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GDP進入10萬億俱樂部,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玩家。然而唱了很多年「中國崩潰論」的西方國家,卻突然調轉過頭,開始千方百計給中國按上「發達國家」的帽子。
為了把中國趕出「發展中國家」的隊伍,最近與中國摩擦不斷的美國,開始施壓世界銀行,要求提高對中國貸款的成本,從而減少對中國的貸款援助。
西方國家關於中國「發達國家責任」論,背後顯然有著十分複雜的心態。雖然中國這些年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但中國仍然是名副其實的發展中國家。
2017 年,中國GDP達到12.25 萬億美元,在總量上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但中國的人均GDP僅8000美元多一點,居世界平均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甚至僅為美國(57638美元)的1/7,這與西方堅稱的中國是發達國家指標,差距很懸殊。
目前,中國汽車擁有量每百戶為29.7輛,和發達的歐美相比,甚至還不及它們的零頭。美國平均每戶居民汽車擁有量就超過了兩輛,歐洲略微低一些,但平均每戶也超過了1.5輛。
經過多年的追趕,中國產業競爭力依然不強,技術含量仍較低,創新能力更是十足的短板。在國際分工中,美國、日本、歐洲佔優勢的格局尚未改變,中國依舊處於不利的地位。
近些年,雖然中國在一些基礎領域甚至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躍升,但整體來看,中國科技創新仍處於跟跑階段,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巨大的差距。甚至中國現代化所需的80%的關鍵技術,多數高端裝備以及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都依賴進口。
中國目前取得了令世界驚豔的成績,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對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產生了誤判。因為西方國家鼓吹中國是發達國家,就是為了捧殺中國,讓中國進入西方「發達國家責任」論的圈套,最後毀掉中國數十年的建設成果。對此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