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奧·裡奧斯文章:西方指責中國「疫苗外交」毫無道理

2020-12-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2月2日發表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的一篇題為《中國:從口罩到疫苗》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和其他東方國家眼下正在向西方發達國家證明,在抗擊這場大流行中,它們展現出了較高的管理水平。全文摘編如下:

大流行暴發之初,當全世界人還在用一塊布當作口罩時,中國口罩卻成為被指責的對象。批評之聲指出中國口罩是其外交手段,目的是展示中國實力,提升自身戰略影響力。眼下有了疫苗,情況依然如此。中國被指責利用新冠疫苗作為戰略手段壓制批評之聲。

但事實是,如果真如這些指責所說,那中國的戰略也太過愚蠢。因為即便在疫苗方面給予一些國家優先使用權,也無法防止某些國家之後過河拆橋,更無法堵住某些國家下一任政府之口,而且也無法解釋為何像巴西博索納羅政府這樣對中國採取好戰言論的政府也被列入優先使用名單。然而即使是這樣,中國研發的疫苗依然被視為該國在中東、東南亞和拉美擴大戰略影響力的工具。

西方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贏得這場疫苗研發競賽。如果按照大多數西方媒體的意見,發動強大的宣傳攻勢,或許能如願以償。在沒有足夠科學驗證的情況下,到處充斥著有關輝瑞和生物新技術公司、阿斯利康或莫德納的疫苗研發進展的消息。而其他競爭者的研發進展則被放在次要地位。

與中國人相反,西方的「團結」始於美國,始於科研領頭羊企業,例如輝瑞、莫德納和強生。首先是美國,然後是那些有能力為疫苗埋單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推出了全球新冠疫苗計劃,中國把本國研發的疫苗作為一項「全球公共產品」,但美國卻以該組織被中國「操縱」為由退出世衛組織。

除了地緣政治利益外,這場競賽中還存在經濟利益的競爭,尤其是西方大型製藥企業希望竭盡全力維護其霸主地位。在世界500強企業當中,最大的10家醫藥公司的利潤額超過了其他490家公司的利潤總和。醫藥市場由發達國家的大公司主導,其利潤甚至超過了軍售或電信行業。

中國和其他東方國家眼下正在向西方發達國家證明,在抗擊這場大流行中,它們展現出了較高的管理水平。當所有人都在科學面前低頭,不得不承認病毒有多個來源的時候,中國等國值得更高的評價,尤其是在我們看到歐美國家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飆升,但卻無法調動足夠的醫療資源根除疫情的情況下。

