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對公職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亮劍」

2020-12-13 紅網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周景川 何繼鋒)12月6日,筆者從湖南省江永縣紀委獲悉,今年以來,江永縣紮實開展公職人員經商辦企業清理核查工作,共清理核查公職人員經商辦企業問題線索7條,查實並責令限期整改4人。

為進一步規範公職人員從政行為,江永縣紀委根據省審計廳移送的公職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疑點數據,從縣財政、縣人社、縣工商等部門抽調相關工作人員組成調查組,通過採取逐人約談、走訪企業、查閱銀行帳戶經濟往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企業內資信息登記平臺、稅務部門申報稅收情況和審核相關證明材料等方式,重點對所涉及的6個單位7名公職人員涉嫌違規經商辦企業情況進行了深入核查。經調查核實,7條疑點數據中,認定違規參與經商辦企業的有4人,信息不準確的有3人。

同時,江永縣紀委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相關政策規定,堅持實事求是、區別對待、依法依紀的原則,對4名公職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情況分類進行了處理。本著「自查自糾從寬、被查被糾從嚴」的工作原則,對認定的公職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的行為,責令限期整改並予以嚴肅問責。截至目前,4名公職人員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變更、註銷了相關信息,並作出了不參與經商辦企業的承諾,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政治和法紀效果。

