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今日頭版刊登了這篇文章,為貴州大數據發展點讚

2020-12-11 亞魯紫雲

貴州平塘,被譽為「天眼」的FAST射電望遠鏡晝夜不息地接收著宇宙深處的神秘信息,而科學家們要破解其中的「密碼」,所需的數據和運算量卻大得驚人。據了解,僅FAST初期計算性能需求就在每秒200萬億次以上,存儲容量需求達到10PB以上。隨著時間推移和科學任務深入,其對數據處理的需求量還將爆炸式增長。

面對如此巨大的信息量,位於貴州貴安國家級新區的FAST數據中心輕鬆應對,精準完成著一項項超級計算的任務。依託貴州國家大數據試驗區超過30萬臺伺服器的強大計算能力,存儲和分析FAST採集的太空數據綽綽有餘。

科學家們讚嘆,貴州的大數據產業讓中國「天眼」更加深邃和智慧。

近年來,貴州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定走創新發展之路,使大數據產業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個曾經科教事業欠發達的西部少數民族聚居省份駛上了資訊時代的快車道,為建設數字中國添上了一抹亮色。今年一季度,貴州省GDP增長速度高居全國首位,大數據產業的聚集效應開始釋放發展紅利。大數據,正在改變著貴州。

從一張白紙到大數據高地

貴州,山清水秀、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支柱產業卻只有煤磷電酒煙。產業技術含量低,脫貧攻堅任務重,貴州,不得不變。

2013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深入分析移動互聯時代的技術趨勢,結合自身優勢,果斷選擇了發展大數據產業——冬暖夏涼的氣候讓數據中心運行節電10%~30%;清潔的空氣有效提升伺服器壽命和穩定性;水火互濟的電力結構和低廉電價,為大數據運行節約大量成本;地質結構穩定,多山洞的喀斯特地貌,是理想的數據災備中心……有了大數據,這些資源優勢就能化為產業優勢,2014年年初,貴州的大數據產業正式啟航。

從一張白紙,到全國多個「大數據」之首——獲批中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出臺全國首個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意見,建成中國首個省級政府數據集聚、共享、開放的系統平臺,設立全球首個大數據交易所,掛牌運行中國首個國家大數據工程實驗室……

「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從2013年至今,貴州省委三屆班子,以釘釘子的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將大數據的發展藍圖一繪到底。培植後發優勢,奮力後發趕超,終於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從無中生有,到枝繁葉茂。貴州越來越有「高端範」「國際範」。

數據中心集聚,「朋友圈」越來越大。「自2018年2月28日起,中國內地客戶的iCloud將由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雲上貴州』運營……」至此,貴州這個快速崛起的全球數據存儲基地,大數據「朋友圈」已涵蓋蘋果、高通、微軟等7家全球前十的網際網路企業和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等國內網際網路領軍企業。

領軍企業紮根,新業態層出不窮。貴州招大引強和企業培育兩手抓,推動大數據各類業態加快集聚,招引落地了一批貨車幫、易鯨捷、小i機器人、白山雲科技等龍頭項目。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已初步構建了從數據存儲、清洗加工、數據安全等核心業態,到電子信息製造、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關聯業態,再到服務外包與呼叫中心、電子商務、精準營銷、大數據金融等衍生業態的產業鏈條。

種梧桐引鳳凰,打造「智力收割機」。努力改變人才窪地的現象,貴州引進各類高層次大數據骨幹人才2000多名,新建大數據及相關業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5個,引進院士及其人才團隊10人;本土高校與阿里巴巴、印度國家信息學院等企業合作教學,培養大數據「雙創」人才隊伍。去年,雲上貴州(班加羅爾)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掛牌運營,貴州「智力收割機」駛入「小矽谷」,實現創新智力、創新成果的落地應用可望可及。

數據顯示,全省大數據企業從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長至8548家,大數據產業規模總量超過1100億元;2017年,貴州數字經濟增速37.2%,位列全國第一,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6.3%,成為工業經濟第二大增長點。

傳統產業有了大數據之魂

貴州雅光電子公司是我國車用橋式整流器的領軍企業,2015年,當他們謀划進軍國際市場時,來評估的法國專家卻搖著頭走了。原來,無論從優品率還是穩定性方面,雅光電子的二極體都缺乏可靠的技術控制。

「要讓生產設備更聰明、更靈巧、更乾淨,就必須用大數據增加它們的經驗值。」雅光電子經理部經理彭紹波說,2016年,該公司與貴州航天雲網合作,通過「大數據+智能製造」建成了一條高端汽車主機配套智能化生產線,可以對生產數據進行實時監測、自動調節、存儲分析,確保設備始終處於最佳狀態。

