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總說CPTPP是為了牽制中國,但現實是…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陳言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言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國外長王毅於11月24日、25日兩天訪問日本,26日、27日訪問韓國。構築穩定的東亞關係是這次訪日的主要目的。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進入11月以後,日本是東亞國家中唯一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特別是20日以後,日本每天的新冠確診人數在2000人以上,每天死亡人數也基本在10人以上。此時去日本訪問,應該是對日本戰疫的最大支持,也表示了中國相信日本能戰勝疫情的信心。

安倍扔下了一個爛攤子

在連續工作一百五十天的情況下,眼看著日本疫情已經不能在自己的治理下得到控制,時任首相的安倍晉三選擇了託病辭職的方式,在9月突然宣布身體小有不適,離開了首相府。

安倍留下的是一個相當破爛的攤子。由於不能控制疫情,導致日本在4月和8月分別出現兩次疫情高峰,安倍本人的辭職正好處於第二波疫情的高峰期。日本醫學專家預測11月前後將出現第三波高峰,而且從以往的經驗看,第三波的影響很可能超過前兩波。以安倍政府採取的南轅北轍方式——中小學停課、發兩個棉紗口罩、每人發10萬日元,顯然並不能防止疫情的傳播。第三波疫情到來之時,日本更加束手無策。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2020年11月17日

因此,日本經濟出現嚴重下滑。按日本內閤府公布的相關數字,安倍治下的2020年第二季度(4-6月),GDP按年率算,比上個季度降低了28.8%,第三季度(7-9月),雖然比上個季度恢復不少,但僅僅是過於下滑迅速後出現的一點反彈,並不意味著經濟出現好轉勢頭。安倍也正是在這樣的經濟狀況下,宣布辭職的。

在政治方面,安倍掌權長達近8年,其個人權力的集中,讓政治運轉日益僵化,經濟利益向安倍周邊傾斜。除了多年一直沒有說清的森友學園、加計學園醜聞之外,安倍又多了一個借賞櫻會賄賂選民的嫌疑。國內政治銅臭味燻天。在外交方面,一直堅持的日美軍事同盟,現在成了美國川普總統向日本開口要錢的工具;日韓關係倒退到了戰後最險惡的境地;日俄關係中普京沒讓安倍佔到一丁點便宜。貌似深諳外交之術的安倍,實際上讓日本在大國之間、近鄰之間的處境十分不利。

接替安倍上陣的菅義偉,並非民選首相,禪讓的首相職位,使其在處理經濟、政治及外交問題時比安倍更不自如。疫情在菅掌權後也變得越來越不可控,經濟每況愈下。安倍留下的爛攤子收拾起來已經很不容易,何況外交也非菅義偉的特長。眼看美國即將迎來政權更替,用熱臉貼川普冷屁股的安倍對美外交,不會在明年得到拜登政府的承認。日本外交面臨著新的轉型,需要首先調整和中國的關係。

11月25日,王毅外長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會晤。圖自中國外交部網站

菅義偉開始尋找穩定中日關係的途徑

兩天的訪日行程中,王毅外長拜會了菅義偉首相和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自民黨三巨頭之一的幹事長二階俊博、前首相福田康夫,並與他們進行深入會談。從中日雙方外交部門公布的成果看,王毅外長的訪日為中日在政治、經濟、防疫、體育各個方面的合作鋪墊了新的基礎。

在外交部的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王毅外長談的的相關內容。筆者將主要內容歸納為:

1)努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2)攜手抗擊疫情,開展醫療藥物方面合作;

3)明年適時舉行新一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4)共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早日生效;

5)支持對方舉辦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

6)啟動兩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

日本外務省在外長會談後,有一個記者見面會,茂木敏充大臣針對中日兩國外長進行的90分鐘會談做了非常詳盡的匯報()。在六項具體成果方面,中日雙方使用的詞彙有些地方略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日本方面在內宣上,考慮到主要輿論對華評價負面,政府需要顯示強硬,外務省用了較多的篇幅,談了海洋及安全保障問題。

日本媒體注意到,在中日外長記者會的電視直播節目中,王毅外長談到東海問題時表示,「我們繼續希望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將東海建設成和平之海、友好之海、合作之海」,顯示了中國對日本媒體炒作東海問題的態度。

穩定的中日關係,基礎是經濟

中日分別為世界第二及第三經濟大國,不存在兩國直接發生軍事衝突的巨大矛盾,為世界經濟做貢獻是兩國的共同願望。

就在王毅外長訪日前,11月15日,RCEP在經過了8年的艱苦談判後,東協10國及中日韓澳新5國籤署協定。緊接著,在11月20日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表達了「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態度。王毅外長訪問日本,自然要談及RCEP之後,中日韓自貿區及CPTPP問題。

