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公用事業局與荷蘭公司 聯合設中心研究與水相關項目
一顆雨點落在集水區最遠處,20分鐘內就能流到濱海蓄水池,比開車還快。雨水猛漲時應如何控制蓄水池的水位、雨點穿越空氣中的煙霧後又受到了多少汙染,這些都是公用事業局希望科學實驗室能給予的答案。
5年撥款6400萬元
新加坡國立大學、荷蘭代爾夫特水利公司(Delft Hydraulics)與公用事業局昨天下午籤署聯盟協議,承諾在5年內撥出6400萬元成立研究中心,進行水利、水文地理、水質及水底生態的研究,和水資料及政策的分析。
中心將在未來7年聘請70名研究員,並栽培40名博士生及360名碩士生,以滿足新加坡在水務方面的專才需要。
聯辦雙碩士課程
國大也將同代爾夫特科技大學(TU Delft)聯辦水源管理及水利工程雙碩士課程。首屆課程明年8月開課,學生將在本地念一年,然後去荷蘭念第二年。
代爾夫特水利公司是荷蘭的頂尖水研究及諮詢公司之一,過去80年為海內外客戶提供有關水的技術援助及專家意見,包括最近為公用事業局研究濱海蓄水池的水流動屬性。
荷蘭是低洼國,約半數土地面積不超過海拔1公尺,洪水一度泛濫成災。以風車聞名的荷蘭,在建造及管理排水道、築堤、水壩方面自有一套系統,在預測暴風雲及監測河水流量等方面也頗有心得。
地少的新加坡視水為特別寶貴的資源。正如荷蘭王儲威廉·亞歷山德拉(Willem-Alexan-der)曾說:「沒水,就沒前途!」
政府一方面展開水道美化工程把新加坡打造成「花園與濱水的城市」,另一方面則致力於將新加坡發展成水務業環球樞紐。
國立研究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去年7月宣布,將在5年內撥出3億3000萬元推動環境及水務科技的發展。
貿工部政務部長易華仁昨早宣布,將投入其中的6000萬元開發世界級研究中心,以進行水研究並栽培研究生。
國大—代爾夫特水務研究聯盟(Singapore-Delft Water Alliance)是首個應運而生的研究中心。新中心今年4月起步,主要將使用國大現有的水利實驗室進行模擬測試及電腦分析。
中心將著手研究的項目,包括用來填海的泥沙被海浪衝走的速度、河底植物減緩河流速度的功效、測量水質的儀器、海浪及季候風預測和綜合水源管理。
國大校長施春風教授說:「我們要進行的是跨學科的全方位研究,中心由土木工程系的維拉丹(Vladan)副教授領導,而法學院、醫學院、化學系等學科的教職員也將參與研究,探討環繞水務業的公共衛生問題、淨化處理過程、水域法律糾紛等課題。」
公用事業局總裁兼環境及水務業發展理事會執行理事長邱鼎財在籤署儀式上說:「本局將開放新加坡水域,讓中心實地測試研究成果。日後,中心就可以有效地把新成果出口到急需水科技以持續成長的其他亞洲國家。」
代爾夫特水利公司董事長赫魯恩(Groen)受訪時說:「我們跟荷蘭和其他歐美國家的多所大學都有研究項目。這次來新希望能更了解熱帶水域的特別屬性。」
荷蘭駐新加坡代大使可然(Kraan)和數十名荷蘭政商界代表,見證了籤署儀式。● 遊潤恬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