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也能做的這麼帥?「布袋戲」究竟有什麼魅力,讓這麼多人痴迷

2020-12-13 尋聲捉影

木偶也能做的這麼帥?「布袋戲」究竟有什麼魅力,讓這麼多人痴迷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大國,早在古代,我國人民就已經非常重視精神文明生活。雖然古代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甚至沒有收音機,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找樂子」。除了能去戲院聽戲,去茶館聽書之外,還有皮影戲、木偶戲這些娛樂活動。到了今天,皮影戲還有木偶戲這些已經成了文化遺產,雖然傳承了幾千年,但是到了今天還願意看的人已經沒有很多了。

然而,在這些傳統戲法中存在著一個「異類」,它不僅沒有被大家遺忘,反而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這一藝術形式就是「布袋戲」,布袋戲又被稱作「指花戲」、「掌中戲」,是木偶傀儡戲的一種。和提線木偶戲、杖頭木偶戲並稱為木偶戲中的三大劇種,然而,和另外兩個比起來,布袋木偶戲的靈活性更高,在今天也發展的最好。

被叫做「布袋戲」,是因為這些木偶小人的身體是用布袋做成,套在手上進行操作。最傳統的布袋戲是這樣,但是現在的布袋戲偶越做越大,越做越精緻,已經不是一隻手就可以操縱的了。布袋戲是流傳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的一種藝術形式,現在臺灣布袋戲算是發展的最好的。原本,布袋木偶戲也一直在走向沒落,但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臺灣布袋戲的傳人黃俊雄,首次將布袋戲偶加大,並且強調戲偶的眼神,還用流行音樂代替傳統的鼓點,將傳統的布袋戲注入了流行元素,搬上電視臺,在當時引發了萬人空巷。

自此,布袋戲算是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到了現在,臺灣布袋戲中最著名的「霹靂布袋戲」系列每年都會吸引一些年輕人入坑,很多人都想不到,木偶居然也可以做的這麼精緻好看,而且動作之流暢不亞於真人,令人大開眼界。當然了,除了精緻的戲偶,精妙的操偶手法,布袋戲還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劇情。為了吸引年輕人關注,現在的布袋戲中加入了很多神魔元素,而超長的劇情也為塑造完善的人物性格做了良好的鋪墊,其中,有些劇情比電視劇還要精彩得多(劇情上我個人非常推崇金光布袋戲系列的「九龍變」三部曲)。

當下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布袋戲,除了霹靂布袋戲系列之外,還有金光系列、天宇布袋戲以及神魔布袋戲等。在無聊的寒假中,大家不妨去看看,保證你跳進坑裡就很難出來。

