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的成功,映射了西方的失敗

2020-12-11 看見港澳臺

導讀:近日,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裡奧斯,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表示西方國家應該進一步學習中國的脫貧政策。

中國全面脫貧

文章表示,前不久,中國宣布中國的最後一批貧困縣已經實現脫貧,這也肯定了中國幾代人的不斷堅持,正是他們的堅持,讓中國數億人民脫離了發展不充分以及貧困的艱難境地。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很難讓人對其成功脫貧表示懷疑,中國為全球減貧做出的貢獻超過了70%,且比聯合國2030年議程確定的目標,提前了10年完成。而中國的貧困線定為年收入4000元。

不可置否,不平衡和不平等的現象還有,但是在這個方面也呈積極趨勢,在十三個五規劃期間,中國城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且中等收入人口超過了4億。

雖然發展不平衡方面依然存在,中國還需要繼續努力,但是中國已經消除了極端貧困,這是很明顯的,同時這也表明脫貧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這需要堅持不懈的毅力以及政治意願,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模式,以便讓人們能夠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採用適合的措施。而根據中國的經驗來看,經濟的發展是消除貧困的一把萬能鑰匙,是脫貧的基石。

西方的失敗

文章指出,中國的成功也將西方的失敗暴露無遺,對市場以及自由社會的優點的宣傳,掩蓋了西方國家對擺脫貧困的手足無措,西方社會的貧困正在不斷增加,同時不平衡、不平等的現象也在加劇。文章認為,西方和中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可能真的是制度問題。在中國,成功脫貧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的堅定行動,而不是依靠市場的領導。

除此以外,在這場「脫貧戰」中,中國沒有用到國際的資源,基本上是依靠自己制定的措施實現的。文章指出,中國政府制定了很多計劃,懂得運用內部援助來開展強大的公共投資以及目標設立,讓中國發達地區及其國有企業,在脫貧中做出貢獻。

最後,文章指出,西方國家要做的就是深入學習中國的脫貧方法,和中方在此方面進行溝通,以便在國際平臺上幫助各個國家擺脫貧困。但是文章也指出,這很可能和對疫情的控制一樣,西方因為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存在偏見,阻礙了對相關證據的認同。

