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漢兄弟親如一家」
在寧夏西吉縣將臺堡紅軍長徵會師紀念館裡,有一面紅色的錦旗相當引人注目,那是民族團結的明證,也是中國共產黨民族團結工作的成果。 錦旗是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在1935年8月贈送給西吉縣興隆鎮南大寺的,上書8個大字:「回漢兄弟親如一家」,那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來到興隆鎮單家集一帶進行革命活動後留下的,錦旗背後留下了紅軍與當地回族群眾精誠團結、密切合作的許多故事。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單家集,位於六盤山麓,地處甘肅、寧夏兩省區四縣交界地帶,是一個以回族為主的回漢合居村,其中回族群眾佔98%以上。
-
單家集 六盤山麓,禮拜聲中;好水川口,大集來時
拜福貴說,單家集的單姓回民從明代起就從山東遷來,已經有四百多年歷史,現在大都在北寺開展宗教活動,有兩千四五百口人。而在南寺陝義堂中禮拜的陝西回民,為清同治年間因西北回民起義躲避追剿而來;回民起義被鎮壓後,單家集周圍由於回漢關係一直良好,也被左宗棠選定為遷徙安插劫後餘生的陝西回族的理想地區。目前在陝義堂中開展宗教活動的陝西回民後裔,有一千三四百口人。
-
【「四史」教育】《紅旗漫捲 長徵精神永放光芒》 講述者:宋苗苗
1935年9月20日,北上紅軍一、三軍團和中央軍委縱隊在甘肅岷縣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並根據革命形勢作出了聲東擊西、佯攻天水,而實際上是要北上,進入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方針。要到達陝北,就必須翻越一座大山,這座山就是六盤山,這也是紅軍長徵要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為了阻止中央紅軍北上,國民黨調集重兵在六盤山一帶重重設防。
-
重走長徵路,最美甘南行——記茨日那毛澤東舊居黨日活動
7月27日,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重走西北角」實踐活動即將落下帷幕,在這最後一天行走在甘南的珍貴時光裡,我們甘南線採訪隊伍師生一起循著紅軍長徵的足跡,開啟了一段紅色文化之旅。我們懷著對革命遺址的無限崇敬之情,一路唱著紅色歌曲,從俄界會議舊址來到了茨日那毛澤東舊居,尋找那遠逝的烽火歲月,向先輩們致敬。
-
鄉城紅軍長徵紀念館開館
中國軍網據解放軍報四川鄉城11月8日電 記者丁增義報導:為弘揚紅軍長徵精神,讓「藏漢一家親」的民族團結情誼永遠傳承發揚,鄉城紅軍長徵紀念館近日在四川省鄉城縣建成鄉城紅軍長徵紀念館是國務院扶貧辦、四川省政府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共同發起的「保護紅軍長徵遺址暨推動甘孜旅遊業發展工程」首批項目之一。紀念館布展期間,蕭克將軍之子肖星華捐贈了蕭克將軍使用多年的一批珍貴文物;建川博物館向紀念館捐贈了467件紅軍文物。
-
昆明附近最著名的紅軍長徵紀念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丹桂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柯渡鎮,1935年4月,中央紅軍長徵經過柯渡鎮丹桂村,留下了革命火種,形成了燎原之勢,開創了歷史新篇章,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丹桂村是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30個紅色旅遊景區之一,承載著豐富的革命歷史和文化內涵,是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因丹桂村回漢雜居,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全國文明村鎮」。丹桂村在柯渡壩子的邊緣,依山面壩。進村就是寬敞整潔的硬化路,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公共設施均配套完成。
-
紅色之美丨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位於會寧縣城東南的桃花山上,是一處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瞻仰憑弔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勝地,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和紅色旅遊文化價值。
-
紅軍到過這裡卻鮮有人知 如今綠水青山中一抹「紅色」璀璨
