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了。出自《百家姓》,寫的是不同的八個姓氏。大家都知道《百家姓》起源於宋朝,那麼大家對他又有多少的了解呢?
《百家姓》本來收集了姓氏有四百一十一個,後來又增補了一些,變成了五百零四個,在這其中有單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有六十個。它採用了四言體例,對我們國家的姓氏進行了一一排序,即使他沒有文理上的講求,但對於我們國家文化的傳承和對文字發展這些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趙錢孫李會排在百家姓最前面呢?其實大家換位思考一下,這部作品起源於宋朝,而宋朝的皇帝是姓趙的,所以趙姓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嘛,而位居第二位的錢姓,它的由來是因為當時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建國皇帝姓錢,這個國家十分講求民本,所以在大宋即將要統一山河之時,國王錢弘俶審時度勢,遵循了自己祖輩的意願,決定以天下蒼生為念,採取了「重民輕土」的善舉,這一舉動,讓吳越國的領土沒有遭到戰火的洗禮,免於戰亂,保護了一方和平,也成為了中華統一歷史上的一段傳奇佳話。
至於孫姓,這個姓氏排在這裡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錢弘俶的正妃孫氏,所以將孫氏排在了第三位,可見當時的吳越國地位有多麼的高。至於李這個姓氏,大家肯定會想到唐代,其實並不是如此,當時的南唐,也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國君,他們姓李,他們也是當時非常厲害的一方霸主,最後降了宋,所以南唐國主的李姓排在了第四位。
百家姓雖然是我們國家的一本啟蒙教材,但他記錄了我們國家姓氏。姓氏的發展在歷史之中經歷了太多太多,雖然百家姓上這麼多的姓氏,這些姓氏雖然在字面上存在著些許的不同,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姓氏都是通過某一個姓氏演變出來的。
我們所看到的百家姓文中的姓氏排序,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按姓氏的人口數量來進行排序的,當時的宋代因為各個姓氏的出處不同,進行了不斷的分類,最後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本百家姓。
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虛心討教,正視歷史,我們才能更好地去了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