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乳糖不耐受」的人也應嘗試喝點牛奶)
陳曉欣
「乳糖不耐受」這個拗口的詞,正越來越多地被提及。許多人在生活中,發現自己喝牛奶會有胃腸道反應,一聽說這個詞,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哦,我就是乳糖不耐受患者,所以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有的甚至還演繹出多種變化,比如「喝冷牛奶乳糖不耐受」、「喝某些品牌的牛奶乳糖不耐受」等。一時間,「乳糖不耐受」成為了自己給自己診斷的標準,也成為了「遠離牛奶」的理由。
「這是極其不科學和不明智的。」新華醫院兒童與青少年保健科盛曉陽教授指出,牛奶是非常好的鈣質來源,是非常有營養而且
自然的食品,如果因為有「乳糖不耐受症狀」而放棄牛奶,實在是非常可惜的。
發生率90%,「乳糖不耐受」多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乳糖不耐受』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
盛曉陽教授告訴筆者,乳糖屬於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必須的重要營養物質,也是乳類包括母乳中的主要營養素之一。
乳糖的消化和吸收需要乳糖酶,當人體缺乏乳糖酶時,乳糖就不能在小腸被降解或不能完全降解成葡萄糖而被人體吸收,多餘的乳糖就在大腸中被腸道微生物發酵並形成大量的氫和酸,從而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這就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在中國人中發生率達到90%,基本上從3歲左右開始出現。」盛曉陽教授指出,人體有一個奇妙的進化過程,在嬰兒的時候,是依賴奶為生的,這個時期極少出現乳糖不耐受,除非是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非常罕見,這類寶寶體內乳糖酶完全缺乏,不能消化乳糖,甚至不能母乳餵養,需要醫生診斷並且遵醫囑用無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餵養,否則可能會引起死亡。」
而沒有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孩子,在斷奶長大,尤其3歲以後,如果中斷奶類攝入的話,小腸乳糖酶活性會逐漸降低或
消失,從而發生「乳糖不耐受」的症狀。在牛奶攝入量持續很高的西方,「乳糖不耐受」的發生比例則能下降到10%-30%。
「醫學上的乳糖不耐受診斷非常嚴格,要做呼氣試驗,讓患者先吃乳糖,然後檢測呼出的氣體中的氫含量,從而診斷是否乳糖不耐受。」
盛曉陽教授指出,「『乳糖不耐受』 還很容易和牛奶過敏混淆。」
牛奶過敏是由牛奶蛋白引起的人體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但它與「乳糖不耐受」的症狀很相似,不過,牛奶過敏除了消化道症狀,還可能表現為嚴重的溼疹、喘息等皮膚、呼吸道症狀,這也是需要就醫的,低乳糖配方不能完全緩解牛奶過敏。
其實「乳糖不耐受」對人的影響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如果你是一個中國的
成年人,一天喝600-800ml牛奶,那麼90%的可能性是會拉肚子的。」盛曉陽教授指出,但一般成年人每天飲用牛奶的推薦量是300ml,這個量對大多數人而言,基本上沒有問題。
酪蛋白在「作怪」,
腸胃不適可能冤枉了「乳糖」
然而,有些人喝一點點牛奶,比如喝半杯,甚至一小杯,就有胃腸道不適的症狀,那就很難僅僅從「乳糖不耐受」角度判斷原因了。
「大約在二三十年前,科學家找出了牛奶中的酪蛋白。」盛曉陽教授告訴筆者,酪蛋白是牛奶中特殊的蛋白,「酪蛋白有A1和A2 兩種,一般牛奶中同時含有這兩種酪蛋白。其中A1蛋白被人體消化了以後,能產生比較特殊的成分,刺激胃腸道,從而加重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她解釋說,「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故事,最早的牛產的奶是只有A2酪蛋白的,在5000年前,一部分牛發生了基因變異,產出了同時含A1和A2兩種酪蛋白的牛奶,而這種牛的產奶量比只產A2酪蛋白的牛產奶量高,所以被大量引進。目前,市面上含有A1酪蛋白的牛奶佔了70%以上。」
