜,而每個角色各有不同的代表性。
  • 掌中生意:東方「英雄宇宙」布袋戲
    金光布袋戲出現後,這種系列布袋戲又經過了多年的演變,如今,布袋戲已不再局限於武俠故事,而是形成了一個有著不同派系、頗為龐雜的「布袋戲英雄宇宙」。 首先打破「武俠」框架的是1988年黃俊雄之子創作的「霹靂布袋戲」,它將布袋戲從武俠轉向了神魔仙俠的玄幻世界觀。
  • 臺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臺灣雲林逝世
    臺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臺灣雲林逝世 時間:2008-02-02 16:48   來源:臺聲 臺灣雲林縣方面已決定將他的生日1月2日,訂為雲林布袋戲節。     黃海岱祖籍福建詔安,1901年生於雲林縣西螺鎮詔安裡。他見證了臺灣百年來的布袋戲史,他的故事就是布袋戲的故事。黃海岱的父親黃馬是北管布袋戲師傅,師承蘇總,人稱「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