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曾經是一片幾乎被遺忘的土地,在大多數人眼裡似乎沒有一點兒存在感。
對比2011年的問題,在2018年,人們對於貴州的定義已經相對明朗,至少沒有再問貴州屬於哪個省。圖/百度知道
而現在的貴州,是馬雲口中「一定不能錯過」的地方;是馬化騰、李彥宏、雷軍等大咖頻頻稱讚的地方;是創造了多個全國甚至世界第一、穩步逆襲的地方。
網絡上關於貴州的討論熱度一直很高,到貴州旅遊成為人們了解貴州最直觀的方法。
究竟是什麼讓貴州不再安安靜靜蟄伏於中國西南一隅,為貴州注入新鮮血液讓她煥發蓬勃生機?或許問十個貴州人,一半會說:「大數據。」
大山深處的貴州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著稱,讓人很難把她與科技聯繫起來。攝/盧勇
大數據到來後,貴州開始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外人對於貴州的印象在老乾媽、茅臺、黃果樹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個維度。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簡單來說就是巨量資料。圖/pixabay
2012年,國務院明確提出貴州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戰略新興產業;
2013年,貴州確定以貴陽為中心發展大數據,並正式成立領導小組;
2014年,貴安大數據產業發展聚集區開始建設;
2015年,中央宣布將貴州建成發展大數據的「國家級試驗區」;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舉辦,馬雲、馬化騰、周鴻禕、郭臺銘等人到場;
2016年,貴州獲批建設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
2017年,貴州省政府與蘋果公司籤訂協議,蘋果中國大陸用戶 iCloud 服務由雲上貴州公司運營,同期華為、騰訊、蘋果數據中心相繼開工建設;
2018年,2018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舉行;
2019年,貴陽市大數據人才總量達到 17 萬人。
7 年來,貴州穩紮穩打,緊抓機會,一步步打響了「大數據之都」的招牌。
貴州連續幾年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這一切,貴州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貴州為何能發展大數據?
第一,貴州氣候具有優勢。貴陽的氣候溫暖溼潤,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能為極其依賴散熱的數據產業節省很多成本。
貴州全年平均溫度 12℃~19℃。圖/天氣網
第二,貴州能源有保障。貴州是我國的能源大省,尤其以水力和煤最為突出。「黔電東送」是南方電網中「西電東送」的主力。貴州電力充足,價格便宜,減少了數據存儲成本裡電費的一大支出。連任正非都說:「我不要你們什麼優惠政策,放在貴州本身,(數據中心)建成運行後一年大概可以節約上億的電費。」
2019年7月1日起,貴州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 10%。圖/南方電網95598
第三,貴州幾乎不地震。貴州地區在歷史上屬於地震活動相對較弱的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概率極低,這為數據安全提供了保障。
中國地震 23 條地震帶,沒有一條穿過貴州。
第四,貴州空氣品質好。大數據存儲機房內的空氣必須非常純淨,還要保持通風,因此戶外的空氣越糟糕,過濾的成本就越高。貴州植被豐厚,森林覆蓋率達到 57%,省會貴陽空氣品質指數常年保持在一級,數據機房除塵成本低。
貴陽空氣指數常年 <50。圖/環境監測總站
最後,貴州人力資源足。貴州省人口較多,人口出生率高,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勞動力充足。這對於大數據行業基礎建設工作貢獻極大。
2018年,貴州省年末常住人口 3600.00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20.00 萬人。圖/貴州省宏觀經濟資料庫
在中國如果要找一個電力成本低、氣候溫和、不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城市來作為中國數據處理的心臟,貴州無疑就是最適合的地方。就這樣貴州成為了國家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落戶地,省會貴陽也因此被業界譽為天造地設的「中國機房」。
02
貴州為發展大數據做出了哪些的努力?
