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到過這裡卻鮮有人知 如今綠水青山中一抹「紅色」璀璨

2020-12-20 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12月15日,「青海省班瑪縣紅軍長徵精神傳承教育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青海長徵精神傳承教育學院的30餘位專家、學者以及紅軍後代等參加了活動。

  「三色班瑪」,一個神奇的地方


圖為班瑪縣全景

  「班瑪」,藏語意為「蓮花」,位於青海省東南部,地處青、川兩省交界,是青海省的「南大門」,距離州府大武鎮332公裡,距離省會西寧780公裡。

  班瑪人傑地靈、物產殷富、民情純樸。這裡是紅軍長徵唯一經過青海的地方,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青海省長徵精神傳承教育學院所在地,有「紅色班瑪」之稱;是三江源核心保護區,有青海省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素有「三江源小江南」和「綠色班瑪」的美譽;是「果洛柯森」(藏語意為「三果洛」,即「班瑪本」 「阿什羌本」「昂欠本」)的發祥地,宗教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有著「金色班瑪」之稱。「三色班瑪」的美稱由此而來。

  爬雪山過草地,紅軍到過這裡卻鮮有人知

  班瑪縣是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經過的地方,是青海為數不多的紅色教育資源。「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青海省的黨史學者們撰寫了許多調研報告和考證論文,進一步論述了紅軍長徵途經青海班瑪的歷史。近幾年,在班瑪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學者們對這些問題給予了認真細緻的研究,還原了紅軍長徵在班瑪的歷史真面目,從而彌補了紅軍長徵史研究的不足。」青海民族大學教授周忠瑜介紹道。

  1936年7月,朱德、賀龍、劉伯承、任弼時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和3萬多名中國工農紅軍,響應北上抗日反蔣鬥爭,進入班瑪進行籌糧休整,向藏族群眾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政治主張和革命真理,為班瑪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紅色印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革命意志,留下了藏漢一家的兄弟情懷和軍民魚水情深。

  紅軍當年走過的山溝、小橋等,被當地藏族群眾稱為「紅軍溝」「紅軍橋」「紅軍路」「紅軍泉」「紅軍哨所」等等,至今仍然沿用。

  班瑪藏族群眾為紅軍長徵勝利做出過重要貢獻

  求保是班瑪縣燈塔鄉班前村的一位藏族老人,從父親索多口中聽說了紅軍在班瑪的事跡,「看著衣衫單薄,挨餓缺氧的紅軍戰士個個面色泛青,甚至暈倒在地,起初還對紅軍存有戒備心理,但親眼目睹了紅軍嚴明的紀律,對群眾秋毫無犯,當地群眾紛紛讓紅軍入住到自己家中,與紅軍同吃同住,為紅軍籌款籌糧。」此外,經考察,紅軍宿營地還有吉德寺、吾扎寺、班前寺、白扎寺、阿什姜寺等寺院,寺院騰出一些經堂、僧侶宿舍等供紅軍休息。

  班瑪群眾或積極為紅軍籌糧、或無私救助紅軍傷員、或精心安葬紅軍烈士、或為紅軍充當嚮導等等感人故事,時至今日依然被不斷提起。班瑪藏族地區是紅軍經過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紅軍長徵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紅色班瑪」傳承紅色基因,走好今天的長徵路

  80多年來,紅軍長徵留下的歷史遺蹟和紅色「財富」,在班瑪各族幹部群眾的精心保護中代代傳承弘揚。


圖為班瑪紅軍紀念館

  為充分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這一寶貴紅色資源,近年來,班瑪縣緊緊依託「紅軍溝」這一寶貴的革命精神財富,精心打造「紅色班瑪」品牌,累計投入8095餘萬元,建成了班瑪紅色教育中心、紅軍溝紀念館、紅軍墓、紅軍橋、紅軍寨、紅二四方面軍臨時指揮所、紅軍溝遊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近年來,青海省內外相關部門和單位123批次3.7萬餘人相繼在班瑪縣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省州各級21家單位陸續在「紅軍溝」掛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至今,紅軍溝先後被列為「青海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第三批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青海省長徵精神傳承教育學院、中國工農紅軍青海班瑪紅軍學校」……「紅色班瑪」在不斷融合發展中獲得認可。

  圖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向青海班瑪紅軍溝紀念館授予「全國紅軍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榮譽稱號。

  老紅軍扎喜旺徐之女央金在接受中國西藏網記者採訪時說:「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青海省班瑪縣紅軍長徵精神傳承教育座談會』,目的就是要把紅軍精神世代相傳。紅軍長徵過班瑪是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珍惜它、利用它,充分發揮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班瑪縣委縣政府將紅軍長徵走過班瑪縣這段歷史,重新深入研究整理並展現給世人,我覺得意義非凡。」

