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袋戲不止霹靂和金光,還有其他兩家,喜歡布袋戲的你知道嗎?
金光九譜一琴逍遙遊天宇布袋戲我們大家都知道霹靂布袋戲是由黃俊雄的兒子黃強華和黃文擇共同經營的。而天宇布袋戲是由黃文擇的雙胞胎兄弟黃文耀經營。天宇布袋戲1991推出「天宇殺機」,以此為「天宇」為名的布袋戲系列之始。在此之前,已有葉弘連幫忙製作的《龍現江湖》、《驚天九龍》,一般合稱為「天宇殺機前傳」。
-
掌中生意:東方「英雄宇宙」布袋戲
在其後產生的天宇布袋戲、神魔布袋戲、宇宙傳說系列、廖文和布袋戲《聖俠白雲生》等,世界觀也以仙俠妖魔的玄幻為主。 布袋戲的「幕後」世家 戲裡的派系和宇宙雖龐大複雜,但上文中所提到的所有布袋戲背後,卻幾乎都來自同一個家族——金光創始人黃俊雄的家族「臺灣雲林縣虎尾黃家」。而這些布袋戲演變的背後,則是黃家與布袋戲長達百年的愛恨情仇。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布袋戲在臺灣
1970年,臺灣的布袋戲藝師黃俊雄在臺視連演《雲州大儒俠》583集,創下97%的超高收視率。 十來年後,臺灣演布袋戲的劇院所剩無幾。隨著影視娛樂日趨多元,電視布袋戲也逐漸降溫。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傳統布袋戲更顯頹勢。身懷絕技的傳統藝師或轉行或離世,傳統布袋戲面臨失傳的危機。 不忍傳統布袋戲凋零,陳錫煌從56歲起,積極奔波於臺灣各小學和臺北偶戲館,傳授布袋戲技藝。
-
臺灣偶戲劇種:布袋戲
布袋戲來源,民間傳說有三種:其一是明代福建泉州書生梁炳麟所創,因梁炳麟屢試不中,某次於上京赴考之前,至九鯉湖仙公廟祈夢,夢見一白髮老翁於其手上題「功名歸掌上」五字,梁炳麟據此認為得以金榜題名,但結果仍然落榜。他於回家途中投宿旅店,見隔壁房客正操演傀儡戲,感於傀儡戲須以繩索操控相當不便,遂發明徑以手掌操弄之布袋戲,後來方知「功名歸掌上」之真正意涵。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臺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臺灣雲林逝世
臺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臺灣雲林逝世 時間:2008-02-02 16:48 來源:臺聲 文/ 沐 澤 綜合臺灣媒體消息,在臺灣布袋戲界有「通天教主」之稱的黃海岱,1
-
霹靂有罪,布袋戲無罪,細數霹靂幾宗罪!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傀儡戲、掌中戲、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福建泉州或漳州等地區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1750年代,大量閩南移民進入臺灣,布袋戲也隨之傳入,其劇本以古書、演義小說等為主,被稱作古冊戲,口白較則文雅多詩詞,講求動作的細緻性,伴奏音樂以南管音樂、北管音樂為主,其依託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
-
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看霹靂布袋戲的前世今生
(霹靂布袋戲海報-圖片來自網絡)我們再往前追溯,霹靂布袋戲是脫離於用聲音道具以及奇關變景的「金光戲」。由黃強華和黃文擇的父親黃俊雄創立,20世紀50年代黃俊雄進入「五洲園」並組建真五洲掌中劇團。憑藉聰穎的才情以及嫻熟的記憶,五洲掌中劇團的名氣逐漸壓過其他布袋戲劇團,一枝獨秀。但黃俊雄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就,20世紀70年代創作《雲州大儒俠》,並將只存在於線下的布袋戲搬上螢屏,創下97%的收視神話。
-
科普百科:風靡臺灣—霹靂布袋戲
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
-
起源300年,霹靂布袋戲如何紅遍江湖三十餘載
