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外婆橋生態農莊: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1-01-21 瀟湘晨報

羅田外婆橋生態農莊圍繞產業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的發展目標,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打造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示範園,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雖然已是立秋時節,但氣溫仍然居高不下,陽光灼人。這些天,外婆橋生態農莊的工人們頭頂烈日,加緊建設萬頭豬場汙水處理系統和附屬設施,為9月份投產做足功課。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的養豬場不是一排排的豬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6層高的樓房。

外婆橋生態農莊董事長黃建洲介紹,我們建樓房養豬,一是為了節約土地,高層化便於疫情的防控,減少交叉感染,方便自動化料箱的裝配,對減少勞動成本起到很好的作用。

為了恢復牲豬生產,確保豬肉市場的供應,去年4月份,外婆橋生態農莊順勢而為,成立了龍井灣牲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1300萬元興建一座豬舍高層化、餵養自動化、生豬生活條件舒適化、豬場環境優化、疫情防控科學化的新型標準化養豬場。

外婆橋生態農莊董事長黃建洲介紹,目前正在裝汙水處理,8月份所有的設備可以調試成功,計劃9月份開始投產,到10月份以後可以整個存欄達到3000頭,年出欄6000頭,產值可以達到3000萬元。

在外婆橋生態農莊種植基地,工作人員正忙著在桃園裡除草施肥,開展桃園後期管理。

外婆橋生態農莊位於羅田縣白廟河鎮付家廟村,是羅田縣能人回鄉工程的典範。目前,農莊已投資7000萬元,流轉土地1200畝,建成了300畝的羊肚菌種植基地、400畝的水產養殖基地、300畝果園, 200畝的生豬養殖基地正在加緊建設。農莊採取「公司+村集體+基地+農戶」模式,通過村企共建、土地流轉等方式統籌利用農村閒置土地資源,引導成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抱團種植,規模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最終實現企業興旺發展和村強民富的目標。

白廟河鎮付家廟村黨支部書記張伯海介紹,通過外婆橋帶動產業發展,原來老式傳統的產業現在落後了,通過科技,發展新型的產業種植、養殖,特別是水產養殖,每年的效益在大幅增加;第二是環境的變化,通過美化亮化帶來全村質的變化,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非常幸福;第三個外婆橋進來以後,群眾通過就業、土地流轉收入大幅增加,每年基本上向村的上交近10萬塊錢的收入。

走進付家廟村,映入眼帘的是乾淨整潔的水泥路面、錯落有致的農家小樓、連成一片的桃樹、李子樹。村民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

外婆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丁顯清表示,準備把外婆橋這個品牌打造成一個高端農旅項目,通過這個品牌激活以外婆橋為中心的各個合作社,聯合起來以後,推出優質的羅田農副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銷售和宣傳,讓外婆橋這個品牌成為羅田農旅結合的一個品牌。

(作者:黃林源 馬全英 實習生:林新鳳)