  青海省果洛州委常委、班瑪縣委書記夏吾傑表示,此次座談會是推動班瑪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弘揚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於繼承偉大的長徵精神,進一步凝聚起建設新班瑪、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將以此次座談會為契機,創新思路、統籌規劃,在班瑪『特色』上下功夫,在『打造』上見實效,進一步強化紅色教育功能,把長徵精神學習好、傳承好、把紅色資源建設好、利用好,更加自覺地繼承長徵精神,以敢打必勝的信念、敢爭必贏的勇氣,努力推動愛國主義示範教育和長徵精神傳承教育持續快速發展,繼續指引構建打造『班瑪經驗』升級版,努力開創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班瑪更加輝煌的明天。」(中國西藏網 記者/央卓 圖由班瑪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紅色記憶:那些年,紅軍長徵時吃過的回憶丨星·餐廳
    在太陽雨的陪伴下,小編一行來到了慕名許久的紅色衝鋒號,一個以吃「紅軍飯」而聞名的湘菜餐廳。還有些許距離,便可以看到紅色衝鋒號五個大字,遠看時會瞧見門口有一抹小藍,走近後才發現那是身著紅軍服的服務員們,神清氣爽,十分精神。
  • 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 :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
    四川新聞網消息(何羽佳 鮑安華 記者 袁洋)「之前有了解紅軍長徵經過天全縣並在此駐紮的歷史,如今,紅軍村以紅色文化為底蘊發展紅色旅遊,對文旅融合發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有很大幫助,雅安有這塊『紅色寶地』應該感到很驕傲。」行走在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四川省作協創研室主任、《四川作家報》主編馬平不禁感嘆。
  • 35年紅軍長徵過草地時,許多戰士犧牲在這裡,如今這裡怎樣了?
    如此艱苦的環境,紅軍是如何走過的?。1935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來到松潘草原。由於條件艱苦,很多紅軍戰士都是光著身子。他們來到這裡,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戰士們以為沒有危險,其實草原下埋著"洪水猛獸"。經過草原的空氣,戰士們還是做了準備,沒想到草原的環境這麼惡劣。
  • 三明的「紅色+」:從紅色故事到紅色擔當
    86年前,約1.12萬名紅軍從這裡出髮長徵,到達陝北時僅存76人;80多年來,紅色故事代代流傳,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喚起一代代人的紅色擔當。這裡是「中央蘇區烏克蘭」在面向革命烈士紀念碑三鞠躬後,少先隊員們敬獻鮮花,瞻仰烈士紀念碑。在紀念碑旁的牆上,寫著「中央蘇區烏克蘭」和「紅軍長徵出發地」。
  • 再走紅軍路 | 南江縣長赤鎮:紅軍文化 凝聚城鄉...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徐向前、李先念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在這裡戰鬥兩年多,當時,總人口僅有22萬人的南江,有2.2萬人參加紅軍,1.6萬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南江的山山水水,而長赤,就是這片土地上最濃重的一抹紅色。
  • 紅色旅遊打卡點:黎平,紅軍入黔第一城|體驗多彩貴州 樂享溫暖人生...
    1934年12月中下旬,中央紅軍長徵突破敵人重圍,由湖南省通道縣徵戰貴州省黎平縣。此前,中央紅軍經湘江一戰,損失慘重,敵人又在紅軍原定北上湘西的途中布下口袋陣,中央紅軍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紅軍入黔路過時,整條街上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住著紅軍。如今行走在翹街上,紅軍當年的宣傳標語仍依稀可見。目前,翹街內坐落著黎平會議會址、紅軍幹部休養連舊址、紅軍教導師舊址和兩湖會館等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這些意義重大的建築也為翹街帶來新的生機。隨著高鐵的開通,來翹街的遊客越來越多,翹街商機越來越濃。美食、非遺、文創等商店在翹街「安家」,讓「紅街」更加紅火。
  • 申遺中唯一古鎮!來看「小上海」的變遷!
    恩陽的歷史足夠悠久,最遠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自南北朝梁武帝始置義陽郡同治義陽縣,恩陽建置已有1490餘年。恩陽的文化也足夠璀璨,恩陽古鎮是米倉古道申遺中納入的唯一古鎮。明清時期常住人口達1萬人、常有3000多商人往來於此,因水陸交通便捷,是川東北重要的水碼頭和物資集散中心,有「小上海」之美稱。
  • 走進雅安「紅軍村」 見證紅色文化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6/20061401165606600016453D.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6月13日,採風團一行來到了雅安天全縣仁義鄉紅星村,探訪歷史的印記,感受當地的紅軍文化,見證紅軍村如今文旅融合的成果。
  • 這些紅軍當年走過的村落,如今是啥模樣?
    「袁文才正是我們馬源村人,所以這裡有非常光榮的紅色傳統。」魏成芳說。可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和這段光輝歷史一起貼在馬源村身上的,還有「貧困」這個標籤。作為一個曾經的省定貧困村,這裡山深路隘、田少地薄,土坯房灌風漏雨,別說外人不願來,就連村民都不想留在這裡。