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這便是風靡三十多年的霹靂布袋戲。由黃強華和黃文擇的父親黃俊雄創立,20世紀50年代黃俊雄進入「五洲園」並組建真五洲掌中劇團。憑藉聰穎的才情以及嫻熟的記憶,五洲掌中劇團的名氣逐漸壓過其他布袋戲劇團,一枝獨秀。但黃俊雄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就,20世紀70年代創作《雲州大儒俠》,並將只存在於線下的布袋戲搬上螢屏,創下97%的收視神話。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布袋戲愛看戲的臺灣人大部分的臺灣人都有一個看布袋戲長大的童年,或許看戲的地點不同,故事不同,廟會野臺、戲院、或電視臺灣的布袋戲,是在清朝末葉,從泉州、漳州、潮州等地傳入,很快在臺灣普及。二百多年來,布袋戲以不是泉州布袋戲,而是獨具風格的『臺灣布袋戲』。在民間,布袋戲與民俗信仰結合,傳統上布袋戲的演出是以廟會為基礎,酬答謝神,並以聯繫地方上的情感。而布袋戲絕不會消失,只是表演形式隨著時代背景的改變,有了不同的面貌。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去年在烏鎮大劇院,粉絲從四面八方雲集響應,為類似戲偶眾籌慶生,不少人當眾對其熱情表白,場面不輸影視明星見面會。這尊傳奇戲偶叫「清香白蓮素還真」,他是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背後那家老店如今是臺灣首家上市的文創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
-
布袋戲巨星史豔文四十歲
雲林國際偶戲節昨天辦宣傳記者會,布袋戲大師黃俊雄(見圖)親自邀請大家來參加史豔文的四十歲生日。記者鄭超文/攝影 布袋戲巨星史豔文迎向四十歲,雲林國際偶戲節今年特地以《史豔文傳奇》為主題,並由黃俊雄親自演出《史豔文情事》橋段,重現史豔文和他生命中四個女人的悲歡離合。
-
雲林國際偶戲節 布袋戲史豔文、素還真等6大男神慶中秋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0雲林國際偶戲節以「男神時代」為主題,23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記者會,由布袋戲經典角色史豔文與藏鏡人同臺演出,邀請民眾10月2日到虎尾高鐵特定區,與布袋戲6大男神一起歡度中秋節連假。
-
同宗同源,為什麼內地布袋戲落後臺灣霹靂這麼多?
只因為他們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所以才被當成珍惜動物保護起來,說一句不好聽的,如果任由市場來決定,皮影和布袋戲恐怕早就消失了。可奇怪的是,就在只隔一條海峽的臺灣,霹靂布袋戲這幾十年可謂是如日中天。老黃家父子兄弟開創的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數千個角色、上萬小時的影像,不但風靡東南沿海,在內地也有大量的粉絲。
-
「布袋戲」究竟有什麼魅力,讓這麼多人痴迷
到了今天,皮影戲還有木偶戲這些已經成了文化遺產,雖然傳承了幾千年,但是到了今天還願意看的人已經沒有很多了。然而,在這些傳統戲法中存在著一個「異類」,它不僅沒有被大家遺忘,反而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這一藝術形式就是「布袋戲」,布袋戲又被稱作「指花戲」、「掌中戲」,是木偶傀儡戲的一種。
-
數百本尊戲偶被燒毀 臺灣布袋戲遭遇大浩劫(組圖)
黃俊雄和他的戲偶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苦海女神龍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11月4日消息 臺灣布袋戲大師黃俊雄的倉庫3日失火,「傷亡」十分慘重,《六合三俠傳》內的名角幾乎無一倖免,唯一死裡逃生的戲偶是黑白郎君
-
臺灣布袋戲藝師角逐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
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華夏經緯網10月1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0月13日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除了邀請知名歌手荒山亮、李千那演繹布袋戲經典歌曲之外,還有來自島內外優秀的表演團隊,一同為盛典喝採。
-
你不知道的金光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
趁著布袋戲大師黃俊雄將帶著《雲州大儒俠之決戰時刻》重出江湖之際,本刊特地上窮碧落下黃泉,搜集了豐富的幕後信息,為讀者整理出關於史豔文布袋戲的十個面向,給你重溫曾讓你魂縈夢牽的童年回憶。:30 臺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圖片提供 黃俊雄電視木偶劇團 1.金光布袋戲 臺灣的布袋戲發展沿革從早期移植自漳州、泉州和部分潮州地區的掌中藝術開始,歷經了南管布袋戲、北管布袋戲及金光布袋戲三階段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