這裡是紅軍長徵唯一經過青海的地方,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青海省長徵精神傳承教育學院所在地,有「紅色班瑪」之稱;是三江源核心保護區,有青海省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素有「三江源小江南」和「綠色班瑪」的美譽;是「果洛柯森」(藏語意為「三果洛」,即「班瑪本」 「阿什羌本」「昂欠本」)的發祥地,宗教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有著「金色班瑪」之稱。「三色班瑪」的美稱由此而來。
-
藍山:《紅軍長徵在藍山》舉行首發式
紅網時刻11月24日訊(通訊員 楊雄春)「這本書寫的是紅軍在藍山組織老百姓鬧革命的故事,我要仔細讀一讀,向大夥講一講紅軍的故事。」拿到剛印刷出版的《紅軍長徵在藍山》,湖南省藍山縣土市鎮幹部雷淵進激動地說。11月23日,《紅軍長徵在藍山》首發式在藍山縣舉行,近200名黨員幹部參加首發式。
-
紅軍後人自發組建合唱團 《長徵組歌》是拿手好戲
「我的外公是紅軍,在湘江戰役中犧牲了」「我小叔公參加紅軍時才14歲,還沒走到1個月就犧牲了」「我的爺爺跟著紅軍渡過於都河,至今是北上無音訊」……當年在於都,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人踏上長徵路。他們中的很多人,倒在了長徵路上,倒下的那一瞬,他們甚至來不及回望一眼故鄉。
-
甘肅會寧:紅軍長徵的匯合點
會寧是歷史文化古城。會寧「地控三邊,縣居四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自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置祖厲縣,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古城會寧,城闢四門,東為「東勝門」,西為「西律門」,南為「通寧門」,北為「安靜門」。城郭形如鳳凰展翅,故有「鳳城」之稱。
-
紅色精神 前行力量(二)———追尋紅軍長徵在芷江、靖州的故事
踏尋革命先輩的足跡,用鏡頭和筆觸傳承長徵精神。近日,記者走進芷江、靖州等地,繼續跟隨紅軍足跡,尋找紅色記憶,發掘長徵故事。「這條路在修路的時候填高了四五米,當時這裡的坡很陡,紅軍在這裡遇到了在山頭上的國民黨軍,雙方就打了起來,機關槍一直響個不停,在這裡犧牲了很多紅軍戰士。」76 歲的劉安成老人,就在招呼站旁開了間雜貨店,一聽說是來了解「便水戰役」的事情,就帶著記者走上招呼站旁的主幹道,說著從父輩那裡聽來的80 多年前發生的戰鬥故事。
-
重走長徵路|省內外青年走進貴州開啟紅色信仰之旅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在「五一」小長假期間,來自省內外的遊客或通過自發組織,或參加線上線下重走長徵路紀念活動,紛紛走進貴州各地紅色文化旅遊景區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莊嚴宣誓。
-
「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在我市開展
15日至18日,參加「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的中央和省級媒體記者團前往我市石棉、天全、蘆山、雨城等地,重走長徵路,了解當地紅色旅遊發展。 此次「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活動,在雅安境內以「重走長徵路,共築新雅安」為主題,通過回顧紅軍長徵的光輝歷程,宣傳偉大的長徵精神,展示旅遊業發展的新氣象,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紅色旅遊的熱情,傳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長徵標語:「大眾傳播」的歷史樣本
紅軍長徵標語,在這一路徑推陳出新、因地制宜,創設內容、面向群眾、廣泛傳播,把黨和紅軍的重要信息、堅定目標化為生動直接的口號,于田間地頭、屋宇牆壁、街頭巷尾,給群眾以影響、動員和鼓舞,給紅軍將士以激勵和振奮。紅軍長徵標語宣傳,是對這一燦爛圖景的廣為傳播,是如號角與鼓點一樣宣示這一奮鬥理想的紅色傳播。
-
今天,時光隧道在寶安出品的新劇開啟,穿越回長徵路……
今天,時光隧道在寶安出品的新劇開啟,穿越回長徵路…… 2019-06-26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紅軍長徵在湖南》《湖南紅色地圖》正式出版發行
為了進一步推廣湖南的紅色資源,保護紅色基因,傳承紅色精神,學習革命傳統,陶冶愛國情操,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牽頭指導、湖南出版集團策劃和監製、湖南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的《紅軍長徵在湖南》《湖南紅色地圖》於近日正式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