【來源:羅田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作為全國首批生態建設與保護示範區和全市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範區,重慶市南川區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綠色導向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以田園美鑄就生活美。千百年來,鄉村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本源。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
  • 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江夏樣本」 ,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繪就美麗鄉村新...
    立足田園生態、踐行農旅結合、發展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江夏樣本」已然成型,江夏區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風馳電掣、逐浪前行!創新搭建魯湖田園綜合體示範帶發展新格局讓山更青水更綠人和諧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江夏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
  • 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河南省南召縣2020年2月份已正式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退出貧困縣序列,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請他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談一下南召縣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想法和做法,下面是訪談實錄。《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而且我國貧困地區與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在空間上有較高重合性,存在地形複雜、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發展落後等現實問題,面臨著保護生態環境、消除貧困和綠色發展的多重壓力。保護生態環境要貫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過程,加快補齊貧困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貧困地區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 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 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貴州聚焦建設長珠上遊綠色屏障示範區、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生態脫貧攻堅示範區、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示範區、打造生態文明國際交流合作的五大示範區。貴州系統地推進七個方面34個制度性改革和實施工作,為加快供給側改革,促進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 生態莊園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的「山西路徑」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能夠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釋放出一系列積極信號,鼓勵支持農業優先發展。於是,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全面展開。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振興、產業振興...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振興、產業振興、組織振興,「兩山」轉化的萊西路徑 2020-12-02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莊觀光果園如何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休閒農業職教周刊是中國休閒農業專業教學首席公共平臺(微信公眾號xxnyzk2015)該平臺雲集多方面的休閒農業專家,本著以發展中國特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為理念
  • 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在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戰略定力,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加強土壤汙染、地下水超採、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為實現鄉村綠色振興指明了方向。
  • 賓陽縣以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
    12月7日,記者在「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賓陽縣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多來,賓陽縣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2020年前3季度全縣第一產業增加值31.56億元,同比增長3.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5元,增長5.2%。
  • 以「兩山」理念引領鄉村生態振興
    生態永續需要人類的呵護,人類發展離不開生態的支撐。生態振興是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實現生態振興,必須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引領,必須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兩山」理念引領鄉村生態振興首先應堅持「生態優先」。
  • ...培育金山銀山 努力建設 綠色生態走廊產業示範走廊鄉村振興走廊
    任振鶴在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調研時強調守住綠水青山 培育金山銀山 努力建設 綠色生態走廊產業示範走廊鄉村振興走廊每日甘肅網嘉峪關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鑫)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任振鶴日前在武威市、金昌市、張掖市、酒泉市和嘉峪關市調研。
  • 邵東六嶺金成生態農莊:打造「四季果園」助力鄉村振興
    紅網時刻7月2日訊(通訊員 劉昭雲 李蓓蓓)7月2日,在邵東市魏家橋鎮官橋居委會,六嶺金成生態農莊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金成正在基地查看葡萄的長勢。據其介紹,今年第一批葡萄將於7月中旬全面成熟。李金成先後在深圳務工、做過服裝生意。
  • 山東舉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打造綠色宜居山東發布會
    原標題:6月29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打造綠色宜居山東有關情況  6月29日,山東舉行介紹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打造綠色宜居山東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請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繼寶,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馬福義,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曉海,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莊文忠,
  • 打好鄉村生態振興「組合拳」
    鄉村振興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其中生態振興是重要內容。「萬名幹部下基層」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各鄉村振興服務隊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為重點,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生態宜居、富裕繁榮、和諧發展的美麗家園。做好「造綠添彩」工作。
  • 綦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渝府發
  • 六嶺金成生態農莊:葡萄飄香助力鄉村振興
    7月18日,邵東市魏家橋境內的六嶺金成生態農莊種植基地,500多畝葡萄開園採摘,吸引了八方遊客體驗品嘗。在基地採摘區的大棚裡,一個個套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紫黑色的葡萄晶瑩剔透,散發出誘人的光澤。六嶺金成生態農莊是邵東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示範基地,每年聘請1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及周邊30多位村民開展除草、修剪等工作,實現每戶每年至少增收1萬元,得到相關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開園當天,魏家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鐵良走進直播間,為六嶺金成葡萄代言打call,歡迎八方的遊客前來觀光、採摘和購買品嘗。
  • 發展生態種養 振興美麗鄉村
    近日,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黃龍鎮朱莊村生態養殖種植一體化基地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由朱莊村村民委員會依託十堰市各級政府配套資金和京能十堰熱電有限公司扶貧資金,聯合十堰市小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股份公司建設。
  • 貴州「新」三大戰略行動: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
    賀俊怡 攝  中新網貴州新聞12月10日電 (記者 張偉)在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基礎上,「十四五」時期貴州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  貴州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徐天才10日在中共貴州省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是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
  • 新安:搞活產業發展 引來振興活水
    新安縣正村鎮在鄉村振興中把人才、產業放在首位,採取「政府+企業+集體+農戶」的模式,為村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讓村集體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發展。位於新安縣正村鎮的雅竹農莊創辦於2016年,總面積300畝,規劃分為種植、養殖、餐飲、民宿、深加工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