就中日兩國發表的相關信息而言,中日在籤訂RCEP之後,雙方將儘快合作讓協定生效。日本經產大臣在CPTPP問題上,對日本媒體表示,該體制是開放的,希望更多國家參與進來。日本媒體每次談及CPTPP,一定要加上一句,其成立的目的在於牽制中國。但主要成員之一的美國早在4年前就宣布退出該談判,以日本一國加上十個小國的力量,在經濟上牽制中國無從談起。11月20日中國表明的態度也讓日本媒體在CPTPP問題上所作的解釋,顯得蒼白無力。

此前筆者採訪過日本的相關官員,他們認為RCEP之後就是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再之後是CPTPP的加入問題。因為從自由貿易的稅率來看,CPTPP 100%免稅,而RCEP在91%左右,中間有一個中日韓自貿區,正好成為實現完全自由貿易前的一個臺階。並非中國不能參加CPTPP,如果在政治體制等方面和中國相似的越南等國家能夠參加,中國的加入本該不是問題。

中國的問題在於自身經濟規模、產業所涉及的範圍、發展速度等超乎其他國家,對一個經濟協定的影響極為重大。不是日本提倡搞一個經濟協定就能牽制中國,而是沒有中國參加的經濟協定,能在國際經濟中發揮的作用實在有限。很多國際經濟組織也只有中國參加以後,才可以真正算作一個有影響力的組織。

通過提升門檻來限制中國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讓美國回心轉意、重組TPP,用美國的力量來牽制中國,這樣的呼聲在今天的日本依舊存在,執政黨中也有國會議員竭力鼓吹孤立中國。但是,日本在經濟發展道路上出現的停滯,在疫情中看不到解決的希望,諸如此類的呼聲、議員謀劃不一定能發揮作用。

也只有建立穩定的中日經濟關係,日本才能走出經濟停滯。王毅外長訪日期間,日本政黨、政府重要官員反覆表達的就是希望中日關係穩定。

11月2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接見到訪的中國外長王毅。圖自中國外交部網站

先行於中日的中韓經濟交往

11月25日晚,王毅外長乘專機離開日本到達韓國,26日、27日在韓國展開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王毅外長在韓國拜會了文在寅總統,以及外長康京和、前總理李海瓚、議長樸炳錫,並進行會談,特別是與康外長的會談中達成了10項共識。

韓國是今年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談的主席國。因為日本在半導體材料上對韓國實行禁運,導致日韓關係大步倒退。韓國方面做過較多的努力,但日本不論是政治家還是輿論,對韓國的態度相當嚴厲,兩國關係似無好轉跡象。

中韓關係中,韓國與日本同樣為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同盟國,政治家及輿論在意識形態上保持與日美完全一致,但經濟上韓國輿論沒有像日本那樣,將CPTPP看成牽制中國的工具,韓國本身也不是TPP及後來的CPTPP的成員。

在經濟規模上,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的2019年各國GDP統計數字,中國為14.71萬億美元,日本5.08萬億美元,韓國1.64萬億美元。韓國的GDP大致為日本的三分之一,但中韓貿易在2019年為2845億美元,中日貿易只有3039億美元。就日韓經濟規模來看,中日之間的貿易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換句話說,日本與中國的經濟如果想達中韓的程度,今後能做的事還非常多。

2020年11月,王毅外長訪問日韓,讓外界看到籤署RCEP之後的中日韓在經濟上有了新的發展機遇。中韓於2015年籤署FTA協定,促使兩國經濟往來變得極為緊密。中日之間尚無直接的FTA協定,相信今後會加大談判力度。