相關焦點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記憶中的鄉村木偶戲被霹靂布袋戲秒成了渣
    其實在我小時候,我的家鄉也是有社戲的,只是這種戲不像魯迅先生筆下的戲,它是木偶戲,我們也叫它做「鬼戲」。木偶戲又叫傀儡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地區發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比較著名的有提線木偶戲,鐵線木偶戲,杖頭木偶戲與布袋木偶戲,我家鄉的鬼戲就屬於杖頭木偶戲。
  • 同宗同源,為什麼內地布袋戲落後臺灣霹靂這麼多?
    所謂「南布偶,北皮影」,皮影戲和布袋戲是中國在幾乎沒有什麼文化娛樂的時代,最重要的文化消遣消遣方式。以前是時間比節目多,現在是節目比時間多,由於競爭力太過低下,皮影和布袋幾乎已經從現代大眾的視線當中消失了。
  • 廈門「木偶世家」以布袋木偶戲演繹「掌上大乾坤」
    詹皓晶  「00後」女孩  讓世界聚焦木偶戲  9月份的金磚廈門會晤期間,有一位「00後」小姑娘引發關注———在央視英語頻道新媒體的直播中,她用英文解說介紹了布袋木偶戲這一民間藝術。  莊陳華  創造「關節腿」  影響後世戲劇演繹  詹皓晶的外公莊陳華,出生於漳州南靖縣山城鎮,14歲時走上布袋木偶戲表演之路,17歲時已能獨立登臺表演。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我們經常都在講美國有超人天朝有什麼?美國有美國隊長天朝有什麼?有的小夥伴會回答天朝有孫悟空、天朝有哪吒,但人家有漫威宇宙,人家的漫威宇宙可以把N多部電影連成一個整體,人家可以把N多部電影裡的英雄弄到一起組成一個聯盟,那這時候誰能來說說天朝有什麼?天朝5000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它不缺故事,原本天朝的道教修仙體系就是一個完全能夠抗衡甚至超越漫威宇宙的璞玉,只是至今沒有資本肯去雕琢它而已。
  • 布袋戲在臺灣
    陳冠霖告訴記者,現在臺灣學習布袋戲的人不多,市場也不大。他業餘時間還會參演歌仔戲,未來可能有別的計劃,但還是希望跟著老師一直學下去。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布袋戲之所以受人喜愛,就是因為它有文化的底蘊和情感,有撲朔迷離、高潮迭起的故事,有細膩的人性刻畫,有唯美的造型,有強烈的視覺呈現。」黃強華說。
  • 臺南新營藝術季開幕 布袋戲木偶口罩上陣教防疫
    華夏經緯網4月1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南市新營文化中心每年的重頭戲《新營藝術季》11日低調開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開幕儀式取消,多場相關活動也取消或順延,首場活動由「蘇俊穎木偶劇團」打頭陣,因應防疫,蘇俊穎還替布袋戲偶戴上口罩,演出臺語版「防疫RAP」,提醒民眾正確防疫觀念
  • 臺灣寫真:探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穿過貼著布袋戲「美麗傳說」宣傳海報的廊道,沿樓梯走下,「別有洞天」的正廳映入眼帘——掛滿四壁的布袋戲手偶驚豔了各方來客。  一個近3米長、1米多高的戲臺是這個只能容二三十人的小餐廳最精華的部分,戲臺色彩明快豔麗,兩邊掛著「舊人舊事好戲碼、敘天敘地茶香溢」的楹聯,圍布上有飛龍、祥雲等寓意吉祥的圖騰。  餐廳老闆是臺灣敘舊布袋戲團團長陳建華。
  • 掌中生意:東方「英雄宇宙」布袋戲
    「布袋戲」因其木偶製作材料多以布料為主而得名——除了中空的偶頭、手掌和足部以外,木偶偶身的軀幹和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身體部分很像布袋子。目前,霹靂布袋戲在臺灣雲林的攝影棚佔據3萬多平米,「一哥」素還真成為海峽兩岸文化圈層中的人氣明星——去年4月,甚至有大陸戲迷為其舉辦出場30周年紀念活動。
  • 指上有琴弦 胸中有詩書——紀念單檔布袋戲名師吳正平
    先經過頂洋分水關,直下觀美嶺,從觀美走到靈溪大觀又要走20多裡路,還得爬上一條長長的山嶺,全程在35華裡以上。雖說蕭以彬先生住在「靈溪大觀」,地理位置屬於靈溪管轄。但他的家遠在靈溪街道東南面的高山上,遠離靈溪街道,比吳正平的老家華陽交通還不方便。爬上這條大山嶺,就叫人掃興,還學什麼布袋戲演出技藝!這裡人生地不熟,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少年,還要背井離鄉。
  • 中國木偶戲分類