相關焦點

  • 胡利奧·裡奧斯文章:西方應深入學習中國脫貧模式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1月27日發表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的題為《一個沒有極端貧困的中國》的文章稱,西方應深入學習中國脫貧模式。全文摘編如下:幾天前,中國發布消息稱,該國最後一批貧困縣已經脫貧。由此,中國幾代人的堅持讓數億人擺脫了發展不足和貧困的痛苦。中國近年來的發展使人很難對它做到這一點表示懷疑:中國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而且比聯合國2030年議程確定的目標提前10年實現。中國的貧困線設定為年收入約4000元人民幣。
  • 土耳其菲律賓急購中國疫苗,土外長:中國疫苗安全有效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唐湘】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14日在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電話時表示,土方認為中方的疫苗安全有效,已宣布將從中國緊急採購,願就此同中方加強合作。菲律賓政府14日也表示,希望在本周與北京科興公司達成協議,採購2500萬劑新冠疫苗。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先把字寫對了再說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觀察者網訊)12月8日,德國《每日鏡報》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發批評性文章,指責所謂的中國「戰狼外交」。 於是文章就拿中國駐德使館這份聲明大做文章,稱中國做出「過於激烈的反應」,污衊中國「攻擊人權委員會」。文章還引用德國反華議員的話指責中國外交官「舉止具有侵略性」,稱中國在搞「戰狼外交」。 但全文最引人注意的還是佔據了近半個版面的紅色漢字「杈」字。根據一旁小字的介紹,這個漢字是「強大的標誌」,象徵著「權力」(Macht)。
  • 胡利奧·裡奧斯:美國遏制政策是中美關係惡化主因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導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8月31日刊發題為《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文,作者為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文章摘編如下:我們不應忽視以下事實:在2002至2012年,當前趨勢就隱約可見,中美對抗有長期存在的可能性。例如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就提出了「轉向亞洲」政策,希拉蕊·柯林頓2011年還在《外交政策》上公開發文,提出美國要在亞太地區實現軍事和外交上的再平衡。中美對抗也並非憑空發生。
  • 德媒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 卻把漢字寫錯
    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點,成為「杈」字,遭到許多讀者和網友嘲諷。《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篇文章刊登在8日出版的《每日鏡報》的第六版。
  • 疫苗外交即將開啟
    西方國家的疫苗掌握在私人醫藥企業手裡,私人醫藥企業掌握在資本家的手裡,從年初新冠肺炎大流行開始,他們就已經做好了狠賺一筆的打算和布局,不要指望這些人有同情心或者公德心,以盈利為目的是他們的職業道德,這個也無可厚非。
  • 胡利奧·裡奧斯:美操弄「臺北法案」牽制中國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導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28日在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發表文章稱,「2019年臺北法案」的籤署勢必導致中美之間緊張態勢再次升級。文章摘編如下:美國總統川普一方面回應中國的呼籲,表示應當與中國攜手共同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但另一方面卻籤署了「2019年臺北法案」。臺灣問題是中美雙邊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川普從任職之初就試圖利用這種敏感性,在諸多競爭領域牽制中國。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德國《每日鏡報》12月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這家對中國了解並不到位的德國媒體,盲目自信地在自己的版面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錯別字↓↓半個版面印著巨大紅色漢字「杈」字,解釋稱這個漢字是「強大的標誌,象徵著權力」。
  • 中國疫苗點燃全球希望,西方有人酸了,國外輿論炸鍋了,力挺中國
    中國國家藥監局日前批准國藥集團的一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北京、武漢等多個城市已開始對重點人群有序開展疫苗接種工作。此外,巴西、印尼等國也開始分發訂購的中國科興公司疫苗,並即將開啟大規模接種。對此,中國網援引英國廣播公司的評論稱,這讓世界向結束新冠疫情邁進一步。
  • 德國指責中國「戰狼外交」,漢字都寫錯了,哪來的勇氣?
    圖為德國報紙近日,據媒體報導,德國媒體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謠言題材照搬美國,為此有網友評論,漢字都寫錯了,啥也不懂還想造謠?西方刻意抹黑中國引眾怒,白宮也曾為此被大批專家炮轟,德國這是哪裡來的勇氣?德國人的嚴謹是世界公認的,但這次鬧出的大烏龍,實在和嚴謹扯不上關係,引用了錯誤的漢字,全報社卻沒有一個真正了解這種文字,以及使用它的國家的專業人士,指責也是依據美國媒體報導的憑空想像,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
  • 你們把疫苗都搶走了,我們可怎麼辦?還好有中國疫苗
    有西方媒體在疫苗的購買層面大做文章,抨擊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疫苗有「擴張影響力」的考量,並暗示中國有與美國一較高下的政治野心。「中國早就開始布局疫苗外交了。」(石英網)「向那些具有戰略價值的國家承諾優先提供疫苗,包括東南亞、拉美的重要政治經濟夥伴等,是為了以此增加自身的軟實力。」(VOA)「中國向貧窮國家提供疫苗,開展咄咄逼人的魅力攻勢了。」
  • 西方圍毆趙立堅和「戰狼外交」,說明踩痛了他們的尾巴
    「戰狼外交」成為2020年國際輿論場上的一個熱詞。西方大肆攻擊中國的「戰狼外交」。據德媒12月11日報導,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說,歐盟希望與美國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達成一致「對霸凌、恐嚇和脅迫式外交、『戰狼』外交說『不』。」
  • 零點解析丨美國疫苗接連出事,多國下定決心轉而急購中國疫苗
    經過長達一年時間的研發,多款疫苗進入到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疫苗都取得了關鍵性突破。輝瑞公司所生產的疫苗,遭西方國家哄搶。美國、英國以及澳大利亞都已經開始給民眾進行疫苗接種,可是輝瑞公司的疫苗安全性一直都不太可靠,這也成為了大家所關心的一個點。
  • 多國接納中國疫苗,歐洲國家也等不及,澳媒慌了:這是外交手段
    多個國家表達對中國疫苗的肯定面對如此惡劣的情況,全球各個國家對於新冠疫苗的狀況也變得越發關注,而這段時間以來,有關我國生產的新冠肺炎疫苗看可謂是頻傳捷報,在這樣的情況下,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表達了自身對於中國疫苗的認可,並且向中國進行了預定。
  • 唱衰中國疫苗,西方有什麼算計
    與此同時,由於尚未有中國企業或團隊公布疫苗的三期試驗數據,這也引來一些西方輿論的質疑,稱中國的疫苗研發缺乏「透明性」。俄羅斯總統已下令在下周結束前開始在全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但此前西方輿論對俄疫苗的態度也是猛「踩」。這種對新冠疫苗厚此薄彼的態度,自然引起相關領域專家和各國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反感。
  • 德媒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這個漢字卻寫錯了
    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點,成為「杈」字,遭到許多讀者和網友嘲諷。《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篇文章刊登在8日出版的《每日鏡報》的第六版。
  • 北京日報評論:一劑疫苗照見西方國家多少虛偽
    然而,疫情發生以來對我們百般抹黑的某些西方國家,如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污衊與挑撥,散布所謂「中國疫苗外交」言論。總結起來,這些中傷之詞主要包含幾層意思:其一,極力否定中國疫苗的有效性,一些西方政客毫無根據地宣稱中國疫苗是「無效」的,一些西方媒體則故意扭曲報導中國疫苗各期測試中的正常不良反應,聲稱中國疫苗安全性「不確定」;其二,極力詆毀中國希望與國際社會共享疫苗的真誠願望,公開造謠「中國以疫苗為要挾,懲罰與中國關係不好的國家」;其三,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宣稱「中國借疫苗拓展地緣政治影響力」。
  • ...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外國人:沒人再信抹黑中國疫苗的負面新聞
    這幾天,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和國際應用可謂捷報頻傳。 而一個個利好消息,也不出意料地讓部分西方媒體出現嚴重的酸葡萄心理,忍不住陰陽怪氣地對中國疫苗說三道四。 細讀之下不難看出,這些歪曲性報導重複著以前的那些陳詞濫調,要麼質疑中國疫苗實驗數據不完整,無法評估安全性;要麼抹黑中國搞「疫苗外交」,宣揚中國藉此「擴展地緣政治影響」。
  • 西方媒體突破底線!為抹黑中國不擇手段,不料反被事實無情打臉
    近段時間,中國疫苗逐漸成為了「搶手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購買中國疫苗,一些國家也對中國疫苗表示歡迎。然而,一些西方媒體卻並不願看到這樣的畫面,於是,一些媒體開始不擇手段地抹黑中國,對事實進行選擇性報導。據環球時報報導,秘魯一名參與國藥集團疫苗試驗的志願者死亡後,執行試驗的卡耶塔諾·埃雷迪亞大學表示,該患者注射的是安慰劑,而不是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