構築穩定的中日韓關係,首先需要有經濟做堅實的鋪墊。

來源|觀察者網

熱點視頻推薦��

��

原標題:《日媒總說CPTPP是為了牽制中國,但現實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日本潛艇將停靠菲港口 日媒:意在南海牽制中國
    資料圖:菲律賓軍方重啟蘇比克灣軍事基地用途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 日媒稱,從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士處獲悉,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計劃於4月停靠面臨南海的菲律賓蘇比克灣。日媒稱這一舉動「有牽制持續進入南海的中國的意圖」。據日本《朝日新聞》3月3日報導,蘇比克灣是軍事要塞,在1992年之前擁有美國全球最大規模的海軍基地。美軍1月也有核潛艇在此停靠。海上自衛隊潛艇靠港的另一個目的是展示日美合作。不過,這不同於美軍艦船在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人工島12海裡以內航行以對抗中國主張的「航行自由作戰」行動。
  • 日媒:日本潛艇將停靠菲港口 意在南海牽制中國
    【環球軍事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3月3日報導,從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士處獲悉,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計劃於4月停靠面臨南海的菲律賓蘇比克灣。潛艇將配合護衛艦的定期航海訓練,是15年來首次停靠菲律賓港口。日媒稱這一舉動「有牽制持續進入南海的中國的意圖」。蘇比克灣是軍事要塞,在1992年之前擁有美國全球最大規模的海軍基地。
  • 日本支援印尼在納土納群島建設漁港魚市 日媒:意在牽制中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朝日新聞》9月6日報導,正在訪問印尼的日本首相輔佐官和泉洋人,6日同印尼海洋與漁業部長蘇茜進行了會談。關於兩國早前達成一致的印尼離島開發與水產業振興的支援活動,雙方此次確認將於2018年起在納土納群島建設漁港和魚市。日媒稱,納土納群島周邊的專屬經濟區與「中國所主張的九段線」部分重合。
  • 印尼構想在南海納土納群島建潛艇基地 日媒臆測:牽制中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6月30日報導,印度尼西亞政治法律和安全事務統籌部長盧胡特29日向媒體透露了在南海南端的納土納群島建設潛艇基地的構想。日媒報導稱,一旦潛艇基地建成,印尼的海洋警備機制將得到大幅強化,會對持續在納土納群島海域作業的中國漁船形成牽制。盧胡特是佐科總統親信中的親信。
  • 日媒稱波爾連克林高遠馬龍一半功勞是日本選手牽制
    中國觀眾對波爾並不陌生,12年前就是他擊敗巔峰期的「二王一李」奪冠的,當時的轟動效應比現在還要大,當然波爾也就是那時候上了中國桌球隊的重點名單,然後就進入了眾所周知的中國隊連敗對手名單。波爾這次在中國隊身上鐵樹開花讓韓媒《桌球世界》覺得很蹊蹺:中國兩位選手的水平我們都清楚,他們連續兩個3比1被逆轉,而且完成這一奇蹟的是德國老將,真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 日媒稱自衛隊護衛艦停靠蘇比克灣意在牽制中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被認為是準航母的「伊勢」號護衛艦26日駛入菲律賓蘇比克灣(法新社)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海上自衛隊「伊勢」號大型護衛艦26日停靠菲律賓呂宋島蘇比克灣另一方面,中國則對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的動向繃緊了神經。據日本《每日新聞》4月27日報導,美軍曾在蘇比克灣設立過大型基地,但在1992年之前就從蘇比克灣等基地完全撤出。菲律賓國防相關人士認為:「正是因為失去了美國的存在,才導致中國的海洋活動增加。」報導稱,為此,菲律賓加緊重建與美軍的同盟關係,於2014年與美國締結了新的美菲軍事協定,允許美軍重新駐留。
  • 日媒爆料:日本自衛隊首次秘密向中國南海派出潛艇
    據日本《朝日新聞》9月17日報導稱,日本防衛省曾將隸屬於海上自衛隊的潛水艇秘密派往中國南海,使其與長期航行在東南亞周邊海域的護衛艦編隊匯合,並於本月13日進行了反潛訓練。通常,海上自衛隊的反潛訓練都是在日本周邊海域進行,此次是日本首次向中國南海派出潛水艇。
  • 日媒:日本計劃在衝繩島部署飛彈部隊 對中國軍艦「兩面夾擊」
    日媒報導稱,針對中國軍艦在宮古海峽航行成「常態化」,日本政府此前已決定在宮古島部署該飛彈部隊,此次計劃在衝繩本島也部署,是為了對中國軍艦「兩面夾擊」,以進行牽制。2008年11月,中國海軍4艘艦艇首次經由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此後,中方軍艦前往東海及太平洋時「頻繁」在宮古海峽周邊航行。
  • 日媒:日本海自護衛艦和潛艇計劃4月進入南海 停靠蘇比克灣
    天皇夫婦將在訪問期間悼念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菲兩國的死難者,展示對和平的祈願。(東方IC版權圖片 請勿轉載)日媒稱,從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士處獲悉,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計劃於4月停靠面臨南海的菲律賓蘇比克灣。潛艇將配合護衛艦的定期航海訓練,是15年來首次停靠菲律賓港口。日媒稱這一舉動「有牽制持續進入南海的中國的意圖」。
