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很多農村地區,建設用地逐漸增多,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而且隨著人口在不斷地增加,人均耕地在不斷地減少,為了讓自家的土地能多出一些,不少勤勞勇敢的農民就開始毀林毀草進行開荒。
長期以來,由於人們盲目毀林開墾,造成了我國嚴重的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國家的生態安全也受到嚴重威脅。
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國家提出了退耕還林政策,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首先於1999年在三個省區開展了退耕還林試點,從此揭開了我國退耕還林的序幕。後於2002年全面啟動退耕還林工程。
不言而喻,退耕還林會使耕地減少,人口的增加則會使耕地的需求量增加,人口與耕地比例的變動使耕地變得更加緊張。為了調動人們退耕還林的積極性,國家實行了退耕還林補貼制度,國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還林面積,在一定期限內無償向退耕還林者提供適當的生活補助。
據官網消息稱,日前,財政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按照有關部門下達的年度任務和補助標準確定補助規模。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125元,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90元。還生態林補助期限為8年,還經濟林補助期限為5年。
《通知》明確,新一輪退耕還林按照有關部門下達的年度任務和補助標準確定補助規模。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元,五年內分三次下發,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其中退耕還草每畝退耕地補助850元,三年內分兩次下達,第一年450元,第三年400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與發展問題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國家提出退耕還林,是一項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富民工程。首先,退耕還林,將耕地變成林地,還能搞活生態資源,這對涵養水源、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淨化水質和空氣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次,退耕還林能改變大農民變貧窮落後的面貌,農民將荒山變成林地,能大量增加收入。
時至今日,我國的退耕還林工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雖然在這項工程的不斷推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國家政府針對情況和問題,進一步採取合理有效的改進措施,一定會戰勝退耕還林工程中的困難,為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作出積極的貢獻。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