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奧·裡奧斯文章:西方應深入學習中國脫貧模式

2020-12-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1月27日發表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的題為《一個沒有極端貧困的中國》的文章稱,西方應深入學習中國脫貧模式。全文摘編如下:

幾天前,中國發布消息稱,該國最後一批貧困縣已經脫貧。由此,中國幾代人的堅持讓數億人擺脫了發展不足和貧困的痛苦。中國近年來的發展使人很難對它做到這一點表示懷疑:中國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而且比聯合國2030年議程確定的目標提前10年實現。中國的貧困線設定為年收入約4000元人民幣。

當然,不平衡和不平等仍有待解決,但在這方面也出現了積極的趨勢。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繼續縮小,2019年為2.64比1,較2015年的2.73比1有所改善。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萬美元,中等收入人口超過4億。

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例如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經濟疲軟且人口外流嚴重的東北三省的GDP總量僅相當於富裕的廣東省的47%。在不平衡和不平等這兩方面,都還存在嚴峻現實,需要人們繼續採取行動,以實現更大的國家凝聚力和社會公正。

但中國成功消除了極端貧困。這首先表明,脫貧是可以實現的,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政治意願,還需要制定一種模式,讓大家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採取應對措施。例如,中國優先考慮發展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貿易、就業、創新、技術、教育、公共服務等。中共的經驗認為,經濟發展是消除貧困的萬能鑰匙。

我們還必須認識到,中國的成功放大了我們的失敗。對市場和自由社會優點的宣揚,掩蓋了我們對擺脫貧困的無能為力,我們社會的貧困不斷增加,不平衡和不平等也一樣在加劇。我們和中國的差距越拉越大,也許這確實是制度的本質造成的。在中國,這一重大成功是因國家的堅定行動而不是市場領導獲得的。

此外,中國沒有利用國際資源,而是基本上依靠自己的手段實現了這一目標。它首先制訂大量計劃,利用獨特的內部援助系統進行強大的公共投資和目標設定,並讓該國發達地區甚至很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脫貧過程中發揮幫扶作用。所有這些行為主體多年來將部分資源和利益分配給最貧困地區。

我們應該深入學習中國的脫貧和發展模式,建立中西方在這方面的對話,以在國際層面幫助各個國家擺脫貧困的束縛。但很可能與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一樣,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偏見阻擋了對證據的認可。中國成功地控制了疫情並消除了極端貧困,而歐美的感染、死亡和飢餓人數卻在不斷增加。儘管如此,歐美還是執著於對中國聲明的細節研究,並貶低其成就價值,將其簡單歸類為宣傳手段。

