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需要藉助格子紙來進行書寫,如果一開始就在一張白紙上寫作,不容易寫好。所以,考試時英語作文大多會提供橫線格,中文作文多提供方格,初練書法也適宜在格子紙上進行練習,或者就得在白紙上折線來輔助書寫。
書法練習中出現了很多的格子,比如說「九宮格」、「米字格」、「回字格」等等,這些格子各有優缺點,我們這裡給大家介紹兩種新的格子,簡冊格和五三格。
什麼叫簡冊格呢?它是將方格橫向等分之後再豎向四等分所形成的格子,看起來像古代用竹簡做成的書故而得名簡冊格。簡冊在田字格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豎向上比田字格多畫了兩道豎線,更有利於清楚地顯示字的位置。
由於常用漢字中,左右結構的字佔了一半以上(63-69%),所以簡冊格這種有利於顯示漢字左右結構的格子非常有利於我們掌握漢字結構。以「春」為例,很多人以為它應該沿中線左右對稱。我們看一下它在簡冊格中的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字在書法中因為橫畫左低右高,導致整個字左小右大,重心左移,所以它的中線實際上是要右移,以實現左右平衡的。這樣觀察細緻,就有利於將左右結構的字寫好了!
下面我們來介紹五三格。漢字練習輔助格中,各有好處:田字格容易形成1:1的比例關係,有助於寫左右對稱的字;九宮格容易形成1:1:1的比例關係,有助於寫左右或上下三等分關係的字;啟功所創的縱橫十三路網格,容易形成5:8的比例關係,有助於寫黃金分割的字,因為漢字在很多時候黃金比例關係結構比中分對稱更好看。
但是上述格子還有一些缺點,比如它們只考慮了漢字中縱橫兩個方向的線條,沒有考慮撇捺的輔助線。這個缺點,導致了「米字格」的盛行。
又如上述格子都是正方形,沒有考慮到漢字中較長及較扁的字。為此,清人蔣驥在前人九宮格的基礎上開創了「二十四宮」及「雙回字宮」。前者分兩種,一種是將正方形「三十六宮」格的左、右兩行「十二宮」去掉,成二十四宮,適宜書寫「長方體」的字;另一種是把「三十六宮」的上、下兩行「十二宮」去掉,亦成「二十四宮」,宜於習練「扁平體」的字。後者將「三十六宮」變成內九宮、外十六的「回字格」,用以部分筆畫溢出中宮的字。
但是,上述格子還有一些缺點,比如說啟功的縱橫十三路網格,由于格子過多不易操作,為此我們考慮,可以在啟功開創的這種方便使用黃金分割比例關係的網格給改造一個,將它發展成「五三格」。
所謂「五」,是將縱向十三路網格簡化為五路方格,以2:3來代替5:8作為簡化版的黃金分割尺度,以避繁複;所謂「三」,是將橫向十三路網格簡化為八路,再在其中劃出兩線將其三等分。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因為如此劃分之後橫向的網格與縱向之比為5:8,能組成「黃金矩形」,使漢字的結字更趨美觀;二是因為人體好看的臉型就是寬長比2:3(或5:8),這樣便於參照人臉的審美改造字型;三是可以變啟功的縱橫十三路網格所形成的四個重心,為兩個重心,它們大約在人的眉頭處。
「五三格」有三大好處,一是簡化了黃金分割比例,更易操作;二是將「田字格」便於處理的二等分,與「九宮格」擅長處理的三等分,以及啟功「十三格」所擅長處理的黃金分割兼容起來,形成一種更具綜合性的書法輔助格;三是能與人臉比例關聯起來,更為形象生動,便於處理。如「五三格」中縱五橫三的處理恰好相當於人臉的「三庭五眼」,如此,以鼻子為中心分割就是對稱二等分,以眼角縱線分割就是黃金分割,以眉頭、鼻下線分割就是橫向三等分等。這樣處理漢字結構,書法藝術將更有趣味。
以唐人歐陽詢所寫的「春」字為例,在「五三格」中,我們可以比「簡冊格」更清晰地看到,春字左撇的重心落在「左眼角線」縱向的左黃金分割線上,而春字的橫畫中最重要的長橫,則與撇畫基本相交在眉頭線上。同時,「春」字最右邊的豎畫幾乎與「右眼角線」這個右黃金分割線重合,而「春」字最下面的橫畫基本與鼻下線這個三等分線重合。所以利用好「五三格」書寫,非常有助於我們在寫字時把握住字的結構。
掌握了「五三格」的用法,這樣書法可以根據漢字類似於人臉一樣或方、或長、或圓、或扁等造型,形成不同的比例關係,都在「五三」格之中進行處理。怎麼樣?用「五三格」來寫,是不是會比一般的書寫更有利呀?
此外,為了把握好點畫角度,我們不妨再發明一種鐘錶格。這樣寫字時,表述每一筆畫該從什麼地方起筆時,往什麼方向書寫時,直接說從幾點到幾點鐘就可以了。總之,法術亦多矣,運用在乎人,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寫字就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