中國成功將疫情控制住,可歐美的感染人數以及死亡人數還在增加,就算是這樣,歐美依舊在研究中國聲明中的細節,試圖貶低中國的成功,把中國的成功歸結為是一種宣傳手段。

文丨常樂 校丨竹染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來源:海外網

相關焦點

  • 外媒:英學者馬丁·雅克稱西方觀察中國老犯錯
    中國日報網11月13日電(遠達)全球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作者、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近日在接受新加坡媒體越洋電話專訪時,暢談家事國事天下事。他指出,西方人觀察中國老是犯錯,原因就是西方人是以西方眼光看中國,將源自西方的概念強加在中國頭上。
  • 外交部回應外媒稱中共黨員滲透西方機構:不過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外交部回應外媒稱中共黨員滲透西方國家機構:不過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近日,英國、澳大利亞有媒體炒作稱,中共黨員已經滲透進入西方國家機構。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有關說法無外乎是個別反華分子對中國共產黨歇斯底裡抹黑和污衊,在邏輯上是荒謬的,事實上也根本站不住腳,不過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 中國基礎教育是成功的,大學教育很失敗
    所以,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說西方這種把孩子視作平等夥伴的關係就是成功的關係,它只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模式,也是西方父母願意選擇的模式,他們把自己的責任交給子女。因為父母相對我們而言已經有了婚姻經驗,無論他們的婚姻是成功還是失敗,在為自己小孩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一方面他們很獨斷,另一方面他們也把自己的婚姻經驗以包辦的方式傳遞了下去。中國有些傳統的觀念,諸如門當戶對,對於美滿婚姻來說,其實是有一定價值的。雖然說,我們不能再回到傳統的父子關係,如同君臣關係那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連發8推:西方失敗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侯佳欣】「西方失敗了(The West hasfailed.)。」當地時間12月21日,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連發8推,批評西方國家的疫情應對。與此同時,雅克還稱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等東亞國家在抗疫方面的表現。在雅克看來,東亞社會已經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然而西方社會並不承認這一點。「我們絕望地選擇忽視中國已經在我們潰敗的問題上取得成功(這個事實)。」
  • 美國阻撓失敗,中國再次攻破西方死守的技術壁壘,現壟斷全球市場
    不過通過中國在和其他國家的不斷交流和學習下,我們的科技水平也慢慢提升了起來,如今已經成長為了一個科技強國,擁有很多世界領先的技術,其中還有很多是在別國封鎖的情況下,我們自研發展起來的,當年美國對我國的一項技術阻撓失敗,被我國成功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如今我們已經壟斷了世界。
  • 「你們被西方媒體操縱了!」隔離期間,加拿大博主揭秘外媒反華套路
    近日,加拿大視頻博主柯克·阿佩蘭(Kirk Apesland)在中國隔離期間發布的一則視頻火了!自疫情暴發以來,西方媒體歪曲事實的報導層出不窮。在廣西南寧隔離第十一天的柯克·阿佩蘭決定在自己的視頻節目Gweilo 60上揭批外媒。
  • 西方新自由主義失敗 中國該警惕什麼?【5】
    五、應高度重視西方新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影響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力圖通過多種途徑用他們的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主張來影響中國改革。同時,我國也有一些經濟學家試圖從西方新自由主義中尋找經濟改革的理論依據和政策措施。這樣,西方新自由主義便逐漸在我國產生影響。
  • 外媒:必須西方國家首肯
    外媒:必須西方國家首肯。眾所周知,中方與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十分友好,一直以來,中方都不遺餘力地幫助巴方發展經濟,由於我方基建能力較強,因此巴方靠著我方精湛的基建技術也實現了國內相關設施的完善,中巴兩國友好情誼也因此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
  • 外媒:印度人才最聰明,他們用拖拉機就搞定了中國2000萬的工程
    印度一直以來都把中國當成他們最重視的對手,像前段時間的「嫦娥五號」登月,印度曾經也如法炮製的搞了一個「月船計劃」準備登月,不過在經歷兩次失敗和中國登月成功之後,印度似乎就不那麼著急和中國競爭了,因為這場比賽,中國已經贏了。
  • 中國為"應試教育"付高昂代價 外媒:缺乏創新性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外媒稱,2000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第一次發表全球教育制度對比的結果。一共有26個國家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15歲學生的樣本,他們參加了數學、科學和閱讀方面的測試。美國《新共和》周刊網站1月16日以《中國的教育成功正在損害學生教育》為題發表文章稱,2009年,上海的孩子們開始參加測試。上海是中國教育取得成績最大的地區之一,約80%的上海孩子最後都能上大學。那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相,上海初次登場就拿到第一。這個結果在西方國家引起前所未有的恐慌,那些國家的經濟排名當時同樣在下滑。
  • 面對疫情,自由民主是西方教育的成功,還是失敗?
    在西方的媒體中,中國封城就是限制人權;而他們所做的卻是犧牲經濟利益,即使在疫情肆虐下,仍有不少虛偽的政客在大言不慚地誇讚他們的所作所為,而這是以犧牲普通民眾為代價的,這就是「自由民主」下的教育。與西方的發展史不同,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但中國歷來多災多難。
  • ECMAScript 6 的Map映射
    title", "JavaScript es6的map映射")console.log(page_info)console.log(typeof page_info) // objectMap {'seo' => {keywords: 'infoq、Map',description: 'Map對象是一種簡單的鍵/值映射,
  • 外媒:是時候來中國找靈感了,連美國公司都開始模仿中國模式
    越來越多的外媒認為是中國科技的進步!外媒認為,中國的科技產業,尤其是移動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領先於美國。一些西方的科技公司,甚至是一些巨頭,都已經轉而從中國企業尋求新創意。然而在15年前,中國的科技創新還不是世界的中心。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外媒:2020是中國年
    如今中國的發展,已經呈現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前進了。短短幾十年時間裡,中國創造了數不勝數的成就,幾乎都是我國「裡程碑式」的突破。如此短時間裡,中國就能夠發展成為超一線科技大國,令不少國家都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外媒評《流浪地球》:看到了異於西方大片的價值觀
    宏大的故事設定、突破天際的想像和盪氣迴腸的敘事,這部影片引發了不少外媒的關注和熱議。中國科幻片的曙光許多外媒都特別報導了《流浪地球》的重大意義,這是中國在科幻片領域的一個突破。中國憑此片一舉躍入科幻片領域,展現出該國電影人日益雄厚的製作預算和信心,他們已有能力挑戰這一曾經由好萊塢壟斷的題材。劉慈欣原著提供紮實劇情《流浪地球》中把地球推出太陽系的設定超乎許多人的想像,外媒更是驚呼,「前所未見」!
  • 英國封城 劍橋學者痛心連發8條推特:西方失敗了
    據環球網報導,當地時間12月21日,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連發8條推特,批評西方國家的疫情應對。與此同時,雅克還稱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等東亞國家在抗疫方面的表現。在雅克看來,東亞社會已經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然而西方社會並不承認這一點。
  • 外媒:中國網民不喜歡麥當勞新名字——"金拱門"
    瑞士《新蘇黎世報》10月29日發布文章稱,中國人常常因為西方公司的名字意義不好,而發生口水戰。美國快餐連鎖店麥當勞最近在中國就陷入取新名字的煩惱中。許多中國網民並不喜歡麥當勞的新名字——「金拱門」。在中央帝國,西方公司的名字必須表現出很深刻的意義,才能吸引中國消費者。瑞典家居用品製造商在中國被稱為「宜家」,意思是「舒適的家」。
  • CNN發問:西方防疫為何失敗?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西方新冠病毒疫情日益嚴峻,截止23日,美國累計確診數破4萬;英國破6千;法國24小時內暴增3176例,累計近2萬。當地時間24日,美媒CNN發布了一篇題為《西方為何在防疫上失敗了》的頭版文章。其中指責說,病例激增但民眾依然無視「封鎖令」,主要歸咎於西方政府過於「委婉」的建議。
  • 外媒:中國成功克隆猴子轟動世界 但無意「複製人」
    參考消息網1月26日報導 外媒稱,在克隆羊「多莉」出生2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首次克隆了猴子。他們24日宣布,被命名為「中中」和「華華」的兩隻長尾獼猴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誕生。報導稱,到目前為止,所有治療老鼠阿爾茨海默症狀的療法在人體試驗時都失敗了,反覆失敗的一個潛在原因是阿爾茨海默症的老鼠模型還不夠接近該疾病的人類版本。中國計劃通過研究克隆和基因改造的猴子來加速醫學治療的發展。
  •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
    所以這一時期西方傳教士更多是在適應和融入中國的思想文化發展,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失敗結束的。 他們學習漢語、儒家思想文化,甚至更改自己的長相、衣飾,就是為了能夠先適應和融入中國的文化環境中,然後再為自己在中國的傳教活動做鋪墊。 但被統治者無情的阻斷了,這一時期雖然看起來西方傳教士的活動失敗了,但是基督教的確在中國土地上開始生根發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