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10月18日報導伴隨著「第七屆中國成都非物文化遺產節」盛大開幕,「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竹編競技和川派盆景競技暨精品展」組成的國際競技活動也正式啟動。其中,在博覽園世紀舞廣場東展廳舉行的「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以其獨特的樂器、好聽的音樂和有趣的互動,吸引了眾多市民留駐觀看,競技現場「人從眾」,成為整個非遺節人氣最旺的活動之一。
看稀奇:89種代表性民族樂器
「中國傳統民族樂器製作技藝競技」活動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多民族的89種樂器,既有被譽為「人類音樂活化石」美稱的口弦琴,也有「大山的交響樂」美稱的「打溜子」;既有原生態竹筒排列而成的「奇科」,也有精雕細刻的「龍頭琴」……活動現場按照吹奏、拉弦、彈撥、打擊四個門類對樂器進行了展陳介紹,市民朋友可以掃描樂器展品下方的二維碼,就可以輕鬆了解樂器介紹、聽到樂器的聲音。
與此同時,非遺傳承人們現場製作樂器,向市民朋友們展示樂器製作的核心技藝。前來參展的周先生表示:「我一個月前就看到了非遺節民族樂器競技活動,今天看到朱老師在製作馬頭琴,紋飾很精美、有民族特色,我很想收藏一件。」
聽經典:匯聚大江南北華夏音律
在活動現場的展演舞臺上,金陵派、浙派、嶺南派、蜀派等各派古琴交流生輝,北簫、南簫、大筒簫互動相鑑。馬頭琴的深情豪邁、羌笛的悠揚婉轉……不同樂器的音律流淌著多彩華夏的風情。觀眾跟隨傳承人的撥動的旋律、敲打的節奏、吹奏的音符,時而走進廣闊得草原、時而徜徉在清幽的溪水邊、時而踏入羌族山寨感受質樸的風情,時而在感受廣袤大地豐收的喜悅。
李女士帶著女兒站著聽了很久,「我之前誤認為民族音樂是老舊的,可是今天發現好的民族音樂音色很美,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我也特別喜歡金陵派古琴表演的《流水》,韻味十足,女兒站了那麼久都沒說要走」。
免費玩:深入體驗民族樂器演奏和製作
除了聽,中國民樂樂器競技活動還設置了豐富的體驗活動,市民朋友們可以親身體驗 「吹拉彈打」的演奏樂趣,去感受和觸摸那些樂器背後的悠久歷史。
在昨日下午體驗活動的現場,就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墨西哥、波蘭、德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的朋友,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古樸、粗狂乃至神秘的氣質為世界各國的友人認識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提供了新的視角,他們紛紛參與學習體驗並樂在其中,是對「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最好闡釋。
據了解,10月17日——10月19日期間,每天下午均設置了豐富的民族樂器製作和演奏體驗活動。體驗活動需預約報名,滿額即止。關注「文化天府」微信公眾號,點擊「預約報名」——「活動預約」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