  • ...關注:麗水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護好一抹綠 捧起...
    浙江日報頭版關注:麗水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護好一抹綠 捧起「金飯碗」 2020-10-10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軍過草地的事跡催人落淚
    紅軍長徵行程25000裡,其中爬雪山行程2700裡,過草地行程600裡。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無疑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悲壯的一次行軍。紅軍過草地期間,草原內形成大片的沼澤,水草盤根錯節,結絡而成片片草甸,覆於沼澤之上,且正值雨季,氣候極為惡劣,雨雪風雹來去無常,使得草原環境更加惡劣。    9月28日,記者進入這片大草原看到,這裡水草豐茂,牛羊成群,不僅擁有眾多的綠色生態資源,還有豐富的紅色文化。當地藏族同胞告訴記者,由於長期缺乏溼地保護意識,這片「澤國」已逐漸變了樣,昔日令人聞之色變的吃人沼澤如今大部分已經乾涸。
  • 卻鮮有人知,這裡景色也很美麗
    卻鮮有人知,這裡景色也很美麗。準備到了小長假,就不要總去幾個著名的景點遊玩了,該換換綠玉體驗了,你知道中國最著名的三個梯田嗎?很少有人知道,但風景是人間仙境,讓你去了保證不後悔,梯田是在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線方向修築的條狀階臺式或波浪式斷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產作用十分顯著,梯田的通風透光條件較好,有利於作物生長和營養物質的積累,中國三大名梯田就是中國三大名梯田:雲南元陽梯田,廣西龍勝梯田和浙江的雲和梯田。
  • 紅軍長徵走過的習水縣,境內七個鮮為人知的小眾景點,人少景美
    在貴州北部有一個集紅色旅遊與山水民族風情的聖地,就是習水縣。這裡時光靜好,歲月安然。千年古鎮,歲月土城在貴州有個古鎮,旅行家說它是「活著的古鎮」;歷史學家說它是「地球紅飄帶上的明珠」;它就是習水的紅色聖地土城古鎮。大山深處的土城,與青山赤水相伴,三面環山,一面臨水。
  • 從神府紅軍到鐵甲勁旅:血脈傳承八十年
    1991年,神府紅軍創建58周年之際,王兆相欣然為新時期神府紅軍傳人題詞:「昔日七人紅軍遊擊隊威震敵膽,如今千名英勇坦克手再展雄風。」  如今的紅軍鐵甲旅,已經建設成為集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等各類輕重機械化裝備於一體的中部戰區鐵甲勁旅,肩負起保衛首都、馳援四方、全域作戰的神聖使命。
  • 單家集老人20多年傳播紅色文化 紅軍長徵路堅定回漢一家親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黃蓉):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寧夏行的百餘名網絡媒體記者們來到了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單家集的陝義堂清真大寺,這裡曾是當年紅軍路過時夜宿之地,如今這裡是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年過七旬的老人拜富貴20多年來為參觀者們講述著紅軍長徵三過單家集以及毛主席與阿訇秉燭夜話的歷史。
  • 弘揚紅軍精神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延安富縣茶坊鎮榆林橋戰役紅軍小學
    弘揚紅軍精神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延安富縣茶坊鎮榆林橋戰役紅軍小學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全國紅辦和市縣關工委的安排和要求,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發揮紅色基因鑄魂育人的積極作用,使紅軍精神、延安精神的紅色基因滲進學生的血液
  • 貴州遵義:紅軍街上的「紅色合唱團」
    紅軍街上,「紅色合唱團」正在排練紅歌。新華社記者李驚亞攝新華社貴陽2月1日電(記者李驚亞)「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上午九點半,貴州遵義市紅軍街上,傳來整齊嘹亮的歌聲,引得不少遊客駐足。紅軍街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街道紀念館社區,是著名的遵義會議會址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卻鮮有人知他們是親兄弟
    卻鮮有人知他們是親兄弟 一個人在娛樂圈裡單打獨鬥,總是不如與兄弟姐妹一起相互扶持,共同奮鬥的好。娛樂圈中有不少知名的兄弟、姐妹,如姜文姜武、湯鎮業湯鎮宗、徐熙媛徐熙娣等等,他們都在娛樂圈中佔有一席之地,彼此的事業都發展得很好。當然,也有一些人為了避嫌,希望大眾認可自身的實力,不要帶上其他的非議,所以,他們便選擇隱瞞彼此的關係,不會刻意的提起。
  • 北京有個免費公園,被稱為「北國小江南」,位於正陽門但鮮有人知
    如今,當人們選擇旅行時,他們不再受到許多人步伐的限制,他們已經登上了世界的大舞臺,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不僅在於生態資源、財產資源和旅遊資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北京有個免費公園,被稱為「北國小江南」,位於正陽門但鮮有人知。
  • 延安紅軍小學傳承紅色基因紀實
    目前,我市已建成紅軍小學35所,每個縣區至少有一所紅軍小學,成為全國擁有紅軍小學數量最多的地級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傳承紅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