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陳,關注老陳每天分享美食知識,以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好吃的家常菜供大家參考。
大家還記得前幾年的生態農莊嗎?農莊主要建在農村背道的地方,一般建造面積都很大,農莊的經營範圍都非常廣,比如有放養的土雞,有自己的菜園,當然還有自己的酒店和設備齊全的賓館,在生態農莊裡讓那些城裡人看看散養的土雞是怎麼長的?菜地裡面的菜是怎麼種的?生態農莊以綠色環保為概念,在前些年生態農莊在農村發展迅速。可以講幾年前農莊在農村遍地都是,那近幾年為什麼看不到這麼多農莊了呢?那下面我們來分析分析,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前幾年的農莊每到周末都是人山人海,生意好得不得了。甚至不提前預定到生態農莊根本就吃不上飯!而這些農莊一般都是經營一段時間每家都是負債纍纍,所以有人說做生態農莊有一個說法,一般都是有經驗的沒有資本,有資本的反而不會來投資農莊。所以結果都是虧本而倒閉關門。
其實很多人一開始做生態農莊想法都非常簡單,他們一般前期都是圈地蓋房建立規模,然後開始申請各種補貼政策,後期再吸引一些社會人投資,他們認為找兩個技術員,從村裡面找一個阿婆做飯,再找上幾個服務員這就叫生態農莊。但他們殊不知有實際經驗才能有效,要遵循地域特色,本地的風味才是最有效的少走彎路的法寶。
還有就是農莊前期的資產投資過多,開始買土地,各種基礎設施要先建起來,消耗大量的固定資產,比如景觀,亭臺、小橋、流水,假山,雞場,菜園,酒度設備,賓館設備和工人,技術人員,服務員工資等等吧。這都是需要錢的。一段時間過去最終由於投資資金鍊的斷裂,或經過一段時間胡亂的運作,都是損失慘重告終。
農莊裡休閒體驗項目沒有足夠吸引力,一般的農莊和農家院裡很多體驗和休閒項目完全沒有特色,比如燒烤、垂釣、水果的採摘等等。這些項目的雜亂再加上沒有什麼特色,缺乏盈利點,沒有規模效應。造成遊客來一次下次就不願意再來消費了。整體缺乏經驗,農莊可以邊幹,邊學習,邊改進,邊增加特色,邊建設這樣一來才有望能做起來。由於經驗不足,看不到從全局考慮,造成沒有管理方向性錯誤,使之損失慘重。
其實農莊從模式上來說一方面要實現農產品的產出收益,另一方面擴大了娛樂項目的利潤。以吃喝,休閒,養生,娛樂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增加觀光和農業的雙重效益,更要做出自己和當地獨有的規模和特色,才能實現一地多利的效果。
這就是我對生態農莊的個人看法。大家對此怎麼看?你們那的生態農莊經營得怎麼樣?有不同的看法和經驗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今天知識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和不懂的可以留言,我會在最短的時間回覆你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留言!
我是老陳,感謝大家的觀看和支持,每天不知道吃什麼,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