有了大數據的支撐,設備有了「魂」,生產有了「譜」。雅光電子車用整流二極體的優品率從之前的62%提高到了95%,產線人員減少了68%,法國、德國等世界知名企業的訂單也紛紛湧來。彭紹波感慨道:「每個設備在生產中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過去都白白浪費了。如今把它們利用起來,才知道大數據能產生多大的價值!」

大數據對貴州傳統產業的脫胎換骨的改造可不僅是雅光一家。「我們的優勢就是在於貴州是國家的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無論政府官員還是企業家,在大數據的理念和知識儲備方面都走在前面,這讓我們推動企業整體登雲的工作進展十分順利,甚至比一些發達的省份還要迅速。」貴州航天雲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靈運說。

據貴州省經信委提供的數字,貴州工業雲平臺今年已聯網接入1208餘臺工業設備,24位專家,匯聚了143款管理和工程軟體、24896項專利、35834項標準、231個大數據及智能製造解決方案、131個案例,113家國內優強大數據企業,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指導和支撐。

工業上了「雲」,農業也要插上翅膀。貴州農業底子薄,鄉村建設弱,村民致富難,如何能在鄉村振興中實現「低開高走」?答案逐漸清晰——用貴州在大數據產業上的優勢破解鄉村建設中的困難和不足,推動兩者在融合中發生聚變,「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

在貴陽市修文縣,269個果園都擁有了一個終身唯一的身份證碼,實現歷史用肥用藥、農事活動、氣候信息、災害等數據全部可追溯。「現在地裡都裝上了攝像頭,在家裡用電腦就能看到果園的狀況,還能遠程調整空氣溼度和土壤酸鹼度。該怎麼種心裡有數了,今年掛果的獼猴桃品質明顯好很多。」村民周品珍興致勃勃地告訴大家,「以前不懂城裡人用的高科技能幹啥,現在會用了才知道,這些東西真是厲害!」

通過大數據技術,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轉變成工業化的生產模式,初步實現了農業生產管理的精準化。目前,「修文獼猴桃大數據平臺」已覆蓋全縣5.1萬畝果園,每畝產量提高20%、增收510元。

「要推動大數據與各行各業各領域深度融合,紮實推進『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和『萬企融合』,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以大數據助力結構調整、『黔貨出山』,加快大數據與鄉村振興的融合,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在4月初召開的調研大數據企業座談會上,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這樣要求。

從以智能製造、區塊鏈為代表的工業轉型,到以數字農業、產銷對接為特點的農業產業升級,再到全域旅遊、智慧健康、共享經濟等服務業新模式,大數據已經成為貴州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大數據就在百姓身邊

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數字中國建設年度最佳實踐揭曉,「貴州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實踐」榜上有名。運用大數據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提升民生服務水平,讓貴州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大數據帶來的變化。

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貴州始終聚焦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更好服務民生。他們率先在省級層面打造了「雲上貴州」平臺,以空前的力度打通省、市、縣三級政府數據,讓數據「轉起來」,再通過一體化數據中心的平臺,實現數據聚集共享,挖掘出各種各樣的應用,讓數據「活起來」。

「醫療健康雲」,國內首家以省為單位的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全省199家公立醫院全部聯通遠程網絡系統,實現「一窗式」預約掛號;遠程醫療在省市縣鄉四級公立醫院全覆蓋,已經開展了4萬多例遠程影像診斷。

「精準扶貧雲」,通過建檔立卡,實時調取公安、教育、醫療、交通等17個部門和單位數據,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的車子、房子、醫療、社保等情況,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教育雲+扶貧雲」,自動生成數據、自動識別貧困學生、協同自動辦理教育扶貧資助。「兩雲」疊加,實現了應助盡助、不漏一人。

大數據深刻洞察了民生需求,拓展了服務民生新渠道。據統計,目前「雲上貴州」已經匯聚省級政府部門和市(州)政府應用系統736個,集聚結構化數據526TB,發布信息項53245個,共享率達86.4%,已涵蓋交通、教育、環境、工商、科技、能源等多領域數據。

在省會貴陽,大數據並非只在冰冷的機房,而是穿梭在人們身邊。坐公交前,先打開手機上的「築民生」APP,公交車路線、站點距離、實時路況等信息一目了然;每個月的社保、公積金有沒有到帳,打開軟體核對一下;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先在軟體上預報名,更容易合理就近入園……不帶現金、證件和銀行卡,一部手機可以對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7年2月,由貴陽市政府和神州控股共同打造的「築民生」平臺上線,讓市民通過「一個網」「一個號」「一個窗」,獲得更加安全便捷的民生服務和開展社會監督。上線僅一年多,這個平臺已可以向貴陽市民提供183項服務,實名註冊的用戶達到22萬。

在築民生總經理周武看來,貴州在大數據場景化應用方面,離北上廣深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全省上下已營造出了一個發展大數據、使用大數據的生態,身在其中,民眾或許答不上來大數據的具體概念,卻一定親身體驗過大數據應用的場景。」