第一,貴州政府敢於人先。貴州政府在發展大數據的探索中不斷地破除傳統,從政府部門開始大膽開放政務數據,形成「政務雲」,建成了「雲上貴州」系統平臺。為守護數據安全,貴州在2016年出臺《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隨後制訂了《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貴陽市大數據安全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今年10月1日,《貴州省大數據安全保障條例》將正式施行。
5月26日,貴州發布了政務服務「一雲一網一平臺」,通過「一朵雲」統攬全省政府數據、「一張網」聯通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一平臺」解決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數據調度。圖/楊茜
第二,貴州積極招商引資。凡是到貴州開展軟體、服務外包、電子信息、電子商務、雲計算等與大數據相關業務的企業給予大量支持,在土地、稅收、用電、電信、資金、人才、投融資、研發、智慧財產權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截至去年底,貴州省大數據相關企業達到 9551 家。
通過五年發展,貴州大數據相關企業從2013年的不足 1000 家增長到了2018年的 8900 家。圖/數據觀
第三,貴州大力引進人才。在人才引進方面貴州積極尋求引進「外援」,僅貴陽市制定實施的與大數據人才建設相關的政策文件就超過 30 部,幾乎覆蓋了引才聚才、選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隊伍建設全過程。在住房、落戶等 12 項公共服務方面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服務,全力為大數據人才發展開路護航。
2018年5月26日,中國首個大數據人才發展促進會成立。促進會以服務大數據人才為抓手,助推人才與科技成果的轉化,吸引更多優秀大數據人才落戶貴州。
第四,貴州注重人才培養。為了培養更多的大數據相關人才,貴州通過與阿里巴巴、印度國家信息學院等企業合作,在省內 8 所高校開展「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現已招生 2880 人,並鼓勵高等院校開設大數據相關的研究生課程,培養新一代數據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等高端人才。
2月23日,清華-貴州大數據研究生實踐教育基地在貴陽國家高新區正式揭牌。基地旨在構建大數據人才支撐體系,助推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圖/多彩貴州網
第五,貴州緊跟時代潮流。設計了「大數據+」,開展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通過吸引 8000 餘個項目參賽,引進優秀的項目落地,促使本土產業轉型。召開數博會、大數據峰會,招商引資,吸引了馬雲、馬化騰,讓貴陽成為網際網路「論劍」的「華山」,搶佔大數據議程設置權。如今即將進入 5G 時代,貴州不僅在貴陽設立了移動 5G 聯合創新實驗室、聯通 5G 大數據創新研究中心,更立志到2022年,實現 5G 全面商用。
2019年數博會參會觀展人數超過 12.5 萬。貴州、貴陽通過本屆數博會向世界展示了貴州、貴陽助力國家大數據戰略,為欠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彎道超車」轉移提供了貴州經驗。圖/數博會官網
相比於東部發達地區,貴州在基礎設施、人才、物力的條件上都是缺失的,但是貴州不缺勇於面對困難和敢於創新的實幹精神。先天的不足就需要後天更加地努力,「日鼓鼓」的貴州始終攥著一股勁,大膽地選擇大數據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略,站在了大數據產業的第一梯隊中。
03
貴州發展大數據取得了哪些成績?
高速發展的大數據產業已成為貴州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貴州藍皮書·貴州大數據戰略發展報告(2019)》指出,貴州在促進大數據運用方面成效明顯。2018年貴州數字經濟提供就業增速居全國首位,2015年至2018年數字經濟增速連續四年居於全國首位。
貴州數字經濟展示中心,全國第一個數字經濟展示中心,用於展示貴州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及成果。圖/新華網
《2018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顯示貴州在全國省級數據開放評價排名第二,貴陽市政府數據開放排名全國第一。貴州建成了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貴州網上辦事大廳,獲批全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試點示範省」,在全國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排名中,貴州省2017年名列第二,2018年名列第三。
政府使用大數據,進行精細化的社會管理。圖/貴州省政府數據開放平臺
據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組織編撰的大數據戰略發展報告,貴州已成為全國大型數據中心集聚最多的地方之一。阿里巴巴、京東、華為、百度、騰訊、微軟、蘋果以及高通和英特爾等國內外大數據知名企業紛紛落戶貴州。貴州本土企業貨車幫入選「首批中國物流品牌」,成為從貴州走出的第一頭「獨角獸」。貴陽朗瑪、滿幫集團入選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企業 100 強」。
貴安新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2018年產業園營商環境持續向好,實現了總產值 48.36 億元。圖/貴安新區大數據局
大數據催生「貴漂」現象,每年到貴州生活工作的「貴漂」以上萬人次增長,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全國第一。2015年,阿里巴巴發布的中國大學畢業生流入地排行,貴州排全國第 7。騰訊 QQ 大數據發布全國城市年輕指數報告,2017年,貴陽市排名全國第二,2018年排名第一,成為全國「最年輕城市」。
好政策+好生態讓許許多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選擇從「貴漂」成為「貴定」。攝/盧勇
「過去大家講貴州大數據,首先想到是數據中心。」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馬寧宇表示,如今貴州大數據產業新階段的培育,已從簡單的數據中心建設走向了雲服務,從留住數據走向了留住資金,不再單單是一個大數據的存儲倉庫。
中國需要跟上世界的腳步,而貴州需要一個後發趕超、彎道取直的契機。大數據、智能產業、人工智慧的到來讓從貴州開啟了科技熱潮,從夏到秋、從西向東牽動著整個中國、整個世界。
四年前,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讓貴州傲立在世界潮頭。貴州因為大數據和世界相聚,因為大數據和未來相遇……
相信不久,我們一定能開創一個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貴州微聯盟整理 轉載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