相關焦點

  • 廣西查處一批公職人員違規經商、借親友名義經商問題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原標題:廣西查處一批公職人員違規經商辦企問題「防城港市港工公司黨委原書記、董事長徐欽幫,違反廉潔紀律,違規經商辦企業;2019年9月,徐欽幫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其他違法行為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處理
  • 叫停公職人員違規經商 不能僅退出了事
    欽州市審計局日前發布消息《欽北區存在公職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的情況應引起重視》,欽州市審計機關在對欽北區黨政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中發現,欽北區共有171名公職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的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已有40人辦理註銷或撤資手續。
  • 重磅消息,國家居然鼓勵這些公職人員經商辦企業,你相信嗎?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公職人員是不能違規經商辦企業的,甚至違規兼職取酬都是不可以的。具體來講,就是公職人員不能入股企業、不能自己辦企業、不能在國外辦企業、還不能持有非上市公司股票。因為國家的導向非常的明確:要想當官就不能發財,想發財就別去當官。
  • 公職人員凡是經商兼職都違紀嗎?NO,這幾類人員就可以兼職或經商
    近年來,針對公務員、公職人員、黨員領導幹部出臺的禁止性規定很多。這些禁止性規定不但會約束公職人員的工作,還會約束他們的生活、家庭甚至是親人。比如說今年開始正式實施的政務處分法,在這方面的規定就很多。比如說要求公職人員不能兼職取酬,不能違規經商辦企業,否則就屬於違紀違法的行為。
  • 公職人員凡經商兼職都違紀嗎?NO,這幾類人員就可以兼職或經商
    2020-11-14 10:35:52 來源: 歌聲裡 舉報   近年來,針對公務員、公職人員
  • 鄭州市紀委下發通知堅決制止公職人員經商辦企業
    原標題:鄭州市紀委下發通知堅決制止公職人員經商辦企業   新華網河南頻道4月5日訊 鄭州日報報導:(記者 張喬普)為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員幹部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謀取私利的問題,推動我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日前市紀委下發《關於在全市開展清理糾正黨員幹部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進一步嚴明紀律,促進各級黨員幹部廉潔自律
  • 投資入股、兼職取酬……嚴查公職人員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
    這是今年以來,衢州市第24位自查報告並整改違規營利性行為的公職人員。   今年以來,衢州市紀委市監委緊盯公務員、國企管理人員等六類重點對象和違規經商辦企業等八種情形,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公職人員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專項治理。
  • 黨員幹部5種行為屬違規經商辦企業
    昨日,省紀委發布「熱點法規有問必答」,詳解黨員幹部普遍關注的「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 近來,在巡視反饋意見中,一些黨政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比較突出。那麼,「黨政機關」具體包括哪些機關呢?省紀委法規室指出,根據有關規定,「黨政機關包括各級黨委機關和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隸屬這些機關編制序列的事業單位,以及幹部職工,一律不準經商辦企業。」
  • 浙江審計部門移送線索:責成185名經商入股公職人員退出
    浙江審計部門移送線索:責成185名經商入股公職人員退出 澎湃新聞記者 姚似璐 2017-08-14 12:06 來源:
  • 中紀委:黨員有公職不得經商 一般黨員不受此限
    原標題:違規經商辦企業,賺到了?【條例原文】第八十八條違反有關規定從事營利活動,有下列行為之一,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一)經商辦企業的;(二)擁有非上市公司(企業)的股份或者證券的;(三)買賣股票或者進行其他證券投資的;(四)從事有償中介活動的;(五)在國
  • 湖北英山縣堅決向黨員和公職人員酒駕「亮劍」共查處黨員和公職...
    6月19日,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某企業負責人鄭某某在縣紀委監委進行錯誤事實見面時嘆息道。英山縣紀委監委注重黨員和公職人員「八小時外」監督,與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有關部門建立並完善了反腐敗協調機制,要求相關部門依照程序移送涉及黨員和公職人員違法問題線索,尤其是對黨員和公職人員酒駕、醉駕、無證駕駛、套用機動車號牌等交通違法行為,訊問身份信息,加強信息比對並記錄在案,及時移送紀委監委相關部門。
  • 詳細「亮底」 岱山對公職違規投資入股「亮紅燈」
    ,工作人員正在逐一統計。這一份份詳細的「亮底」,來源於岱山縣紀委監委對公職人員違規投資入股、經商辦企業等營利性活動的專項清理工作,通過自查自糾、重點核查和整改落實三個環節,對全縣所有公職人員相關情況開展專項清理,內容涉及違規投資入股、違規經商辦企業、違規借貸等行為。劉某是主動報告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的公職人員之一。
  • 這些公職人員被「生意經」害了
    ,公職人員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的問題屢見不鮮。一些公職人員做足了「功課」,將手中權力變成索取商業機會、獲取利益的籌碼。 招數一:違規經商辦企業,亦官亦商。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高新區黨工委原書記金德貴與退休幹部張志能合夥開公司經營鋼貿業務,前者幕後控制,後者臺前運作。
  • 違規入股、經商、放貸……九江一批幹部被通報!
    近期,修水縣查處了一批國家公職人員違規投資入股、經商辦企業、違規借貸等從事或參與營利性活動案件,為發揮典型案例警示作用,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進一步規範國家公職人員從政、從業行為,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現將5起典型案件通報如下:1
  • 家庭生活困難,公職人員下班開出租或滴滴掙錢,是否違規
    有兩個真實的案例:1、安徽某鄉鎮副鄉鎮長回縣城公幹,順道用私家車接了一個跑滴滴的活,結果被運管部門認定為違規運營,被紀委部門認為是公私不分,處以警告處分;2、江蘇揚州某縣公務員因家庭生活困難,在縣政府網站匿名詢問:可以利用周末時間送外賣嗎?
  • 「邊上班邊經商」甘蔗哪能兩頭甜
    為進一步規範公職人員從政行為,河池市根據自治區黨委巡視組移交的問題線索組成調查組,在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對領導幹部進行全面摸排清查,28名違規經商辦企業的公職人員受到相應的紀律處分。(1月1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一個四家店鋪的老闆娘,一個遠近聞名的女強人,竟是都安縣移民局的工作人員;利用一切空餘時間打理公司,和購買農資的農民們不停「算計」,竟是都安縣澄江鎮政府扶貧助理;經營繭站8年,對蠶繭的質量、成色了如指掌,竟是宜州區洛東鎮副鎮長。一個個紅頂商人,在摸排清查中現出了原形。 按說,嚴禁公職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已是三令五申的要求。
  • 黑龍江清理公職人員違規投資入股煤礦企業行為
    新華社哈爾濱7月18日電(記者閆睿)黑龍江省紀委監委日前出臺意見提出,全面清理黨員幹部和其他公職人員違規投資入股煤礦企業行為,明確2018年8月10日為相關人員退出經營的最後期限。這份文件名為《關於清理黨員幹部和其他公職人員違規投資入股煤礦企業工作意見》,適用範圍為黑龍江省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組織中的黨員幹部和其他公職人員。
  • 高校科研人員可以兼職經商,同是事業單位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嗎?
    最近,人社部出臺的一個意見引起了廣泛的熱議,那就是關於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意見出臺。在這個意見中,對於相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在創新創業方面出臺了系列的優惠政策,其中就包括可以兼職取酬、經商辦企業、參與項目和企業經營等,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 目前只有兩類人員允許在職經商辦企業
    事業單位幹部可以開公司,但只限於兩類人,一是專業技術人員,二是科研人員,其他人員一律不能在職兼職或經商為什麼這兩類人可以開公司,是因為人社部專門兩次發過文在政策上予以明確。一、第一次是2017年3月,明確允許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兼職或在職辦企業當時,為了配合國務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人社部印發《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人社部規〔2017〕4號),明確允許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雙創活動,文件有三個重點內容
  • 公職人員違規掛證取酬,我們該反思些什麼?
    一些人把職業資格證放到企業換取掛靠費,平時不幹活,辦資質時露個面;有的網站瞄準需求,專門提供證書租賃服務;一些考證培訓的廣告,則乾脆把「掛證」形容為「坐地來錢」……誠然,掛證者賺得「盆滿缽盈」,可因此帶來的後果卻不容小覷,尤其是公職人員違規掛證取酬,不僅違背執業規範和誠信原則,更是嚴重傷害了公信力,必須嚴格制止與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