改變的是意識,帶來的是認同。2018年數博會5月將在貴州召開,不少人在數博會官微上留言。貴州人@凉咖啡說:「現在,一天的上班生活從約車開始、吃飯叫上朋友一起團購火鍋、付款時使用手機支付……原來,『高大上』的大數據並沒有離我們很遠,它就在我們身邊,時刻在改變我們的習慣,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美好。」而另一位網友的話,或許道出了所有貴州人的心聲:「貴州在有大數據概念之前,是網際網路『窪地』,現在卻是大數據『高地』。站在『高處』看風景,那份感覺自然無比暢快。」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頭版聚焦,點讚華中大這件大事!
    在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如何成為思政課最生動的教材11月29日《光明日報》頭版聚焦華中大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一起來看圖為11月29日《光明日報》頭版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從對未來生涯的迷茫到堅信「學習的知識就是手中的槍」,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學生吳逸桐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後思想態度發生轉變
  • 光明日報頭版點讚山東: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019年11月25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頭版以《讓文化自信的光明照亮復興之路》為題,點讚山東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啟新進程。這是張店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材,也是山東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個剪影。為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山東在公共普及上「創」。
  • 《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頭版聚焦...
    連日來,   《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   等國內主流媒體頻頻@德清。   《新華每日電訊》頭版聚焦   我縣「兩山」實踐之路   今天,   《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登   《讓葉子變成票子的領頭人》   關注我縣「兩山」實踐之路。
  • 頭版刊登漢字 《泰晤士報》頭版教讀者學漢語
    《泰晤士報》每天在頭版最顯眼的位置刊登兩個漢字,甚至還刊登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小測驗邀請讀者參加,藉此吸引讀者對學習漢語及中國文化的興趣。頭版刊登漢字據報導,「中國周」活動在8日拉開序幕。在當天的《泰晤士報》頭版,「泰晤士報」字樣下最顯眼的位置出現了漢字。
  • 劉傑:兩張全家福上了《貴州日報》一版|創刊70年·我與《貴州日報...
    2008年8月24日,《貴州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改革開放30年影像——老照片·新貴州(引題),跨越23年的全家福(主題)》的報導,文章配發了相隔20多年的兩張《全家福》照片。這應該是《貴州日報》自創刊以來,第一次在頭版刊登老百姓的全家福照片,而且是一次就刊發了兩張。
  • 光明日報社六十年大事記_光明日報網上報史館
    隨著形勢的發展,以後又在海南、深圳、大連、青島等地建站。   8月16日 發表陳尚奎文章《談談南水北調》,引起廣泛重視。此後又發表有關專家、教授的文章近二十篇。   9月30日 發表評論《關閉集市貿易是前進嗎》。從7月到9月,發表多篇文章討論"山西運城集市貿易",這場評論是當時農村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
  • 點讚!德州這名教師評論文章獲《光明日報》全文轉載!
    4月14日,德州市石家園街小學教師劉冬青,評論文章《線上教學也是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好時機》被《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光明日報(國內統一刊號CN11-0026 )於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02版刊用。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與新中國同歲,是中共中央主辦的黨報。現由中宣部主管,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得到中央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毛澤東同志為光明日報創刊題詞。
  • 《中國教育報》頭版報導淮南師範學院返校開學工作
    2020年9月1日,《中國教育報》頭版聚焦史上最長開學季,在稿件《三億師生親歷史上最長開學季》中,淮南師範學院作為全國開學報導安徽唯一案例在頭版刊出。一篇篇接地氣、帶露珠的相關報導收穫了大量的點讚,開學前後學校開展的返校開學、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後勤保障等工作被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光明日報客戶端、安徽教育網、安青網等各大媒體報導轉載,引起了強烈反響。截至今日,開學季前後稿件共在中國教育報頭版報導1篇,中國教育新聞網報導2篇,光明日報客戶端報導2篇,安徽教育網首頁顯示2篇。(作者:陶陶 上傳:戎萌萌)
  • 《光明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把「全民健康」放進全面小康》點讚...
    9月1日,《光明日報》刊發把「全民健康」放進全面小康《濟南日報》理論評論部評論員惠銘生、肖明君文章《把「全民健康」放進全面小康》文章全文如下:國民健康,越來越被視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項基礎性指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以來,健康也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大「主題詞」。山東省從積極實施「我健康,我行動」的「健康山東」,到將「康養濟南」納入「五個濟南」一體構建,無不滲透著優化健康服務、發展健康產業的政策安排。
