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水的故事

2021-02-12 星傳媒

2008年5月,我和32名同志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參加培訓學習。在為期兩周的時間裡,我們聆聽了多名教授、專家、議員的授課,實地參觀考察了城市重建局,建屋發展局和新生水廠。

在學習考察中,我一方面加深了對新加坡國情的了解,另一方面對他們在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所採取的非凡舉措,所創造的驚人奇蹟,無不感到驚嘆,可以說,短短半月,新加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水的故事。

新加坡是一個彈丸小國,也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國土面積不到700平方公裡,資源十分貧乏,連日用的淡水,填海的泥沙,建築的砂石都得依靠進口。李光耀曾說「新加坡是人家口中的小蝦米」。

鄰國馬來西亞曾在報紙上刊登過一幅漫畫,畫中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正在洗澡,而左邊是馬來西亞總理把冷水龍頭關了,右邊是印尼總統把熱水龍頭關了,李光耀脫光了衣服,一臉的無奈。

據說,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遇到大旱,那時候的新加坡還有農田,一個農民站在烈日下,腳下是乾裂的土地,枯死的莊稼,而政府當時只能半天供水,半天停水,遠遠不能滿足灌溉的需要,農民只好望天叫娘,抱頭痛哭。

有一件事讓新加坡人特別揪心,每年十月前後,印尼大片的土地墾荒,會出現大面積的秸杆林草焚燒,濃煙便吹向新加坡,新加坡人不得不忍受一段煙霧籠罩的日子,儘管鄰國的煙毒令新加坡人深受其害,而又無言以對,一旦提出交涉,印尼馬上就要禁止陸沙出口。可憐的新加坡只好打掉牙往肚裡吞,可見其憂患之深,多麼可怕。

水是生命之源,作為一個沒有淡水資源的國度,可想而知,是沒有生存可言的。因此,水,是新加坡人最大的憂患。總理李顯龍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字,赫然寫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提醒市民時刻保持憂患意識。他們為水而憂,視水為命。從建國的第一天起,就將淡水資源的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將為市民提供安全和充足的飲用水源作為最大的民生,最優先考量的大事。

於是,幾十年來,新加坡政府始終秉承四大「國家水喉」計劃,即雨水收集、淡水進口、海水淡化和汙水再利用。

新加坡雨量充沛,每年降雨量高達2300多毫米。但由於面積狹小,人口稠密,加上缺乏完備的雨水收集系統,集雨甚少,基本上是下多少流失多少。後來,他們首先實行了雨汙分流,然後逐步建立健全了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通過運河、溝渠、管網引至17座大小不等的水庫,再進行過濾、消毒處理,進入供水管網。目前島內集水區的面積已達到90%。

海水淡化。就是利用一種叫做「反滲透」的先進技術,將一種薄膜的具有多孔結構的「反滲透」,作為核心部件,在加壓條件下,薄膜只能讓水通過,把鹽類物質拒絕於薄膜之外,這樣淡水和鹽類絕然分開。目前,新加坡已建立三座海水淡化廠,日產淡水超過45億立方米,為世界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新生水源。就是利用過濾和逆滲透兩項先進技術,對生產生活汙水進行循環利用。新生水開始主要用於工業,後來經過專家反覆鑑定,新生水的各項指標都優於自來水,清潔度至少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高出50倍,新加坡市民大多也能接受新生水作為自來水。

那年,我們實地參觀了新生水廠,當時工作人員發給我們一瓶新生水,很幽默的說,這就是衛生局下水道裡流出的水,要我們喝喝看。還說,每個人用過的水都有可能為另一個人繼續飲用,他們把這種循環稱為IPC。

他們考慮到人們的心理障礙,把新生水主要作為非飲用水,只間接飲用,即在飲用水源中摻入1%的新生水。

儘管新加坡採取諸多辦法,千方百計解決淡水水源問題,但由於從馬來西亞進口水的協議為100年,2061年才能到期,因此,目前仍有50%的淡水從馬來西亞進口。

在新加坡還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剛到新加坡的遊客,搭乘計程車到達目的地後,隨手把一根菸蒂丟在路邊的下水道旁,警察過來要他撿起菸頭,並罰款200新元,遊客不服,一腳把菸蒂踢進了下水道,警察告訴他,現在罰款是500新元,因為從這些下水道收集的雨水,經過水廠加工後,就是新加坡人飲用的水,所以要重罰。

管水節水工程,不僅受法律保護,而且是新加坡人的一種行為自覺。政府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技術的「四管齊下」的措施,迫使居民節約用水。比如家庭廁所按蹲位收取排汙費;洗澡泡澡提倡淋浴代替盆浴,並將洗澡水、洗衣水收集起來,用於衝馬桶;洗菜水用於澆花澆菜;洗米水用於洗碗筷;衝水馬桶統統改為節水型,並縮小水箱的容量,等等一系列節水措施,都已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