盛曉陽醫生告訴筆者,國外的牛奶比國內的更加濃稠,乳糖、蛋白質含量更多,所以很多人喝了國外的牛奶以後,會有更明顯的胃腸道症狀。
「其實如果牛奶喝了不舒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換一種奶喝。」盛曉陽教授指出,可以有意識地喝低乳糖的奶或者添加了益生菌的酸奶,如果還是不能緩解,則可以考慮喝只含有A2酪蛋白的牛奶。
「我們做過成人的對照研究,45個人分成2組,其中一組先喝2周只含有A2酪蛋白的牛奶,停兩周後再喝兩周含有A1和A2酪蛋白的牛奶,另一組正好相反。」盛曉陽教授指出,結果受試者從A1轉換到A2的時候,腸胃不適的症狀消失了。「是否由於A1酪蛋白不耐受而引起的腸胃問題現在還沒有辦法檢測出來,唯一的辦法是嘗試只含A2酪蛋白的牛奶。如果是A1酪蛋白不耐受引起的,喝普通牛奶會有各種各樣的症狀,換成只含A2酪蛋白的牛奶,症狀就會消失。換句話說,A2酪蛋白不會加重原有的乳糖不耐受。」
少量多餐,
為健康大膽地喝一點牛奶
「十年前業內有過一個笑話,說我國一年消費的奶量還不如白酒的消費量。當然現在國人的奶消費量有了翻倍的增加,這絕對是件好事。」
盛曉陽教授認為喝奶意味著很多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脂肪、乳糖等,人體可以通過牛奶獲得更好的營養。事實上,健康的孩子過了一歲,喝不喝配方奶不重要,但是喝不喝奶很重要。
「你可以給他喝鮮奶、酸奶,或者喝羊奶、吃奶酪……總之,從兒童期到青少年時期保證每天400-500ml的奶,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尤其骨骼發育一定有非常大的好處。」盛曉陽教授指出,目前,學齡兒童和上班族的喝奶量遠遠不如嬰幼兒和老年人。學齡兒童出於各種原因,忽略了喝奶,或者喜歡喝加了糖的兒童牛奶,甚至以甜飲料代替。這樣很不好。
「我們要求他們喝不加糖的奶,如果的確是由於乳糖不耐受或者A1酪蛋白不耐受,則建議他們嘗試只含A2酪蛋白的牛奶和低乳糖的牛奶,總之,要保證牛奶的攝入量。」
對於成年人,盛曉陽教授則建議他們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堅持喝奶。「如果你覺得自己乳糖不耐受,你不要空腹喝牛奶。因為空腹的時候,牛奶經過腸道速度很快,乳糖酶來不及發揮作用,腸胃症狀會更明顯,如果隨餐的話,建議先吃點其他東西再喝奶。」
而對喝奶的頻率,盛曉陽教授也有指導,「你可以不要一口氣喝完300ml,每次喝一小杯,一天多喝幾次,堅持下來,一兩個星期,你的腸道菌群會有改變。」慢慢地鍛鍊一段時間,就會有好轉了。
「現在生活崇尚純天然,如果鈣和其他營養素要由藥品來補充,這就不是自然的。」盛曉陽教授強調說,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要注重食物多樣化,這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牛奶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食品之一,不喝牛奶真的是很遺憾的事情。為了健康的身體,希望所有不敢喝、不願喝的人都重新嘗試選擇喝奶。」
專家簡介
盛曉陽 主任醫師
盛曉陽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與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醫師,兒科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曾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兒童營養實驗室,以博士後和訪問教授工作三年。
擔任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優生優育科學協會(上海市婦幼保健協會)理事;上海市微量元素研究學會理事。
主要從事兒童營養和兒童保健的研究與臨床工作。曾經負責主持完成多項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的科研課題。擅長兒童營養不良、生長不良、微量營養素缺乏的診治;也是多份健康類雜誌、報紙的長期撰稿人。
編輯部聯繫方式 電話:021-65220550-0郵箱:service@xinjk.com.cn
(原標題:「乳糖不耐受」的人也應嘗試喝點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