  • 16000 篇報導!「頭版上的福田」今日開展!精彩好篇章譜寫創新好作為
    央媒視角、發展專題、治理專題、民生專題、創新專題、福田戰疫6大篇章將 " 首善之區 幸福福田 " 精彩畫卷徐徐展開,現場逾 140 個版面和電視新聞報導,匯聚了一年來各大媒體對福田區 16000 篇報導的精華所在。據悉,此次活動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主辦,福田區媒體人聯合會、深圳晚報社承辦。福田區委書記鄭紅波,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等四套班子領導等出席活動。
  • 貴州:脫貧攻堅要有「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
    光明日報貴陽6月3日電(記者呂慎 見習記者李丹陽)5月31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報導《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以及評論員文章《閩東事 天下理》。報導刊出後,在貴州引起了強烈反響。
  • 農民日報頭版聚焦貴州赤水河流域區域發展和生態保護
    12月2日,農民日報頭版刊發《區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得益彰——貴州省赤水河流域各地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報導貴州省赤水河流域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扛起保護治理和綠色發展的政治責任,積極踐行「兩山」理念。
  • 【頭版頭條/重大新聞】《山西日報》今日頭版頭條:...
    【頭版頭條/重大新聞】《山西日報》今日頭版頭條:.../重大新聞】《山西日報》今日頭版頭條:我省公安「一網通一次辦」審批服務實現歷史性飛躍!」》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一網通一次辦7月18日,《山西日報》頭版頭條以「我省公安『一網通一次辦』審批服務實現歷史性飛躍」為題,在三版頭條以「我省公安機關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全省一網通,審批服務一次辦」為題,詳盡、深度、全面報導了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一網通一次辦」平臺建設推進情況,高度讚譽了這一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舉措
  • 《光明日報》頭版點讚青島:「三張清單」釋放教育活力
    2021年1月13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青島:「三張清單」釋放教育活力》,點讚青島市推出放權、治權、監權「三張清單」,探索現代學校治理模式
  • 光明日報強勢介入懷柔事件,促成教師節的誕生
    光明日報編輯部抓住這個典型案例,派記者七下懷柔,召開座談會,追蹤事態發展。接下來,《光明日報》對懷柔事件的報導,規模之大,力量之強,持續時間之長,版面之突出,報社調動優勢力量窮追猛打的堅決果敢,在當時的媒體中都是罕見的。用消息、通訊、讀者來信、座談會紀要、評論甚至社論等方式,從6月24日開始,到7月27日,一個多月共刊發報導73篇,計5萬多字。
  • 《光明日報》頭版!南大這門院士、長江學者領銜的通識課火了……
    2020年10月19日《光明日報》頭版截圖2020年秋季學期南京大學正式啟動「科學之光」項目首批六位院士、二十五位長江學者加盟幫助大一新生感受科學價值,發掘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思維今天,《光明日報》頭版報導了南大課堂的這一創新之舉以下為報導全文:10月10日晚6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第二教學樓燈火通明
  • 【舊報新讀】光明日報強勢介入懷柔事件,促成教師節的誕生
    接下來,《光明日報》對懷柔事件的報導,規模之大,力量之強,持續時間之長,版面之突出,報社調動優勢力量窮追猛打的堅決果敢,在當時的媒體中都是罕見的。用消息、通訊、讀者來信、座談會紀要、評論甚至社論等方式,從6月24日開始,到7月27日,一個多月共刊發報導73篇,計5萬多字。報導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最關鍵的是,報導驚動了黨中央,引起了鄧小平的重視。
  • 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中央媒體為何聚焦楊浦?
    一起來看人民日報民生實事辦好 百姓點讚叫好(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人民日報》 2020年08月11日 頭版漫步黃浦江畔,江風輕拂,蘆葦搖曳,水鳥翩翩。市民悠閒散步,遊客駐足觀賞。……光明日報上海:社區健康師定期進社區《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8日 頭版「我要提個意見。」正在上海殷行市民健康促進中心鍛鍊的張繼明笑著說,「希望這裡法定節假日也能開放,前幾天放假在家不能來急死了。」
  • 「今日頭條」被訴擅自刊登文章侵權
    8月17日,據海澱法院網發布的消息,因認為今日頭條擅自刊登「中國籃鏡頭」文章,「中國籃鏡頭」所屬網站北京搜狐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著作權侵權為由,將今日頭條的所有人和經營者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目前,海澱法院已受理了此案。
  • 9天三上光明日報!今日頭版!蹇錫高:做中國自己的高性能材料
    8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以《蹇錫高:做中國自己的高性能材料》為題報導我校蹇錫高院士事跡。在學校裡,老師一直告訴學生:只有科技發展才能改變國家落後的面貌。科技是什麼?年幼的蹇錫高知道是知識改變了家庭的命運,讓每個人過上了好日子,所以「長大後要成為一名科學家」的願望就此萌發。「崇尚科學要從娃娃抓起,我特別理解為什麼要提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蹇錫高以自己的經歷為例,鼓勵更多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科學。