新加坡,經過50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貨櫃碼頭和計算機硬碟生產國,第二大鑽井平臺生產基地,第三大煉油中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和享譽全球的水務中樞。

蕞爾小國,毫無資源,無中生存,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先進發達之國。不得不令人驚嘆,使人折服。其中讓我刻骨銘心、永世難忘的是關於「水」的故事。

相關焦點

  • 一個普通人與新加坡的故事
    一個普通人與新加坡的故事 2015-03-23 19:22:063月23日電 題:一個普通人與新加坡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 趙勝玉  3月20日剛剛生下一個健康女嬰的柯欣穎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興奮中顯得有些憂傷。
  • 新加坡如何解決水的後顧之憂
    作為萬物之源,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水資源利用量的急劇上升,越來越多的國家出現了水危機,不僅嚴重製約著經濟的發展,而且威脅著人類生存。為了應對嚴峻的用水形勢,不同國家和地區正紛紛採取措施加強水資源管理  如果跟你說新加坡是個缺水的國家,可能沒有人會相信,但是新加坡確實曾經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倒數第二的國家。
  • 未雨綢繆以水為先 新加坡化解水危機啟示錄
    新加坡治水啟示錄面對中國華北地區水資源堪憂的狀況,筆者認為,只要未雨綢繆,規劃以水為先,這一地區所面臨的水問題完全可以得到有效解決,而新加坡成功化解水危機的經驗亦能提供若干啟示文
  • 3個真實的故事,看新加坡富豪如何教育子女
    分享三個小故事,來看看新加坡富豪們是如何做的……」2015年,在新加坡辦一個課程,中午吃中餐,同桌的是幾個新加坡比較有名的企業家和企業家太太,當中還有一位中國爸爸和他正在新加坡留學的上中學的兒子。這個中國爸爸以前在中國有自己的企業,財富自由後來新加坡給兒子陪讀。
  • 新加坡成功故事夏令營來華招人
    許志順介紹新加坡教育情況以及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 孟繁祝 攝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學生正成為國際教育市場爭搶的香餑餑。新加坡成功故事媒體見面會28日在北京舉行。這是這一面向國際學生的夏令營首次來到中國招生。新加坡成功故事總裁許志順分享了新加坡的教育發展情況。他表示,說不是看中中國市場是騙人的。但目前該夏令營中的中國學生確實偏少,希望更多中國學生加入,讓該夏令營更國際化、更多元。
  • 新加坡華裔導遊「推銷」新家園 故事引人入勝
    中新網2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說起導遊,想必所有人都不陌生。即便是在網絡信息泛濫的今日、背包獨闖盛行的年代,導遊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視。他們善於捕捉細節,吸納最新資訊,而他們娓娓道來的故事總是那麼引人入勝。近年來,新移民逐漸活躍於新加坡本地導遊行業。
  • 給水排水 |他山之石:新加坡城市水管理經驗與啟示
    梳理了新加坡城市水管理的系統化發展歷程,總結了新加坡在規劃利用、法制建設、監管實施、宣傳教育等方面治水經驗,從推進綜合規劃、完善政策體系、強化監管手段、創新運營模式、倡導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對我國城市水管理工作的相關建議。新加坡地處東南亞,四面環海,是一個城市島國,國土面積719 km2,熱帶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2 400 mm。
  • 新加坡:三方聯合設中心研究與水相關項目
    5年撥款6400萬元  新加坡國立大學、荷蘭代爾夫特水利公司(Delft Hydraulics)與公用事業局昨天下午籤署聯盟協議,承諾在5年內撥出6400萬元成立研究中心,進行水利、水文地理、水質及水底生態的研究,和水資料及政策的分析。  中心將在未來7年聘請70名研究員,並栽培40名博士生及360名碩士生,以滿足新加坡在水務方面的專才需要。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應該說是整個新加坡最有故事的建築物了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應該說是整個新加坡最有故事的建築物。它由新加坡前高等法院和新加坡政府大廈改建而成,兩棟建築一棟建於1926,一棟建於1936(沒記錯的話,相差十年),那時的新加坡還處在在英國殖民時期,所以保留了歐式的感覺,看那大大的羅馬柱就知道了,包括一磚一瓦,木質天花吊燈還有扶手,都在時間的緯度裡默默地走向百年。
  • GE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共同建立GE-NUS水技術中心
    建立後的中心將位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內,致力於開發解決全球水資源匱乏的先進技術。GE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共同投資1億5千萬新加坡元(1億美元)建立GE-NUS新加坡水技術中心。GE的技術專家和工程師們將在該中心內開發新的解決方案以實現低能耗海水淡化,水資源回收和更高效的水回用解決方案。該中心的成立將推動水處理行業的基礎技術研究和創新成果產出,同時也將推動政府和行業間密切合作。
