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本尊戲偶被燒毀 臺灣布袋戲遭遇大浩劫(組圖)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黃俊雄和他的戲偶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苦海女神龍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1月4日消息 臺灣布袋戲大師黃俊雄的倉庫3日失火,「傷亡」十分慘重,《六合三俠傳》內的名角幾乎無一倖免,唯一死裡逃生的戲偶是黑白郎君。估計有4、5百尊第一代本尊戲偶及早期布景被燒毀,黃俊雄非常不舍,實際財物損失近50萬元新臺幣;但文化資產無價,這場大火宛如臺灣布袋戲的文化大浩劫。

位於臺灣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的「美地塢」是黃俊雄和小兒子黃立綱錄製布袋戲劇的攝影棚,後方搭建鐵皮屋為倉庫。3日中午,後側突然起火,瞬間濃煙密布,員工發現立即報警。

昨日風勢雖然不大,但倉庫內儘是木造、塑料、布幔等易燃品,火勢竄燒很快,約20分鐘,近100平米倉庫便付之一炬。還好消防隊搶救快,未波及毗連的攝影棚。

火勢蔓延之初,黃立綱和員工冒險進入火場搶救道具與戲偶,黑白郎君幸運地「死裡逃生」,躲過火災,但半邊白面受傷,差點成了「全黑郎君」。許多早年電視拍片的人工彩繪布景與機器道具都陷入火海,火勢撲滅,化為灰燼。

黃俊雄聞訊趕往火場,看到早年心血典藏的寶貝被燒得面目全非,黯然神傷。他強調,實際財物損失不算什麼,難過的是,被燒毀的布景、道具全是老一輩藝師繪製,而這些老藝師多半已凋零,文化資產是無價之寶,無法以金錢量計。

除了布景、道具被焚毀,戲偶損失也很慘重,包括《封神榜》、《大唐演義》、《六合三俠傳》、《雲州大儒俠》、《射鵰英雄傳》等膾炙人口的名劇主人翁六合善士、秘雕、老和尚、賣唱生、劉三、郭敏三郎、憨杉、天生散人、郭子儀等全都「罹難」,黃俊雄心疼得不得了,「死亡」戲偶數多達4、5百尊。

由於起火點後方有幾叢竹子,雲林縣警方消懷疑可能是機車騎士亂丟菸蒂引起。但黃立綱說,失火當時見到一部車停在後方產業道路上,行跡可疑。黃俊雄則懷疑有人縱火,因為最近有離職員工曾到公司鬧事,且倉庫外堆放一批大型木料,不是菸蒂星星之火就足以引燃的。

雲林縣消防局火場監識人員到現場採樣,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將透過科學監識進一步釐清實際失火原因。(劉海偉)