    中國木偶戲一共分為四類:皮影、提線、布袋、杖頭。「杖頭木偶」遍布中國大地的南北東西。各地木偶的高差距很大,從27釐米至人高不等。 「杖頭木偶」由表演者操縱一根命杆(與頭相連)和兩根手杆(與手相連)進行表演,有的為3根杆或「託偶」,依手杆位置有內、外操縱之分。「內操縱」者多演傳統戲曲劇目,寬袍大袖,便於表演戲曲程式,動作靈活,栩栩如生。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布袋戲愛看戲的臺灣人大部分的臺灣人都有一個看布袋戲長大的童年,或許看戲的地點不同,故事不同,廟會野臺、戲院、或電視看戲的時間不同,主角也不一樣,但布袋戲的魅力,一直歷久未衰。『搬戲空,看戲憨。』一座野臺,幾十張板凳,便是一個露天劇場,鑼鼓喧天,布袋戲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一口能道千古事,雙手操演百萬兵。』小小舞臺,搬演人生百態。
  •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攜天宇布袋戲赴京城義演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攜天宇布袋戲赴京城義演 2010-05-12 16:39:42 來源: 官方 評論562   臺灣布袋戲教父黃俊雄先生,於2010年5月9日攜黃俊雄影視木偶劇團,首次在北京國際大廈舉行了長達3小時義演義賣活動。黃俊雄影視木偶劇團本次演出了辦仙、包公俠義傳、以及雲州大儒俠等經典劇目。
  • 臺灣寫真:吃美食看表演 訪臺北布袋戲主題餐廳
    穿過貼著布袋戲「美麗傳說」宣傳海報的廊道,沿樓梯走下,「別有洞天」的正廳映入眼帘——掛滿四壁的布袋戲手偶驚豔了各方來客。  一個近3米長、1米多高的戲臺是這個只能容二三十人的小餐廳最精華的部分,戲臺色彩明快豔麗,兩邊掛著「舊人舊事好戲碼、敘天敘地茶香溢」的楹聯,圍布上有飛龍、祥雲等寓意吉祥的圖騰。  餐廳老闆是臺灣敘舊布袋戲團團長陳建華。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去年在烏鎮大劇院,粉絲從四面八方雲集響應,為類似戲偶眾籌慶生,不少人當眾對其熱情表白,場面不輸影視明星見面會。這尊傳奇戲偶叫「清香白蓮素還真」,他是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背後那家老店如今是臺灣首家上市的文創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
  • 沒有,看看霹靂將布袋戲「演」上國際大舞臺
    這麼多劇種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被稱為「國劇」的京劇,而提起戲曲,更多的人腦海裡想到的就是京劇所特有的唱腔。而更多的是忽略了其他「念、做、打」三項。捋一遍全國的戲種,目前在年輕人的欣賞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是布袋戲,布袋戲作為一種「偶動漫」形式,已經站在了國際舞臺上。
  • 讓人流連忘返的蒼南單檔布袋戲
    讓人流連忘返的蒼南單檔布袋戲 2016/02/24 06:46 來源:溫州晚報 瀏覽:2074
  • 寧波慶安會館偶遇木偶展,為什麼這傳統藝術在中國臺灣發展更好?
    有朋友說慶安會館除了是一座老房子,其他什麼都沒有。也許這位朋友是許久沒去了,慶安會館可不止老房子這麼簡單。前幾天筆者去慶安會館參觀的時候這裡正在舉辦一個臺灣布袋戲人偶展。木偶戲是中國臺灣媽祖祭祀活動中酬神演出常見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秉承著我國上千年的傳統文華。慶安會館的布袋木偶的展品來自於中國臺灣一支年輕的木偶劇團,叫做蘇俊穎木偶劇團。這是一支年輕的布袋戲團體,所以展出的木偶也都非常的年輕化。
  • 霹靂布袋戲:原來素還真這麼年輕,怪不得管誰都叫前輩
    霹靂布袋戲中主角素還真人氣一直頗高,只是很久沒有在新劇露面,讓人期待他再次登場的同時很多新人為了能一睹素還真真容,會去補之前的劇,但是看過之後大家都對素還真喜歡叫人前輩這件事有疑問,今天我們就聊一下,素還真究竟有多年輕,才會見誰都叫前輩。霹靂人物年齡是個迷,但素還真絕對不老。
  • 歷史悠久,遍及全國的木偶戲,種類多少種!
    一個木偶一般有十幾根基本線,特殊角色多至三十餘根。表演時,演員一手執操縱板提著木偶,一手撥弄不同的吊線,使木偶按照劇情要求做出各種動作,故又稱「線吊戲」提線木偶身高約66釐米,眼、嘴均可活動,主要流行於陝西、福建、廣東、湖南等地。鐵枝木偶又稱為鐵枝戲」「紙影戲」等,是通過硬鐵線抽動木偶的軀幹和兩肢進行表演,主要盛行於廣東、福建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