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樂器——拉奏樂器
拉奏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類民族樂態較短,但由於發音優美,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技術水平,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
二胡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二胡又名胡琴或南胡,由胡琴發展而成,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歷史悠久,流行普遍並具有代表性的拉弦樂,早在唐朝,其前身以竹片為弓,稱為嵇琴,有"竹引嵇琴人,花邀載酒過"的記載。宋朝的《樂書》稱之為奚琴,有:"奚琴本胡樂也"的記載。
板胡
具有很強的穿透力
板胡有多種名稱,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音色高昂、堅實,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它是伴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是梆子腔等戲曲曲藝劇種音樂(秦腔、評劇、呂劇、晉劇、河北梆子、豫劇、滬劇、浙江紹劇、蒲劇、蘭州鼓子、道情河南梆子等)的主要伴奏樂器。
革胡
革胡是解放後才出現的
革胡:一種音量較大、音域較寬的低音拉弦樂器。五十年代上海音樂學院楊雨森在二胡的基礎上吸取其他拉弦樂器的特點創製而成,故此稱為革胡。以後又經過不斷改進,如今已成為具有豐富表現力的低音拉弦樂器。
艾捷克
音色柔和、優美,富有民族特色
艾捷克,又名哈爾扎克。起源於維吾爾族民間。流行於新疆的麥蓋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車和庫車等地。艾捷克的音色柔和、優美,富有民族特色,是維吾爾族民族樂隊重要的拉奏樂器,可用於獨奏、伴奏及合奏。
馬頭琴
因琴杆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
京胡
京胡音色響亮、高亢,聲音穿透力很強
京胡,又稱胡琴。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18世紀時末期,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中胡
中胡是從二胡改制而來
中胡是在二胡基礎上改制的一種樂器,是中音二胡的簡稱。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適宜中胡演奏。它仍屬於靈敏性較弱的樂器。它最善於演奏一些抒展、遼闊的歌唱性旋律,和聲長音與不很複雜的音型,較少演奏快速的華彩性旋律。
高胡
音質清亮、透明
高胡,一種樂器,是「高音二胡」的簡稱,其形、構造、演奏弓法與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號等,均與二胡相同,只是琴筒比二胡略小,常用兩腿夾著琴筒的一部分演奏。解放後,高胡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現已成為民族樂隊中的高音拉弦樂器 高胡的組成結構。
作者:一個樂觀的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