資料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資料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被毀容的花旦 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布袋戲在臺灣
    除了在紀錄片中全面展示操偶技巧,他還與臺灣科技大學團隊合作,以智慧手套記錄手勢動作,並通過交互式體驗遊戲帶領公眾接觸戲偶操作。劇團還會舉辦「大師工坊」,向布袋戲愛好者分別講授布袋戲工藝製作、後場音樂、戲偶操演、兵器道具等有關內容。
  • 民間戲曲藝術 臺灣布袋戲
    中國地方木偶戲的一種。布袋戲是把傀儡託在掌上搬演,所以在臺灣,布袋戲又叫做掌中戲。因戲偶小巧而裝以小戲籠,與提線木偶大籠相對,故又名之為小籠。臺灣布袋戲,是在明末清初由大陸的福建和廣東傳入的,在民間流傳十分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
  • 臺灣偶戲劇種:布袋戲
    南管布袋戲劇本以文戲為主,著名劇目有《一奸七命》、《大補甕》、《白順天》、《四九弄》、《打花鼓》、《西廂記》、《呂蒙正》、《朱連赴考》、《牡丹亭》、《孟姜女》、《拜月亭》、《馬俊過江》、《桃花過渡》、《荊釵記》、《陳三五娘》、《番婆弄》、《漢宮秋》、《管甫送》、《劉伯宗復國》、《鄭元和》及《蔡伯喈》等。
  • 掌中生意:東方「英雄宇宙」布袋戲
    《黑白龍狼傳》的慘敗對黃立綱造成了極大打擊,讓他一度放棄布袋戲、轉做漂移賽車手,轉行後,黃立綱則顯得一帆風順、還曾獲得過臺灣漂移賽冠軍。而在黃立綱放棄的2010年,黃文耀得到了新世紀國際多媒體的投資,新世紀布袋戲團成立,他躊躇滿志,要讓天宇系列重生。 同年,正值黃金時代的霹靂,卻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大火。
  •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攜天宇布袋戲赴京城義演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攜天宇布袋戲赴京城義演 2010-05-12 16:39:42 來源: 官方 評論562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先生,於2010年5月9日攜黃俊雄影視木偶劇團,首次在北京國際大廈舉行了長達3小時義演義賣活動。黃俊雄影視木偶劇團本次演出了辦仙、包公俠義傳、以及雲州大儒俠等經典劇目。
  • 臺灣寫真:探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臺北7月12日電 題:探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17世紀,布袋戲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等地流行。隨著福建、廣東等地居民移居臺灣,布袋戲也飄過海峽,在臺灣落地生根,成為臺灣偶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表演類型。  記者近日在臺北市的吉林街偶遇了一家布袋戲主題懷舊餐廳。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科普百科:風靡臺灣—霹靂布袋戲
    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
  • 布袋戲展示「臺灣味道」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是臺灣業界首次以全產業鏈形式在大陸亮相,旨在把臺灣的味道在北京進行推廣。」 策展人——臺灣龍圖騰文化公司楊宗翰告訴記者,昨日是臺灣主題日,臺灣展區劃分為幾個功能區,其中包括臺灣動漫圖書銷售區、臺灣五大名家作品展示區、布袋戲偶展示和演示區、著名動畫導演史明輝作品展示專區等。以凸顯臺灣元素,輸出臺灣本土文化為目的。
  • 臺灣寫真:吃美食看表演 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中新社臺北7月12日電 題:探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17世紀,布袋戲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等地流行。隨著福建、廣東等地居民移居臺灣,布袋戲也飄過海峽,在臺灣落地生根,成為臺灣偶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表演類型。  記者近日在臺北市的吉林街偶遇了一家布袋戲主題懷舊餐廳。
  • 金光啟示錄 進入臺灣布袋戲魔幻世界
    本書記載了從戲棚金光野臺戲開始、黃俊雄時代的電視金光布袋戲以及視覺動畫十分精彩的霹靂布袋戲之所以受到平民百姓愛戴的緣故,從人物角色、劇本、故事結構、戲偶造型、服裝、道具、聲光視覺等等切面,來講述專屬於臺灣金光布袋戲的美學元素。
  • 臺灣大學生傳承布袋戲開辦社團操偶 帥到發片
    (交大布袋戲社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華夏經緯網4月24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師範大學、交通大學、文化大學等島內不少大學開辦布袋戲社團,其中以交通大學布袋戲社最具標的性,不只自編自導自演電影《劍塵道魔錄》在臺灣巡迴上映,深獲戲迷好評,推出DVD市售,近期更在PILI App及LiTV影音平臺線上播映,運作已超越學生社團規模。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去年在烏鎮大劇院,粉絲從四面八方雲集響應,為類似戲偶眾籌慶生,不少人當眾對其熱情表白,場面不輸影視明星見面會。這尊傳奇戲偶叫「清香白蓮素還真」,他是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背後那家老店如今是臺灣首家上市的文創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
  • 人偶動漫霹靂布袋戲
    小編今天想說說布袋戲也就是手控操作木偶拍攝的人偶動漫,嚴格意義上說布袋戲不屬於動漫了,可是播放器是放在動漫系列裡的,這樣的人偶動漫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知道這好片的人一般都是從小追到大了的。布袋戲起源福建廈漳現在被灣灣玩得很溜,臺灣省的一個布袋戲工作室,以布袋人偶為載體進行中原情節演變,充分展示了江湖冷暖,人情變故。也完美傳承布袋戲這個傳統文藝。這部霹靂戲系列人物最多,場景很多,臺詞最多,武打特效最多的一部片子。真的很佩服這些人,好多不帶重複的。
  • 臺灣之景:虎尾布袋戲主題旅店走時尚風!櫃檯旁就有布袋戲舞臺
    雲林虎尾最著名的就是布袋戲了,而這間旅店就運用了雲林虎尾在地的文化特色,再結合一些時尚新穎的概念,創立了這麼一間充滿在地文化氣息的文創設計旅店。旅店的服務櫃檯位於二樓處,而當天我們在可以check in的時間點先行來置放行李囉~二樓服務櫃檯旁有一座來歷非常值得分享的布袋戲舞臺,而這座布袋戲舞臺是布袋戲大師特別設計出一座專屬於虎尾春秋的布袋戲舞臺。布袋戲的六個角色分別有生、旦、淨、末、醜、雜,而每個角色各有不同的代表性。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布袋戲愛看戲的臺灣人大部分的臺灣人都有一個看布袋戲長大的童年,或許看戲的地點不同,故事不同,廟會野臺、戲院、或電視幻夢傳說布袋戲可能源自魁儡戲,形成於明末清初,是臺灣民間最普遍的偶戲劇種,根據民間傳說,布袋戲創於民末,落第書生梁炳麟或孫巧仁,據傳落第秀才因懷才不遇,乃邊演戲劇嘲諷朝政,為免惹禍上身,而以木偶代言。
  • 雲林國際偶戲節 布袋戲史豔文、素還真等6大男神慶中秋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0雲林國際偶戲節以「男神時代」為主題,23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記者會,由布袋戲經典角色史豔文與藏鏡人同臺演出,邀請民眾10月2日到虎尾高鐵特定區,與布袋戲6大男神一起歡度中秋節連假。
  • 「布袋戲」究竟有什麼魅力,讓這麼多人痴迷
    到了今天,皮影戲還有木偶戲這些已經成了文化遺產,雖然傳承了幾千年,但是到了今天還願意看的人已經沒有很多了。然而,在這些傳統戲法中存在著一個「異類」,它不僅沒有被大家遺忘,反而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這一藝術形式就是「布袋戲」,布袋戲又被稱作「指花戲」、「掌中戲」,是木偶傀儡戲的一種。
  • 臺南新營藝術季開幕 布袋戲木偶口罩上陣教防疫
    華夏經緯網4月1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南市新營文化中心每年的重頭戲《新營藝術季》11日低調開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開幕儀式取消,多場相關活動也取消或順延,首場活動由「蘇俊穎木偶劇團」打頭陣,因應防疫,蘇俊穎還替布袋戲偶戴上口罩,演出臺語版「防疫RAP」,提醒民眾正確防疫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