相關焦點

  • 胡利奧·裡奧斯文章:西方指責中國「疫苗外交」毫無道理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2月2日發表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的一篇題為《中國:從口罩到疫苗》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和其他東方國家眼下正在向西方發達國家證明,在抗擊這場大流行中,它們展現出了較高的管理水平。
  • 外媒:中國的成功,映射了西方的失敗
    導讀:近日,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裡奧斯,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表示西方國家應該進一步學習中國的脫貧政策。中國全面脫貧文章表示,前不久,中國宣布中國的最後一批貧困縣已經實現脫貧,這也肯定了中國幾代人的不斷堅持,正是他們的堅持,讓中國數億人民脫離了發展不充分以及貧困的艱難境地。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很難讓人對其成功脫貧表示懷疑,中國為全球減貧做出的貢獻超過了70%,且比聯合國2030年議程確定的目標,提前了10年完成。
  • 胡利奧·裡奧斯:美操弄「臺北法案」牽制中國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導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28日在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發表文章稱,「2019年臺北法案」的籤署勢必導致中美之間緊張態勢再次升級。文章摘編如下:美國總統川普一方面回應中國的呼籲,表示應當與中國攜手共同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但另一方面卻籤署了「2019年臺北法案」。臺灣問題是中美雙邊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川普從任職之初就試圖利用這種敏感性,在諸多競爭領域牽制中國。
  • 胡利奧·裡奧斯:美國遏制政策是中美關係惡化主因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導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8月31日刊發題為《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文,作者為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文章摘編如下:我們不應忽視以下事實:在2002至2012年,當前趨勢就隱約可見,中美對抗有長期存在的可能性。例如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就提出了「轉向亞洲」政策,希拉蕊·柯林頓2011年還在《外交政策》上公開發文,提出美國要在亞太地區實現軍事和外交上的再平衡。中美對抗也並非憑空發生。
  • 【e起學習】脫貧攻堅應知應會(二)
    【e起學習】脫貧攻堅應知應會(二) 2020-05-15 02:2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張維為:一個中國模式的幽靈在西方世界徘徊——來自西方的反思
    這樣說不僅因為新冠疫情對西方社會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破壞,更因為在這次疫情中,美國實力下降、中國實力上升的現實已被暴露無遺。如今一個地緣政治大問題已經擺在全世界的面前,西方是否還能夠像歷史上多次做到的那樣,勇於面對挑戰、對政府治理理論重新展開思考,把這個思考的結果真正付諸於實踐。我引用這段話,是想說明中國抗疫模式的成功,無疑給西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 索鴻賓深入高樓鎮督查河長制落實、脫貧攻堅等工作
    武山宣傳網12月17日,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索鴻賓深入高樓鎮督查河長制落實、脫貧攻堅等工作。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市、縣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抓好河長制、脫貧攻...
  • 西方國家反思資本主義制度 中國模式成參考物
    西方國家反思資本主義制度 中國模式成參考物 在西方佔主流的人認為它還有救,只需要做些調整而已;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它正在一步步接近死亡。  美國《時代》周刊今年1月30日發表的題為「如何拯救資本主義」的署名文章說,當前最大的問題是「資本家成了自己最可怕的敵人」。裡昂證券公司分析師邁克·梅奧說:「與外面的抗議者相比,大銀行的CEO(執行長)對資本主義的威脅更大。」
  • 鄭杭生:中國社會學不應在西方的籠子裡跳舞
    曹錦清教授的文章還指出:近一百年來,尤其是「西學東漸」以來,中國的經驗被西方中心的話語貶斥到西方理論的注釋裡面去了。所有論文的理論都來源於孕育於西方,而經驗材料卻來源於中國,中國經驗材料成為西方理論證明其正確與否的一個注釋。這種情況將會被全盤顛覆過來,西方的理論要成為我們中國經驗的參照,作為我們的注釋。所以必須以中國為中心,以中國為方法,來解讀中國的當下。
  • 西方學不來中國模式的真正原因
    儘管川普政府一再宣稱絕不學中國模式是因為他要確保經濟社會的運行不受疫情影響,確保經濟和就業,但事實已經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模式才是既能迅速有效地抵禦病毒,又能迅速有效地恢復經濟社會常態,確保經濟正增長的正確選擇。除了美國是蓄意拒絕中國模式,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其實是承認中國模式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的。
  • 西方的教育模式,為什麼不適合中國
    西方教育模式,為什麼不適合中國?首先,西方教育的現代教育模式,比我國要早五百多年。西方古老的大學,已經有五百多年歷史,我們的北大,不過一百年歷史。中小學,更加這樣。因為,我們國家原來的教育方式,是私塾教育,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半耕半讀,就算諸葛亮也是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所以,西方教育模式,在傳統上,就與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有衝突。
  • 尉氏「黨建+」模式鞏固脫貧成效
    本報訊(記者董倫峰通訊員陳小民孫俊旗)去年,尉氏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致力於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深化「黨建+N」融合,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走出一條抓黨建鞏固脫貧成效的路子。    在提升政治站位中強化責任落實。
  • 記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由脫貧攻堅主題報導實踐引發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脫貧攻堅是一場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意義的大事,它造福中國,有利世界,是中國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華麗篇章。本文結合學習這組稿件,談一點與此相關的話題與新聞界朋友們交流探討。
  • 中國三星「分享式」扶貧模式再開花 陝西扶風接過脫貧接力棒
    「麻麻花的山坡」再開花 陝西接過接力棒中國三星「分享村莊」項目是基於三星「分享經營」理念,利用高端民宿旅遊、農產品電商等產業手段,通過合作社模式進行資源分享,幫助村莊實現真脫貧、不返貧的精準產業扶貧項目。2014年,三星緊跟國家「精準扶貧」的重大戰略,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啟動該項目。
  • 胡鞍鋼:中國高校教師不應是西方話語的傳聲筒
    中國青年網記者專門就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思想宣傳工作等問題約訪胡鞍鋼,他欣然答應並表示,這一問題「很有深入談一談」的必要。胡鞍鋼1985年開始從事國情研究,1996年開始在清華大學授課。在他看來,高校一直以來都存在爭奪領導權和話語權問題,對於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群體而言,無論教學還是科研,都要把握「與中國興盛同行」的政治方向和學術道路,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基於中國國情、中國道路、中國制度和中國創新,在自覺自信中「傳道授業解惑」。針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課缺乏學生吸引力的現象,胡鞍鋼也提出「增加課程四個含金量」、「最好成為中國問題專家」、「思政課應聘任最好老師主動擔任」等建議。
  •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接續推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
    本報訊 (記者 範力)11月12日,省委副書記藍紹敏赴貴陽市花溪區麥坪鎮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召開基層「三農」及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部署要求,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美作家:中國應讀懂西方強盜邏輯 必須自強鬥爭
    弗爾切克先生經常為《新聞周刊》、《亞洲時報》等撰寫文章。多次到訪中國並接受新華社、人民網等專訪。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美蘇爭霸。1991年末,蘇聯解體,美國獨霸。如今,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已日漸崛起,金磚四國發展勢頭良好,大國博弈風起雲湧,當今國際政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而迅速的變化。中美之間,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博弈正成為其中一個最大看點。其它國家也正在選擇和適應這一巨大變化。
  • 贛州市脫貧攻堅應知應會基本知識
    ,應退盡退」。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一般應從中共黨員中的處科級幹部或處科級後備幹部中選拔。形成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著力實施教育脫貧攻堅行動;6.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7.
  • 「現代化中國方案」是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超越
    過去200多年來,現代化成為西方經驗和「西方化」的代名詞,西方模式似乎成為唯一可以模仿的樣本。然而,自上世紀以來,很多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模式,不僅沒有實現現代化,反而失去了發展自主性,錯過了發展機遇期,進而落入了發展陷阱。「西方化」是人類走向文明的理想模式的神話已經被其自身實踐打破,一些試圖複製西方發展道路的國家也紛紛失敗。
  • 西方無權指責中國過度消耗能源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3日評論版文章:本周早些時候,媒體依據對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的採訪,稱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雖然中國官員在報導出現的第二天對這種說法予以反駁,認為國際能源署高估了中國的能耗量,但儘管如此,西方媒體還是對中國這條「飢餓的能源巨龍」提高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