  • 看好中國市場潛力,新加坡「成功故事」來華爭搶夏令營生源
    新加坡成功故事總裁許志順芥末堆3月28日訊,今日下午,新加坡成功故事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功故事」)在北京舉行媒體見面會,在中國推廣新加坡夏令營項目。此外,成功故事還透露,已與CUCAS-來華留學網籤署諒解備忘錄,將為新加坡及東南亞學生提供來華留學諮詢服務。成功故事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總部在新加坡的教育諮詢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夏令營項目和留學諮詢服務。據介紹,夏令營項目在服務全球200多名學生中,中國學生只有20多名,此次是成功故事來北京的首個媒體見面會,希望能拓展中國市場。
  • 新加坡面向全球市場呈現700多小時引人入勝的亞洲故事
    亞洲電視論壇是正在開展的新加坡媒體節 (Singapore Media Festival)的一部分。 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nfo-communications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IMDA」)通過涉及各種類型題材的50多部電影與電視節目的內容呈現共700多小時引人入勝的亞洲故事。
  • 新加坡將首次舉辦學前華文教師故事教具製作比賽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為激勵學前老師使用創意教具教華文,新加坡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CPCLL)將首次舉辦新加坡學前華文教師故事教具製作比賽。比賽的宗旨為提高學前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開發創意故事教學方法,以激發幼兒聽故事和講故事的興趣。
  • 新加坡海水淡化項目對中國水治理PPP模式的啟示
    在此,我們希望通過對新加坡新泉海水淡化廠(SingSpring desalination)PPP項目的分析,總結促成水治理領域PPP項目成功的因素,為中國此類項目的良性發展提供參考依據。2.案例分析:新加坡新泉海水淡化項目
  • 新加坡-博物館
    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 ArtScience Museum  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博物館,主要展出人類在藝術與科學、媒體與技術、設計與建築等多方面的成就與影響。激發參觀者探求洞悉大自然的智慧和通過人類文明塑造各種經驗的新想法與新方法。
  • 檢測出溴酸鹽 新加坡召回一款進口蘇打水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6月2日,新加坡食品局(SFA)發布召回通知,召回一款從泰國進口的蘇打水,因為產品中檢測出了溴酸鹽。   產品名稱為Chang Soda Water,淨含量為325ml。新加坡食品局已指示進口商Yen Investments Pte Ltd對受影響產品實施召回。目前召回工作仍在進行中。   據了解,攝入過量的溴酸鹽會導致噁心、嘔吐和腹痛等胃腸道疾病症狀。   根據新加坡食品法規,包括瓶裝水在內的食品不允許含有任何附帶成分,如溴酸鹽。新加坡食品局提醒已購買該產品的消費者,不要食用上述召回產品。
  • 新加坡:青島啤酒海藻蘇打水「揚帆出海」第一站海洋健康 全球共享
    青島啤酒出品的海藻蘇打水健康價值受到海外市場認可。在新加坡,這款產品又增添了一個嶄新的認證關鍵詞,那就是「健康」。近日, HPB (新加坡健康促進局) 批准青島啤酒生產的「TSINGTAO蘇打水」使用HCS標識(HealthierChoice Symbol,中文譯「健康優選」標誌)。作為海藻蘇打水走出海外的第一站,目前,這款有著海洋般蔚藍色包裝的青島啤酒蘇打水飲品,已經出現在了新加坡各大商場、超市的貨架之上。
  • 新加坡學生研製新型故事書 助幼兒學習中英文
    一名幼兒在使用這本童話故事書。(新加坡《聯合早報》/嚴宣融 攝) 中國僑網2月23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發文章稱,近日,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學生的新發明,讓幼兒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他們通過擴增實境科技,讓故事書中的人物「活」了起來。
  • 新加坡華人移民育兒故事:民間禁忌多需入鄉隨俗
    中新網5月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隨著年輕一代新移民數量的增多,越來越多新移民選擇在本地生產、育兒,也有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看重新加坡的教育模式,及早為孩子規劃了新加坡式的教育和生活。記者近日訪問三個華人新移民家庭,聽聽他們的育兒故事,分享他們的育兒心得。
  • 無錫藍藻思索:新加坡的經驗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長雅國博士說:「現在我們已經解決了切身的水供問題,我們視李光耀水源獎為新加坡開發和鼓勵更多具創意的水務方案所作出的努力,希望能夠改善全球人民的生活。」 新加坡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全世界聽,故事的內容是新加坡怎樣憑著堅定的意志逆境求存,絕處逢生,這個故事就叫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