  • 日媒:中國以南京大屠殺「申遺」支援韓國共鬥日本(七)
    分析還說,「中韓傳媒都報導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快可能在6月訪韓,看來近來與日、美、東南亞多國圍繞東海、南海主權的對立深化中加強了外交孤立感的中國,有意把批評日本慰安婦等歷史問題作禮物,加強與韓國在歷史糾紛戰上的共鬥關係」。
  • 中國為對付印度入侵尼泊爾?印媒暴露一個尷尬事實
    9月20日,突然有多家印媒報導稱,中國軍隊在尼泊爾的胡姆拉地區秘密修建了九座建築,被尼泊爾人發現後還拒絕當地村民靠近,還說尼泊爾安全部隊和有關部門已經趕赴現場等。「今日印度」網站將此事與中印邊境對峙聯繫起來,認為這是中國謀求在邊境上對印度取得優勢的努力的一部分。
  • 胤祥的女兒,為何會被雍正收養在宮中,難道是為了牽制胤祥?
    由上可知,雍正對於胤祥是尤為鍾愛的,更是信賴有加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已是親密無間,是哥哥疼弟弟,弟弟敬哥哥。雍正、胤祥兄弟君臣之間的至誠相待和忠心以報,在歷代封建王朝中都是極為少見的,而世人也經常用「棠棣情深」來形容二人的兄弟情誼。
  • 誰說應試教育不行?中國關鍵數據超越美國,日媒:位居世界第一
    長久以來一直有人說中國的應試教育會扼殺孩子的天性,會導致中國人喪失創造能力,更是有不少人對於歐美的素質教育大力推崇,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據WIPO表示,中國的一項關鍵數據已經超越美國,日媒更是對此高呼,中國在該方面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而他們所說的就是專利申請量。
  • 出海記|日媒:日本商家春節黃金周接入支付寶掃福吸引中國遊客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日媒稱,春節黃金周臨近,各國商家為了迎接中國遊客積極籌備。日本是歷年的出境遊熱門目的地,今年,為了搶佔中國春節期間的遊客生意,商戰已經打響,有商家不僅擺出了會說中文的機器人服務生,還貼出福字供中國遊客掃福,並接入了支付寶以方便顧客付款。據日本富士電視臺2月9日報導,舞龍舞獅,放鞭炮,紅燈籠,這些中國春節用以增添年味的元素去年起就已經出現在了日本的商圈裡。
  • 為了對付中國 日本想讓解散百年英日同盟復活
    【觀察者網綜合】據日媒12月15日報導,日本政府開始加強日英防衛合作。近期將擴大自衛隊和英軍的聯合訓練。日方準備深化與美國以外友好國家之間的合作,以期完善著眼於中國和朝鮮的安全保障體制。其基礎是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發表的戰略構想。安倍對中國增強軍備敲響了警鐘,呼籲以往進入世界各地的英國和法國「重返」亞太地區。然而,經濟領域加強對華依賴的英國能否採取一致步調尚是未知數。
  • 美媒說了大實話:中國在「提供」,美國卻在「斷供」
    【海評面】美媒說了大實話:中國在「提供」,美國卻在「斷供」摘要:一段時間以來,為了「疫苗霸權」,白宮煞費苦心。5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 認清現實!對華「脫鉤」不切實際?美媒:連美國國旗都是中國製造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表示,美國已經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並且他表明,中國想要在2049年之前,打造一個"世界級軍隊",目的是為了"掌控亞洲"。美國政客動作不斷除開美國總統以及戰略司令部司令發表對華看法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同樣在全球各地展開"攻勢"。
  • 日媒:中國年輕人的字幕組有了強勁對手
    由於新冠疫情不斷蔓延,日中兩國的交流目前很多方面受到限制。儘管如此,日本的影視劇和動漫及偶像團體等亞文化在網絡上依然受到中國年輕人追捧。在日本掀起熱議話題的一些作品,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在中國的視頻網站上。不過,日本的這些作品被引進時,必須要將其翻譯成中文並添加上漢語字幕。這類工作最初是由官方的翻譯團隊製作完成的,但隨著作品越來越多湧入,官方團隊來不及翻譯這麼多東西。
  • 這份全球排名公布後,美媒終於認清現實:這次,中國才是真正贏家
    據環球時報9月4日報導,美媒《福布斯》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題目為「世界大學排名將牛津大學置於榜首,但隨著美國(排名)下降,中國才是真正的贏家」。由此可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這份全球高校排名之後,美媒終於認清現實,承認這次「中國才是全球排行榜上的真正贏家」。
  • 日媒:蔡英文稱期待與安倍合作 欲借日抗衡大陸
    日媒稱,蔡英文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相當有國際視野與意志力,期待與安倍合作,強化關係並促進區域和平穩定;經濟議題上,非常期待加大與日本合作力道。  據臺灣「中央社」10月7日報導,蔡英文表示,與日本關係無論是從地緣政治或以歷史角度看,雙方在實質交流與人民往來方面非常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